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

( zhifanggan )

西医

简介:
脂肪肝系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是常见的临床表现。正常肝脏的脂肪含量约占肝湿重的5%,主要为磷脂(60%)、甘油三酯(20%)及少量脂肪酸、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当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10%,或在组织学上50%以上肝细胞有脂肪变性时,称脂肪肝
病因:
大脂滴性脂肪肝的病因有:①营养性:儿童恶性营养不良症(forashiorkor)胃肠道疾病、胰腺疾病肥胖肠道旁路术和长期胃肠外营养等。②代谢性:糖尿病半乳糖血症、糖原沉积病、果糖不耐受症肝豆状核变性、酪氨酸血症高脂血症、无β脂蛋白血症、wolman病、脂膜炎等。③药物性:包括乙醇中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肝毒素类药物。④病毒感染性:包括丙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其他全身性病毒感染性疾病。⑤隐匿性:在上述病因中尤以糖尿病肥胖与乙醇性脂肪肝为最多见。糖尿病肥胖患者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约60%—90%可发现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小脂滴性脂肪肝的病因有:急性妊娠脂肪肝、reye综合征、四环素性脂肪肝、牙买加呕吐病、丙戊酸(val- proate)中毒、先天性尿素循环酶缺陷、乙醇中毒和胆固醇脂沉积病等,其中尤以妊娠脂肪肝、四环素性脂肪肝及reye综合征最常见。
发病机理:
大脂滴性脂肪肝
当肝细胞中脂质增加时,脂肪集聚在肝细胞核与肝窦之间,脂质颗粒融合而形成大脂肪滴,使胞质与核移位而使肝细胞形成一个大环。肝细胞器仍正常,但细胞内转输通路则明显扭曲。相邻细胞的大脂滴可融合而形成大脂肪囊肿。这些囊肿变薄的表面可作为胶原沉积的部位,导致肝实质纤维化。脂肪囊肿可破裂,脂质被吞噬细胞吞噬而形成小脂肪肉芽肿。单一的含有大脂滴的细胞由于阻碍通过肝窦的血流也可成为胶原沉着的部位,并导致血流阻力的增加而可能引起门脉高压。
微小脂肪滴性脂肪肝
肝细胞内有不与膜结合的微小脂滴聚积,细胞核一般无移位,肝细胞坏死少见或很轻微。
病理:
脂肪肝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脂肪肝病理学表现可仅有肝细脂肪变性。也可伴门脉纤维化和炎症细胞浸润,或呈脂肪性肝硬化。肝细胞脂肪变性也可仅发生于局部而形成局灶性脂肪肝
由于脂肪肝的病因不同,脂肪在肝细胞内可以大脂滴或微小脂滴丙种主要形式聚集也可以两种形式同时存在。
诊断标准:
脂肪肝诊断标准:
按病情可分为两类。
1.第一类:起病隐袭,病程长,病情较轻。表现为肝区不适或隐痛、腹胀恶心、肝大、质稍硬、有轻度触痛。肝功能有sgpt增高等经度改变。治疗后可逆转。主要见于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Ⅱ、Ⅵ、Ⅴ型(高甘油三酯血症)、糖尿病,长期酗酒等。以下检查有助诊
(1)b超见肝大,ct示不同程度肝密度减低,严重者肝ct为负值,肝实质密度低于肝内血管密度,轻度肝脂浸润影响检查不易发现。
(2)血脂(甘油三酯为主)往往升高。
(3)肝活检可确诊。光镜下肝细胞内有脂肪空泡。
2.第二类:起病急、病情重,可发生黄疸腹水、出血倾向、肾功能衰竭、脑病等。肝功能明显异常。见于妊娠急性脂肪肝、肝巨块性脂肪变性-急性脑病综合征(reye综合征)、四环素中毒等。急性脂肪肝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包括原发病表现)可以诊断。
诊断依据:
脂肪肝的诊断主要依靠肝穿刺病理学检查,肝活组织冰冻切片苏丹染色可显示细胞内脂肪。石蜡切片则只能见到肝细胞内空泡。b超与ct对脂肪肝,尤其是对所谓局灶型脂肪肝的诊断亦有帮助。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影象检查(必要时肝活检)正常。
2.好转: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改善。
治疗:
脂肪肝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肥胖者应适当减肥,体重减轻后脂肪肝可恢复。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水平,嗜酒者应戒酒,避免应用导致脂肪肝药物。应注意饮食平衡,采用高蛋白、低糖与低饱和脂肪酸的食物。补充多种维生素。右旋儿茶素(cyanidanol-3)和水飞蓟素(益肝灵,silymarin)有一定疗效,而趋脂物质的胆碱、蛋氨酸(甲硫氨酸)、肌醇和卵磷脂则无治疗作用。

