胞衣不下

参考:胎盘滞留

“胞衣不下” 相关论述

胎儿娩出后,经过半小时胎盘不能自然娩出者,称为“胞衣不下”,亦称“息胞”。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胎盘稽留。胞衣,即今之胎盘与胎膜的总称。
[病因病机]
引起本病的机理,虚者由于气虚不能传送,实者由于血瘀阻碍或寒凝血滞,以致胞衣不下。常见分型有气虚血瘀、寒凝三型。
一、气虚
素体虚弱,中气不足,或产时用力过度,或产程过长而耗伤气血,无力送出胞衣
二、血瘀
素体虚弱,气不摄血,或素多忧郁经脉失畅,血不归经,均可导致产创出血而瘀结胞中,胞衣阻滞而不下。
三、寒凝
素体阳气不足,阴寒内盛,或产室寒温失宜,寒邪袭胞,以致气血凝滞,而胞衣不下
[辨证论治]
本病发生新产之际,辨证要点除了全身症状之外,应注意本病常伴有阴道不同程度的出血。若伴阴道大量出血,可致血虚气脱晕厥。有时阴道出血甚少,但胞宫内积血甚多,按压腹部或胞宫,可有大量血块和血液涌出,产妇同样可因血虚气脱晕厥。而且由于失血过多,血室正开,处理不当,可致邪毒感染,发生产后发热产后腹痛等病。因此对胞衣不下及时恰当地处理是十分重要的。
处理原则:①出血多时必须积极采取损伤最小的方法使胎盘娩出,包括按摩子宫、徒手剖离直至子宫切除;②失血性休克时,应先输血后处理;③出血少或无出血者,可以等待、观察,或长期住院保守治疗。
治疗方法:虚证补气传送胞衣以摄血,实证宜化瘀温经,排出胞衣,并引血归经
一、气虚
主要证候:产儿后,胞衣久不下,小腹坠胀,有包块,按之不硬,阴道流血量多色淡,或有血块,神倦乏力,头晕眼花,心悸气短,面色觥白,舌淡,苔薄,脉缓弱。
证候分析:产妇素体虚弱,产后中气更虚,无力运胞外出,故胞衣不下气虚下陷,故小腹坠胀;气虚胞宫缩复无力,故小腹有块,按之不硬;气虚不能摄血,故阴道流血量多;血失气化,故色淡;气虚运血无力,而有血块;气虚中阳不振,故神倦乏力,气短;清阳不升,则头晕,面色觥日;气虚失血过多,故眼花心悸。舌淡,苔薄,脉缓弱,为气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气养血,理气下胞
方药举例:生化加参汤(《傅青主女科》)。
人参当归川芎白术香附
方中人参、白术大补元气以摄血下胞当归川芎香附养血活血,理气下胞。全方有补气养血,理气下胞之效。
二、血瘀
主要证候:产儿后,胞衣久不下,小腹疼痛,有包块,拒按阴道出血量多,色黯有块,血块下后痛减,舌紫黯,或有瘀斑紫点,苔薄,脉弦涩有力。
证候分析:瘀血阻滞,故使胞衣不下瘀血内停,故小腹疼痛,有包块,拒按瘀血内停,血不归经,则阴道出血量多,色黯有块;血块下后瘀滞稍通,故使痛减。舌紫黯,或有瘀斑紫点,脉弦涩有力,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通利下胞
方药举例:牛膝汤(《妇人大全良方》)信;
牛膝瞿麦当归通草滑石葵子
方中当归牛膝活血化瘀下胞瞿麦通草滑石葵子通利行水,滑润下胞。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利下胞之效。
三、寒凝型
主要证候:产儿后,胞衣久不下,小腹冷痛,有包块,拒按,得温痛减,阴道流血量少,血色黯红,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
证候分析:寒客胞脉,气血凝滞,故使胞衣不下小腹冷痛,有包块,拒按;得温则瘀滞稍通,故使痛减;血为寒凝,故使阴道流血量少,血色黯红;寒伤阳气,则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为血寒之征。
治疗法则:温经行滞,活血下胞
方药举例:八味黑神散(《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熟地黄白芍药当归干姜肉桂蒲黄黑大豆炙甘草
方中干姜肉桂温经散寒,以通血脉当归蒲黄黑大豆养血活血,利水下胞;熟地黄白芍药补血缓急止痛;炙甘草益气和中。综合全方,有温经行滞,活血下胞之效。
若胞久不下,神倦乏力者,酌加人参黄芪,使气旺则邪易去而血易行,胞衣可下。

产妇有儿已下地,而胞衣留滞于腹中,二、三日不下,心烦意躁,时欲昏晕,人以为胞衣之蒂未断也,谁知是血少干枯,粘连于腹中乎!世人见胞衣不下,未免心怀疑惧,恐其冲之于心,而有死亡之兆。然而胞衣究何能上冲于心也。但胞衣不下瘀血未免难行,恐有血晕之虞耳。治法仍宜大补其气血,使生血以送胞衣,则胞衣自然润滑,润滑则易下,生气以助生血,则血生自然迅速,尤易催堕也。方用送胞汤
当归(二两,酒洗)   川芎(五钱)
益母草(一两)     乳香(一两,不去油
没药(一两,不去油)  芥穗(三钱,炒黑)
麝香(五 ,研,另冲)
水煎服,立下。此方以芎、归补其气血,以荆芥引血归经,用益母乳香等药,逐瘀而下胞衣,新血既生,则旧血难存,气旺上升,而瘀浊自降,尚有留滞之苦哉!夫胞衣是包儿之一物,非依於子,即依於母,子生而不随子俱下,以子之不可依也,故留滞於腹,若有回顺其母之心,母胞虽已生子,而其蒂间之气,原未遽绝,所以留连欲脱而未脱,往往有存腹六七日不下,而竟不腐烂者,正以其尚有生气也。可见胞衣留腹,不能杀人,补之而自降耳。或谓胞衣既有生气,补气补血,则胞衣亦宜坚牢,何以补之而反降也?不知子未下,补则益於子;子已下,补则益於母。益子而胞衣之气连,益母胞衣气脱。此胞胎之气关,通则两合,闭则两开矣。故大补气血而胞衣反降也。
有妇人子下地五、六日,而胞衣留於腹中,百计治之,竟不能下,而又绝无昏晕烦躁之状,人以为瘀血之粘连也,谁知是气虚不能推送乎!夫瘀血在腹,断无不作祟之理,有则必然发晕,今安然无恙,是血已净矣。血净宜清气升而浊气降。今胞衣不下,是清气下降而难升,遂至浊气上浮而难降。然浊气上升,又必有烦躁之病,今亦安然者,是清浊之气两不能升也。然则补其气不无浊气之上升乎?不知清升而浊降者,一定之理,未有清升而浊亦升者也。苟能於补气之中,仍分其清浊之气,则升清正所以降浊也。方用补中益气汤
人参(三钱)      生黄耆(一两)
柴胡(三分)      炙草(一分)
当归(五钱)      白术(五分,土炒)
升麻(三分)      陈皮(二分)
莱服子(五分,炒,研)
水煎服。一剂而胞衣自下矣。夫补中益气汤乃提气之药也,并非推送之剂,何以能降胞衣如此之速也?然而浊气之下降者,由於清气之不升也;提其气则清升而浊降,浊气降则腹中所存之物,即无不随浊气而尽降,正不必再用推送之法也。况又加莱菔子数分,能理浊气,不至两相扦格,所以奏功之奇也。

