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病

参考:肝血瘀滞

“胁病” 相关论述

通谷章门曲泉膈俞期门食窦陷谷石门胸胁支满大杼心俞胸中郁郁。 本神颅息胸胁相引不得侧。 肝俞脾俞志室主两胁急痛。 肾俞 主两胁引痛。 神堂 主胸腹满三间 主胸满肠鸣。 阳溪天容胸满不得息。 期门缺盆胸中热息贲,胁下气上曲池人迎神道章门中府临泣天池璇玑府俞胸中满。 支沟 主胁腋急痛。 腕骨阳谷胁痛不得息。 丰隆 丘墟主胸痛如刺。 窍阴胁痛咳逆临泣季胁下支痛,胸痹不得息。 阳辅胸胁痛阳交胸满肿。 环跳至阴胸胁痛无常处,腰胁相引急痛。 太白胸胁胀切痛。(《甲乙》云∶肠鸣切痛。) 然骨胸中寒,咳唾有血。 大钟 主胸喘息胀。 胆俞章门 主胁痛不得卧胸满呕无所出。 大包胸胁中痛。 膻中天井 主心胸痛。
膺窗胸胁痈肿华盖紫宫中庭神藏灵墟胃俞侠溪步廊商阳上廉三里气户周荣上脘劳宫涌泉阳陵泉胸胁柱满。 乳根 主胸下满痛。 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胸中痛。(又云∶云门胸中暴逆。) 鸠尾胸满咳逆巨阙间使胸中澹澹。(又云∶间使胸痹背相引。) 中脘承满 主胁下坚痛。 梁门 主胸下气。 大泉胸满 呼、胸膺痛。 鱼际走胸背不得息。关主气胁痛心烦少冲,主胸痛口热。 凡胸满气短,不得汗皆针补手太阴以出汗

《经》曰∶南风生于夏,病在心,喻在胸胁,此以胸属心也。肝虚胸痛引背胁,肝实则胸痛不得转侧,此又以胸属肝也。夫胸中实,肺家之分野。其言心者,以心之脉从心系,却上肺也。其言肝者。以肝之脉,贯膈上注肺也。然胸痛膈痛,其与心痛别者,心痛歧骨陷处,胸痛则横满于胸中两胁间也。其与胃脘痛别者,胃脘痛在心之下。胸痛在心之上也。
素问》曰∶胸痛少气者,水气脏腑也。水者,阴气也。阴气在中。故胸痛少气也。是以胸中阳气,如离照当空、旷然无外,设地气一上,则窒塞有加,故浊气在上,则生 胀。胸痹者,气上逆之候也。
仲景微则用薤白白酒以益其阳,甚则用附子干姜以消其,世人不知胸痹为何病,习用豆蔻木香三棱神曲等药,坐耗其胸中之阳,益增其困矣。
有饮食失节,劳役过度,以致土虚乏,肝木得以乘其土位,而为胃脘当心而痛,上攻两胁,膈噎不通,其脉沉弦着,宜归脾汤加白芍,以姜枣为引煎服。
戴氏曰∶房劳肾虚之人,胸膈多有隐痛,此肾虚不能纳气气虚不能生血之故。
气与血犹水也,盛则流畅,虚则鲜有不滞者,所以作痛,宜破故纸之类补肾,芎归之类补血。若作寻常胁痛治则殆矣。
膈门一点相引作痛,而吸气皮觉急者,此有污血也。用滑石桃仁黄连枳壳之类为末,以萝卜汁煎熟饮之。(以上论胸痹)痰流气郁而胸胁痛者,(其脉沉涩而细。)风寒者,(脉浮弦而数。)食积者,(脉沉弦而伏。)痰饮者,(或弦滑,或结促。)死血者,(脉沉而涩。)
虚者,(脉弦而细数或大而无力)火者,(脉洪滑而数。)当分条类,析明别,左右施治。《经》曰∶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又曰∶肝木气实则胁病。夫实者,指邪气而言。《经》曰∶邪气盛则实是也。又曰∶少阳所谓心胁痛者,言少阳盛也。盛者,心之所表也。(心气逆则少阳盛,足太阳脉,循胁里,出气街,心主脉,循胸,出胁故尔)
《经》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膈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大凡左乳之下,其动应衣,此宗气之泄也,故谓之死。)
丹溪曰∶两胁走痛是痰实者,可用控涎丹左胁痛为肝经受邪,宜柴胡疏肝散右胁痛,为肝经移病于肿,宜推气散食积痛,凡痛有一条杠起者是也,当于门参看。气弱人胁痛,脉细紧或弦,多从劳役怒气得者,八物汤加木香青皮。肥白人气虚,发寒热胁下痛,用参 补气,加柴胡木香青皮调气。瘦人发寒热胁痛多怒者,必有瘀血,宜桃仁红花柴胡青皮大黄滑石,去滞气必用青皮,乃肝胆二经之药。若二经血不足者,先当补血,少加青皮痰饮停伏胁痛,宜导痰汤胁下痛大便秘结者,木香槟榔丸。虚寒作痛者,必用辛温补剂,加调气药。
解痛以琥珀膏贴之,或白芥子水研敷之;或吴茱萸醋研敷之;韭菜炒熨亦可。人有房劳内伤,胁下一点痛者,名干胁痛,难愈,当大补气血以养肝火,滋肾水以补母。
左胁痛胃脘痛二症,妇人多有之。以其忧思忿怒之气,素蓄于中,发则上冲,被湿痰死血滞其气,血不得条达,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肝木之邪,得以乘机侵侮而为病也,故治妇人诸痛诸疾,必以行气开郁为主,破血散火兼之。谚云∶香附缩砂,妇人之至宝,山药苁蓉,男子之佳珍,此之谓也。以上论胁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