“脂肪肝” 相关论述

卢某,女,40岁,自来水公司干部。1982年因胁痛腹胀心悸,经b超检查诊断为脂肪肝胆囊炎、胆结石。
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不齐,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1985年因咳血在北京宣武医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同年在解放军282医院钡剂造影,提示慢性结肠炎。初尚可带病工作,后病情发展,不得不离岗求医,在北京治疗三月亦无进展。余诊之,脉聚关而涩,舌淡红,苔根白腻。腹诊:右胁下、脐左右拒压。此乃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多脏腑合病证也。根据刘绍武老师经验,拟调心汤合调肝、调肠汤治之。
柴胡12g 黄芩10g 苏子15g 党参10g 甘草6g 川椒10g 丹参30g 郁金10g 瓜蒌15g 百合30g 乌药10g 牡蛎30g 麦冬15g 五味子10g 茯苓10g 陈皮15g 白芍15g 大黄10g 川楝子15g 小茴香10g 茵陈30g 王不留行30g 七剂
药后胁痛止,腹胀减,诸症亦轻,遂信心倍增,坚持服药180剂,症状消失,再未咳血。经b超检查,肝、胆声像正常。心电图检测亦正常。

脂肪肝是指肝脏内中性脂肪过度蓄积所引起的肝病。健康人的肝脏中脂肪仅占肝重的4~5%,其中大部分为磷脂,其次为中性脂肪,少量为胆固醇。由于营养过剩,特别是由于肝炎治疗中热量摄入和糖类食品摄入过多,可使中性脂肪在肝内过度蓄积,可超过肝重的30%。此外,长期酗酒、患有糖尿病也易致脂肪肝。病理检查时可见肝细胞内有大量脂肪微滴。
早期和轻度的脂肪肝,患者可无明显症状,而且肝细胞的脂肪化经适当治疗和饮食控制可恢复正常。但严重的脂肪肝若持续时间长,则肝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肝组织也会发生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变。
(一)饮食原则
1.控制热量摄入,以便把肝细胞内的脂肪氧化消耗。肥胖者应逐步减肥,使体重降至标准体重范围内。以标准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可给热能84~105千焦(20~25千卡)。标准体重(公斤)=身长(厘米)-105(或100),男性165厘米以上减105,而女性和男性165厘米以下者减100。
2.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按标准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每天可给脂肪0.5~0.8克,宜选用植物油或含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等;碳水化合物每天每公斤体重可给2~4克,食用糖的摄入不宜过多。
3.高蛋白饮食,每天每公斤体重可给1.2~1.5克,高蛋白可保护肝细胞,并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蛋白质供给,优质蛋白质应占适当比例,例如豆腐、腐竹等豆制品,瘦肉、鱼、虾、脱脂奶等。
4.保证新鲜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供应,以满足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但含糖多的蔬菜及水果不可进食过多。
5.限制食盐,每天以6克为宜。
6.适量饮水,以促进机体代谢及代谢废物的排泄。
7.含有甲硫氨基酸丰富的食物,如小米莜麦面、芝麻、油菜、菠菜、菜花、甜菜头、海米干贝淡菜等食品可促进体内磷脂合成,协助肝细胞内脂肪的转变。
8.忌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如洋葱、蒜、姜、辣椒胡椒、咖喱和酒类等;少用肉汤、鸡汤、鱼汤等含氮浸出物高的食物。
(二)食谱举例
早餐:
馒头(面粉50克)
稀饭(大米50克)
红腐乳10克
小咸菜10克
午餐:
大米饭100克
韭菜炒鸡蛋(韭菜100克、鸡蛋50克)
菠菜牛肉丝(菠菜100克、牛肉50克)
西红柿蛋汤(西红柿50克、鸡蛋20克)
晚餐:
莜麦面饼(莜麦面50克)
小米粥小米50克)
菜花炖肉(菜花100克、猪肉50克)
腐竹炒芹菜(腐竹50克、芹菜100克)
全日烹调用油15克
全日热能6972千焦(1660千卡)左右。
(三)食物选择要点
1.优先保证优质蛋白质食物及新鲜绿叶蔬菜。
2.控制食糖、各种甜食及高热能食物,如含糖量高的蔬菜、水果、胡萝卜土豆芋头山药粉条、巧克力、甜点心等。
3.少吃或不吃煎炸等油类含量高的食品。
4.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也宜限制。
5.适当选用含甲硫氨基酸高的食物。