病证名。出《经效产宝》卷上。又名胞衣不出息胞息胎胎衣不出胎衣不下儿衣不出、胞胀不下。指胎儿娩出后半小时,胎盘尚未排出者。多因妇人素体虚弱,或产程过长,用力过度,以致气虚而宫体收缩不良,胞衣不出;或因胎儿娩出,有瘀血阻滞胞脉;或临产和产时感受寒邪,气血凝滞而致胞衣不下气虚胞衣不下少腹微胀,下腹有块,按之不痛、不坚,阴道血量多而色淡,头晕心悸,气短神疲,治宜补气养血,方用人参养营汤;若血瘀胞衣不下,症见小腹剧痛,坚硬有块,出血量少色黯,治宜养血逐瘀,方用生化汤合益母膏;寒凝胞衣不下者,小腹冷痛拒按,有硬块,阴道流血量少,色黯红,面色苍白,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方用黑神散牛膝川芎益母草、黄酒治之。同时可结合针灸合谷三阴交等穴或手术处理。


有由产母才送儿出.无力送衣者.有历时既久或乘冷气.则血道凝涩.而衣不下者.有胎前素弱.至血枯而衣停者.
凡此当急进生化汤一二剂.兼服益母膏.次服鹿角灰.则血旺腹和.而衣自下.世每以济坤丹.又名回生丹.专攻血块落胞胎.虽见速效.而其元气未免受伤.慎之慎之.(制益母膏法.端午后.小暑前.取鲜益母草.用铜锅熬膏.贮瓷瓶内.勿令泄气.临用以生化汤调服神效.)
凡儿下而衣不下.产妇不可睡倒.必须先断脐带.用草鞋坠之.如寒月扶产妇至床.倚人坐. 盖被以火笼置被中.
再以绵衣烘热替换暖腹.胞下后防虚.必须连服生化汤二三剂.不可厌药之频.自有大效.

或问胞衣不下何故.曰总是临盆早之故.当产之时.骨节开张.壮者数日而合.怯者弥月方合.今不待其开.而强出之.故胎出而骨眼随闭.以致胞出不及耳.
又曰.闻此乃极恶之症.可以损命.有诸.曰不妨.不必服药.亦不必惊惶.若胞衣不出.急用粗麻线将脐带系住.又将脐带双折再系一道.以微物坠住.再将脐带剪断.过三五日.自痿缩干小而下.累用有验.只要与产母说知.放心不必惊恐.不必听稳婆.妄用手取.多有因此而伤生者.慎之慎之.


〔《大》〕夺命丹 治血入胎衣,衣为血胀不得下。
附子(炮,半两) 牡丹(一两) 干漆(一分,碎之,炒尽烟)
上为末,以酽酷一升,大黄末一两,熬成膏,和药丸如桐子大。温酒吞五七丸,不拘时。此药逐去胞中之血,血散胀消,胞衣自下矣。
花蕊石散 治产后气欲绝。缘败血不尽,血迷血晕,恶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至死者。但心头暖,急以童便调一钱,取下恶血猪肝,终身无血风血气疾。膈上有血,化为黄水,即吐出,或从小便出也。(方见跌扑伤损。)
黑龙丸胞衣不下,神效。(方见产后血不下。)
黑神散恶露不快,胞衣不下。(方见产通用。)
牛膝汤胞衣不出,脐腹坚胀,急痛即杀人。服此药胞即烂下,死胎亦下。
牛膝瞿麦(各四两) 当归(三两) 通草(六两) 滑石(八两) 葵子(五两)
上 咀,以水九升,煮三升,分三服。若衣不下,腹满,即杀人。推其源皆胞衣有血奔心,是以不出,服此药衣即烂出。
胞衣不出牛膝一两,葵子一合,以水一升,煮半升,去渣,分二服。

〔《千》〕备急丹 治产后恶血冲心,胎衣不下,腹中血块。
锦纹大黄一两为细末,用酽醋半升,同煎如膏,丸如桐子大,患者用醋七分盏,化五丸至七丸服之,须臾血下即愈。

〔《保》〕治胎衣不下,或子死腹中,或血冲上昏闷,或血暴下,及胎干不能生产,半夏汤主之。(见前催生条。)
下胎丸
半夏白蔹(各半两)
上细末,丸如桐子大。食后半夏汤下三十丸,渐加至五十丸。如未效者,广大其药,榆白皮散主之;又不效,大圣散主之;有宿热者,宜服人参荆芥散

〔《大》〕治胞衣不下,惟有花蕊石散一件,最为要紧。若乡居药局远者,仓卒无之,今采得胡氏方一妙法。若产讫胞衣不下,稍久则血流胞中,为血所胀,上冲心胸,喘急疼痛,必致危笃。若有此证,宜急断脐带,以少物系带,必用力牢固系之,然后截断,使其子血脉不潮入胞中,则胞衣自当痿缩而下。纵淹延数日,亦不害人。只要产母心怀安泰,终自下矣,累试有验。治胞衣不下,以蛇蜕炒为细末,酒下二钱。如圣膏(方见胎前催生,即蓖麻子法。)若胞衣不下腹胀则杀人。黑豆一合,炒熟,入醋一盏,煎,去豆分三服。胞衣不下。取灶内黄土一寸,研碎,同醋调匀,纳于脐中,续煎甘草汤三四合,服之出。

〔《山》〕胞衣不下。用取初洗儿汤,服下一盏,勿令产母知。

〔《集》〕胞衣不下三阴交中极(各泻之。)

〔标幽〕又法∶照海内关

〔《甲》〕女子字难,若胞不出,昆仑主之。

11。胞衣不下因初产,用力劳乏风冷凝,下血过多产路涩,血入胞衣腹胀疼。急服夺命没竭散,勿使冲心喘满生,谕令稳婆随胎取,休惊产母莫教闻。
【注】产妇胞衣不下者,或因初产用力困乏,风冷相干致血瘀凝;或因下血过多,血枯产路干涩,或血入胞衣,胀满疼痛,皆能使胞衣不下。均当急用夺命散,即没药血竭二味为散也。免致上攻心胸,胀满喘急,为害不小。且宜谕令稳婆随胎取下,莫使产母闻之,恐被惊则愈难下也。

薛立斋治一产妇胞衣不下,胸腹胀痛,手不敢近,用滚酒下失笑散一剂,恶露胞衣并下。
产妇胞衣不下,腹作痛,手按痛稍减,此气虚而不能送出户也,用无忧散而下。前症常询诸稳婆云∶宜服益母草丸,或就以产妇头发入口作呕,胎衣自出。其胎衣不下者,必死,授与前法,甚效。
吕东庄治陈氏妇,半产胎衣不下,连服行血催衣之药四剂,点血不行,胸痛瞀乱。吕视之曰∶此脾失职也。先与黄 一两,下咽而瞀乱顿减。时有以《准绳》女科恶露不下及胞衣不下方书一本进者,上注某方经验,某方试效,以示曰∶中有可用否?曰∶一无可用。遂用大剂人参白术白芍、黄 、归身、茯苓甘草等药,一服而恶露渐至。皆惊叹曰∶古方数十,无一可用,《准绳》一书,真可废也。吕曰∶恶,是何言也!
王损庵,医之海岱也,读书者,自不察耳。若惟以恶阻恶阻二字,岂可用耶。)及胞衣不下条中,求合吾方,宜其谬也。
试以血崩下血条中求之,吾方可见矣。盖此病本气血太亏,而致半产。脾失统血之职,水湮土崩,冲决将至,故生瞀乱。不为之修筑,而反加穿凿,是愈虚也。吾正忧血之不不止,其不合又何怪焉?曰∶今从子法,可得免乎。曰∶不能也。穿凿过当,所决之水,已离故道,狂澜壅,势无所归,故必崩。急服吾药,第可固其堤,使不致荡没耳。至第三日,诊尺内动甚,曰∶今夜子时以前,必崩矣。因留方,戒之曰∶血至即服。至黄昏果发,如言得无恙。方即补中益气加参、 各二两也。次用调补脾肾之药而愈。(胞衣二字,却不重醒。)
俞东扶曰∶恶露不下,用参、术、归、附等药而下者,生平经手颇多。然必脉象细 ,口不燥渴,内不烦热,方为合治。此案不言脉象,但曰脾失其职,谅此妇平昔怯弱,以致胎坠。且连服行血催衣药四帖,宁不反其道以治之耶?
薛立斋治一妇人,产后面赤,五心烦热败血入胞,胞衣不下,有冷汗。思但去其败血,其衣自下,遂用黑豆二合炒透,然后烧红铁称锤,同豆淬酒,将豆淋酒化下益母二丸,胞衣从血而出,余症尽平。
陈良甫云∶有人亲戚妇人,产后胞衣不下血胀迷闷,不记人事。告之曰∶死矣。仆曰∶某收得赵大观文局中真花蕊石散,在笥中,漫以一帖赠之,以童便灌之,药下即苏,胞衣与恶物旋即随下,遂无恙。(《良方》。)
魏玉横曰∶施介繁室人,年三十余,忽有孕,又挛生,产后颇健,能食鸡啖饭。数日来,渐发热胀满。诊之,脉浮按滑疾,沉按结涩。询至恶露已一日不行,谓为瘀也,宜通之乃可。与生地、牛膝益母红花桃仁泥、当归尾、丹参瓦楞子,畏不敢服。延专科曰∶此年过壮,而初产育,气血俱伤,属虚也。与焦术、炮姜、归、芍、茯神枣仁等一剂,热益甚,再剂,遂谵语。更一专科,其说同,其药仿,又二剂,日夜不眠,昏狂不省人事,时忽高声歌唱,与伤寒阳明失下无异。再延诊,曰∶产数日,恶露即停,虽执途人而语之,亦必知为瘀滞。若欲其生,亟进前方可耳。不得已,乃服。黄昏进药,至夜分,恶露行。黎明,复下一物,已焦黑,乃胞衣也。盖产时稳婆只收其一,谓二人同胞,不知其一犹在腹也,遂贻患乃尔。胞衣去,恶血行,其病如失。然予初亦不知其为胞未下也,医诚难哉。(雄按∶挛生之胞,有分有合,稳婆有识见,庶不贻误。)

胞衣不下有二∶有因恶露入衣,胀而不出;有因元气亏损,不能送出。恶露流衣中者,腹必胀痛,用夺命丹,或失笑散,以消瘀血,缓则不救。元气虚弱,不能送出者,腹不胀痛,用保产无忧散,以补固元气;或用蓖麻子一两,研膏涂母足心,衣下即洗去。
○又法∶以本妇头发,搅入喉中,使之作呕,则气升血散,胞软自落。凡胞衣不出者多死,授以此法甚效。(《景岳全书》)
胞衣不下,古方用花蕊石散。但恐石药非肠胃虚者所宜,莫若生化万全二方选而用之。亦有用佛手散,加红花益母香附山楂陈皮牛膝煎成,冲童便服,更妙。(《冯氏锦囊》)
胞衣不下,总是临盆过早之故。当产之时,骨节开张,壮者数日而合,怯者弥月方合。今不待其开,而强出之,故胎出而骨眼随闭,以致胞衣出不及耳。不必乱药惊惶,可用粗麻线将脐带系住,又将脐带双折,再系一道,以物坠住,再断脐带。过三五日,其胞自萎缩干小而下,累验。(《达生编》)
脉候
欲产之妇脉离经,沉细而滑也同名,夜半觉痛应分娩,来日午候定知生。(《脉诀》)
难经》曰∶一呼脉三至,曰离经,是阳加于也;一呼脉一至,亦曰离经,是阴加于阳也。盖由胎动于中,是以脉乱于外,故知其欲产。
○沉细而滑,乃肾脏本脉之形。肾系胞胎,故见此脉者,亦与离经同也。(《胎产秘书》)
欲产之脉曰离经,或曰沉细而滑,或曰散乱无根,皆非的论。离,异也;经,常也。脉异乎常,谓之离经。
与本人平日之脉不同,与常人平日之脉不同,皆是也。(《医参》)