肝脏是脂类的合成、运转和利用的场所,但并不大量贮存脂肪。正常人肝脏脂类总量约占肝脏湿重的3~5%,其中半数以上为磷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仅占少量。当肝内脂肪的分解与合成失去平衡,或运出发生障碍,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就会在肝实质细胞内过量积聚。如其总量超过常量的一倍,或组织学上肝实质脂肪浸润超过30~50%时,称为脂肪肝
27.3.1 病因及发病的生化机理
肝脂肪变性是肝脏对多种损害因子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病理表现。
据国内资料以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肝炎而引起的脂肪肝较多,其它类型的脂肪肝如乙醇性脂肪肝妊娠急性脂肪肝药物中毒营养不良脂肪肝则相对少见。
不同病因引起的脂肪肝机理各异,也可能几种因素同时起作用。促使脂肪肝形成的有关因素为:
(1)进入肝脏的脂肪酸过多,摄入脂肪过多引起脂血症。摄入碳水化物太少或代谢障碍、利用不良、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和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从脂库中动员的脂肪酸增多,大量进入肝脏,超出它的处理能力,促使脂肪肝的形成。
(2)肝内形成甘油三酯增多或氧化减少糖类摄取过量,在代谢过程形成α-磷酸甘油和乙酰辅酶a增多,为大量合成甘油三酯提供了原料;肝内脂肪酸氧化减少或酯化作用增强;都直接或间接地使肝内甘油三酯增多。
(3)脂蛋白合成减少或释放障碍甘油三酯主要是与载脂蛋白结合以脂蛋白形式输送至血流。肝细胞合成载脂蛋白需要atp和多核糖体。由于肝细胞粗面内质网损伤,atp水平下降,载脂蛋白合成减少;磷脂是合成脂蛋白的原料,缺乏必需脂肪酸和胆碱,使肝内磷脂的合成减少,影响脂蛋白的合成;肝细胞功能减退,引起甘油三酯与载脂蛋白结合发生障碍;脂蛋白合成减少,甘油三酯不能有效地输出,而在肝中积蓄。
27.3.2 临床表现
不同病因所引起的脂肪肝,其临床表现随原发病而异。轻症患者可无自觉症状或并无特异性临床症状。部分病例有食欲不振、乏力、腹胀、在上腹或剑突下有疼痛感。肝可触及,质软或韧,边缘圆钝,表面有充实感。一般无压痛(或只有轻度压痛)。病程长的病例可有脾肿大和肝掌。重症病例可有血浆蛋白过低,电解质紊乱,出现浮肿腹水。肝功能严重减退,对其它致病因子更为敏感。如进一步发展恶化,可发生肝细胞坏死与纤维性变和肝硬变。少数病例可有黄疸,胆红素增多或有蜘蛛痣和门静脉高压。不少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维生素缺乏症状。
27.3.3 一般治疗原则
脂肪肝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病理表现,如及时发现,早期治疗是可以全愈的。但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亦可发展为不可逆转的严重病变。对脂肪肝的一般治疗原则包括消除病因,治疗原发病。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可采用抗脂肪肝药物,以促进脂肪酸氧化,增加脂蛋白的合成,加速肝内脂肪的输出。在治疗过程中,饮食管理十分重要。而且对不同病因所引起的脂肪肝,营养治疗应该有所侧重。第一节重点讨论营养过度所致的脂肪肝的营养治疗。
27.3.4 营养治疗
(1)控制热能摄入对脂肪肝患者的热能供应不宜过高。一般认为对从事轻度活动的肝炎恢复期病人,每日每公斤体重可供给126~147kj热能,以防止发胖诱发脂肪肝。对于肥胖或超重者,每公斤体重可供给84~105kj,以控制或减轻体重。韩康玲等采用减少热能摄入,适当增加体力活动等综合措施治疗肝炎取得较好疗效。随病人体重减轻,肝内脂肪浸润明显减少,肝脏功能、高血脂和糖耐量也随之改善。
但对热能的控制不能骤然剧减,以免病人不能适应,感觉饥饿,甚至引起全身衰弱和低血糖反应。为解决“低热能”与“饱腹感”的矛盾,实施营养治疗时,必须注意食物选择及其制备方法。如鱼、虾、内脏、鸡、兔等肉食,含蛋白质高而含脂肪少,所供给热能比等量猪肉少3~6倍。