〔大全〕夫有产儿出,胞衣不落者,世谓之息胞。由产初时用力,比产儿出,而体已疲惫,不复能用力,产胞经停之间,而外冷乘之,则血道涩,故胞衣不出急以方药救治,不妨害于儿,所奈者胞紧连儿脐,胞不出即不得以时断脐浴洗,冷气伤儿,则成病也。旧法胞衣不出,恐损儿者,根据法截脐而已。产处顺四时方面,并避五行禁忌,若有触犯,多令产妇难产
郭稽中论曰∶胎衣不下者何?答曰∶母生子讫,流血入衣中,衣为血所胀,故不得下。治之稍缓,胀满腹,以次上冲心胸,疼痛喘急者,但服夺命丹以逐去衣中之血,血散胀消,胎衣自下。牛膝汤亦效。
〔薛〕有因恶露入衣,胀而不能出,有因元气亏损而不能送出,其恶露流衣中者,腹中胀痛,用夺命丹失笑散以消瘀血,缓则不救。其元气不能送者,腹中不胀痛,用保生无忧散以补固元气,或用蓖麻子肉一两,细研成膏,涂母右脚心,衣下即洗去,缓则肠亦出。如肠不上,仍用此膏涂脑顶,则肠自入。益母丸亦效。家人妇胎衣不出,胸腹胀痛,手不敢近,此瘀血为患,用热酒下失笑散一剂,恶露胎衣并下。一产妇胎衣不出,腹不胀痛,手按之痛稍缓,此是气虚而不能送出,用无忧散而下。前证余询诸稳婆云,宜服益母草丸,或就以产妇头发入口作呕,胎衣自出,其不出者必死,授与前法甚效。一产妇产后面赤,五心烦热败血入胞,胞衣不下,热有冷汗。思但去其败血,其衣自下,遂用乌豆二合,炒透,然后烧红铁秤锤同豆淬其酒,将豆淋酒化下益母丹二丸,胞衣从血而出,余证尽平。
夺命丹
附子(半两,泡) 牡丹皮(一两) 干漆(二钱半,碎之,炒烟尽)
上为细末,以酽醋一升,大黄末一两同熬成膏,和药丸如梧子大,温酒吞五七丸,不拘时。
花蕊石散 治产后气欲绝,缘败血不尽,血迷血晕,恶血奔心,胎死腹中胎衣不下、至死者,但心头暖,急以童子小便调一钱,取下恶物如猪肝,终身无血风血气疾。膈上有血,化为黄水,即吐出或小便中出也。若先下胎衣,则泛泛之药不能达,若先治血闷,则寻常之药无此功,无如此药有两全之效。
花蕊石(一斤) 上色硫黄(四两,各研细)
上二味,相拌令匀,先用纸和胶泥固瓦罐子一个,内可容药,候泥干,入药在内,密泥封口了,焙笼内焙令透热,安在四方砖上,(砖上书八卦五行字。)用炭一秤,笼叠周匝,自巳午时从下生火,令渐渐上彻,有坠下火放夹火上,直至经宿,炭消火冷,又放经宿,冷定取出,细研,以绢罗至细,瓷合内盛,根据法用之。(此药便是疗金疮花蕊石散,寻常人自宜时时收蓄防急。)
一亲戚妇人,产后胞衣不下,血涨迷闷,不省人事,告之曰∶死矣。予曰∶此血胀也,可用花蕊石散救之。因以一钱,童便调灌下即苏,其胎衣与恶水旋即下而无恙。
芎 散胎衣不下
当归(焙,各半两) 榆白皮(一两,锉)
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用生地黄汁同温酒调下。
必效方牛膝汤胎衣不出,脐腹坚胀急痛,即杀人。服此药胞即烂下,死胎亦下。
牛膝瞿麦(各四两) 当归(三两) 通草(六两) 滑石(八两) 葵子(五两)
上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若衣不下,腹满即杀人,宜服此药,衣即烂出也。
牛膝散妊娠五六月堕胎胞衣不出
牛膝川芎朴硝蒲黄(各七钱半) 桂心(半两) 当归(一两半)
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生地黄一分,煎至六分,去滓温,频服。
千金备急丹 治产后恶血冲心,胎衣不下,腹中血块。
锦纹大黄一两为细末,用酽醋半升,同煎如膏,丸如桐子大,温醋汤吞五丸,或七丸,须臾恶血即下,愈。
《保命》治胎衣不下,或子死腹中,或血冲上昏闷,或血暴下及胎干不能生产。半夏汤主之。(方见前催生。)
下胎丸
半夏白散(各半两)
上细末,丸如桐子大。食后半夏汤下三十丸,渐加至五十丸。如未效者,广大其药,榆白皮散主之。又不效,用大圣散主之。有宿热者,宜服人参荆芥散
胞衣不出,若腹胀则杀人。
黑豆一合(炒令熟)
上入醋一盏,煎三五沸,去豆,分为三服。酒煮亦可。
《必效方》治胎衣不下。服蒲黄如枣大。(《集验》、《千金》、《崔氏方》并同。)
又方 生地黄汁(一升) 苦酒三合) 暖服之。
又方 牛膝(一两) 葵子一合) 杵碎,以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二服。
《广济》治胎衣不出方。
以灶突中土三指撮,以水服之。(《集验》、《千金》、《备急》同。)
又方 伏龙肝(一大块,研碎) 用好醋调令相合,纳脐中,续煎生甘草汤三四合服。
又方 醋汤饮之出。
又方 鸡子(一枚) 苦酒一合) 和饮之,立出《延年方》治胎衣不出腹胀则杀人。
鸡子黄三个,仍解发刺喉中令呕,即出。若困极,以水煮蝼蛄一枚,二十沸,灌入口,汁下即出。(崔氏同。)
《救急方》赤小豆(男七粒,女十四粒) 东流顺水吞下。
胞衣不下方。
栝蒌实(一个取子研令细)
上酒、童便各半盏、相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无实,根亦得。)
又方 红花(一两) 酒煮浓汁服。
又方 以鹿角镑屑,研细三分,煮葱白汤调下。
凡欲产时,必先脱常所着衣以笼灶,胞衣自下,仍易产。
《广济方》胞衣不出取夫单衣盖井上,立出。
又方 取产母鞋底,火炙热,熨小腹上下二七次。
又方 取路傍破草鞋前截,连鼻烧灰,童便和酒调下。
又方 皂角刺烧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
《宝庆方》云∶妇人百病,莫甚于生产,产科之难,临产莫重于催生,既产莫甚于胞衣不下,惟有花蕊石散一药,最为紧要。如黑神散琥珀散诸方之类,虽皆有验,然乡居或远于药局,仓卒之间,无法可施。今有一妙法,若产讫胞衣不下,停待稍久,非特产母疲倦,又且血流入胞中,为血所胀,上冲心胸,喘急疼痛,必致危笃。若有此证,宜急断脐带,以少物系坠,(以物系坠之时,切宜用心,先系然后截断,不尔则胞上掩心而死。)使其子血脉不潮入胞中,则胞衣自当痿缩而下,纵淹延数日,亦不害人。只要产母心怀安泰,终自下矣。累试有验,不可轻信坐婆,妄用手法,多有因此而亡者,慎之慎之。
〔针灸〕
胞衣不下三阴交中极(各泻之。)
〔标幽〕又法 照海内关
〔甲〕女子字难,若胞不出,昆仑主之。

大全云∶夫有产儿出,胞衣不落者,世谓之息胞。由产初时用力,比产儿出,而体已疲惫,不复能用力,产胞经停之间,而外冷乘之,则血道涩,故胞之不出,急以方药救治,不妨害于儿。所奈者,胞系连儿脐,胞不出,即不得以时断脐浴洗,冷气伤儿,则成病也。旧法胞衣不出,恐损儿者,根据法截脐而已,产处顺四时方向,并避五行禁忌,若有触犯,多令产妇难产
郭稽中论曰∶胎衣不下者何?答曰∶母生子讫,流血入衣中,衣为血所胀,故不得下。治之稍缓,胀满腹中,以次上冲心胸,疼痛喘急者难治。但服夺命丹,以逐去衣中之血,血散胀消,胎衣自下,牛膝汤亦效。
薛氏曰∶有因恶露入衣,胀而不能出;有因元气亏损,而不能送出。其恶露流衣中者,腹中胀痛,用夺命丹,或失笑散以消瘀血,缓则不救;其元气不能送者,腹中不胀痛,用保生无忧散,以补固元气(分别有余、不足),或用蓖麻子肉一两(蓖麻法少验),细研成膏,涂母右足心,衣下即洗去,缓则肠亦出,如肠不上,仍用此膏涂脑顶,则肠自入,益母丸亦效。
家人妇胎衣不落,胸腹胀痛,手不敢近,此瘀血为患,用热酒下失笑散一剂,恶露胎衣并下。
产妇胎衣不出,腹不胀痛,手按之痛稍缓,此是气虚,而不能送出,用无忧散而下。前证余询诸稳婆云,宜服益母草丸,或就以产妇头发入口作呕,胎衣自出(作呕者,为借力出也,设不能出,徒伤气血),其不出者,必死。授与前法甚效。
产妇产后面赤,五心烦热败血入胞,胞衣不下,有冷汗,思但去其败血,其衣自下,遂用黑豆二合炒透,然后烧红铁秤锤同豆淬酒,将豆淋酒化下益母丹二丸,胞衣从血而出,余证尽平。(此方最佳)
夺命丹胞衣不下,盖儿之初生,恶血流入衣中,为血所胀塞,故不得下,须臾冲上逼心即死,急服此药,(此郭稽中方,配制有神)
附子(炮,五钱) 丹皮(一两) 干漆(炒烟尽,二钱五分)
上为细末,用米醋一升,大黄末一两,同煮成膏,和前药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丸,温酒下。
夺命丸胞衣不下,并治胎死。
牡丹皮桃仁茯苓赤芍 桂心(各等分
上为末,蜜丸弹子大,每一丸,醋汤化下,或葱白煎浓汤下,尤妙,连进两丸,死胎腐烂立出。
牛膝汤胞衣不出,脐腹坚胀,急痛即杀人,服此药胞即烂下,死胎亦下。
牛膝瞿麦(各四两) 当归通草(各六两) 滑石(八两) 葵子(五两)
一方有桂心二两。
上细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牛膝散胞衣不出,腹中胀痛,急服此药,腐化而下,缓则不救。
牛膝川芎朴硝蒲黄(各七钱半) 当归(一两五钱) 桂心(五钱)
上锉,每服五钱,加生姜三片,生地黄一钱,水煎服。
加桂芎归汤胎衣不下,因产母元气虚薄者,以此温之自下。
川芎当归(各二钱) 官桂(四钱)(至当之极,妙在官桂四钱)
上锉一服,水煎服。
黑龙丹难产胞衣不下,血迷血晕,不省人事,一切危急恶证垂死者,但灌药得下,无不全活。
当归五灵脂川芎良姜熟地黄(各二两,锉碎,入砂锅内,纸筋盐泥固济,火 过) 百草霜(一两) 硫黄乳香(各二钱) 琥珀花蕊石(各一钱)
上为细末,醋糊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二丸,炭火 红,投入生姜自然汁浸碎,以童便合酒调灌下。( 法、丸法、服法俱奇妙)
花蕊石散 治产后败血不尽,血迷血晕,胎死腹中胎衣不下,至死心头暖者,急用一钱,化下即出,其效如神。
花蕊石(一斤) 土色硫黄(四两,各研细)
上和匀,先用纸泥封固瓦罐一个,入二药,仍封固阴干。如急用以火笼内炙干,用炭火赤去火,次日取出研细,每服一钱,童便热酒下。
一方胞衣不出
牛膝(一两) 葵子一合
上锉,以水一升煮半升,去渣,分二服。
千金备急丸 治产后恶血冲心,胎衣不下,腹中血块。
锦纹大黄一两为细末,用酽醋半升,同煎如膏,丸如桐子大,温醋汤下,五丸或七丸,须臾恶下,即愈。
胡氏法 治产后胞衣不下,惟有花蕊石散一件,最为要紧。若乡居药局远者,仓卒无之,今有一妙法,产讫胞衣不下,稍久则血流胞中,为血所胀,上冲心胸,喘急疼痛,必致危笃,若有此证,宜急断脐带,以小物系带,必用力牢固系之,然后截断,使其子血脉不潮入胞中,胞衣自当痿缩而下,纵淹延数日,亦不害人,屡验。

一方五灵脂为细末,温酒调下二钱。
一方小麦小豆煮浓汁,饮之立出。
一方皂角刺烧为末,温酒调下一钱。
一方蛇蜕烧为细末,酒下二钱。
一方黑豆一合炒熟,入醋一盏,煎三五沸,去豆分三服,酒煮亦可。
一方灶内黄土一寸,研细,醋调匀,纳于脐中,续煎甘草汤三四合服之出。
一方 墨三寸,为末,酒服。
一方生地黄汁一升,苦酒三合,暖服之。
一方灶突墨三指撮许,以水苦酒调服,立出。
一方鸡子一枚,苦酒一合,和饮之。
一方 生男吞小豆七枚,生女吞十四枚即出。
一方 浸苎水浓煮,饮三碗立下。
一方 取产母鞋底炙热,熨大小腹上下二七次。
一方 取初洗儿汤,服下一盏,勿令产母知。
一方 栝蒌实一个,取子研细,用酒童便各半盏相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无实,根亦得。)
一方红花一两,酒煮浓汁服。
一方鹿角镑为屑,研细三分,煮葱白汤调下。
一方 凡欲产时,必先脱常所着衣以笼灶,胞衣自下,仍易产。
一方 取夫单衣盖井上,立出。

立斋曰.家人妇胎衣不落.腹胸胀痛.手不敢近.此瘀血为患.用热酒下失笑散一剂.恶露胎衣并下.
产妇胎衣不出.腹中胀痛.手按之痛稍缓.此是气虚而不能送出.用无忧散而下.
震按胞衣不下.因败血入胞者居多.立斋又有一案.用黑豆二合炒透.铁秤锤一个烧红同以酒淬之.将酒化下益母丹二丸.胞衣从血而出.又方.芒硝三钱.童便冲服.立下.或以牛膝二两.芒硝三钱煎.冲童便饮.及阅慎斋全书.载一妇胞衣不下.用人参汤送下砂仁末钱许.一日二三次.三四日胞衣烂出.其妇无恙.奇矣.然不知脉证之何如也.继之者有黎姓一案.亦录于左.以助参酌.
一妇半产胎衣不下.连服行血催衣之药四剂.点血不行.胸痛瞀乱.黎西野视之曰.此脾失职也.先与黄 一两.当归一两.下咽而瞀乱顿减.随用大剂参、 、术、归、芍、苓、甘草等药.一服而恶露渐至.众皆惊曰.恶露不下.胞衣不下女科书中并无参、 之方.君独以补奏功.其义何居.黎曰.君等忧血其不下.吾正忧血下不止.故相反耳.盖此病本气血大亏而致半产.脾失统血之职.水湮土崩.冲决将至.故生瞀乱.不为之修筑.而反加穿凿.是虚虚也.乌乎可.曰.今从子法.遂得免乎.曰.不能也.穿凿过当.所决之水.已离故道.狂澜壅.势无所归.故必崩.急服吾药.第可固其堤岸.使不致荡没耳.至第三日.诊尺内动甚.曰.今夜子以前必崩矣.用补中益气汤加参、 各二两.嘱以血至即服.至黄昏果发.如其言.得无恙.次用调补脾肾之药而愈.
震按恶露不下.用参、附、术、归等药而下者.生平经手颇多.然必脉象细软.口不燥渴.内不烦热.用之方效.此案不载脉象.只云脾失其职.亦属糊涂.但半产者多系体虚而胎堕.且连服行血催衣之药四剂.宁不反其道以治之耶.

胞衣不下,为血入胞中,上冲心胸,气血胀闷不出,欲死者,必用逐其血,酒煎红花服,或朴硝散,甚则夺命丹胞衣不下,脐腹坚胀,急痛欲死,牛膝汤服即烂下。产后一切危急证候,及胞衣不下急证者,黑龙丹
朴硝
下死胎,取胞衣、产后败血
朴硝末之,每服三钱,童便调下。
夺命丹
死胎不出及胞衣不下欲死之候用此丹。
蛇蜕(一条, ) 千里马(即路上左脚草鞋,洗净, 存性,一钱) 金箔(七片) 银箔(七片) 血余( ,一钱) 马明蜕(即蚕蜕, 二钱) 乳香(五分,另研) 黑铅(二钱五分,火熔,投水银七钱半,急搔,结成砂子,细研)
上为末,猪心血桐子大,每服二丸,倒流水灌下。
牛膝汤
胞衣不出,脐腹坚胀急痛,服此烂下。
牛膝(四两,去芦) 瞿麦(四两) 当归(三两) 通草(六两) 滑石(八两) 葵子(五两)
锉,水九升,煎三升,三次服。
黑龙丹
治产后一切血疾及胎衣不下危急之证。
当归(二钱) 五灵脂(二钱) 川芎(二钱) 熟地黄(二钱) 良姜(二钱)
一两,以沙合盛赤石脂以泥缝纸筋,盐泥固济炭火十斤, 令通赤,火候冷,取开看,成黑糟色,研细,却入后药。
百草霜(五两) 硫黄(一钱半) 乳香(一钱半) 花蕊石(一钱) 琥珀(一钱)
并研细,与前药再研匀,以米醋糊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炭火 令通赤,投于生姜自然汁,与童便入酒漉出控干,研细,只此酒下。

胞衣不下,或因气力疲惫,不能努力,宜于剪脐时,用物系定,再用归芎汤一服,即下或血入衣中,胀大而不能下,以致心腹胀痛喘急,速用清酒下失笑丸三钱,俾血散胀消,其衣自下。如不应,更佐以花蕊石散,或牛膝散亦得。
归芎汤(见前。

牛膝 瞿麦各一两 当归通草各一两半 桂心二两 葵子八两
上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宝庆方》曰∶妇人百病,莫甚于生产。产科之难,临产莫重于催生。既产莫甚于胞衣不下,唯有花蕊石散一药,最为紧要。更有一法,产讫胞衣不下,停久,非特产母疲倦,又血流胞中,必致危笃。宜急断脐带,以物系坠,使血不潮入胞中,则胞衣自萎缩而下。只要产母安心,以物系坠之时,宜用心先系,然后截断,不尔,胞上掩心而死,慎之。
慎斋按∶以上四条,序产后有胞衣不下之证也。胞衣不下,有冷乘血凝,有血流衣胀,有元气虚脱三证,当分因用药急治。如冬天严寒,风冷乘虚而入,胞冷血凝而不下,则当用夺命丹牛膝散、桂附热药以下之。如血入胞衣胀满,恶露不下,则当用失笑散花蕊石散,逐血消瘀药以下之。若元气弱,气血亏损不能下,则当用无忧散生化汤以温补之。寒热虚实之际,不可不详审施治也。

妇人一生莫重于生产,临产莫急于催生,既产莫甚于胞衣不下。所以不下者,有因血少干涩,或子宫空虚吸贴而不下。有因气血虚弱,产母力乏,气不转运,不能传送而停阁不下。其证但见无力,腹中不痛胀,治当补气助血,速煎生化汤大剂,速进二三钟,或兼进益母丸,使血旺气和而衣自下。或用保生无忧散以固元气。至于万密斋用五苓散,予恐无助血之能,不敢遵而用之。不若《景岳全书决津煎,或滑胎煎无忧散、《局方黑神散之类。又有因恶露流入胞中,胀而不能出。盖儿既生,胞带必下坠,故胞在腹中,形如荷叶之仰,仰则盛聚血水,而胀碍难下。将儿抱定,不可断脐带,惟老成有识见隐婆,以右手二指紧跟脐带而上,带尽处,将指向上半寸余,摸之觉有血便是胎衣,向下一捺,其血覆,其衣自下。或以手指顶其胎底,使其血散。或以指摸上口,攀开一角,使恶露倾泻,则腹空自下矣。法甚简明,当为下胞衣第一妙法。亦有人因衣迟不下,恐天寒不便于子,急断脐洗儿,用帛系坠脐带。其系法已见前候胞衣生下须知论中矣。但血渗胞中不下,又不能用手法下之,停蓄既久,渐充心胸,为胀痛或喘急,非逐血破血不可。古人用良方夺命丹,或用失笑散,以热酒调服,使血散胀消衣下,缓则不救。又有下胎衣单方,择录以备乡村无药处急迫之用。世俗有以本妇头发,令搅入喉中,使之作呕,则气升血散,胞软亦自下矣。亦有用产妇鞋底炙热,熨小腹上下即出。又有血极膏、三奈方、花蕊石散良方牛膝散、神应丹、灸足小趾法、牛膝汤蛇蜕乌金丸半夏散,皆治胎衣不下之方。予谓既有手法下衣简便,又不伤人,当以用手法为最。至于吐法虽效,如不出,反逆上者必死。至下胎衣诸方中,用硝、膝、花蕊石硫黄等药,非惟不效,即使得下,胃气大伤,况金石峻厉之品,恐非肠胃大虚者所宜。后方录之以备参考耳。用者慎之,况药力未必如手法之速效,而无损于人也。如不能手法,必欲用药,总不若以失笑散,或万全汤去人参,并可取效为至当。其次亦惟决津煎为善。
益母丸(一名返魂丹。附益母膏。) 治妇人赤白带恶露时下不止,及治胎前、产后、经中诸般奇痛,无所不疗。本草云∶此草胎前无滞,产后无虚,故名益母
益母草(一味。一名茺蔚子,一名野天麻。方梗,对节生叶,叶类火麻,四五月开紫花是,白花者非)
上于五月采取,晒干连根茎叶,勿犯铁器,磨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用热酒和童便化下。或随证用汤引送下。一方,以此为末,每服二钱,或酒或童便,或随证用引服之。一方,凡产时仓卒未合,只用生益母草捣汁,入蜜少许服之,其效甚大。一益母膏方,根据前采取捣烂,以布滤取浓汁,用砂锅文武火成膏,如黑砂糖色为度,入瓷罐收贮。每服二三匙,酒便调下。或于治血汤药中,加一匙服之犹妙。
良方夺命丹瘀血入胞,胀满难下,急服此药,血即消,衣自下。予谓此方药峻,不可轻用。
附子(炮,五钱) 干漆(碎,炒烟尽) 牡丹皮当归(各一两)
上为末,另用大黄末一两,以好醋一升,同熬成膏,和前药丸桐子大,温酒吞五七丸。
失笑散 治妇人心痛气刺不可忍,及产后儿枕蓄血恶血上攻疼痛。并治小肠气痛,更治胞衣瘀血胀满不能出者。
五灵脂(生,酒研,澄去沙) 蒲黄(生,筛净)
为末,每服二三钱,葱汤调末服之。一方,用酒煎热服。一方,用好醋一杓,熬成膏,再入水一钟,煎至七分,热服。一方,用醋糊和丸,龙眼大,每服一丸,以童便和水各半钟,煎七分,温服。按此方,如行血,各等分,俱生用。如止血,俱炒用,或五灵脂减半用。若用以止痛,蒲黄宜减半。又一方,蒲黄一半生,一半炒用。
胎衣单方胞衣不下。(此方与前下死胎相同,但治法各别,故重录之。)
黑牛粪(不拘多少)
上略焙,带润,以布裹之,束于腹上,即下。
又方胞衣不下
芒硝(三钱) 牛膝当归(各五钱)
黄酒煎服即下。非壮实妇人,此方不可轻投。
血极(又名醋大黄丸) 治胞衣不下恶血冲心,并腹中血块冲逆作痛。
锦纹大黄(一两)
上为末,以好醋半升,熬成膏,丸桐子大。以酒化五丸服之,须臾即下。又治女人干血有热,脉弦数者,临卧温酒化服,大便利一二行,经脉自通。亦治经闭,通用。
三柰下胞
三柰(一二斤)
含口内,有水咽下,其胞自落。
花蕊石散胎衣不下胎死腹中。并治产后败血不尽,恶血奔心,血晕等症。或至死而心头尚热,急以童便调服一二钱,取下恶物如鸡肝片,终身不患血虚血晕。若膈上有血,化为黄水,实时吐出,或从小便而下。并治诸血凝滞,气绝欲死。凡血证人弱,不能攻者,服之凝血皆化为水。
花蕊石(一两) 硫黄(四钱)
为粗末,入瓦瓶内,盐泥固济,晒干。以炭火丛堆 炼一日,候冷取出,再研细。用一钱,童便调服。此石药也,不可轻用。姑录之,以备参考耳。因产后肠胃之虚,何堪当此也。
良方牛膝散胞衣不下,腹中胀痛,急服此药腐化而下。
牛膝川芎朴硝蒲黄(各三两) 当归(一两五钱) 桂心(五钱)
每服五钱,姜三片,加生地黄一钱,水煎服。
灸足小趾法产难胞衣不下
将产母右足小趾尖上,灸三炷,炷如小麦粒大,即易产也。此法或可治村农不裹足妇人。若缠足者,则不便行之矣。
千金牛膝汤 治儿产胞衣不下
牛膝瞿麦(各一两) 当归通草(各一两五钱) 滑石(二两) 葵子(半升)
上六味,水煎,分三服。一方,无滑石,有桂心一两。
蛇蜕乌金丸胞衣不下,古法用蛇蜕一条,香油灯上烧研,入麝香为末,童便调服。或加蕲艾阿胶苏木各一钱,麦芽末打糊为丸,名为乌金丸。遇有难产及死胎不出,俱童便服之。亦有单用蛇蜕,酥炙为末,童便调下一钱匙者。
半夏散产妇肥盛多痰,阻逆气道而至产难,及子死胎干,或子下而胞衣不出
半夏(制,不拘多少)
上为散,童便服方寸匙,连进三服。并用吹鼻取嚏,以激动关窍大妙。
生化汤(见下卷生化汤论后。) 保生无忧散(见本卷保产门易产方。) 决津煎(见上卷鬼胎门。) 滑胎煎(见本卷保产门易产方。) 局方黑神散(见本卷子死腹中门,乌金散即此方也。治胎衣不下,用童便、酒各半调服。) 神应丹。 保产万全汤(俱见本卷催生门。)

儿出胎时,稳婆宜以两手轻抱产母胸前,产母自己亦宜以两手紧抱肚脐,令胞衣下坠。如胞衣不下,亦是临盆太早之故。盖正产时骨节开张,壮者数日而合,怯者弥月而合。今不待其开而强出之,故胎出骨眼随闭,以致胞出不及耳。宜用佛手(方见前难产条中),加牛膝瞿麦(各二钱),滑石(一钱),水煎服。若败血流入胞中,胞即胀大,不得下,治之稍缓,胀满腹中,上冲心胸,疼痛喘急,宜急断脐带,使血不入胞中,免致胀满。
脐带极脆,要细心拿定。先用软绢或粗麻线系住脐带,又将脐带双折再系一道,以秤锤坠之,防其缩入,然后剪断。过三五日自痿缩干小而下。不可乱服药,乱动手。若血流入胞衣血胀不下,治之少缓,必致胀满。以次上冲心胸疼痛喘急者,宜服牛膝汤。若气血虚弱,不能传达而不下者,产母但觉乏力,别无胀痛,宜加味芎归汤(方见前难产条中)。若腹痛手按稍缓是虚痛也。宜保生无忧散统治。胞衣不下,将产母头发吊起,急以发梢探喉中,一呕即下。
牛膝汤
延胡索(五钱) 牛膝当归(各三钱)
水煎服。
保生无忧散
当归(酒浸) 枳壳(盐炒) 川芎木香白芍炙甘草(各一钱半) 血余炭(另研) 乳香(另研,各五分)
水煎,入血余炭乳香二末服。

荷叶(不拘多少),开水冲服(如无用莲蓬壳亦可)。或明矾三分,研末,开水冲又方 用竹杆于堂中正梁上戳三下,极效。或生鸡蛋二个,去黄,好陈醋烧滚冲服
又方 蓖麻子十四粒(去壳捣),贴足心,俟胎衣下即将药洗去,迟恐肠出也。如肠已出,仍用此药敷囟门(在头上),肠自入,药即洗去勿迟。

吕妇年甫三旬,平时面黄体弱,因少乳求方,与八珍汤服之,有验。数年后又因胎产胞衣不下,予诊之,曰∶此气虚不能传送,血虚不能濡润故也。令服碍十全大补汤,众议以为新产胞衣积血,阻障不出,补之不宜,或授以单方,用芒硝一两煎服,云下胞如神,众咸称善,一七入喉,实时晕脱。

锻石一盆,以滚水泼之,近产妇熏之,立下。

宜服生化汤温服几帖,初煎就送益母丸一粒,次煎又送。外用烘热衣服暖产妇腹。慎不可冬月坐夜桶及人身上,守候下胞,严寒多损产妇。必用扶上床被盖,火笼温和,兼服生化汤助血得无失。

胞衣不下因初产,用力劳乏风冷凝,下血过多产路涩,血入胞衣腹胀疼,急服夺命没竭散,勿使冲心喘满生。谕令稳婆随胎取,休惊产母莫教闻。
【注】产妇胞衣下不者,或因初产用力困乏,风冷相干致血瘀凝;或因下血过多,血枯产路干涩;或血入胞衣,胀满疼痛,皆能使胞衣不下。均当急用夺命散,即没药血竭二味为散也。免致上攻心胸,胀满喘急,为害不小。且宜谕令稳婆随胎取下,莫使产母闻之,恐被惊则愈难下也。

将本妇之 。(即裤也)覆井上即下。

圣济总录》云∶胞衣不下,急于胎之未生;子死腹中,危于胎之未下。盖胎儿未下,子与母气,通其呼吸。若子死腹中,胞脏气寒,胎血凝冱,气升不降。古方多用行血、顺气药,及硝石水银、 砂之类。然胎已死,躯形已冷,血凝气聚,复以至寒之药下之,不惟无益,而害母命也多矣。古人用药,深于用意。子死之理有二端,用药寒温、各从其宜。如娠妇胎漏,血尽子死者;有坠堕颠扑,内伤子死者;有久病胎萎子死者∶以附子汤进三服,使胞脏温暖,凝血流动。盖以附子能破寒气堕胎故也。若因伤寒热证、温疟之类,胎受热毒而死,留于胞中不下者。古人虑其胎受热毒,势必胀大难出,故用朴硝水银、砂之类,不惟使胎不胀,且能使胎化烂,副以行血顺气之药,使胎即下也。
热病胎死腹中,新汲水浓煮红花汁,和童便热饮,立效。(见《本章经疏》)
妊病去胎大麦芽一升,蜜一升,服之即下。(见《千金方》)
齐仲甫曰∶堕胎后血出不止∶一则因热而行;一则气虚不能敛。泻血多者,必烦闷而死。或因风冷堕胎,血结不出,抢上攻心,烦闷而死,当温经逐寒、其血自行。若血淋漓不止,是冲任气虚,不能约制故也,宜胶艾汤加伏龙肝散
王孟英按∶有无故堕胎恶露全无者,此血虚不能荣养,如果之未熟而落。血既素亏,不可拘常例而再妄行其瘀也。
问∶何以知胎死?曰∶面赤舌青,母活子死;面青舌赤,子活母死;面舌俱青,子母俱死。死胎坠胀瘀痛,亦与常产不同。
王孟英按∶吴鞠通云∶死胎不下,不可拘执成方而悉用通法。催生亦然。当求其不下之故,参以临时所现之脉证若何,补偏救弊,而胎自下也。余谓诸病皆尔,不特下死胎也。又《寓意草》有用泻白散加芩、桔以下死胎之案。可见人无一定之病,病非一法可治,药无一定之用,随机应变,贵乎用得其当也。
王孟英按∶许裕卿诊邵涵贞室,娠十七月不产,不敢执意凭脉,问诸情况,果孕非病,但云孕五月以后不动,心窃讶之。为主丹参一味,今日服七钱。两旬胎下,已死而枯。其胎之死,料在五月不动时。经年在腹不腐而枯,如果实在树,败者必腐,但亦有不腐者,则枯胎之理可推也。余谓此由结胎之后,生气不旺,未能长养,萎于胞中,又名僵胎。亦有不足月而自下者,并有不能破胞而自落者,余见过数人矣。若胎已长成,则岂能死于腹中而不为大患,至年余而始下哉?惜许君言之未详也。丹参长于行血,专用能下死胎,凡胎前皆宜慎用。世人谓其功兼四物,以之安胎,因而反速其堕,而人不知之,余见亦多矣。

急以物牢扎脐带,坠住,使不上升,然后将脐带剪断,使血不入胞,萎缩易下。若未系先断,胞升凑心,必死。
徐蔼辉曰∶《保生录》云∶觉胎衣不下产妇用自己头发塞口中,打一恶心即下。切放心,不可惊恐,不可听稳婆妄用手取,多致伤生。又以草纸烧烟熏鼻,即下。
芒硝三钱,童便冲服,立效。俞邃良先生目睹。
松郡一老稳婆,包医是证。自带白末药一包,买牛膝二两,同煎去渣,冲童便半杯服,立下。
沈尧封曰∶白末药定是玄明粉玄明粉即制朴硝也。

《准绳》云∶胞衣不下,用瓦油盏烘热,仰放产妇脐上,令男人以脚抵住油盏,其胞即下,乃乡村之法,果验。

产后胞衣不下,为血入胞中,上冲心胸,气血胀闷,不出欲死。必须逐其血,用红花茜草酒煎服,或朴硝散,甚则夺命丹。如再不下,脐坚胀急痛欲死者,牛膝汤

郭稽中论曰∶胞衣不下者何?答曰∶母生子讫,血流入衣中,衣为血所胀,故不得下。
治之稍缓,胀满腹中,以次上冲心胸,疼痛喘急者难治。但服夺命丹(黑附子五钱,丹皮一两,干漆炒烟尽二钱五分,用米醋一斤,大黄末一两,煮膏为丸)以逐去衣中之恶血,血散胀消,胎衣自下。若外冷乘之,则血道涩而胞亦难下,不可不知(豆淋酒黑豆二合,将铁秤锤烧红,同豆淬酒)。
薛氏曰∶有因恶露入衣,胀而不能出,有因元气亏损而不能送出,其恶露流入衣中者,腹中胀痛,用夺命丹失笑散以消瘀血则不缓救。其元气不能送出者腹中不胀痛,用保生无忧散以补固元气(法以产妇头发入口作呕,胎衣自出,其不出者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