(2)适当地提高蛋白质量肝细胞中核糖核酸含量取决于膳食中蛋白质含量。当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增加时,核糖核酸含量及其代谢活性增高。因此供给高蛋白膳食(1.5~1.8g·kg-1)可以避免体内蛋白制裁损耗,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并可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和防止肝细胞进一步受损害。
蛋白质中许多氨基酸如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和赖氨酸等都有抗脂肪肝作用。而且蛋白质有较高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可以刺激新陈代谢,有利于减轻体重。病人饮食必须保持必需氨基酸的平衡。
(3)减少糖类和甜食碳水化物主要由谷糖供应。除蔬菜、水果中所含天然碳水化物外,不用精制糖类、蜂蜜、果汁、果酱、蜜饯等甜食和甜食和甜点心。因为过多的糖类可转变为脂肪,导致肥胖,促使脂肪肝形成。限制碳水化物可减少肝内二碳基团的供应,减少胰岛素分泌,从而减少肝内脂肪的生成。因此,有人认为控制碳水化物的摄入量比降低脂肪更有利于减轻体重和治疗脂肪肝
(4)控制脂肪和胆固醇关于脂肪的供给量有两种不同意见:国外有些学者认为糖类可刺激脂肪酸的合成,而脂肪则否。因而主张对脂肪肝病人的饮食应限制糖类而不一定限制脂肪。但我们认为高脂肪低碳水化物饮食并不符合我国民族习惯。而且脂肪太高,热能难以控制,对减轻体重不利。植物油不含胆固醇,所含谷固醇或豆固醇和必需脂肪酸有较好的趋脂作用,可阻止或消除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对治疗脂肪肝是有益的。对脂肪肝病人,全日食物和烹调油所供给脂肪总量不宜超过40g;对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宜作适当控制。
(5)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补充对治疗肝病有益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富含叶酸、胆碱、肌醇、尼克酸、维生素e,维生不经c、维生素b12、钾、锌、镁等的食物和制剂,以促进和维持正常代谢,纠正或防止营养缺乏。对肝脏功能明显障碍、伴有腹水浮肿者则应限制钠盐。
饮食不宜过分精细,主食应粗细杂粮搭配,多用蔬菜,水果和藻类,以保证摄入足够数量的食物纤维。既可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的供应,又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排除,对调节血脂、血糖水平也有良好作用。其它方面同病毒性肝炎
(6)脂肪肝治疗饮食举例
早餐:
大米粥(大米25)
薄皮菜馅小蒸包(面粉50,扁豆50,虾皮2)
煮老鸡蛋二小个(鸡蛋70)
午餐:
软饭(大米100)
家常熬鱼(带骨鱼100)
素烩(香菇5,面筋70,木耳2,莴笋100)
虾皮小白菜汤(虾皮5,小白菜100)
晚餐:
小米粥小米25)
薄饼(面粉100)
合菜(瘦肉30,菠菜100,绿豆芽100)
香干50,拌芹菜100
注:
①含糖量低的瓜果(西瓜西红柿、梨等)可加餐生吃
②全日烹调油8g
③上述食谱的大致营养含量:蛋白质90g,脂肪35g,碳水化物240g,热能5700kj

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都是因肝脏损害而致的疾病。尚有许多因素可以损害肝脏,但某些上述疾病的病因尚不清楚。

脂肪肝是肝细胞内过量脂肪的堆积。
脂肪肝的原因有时还不清楚,特别是新生儿。一般而言,已知一些因素以某种方式损害肝脏。
脂肪肝一般没有症状,极少情况下,脂肪肝可引起黄疸恶心呕吐、疼痛和腹部紧胀。
物理检查中发现肝大而不伴任何症状提示脂肪肝,确诊需依赖肝活检。肝活检是用一根细长中空的针穿刺获取少量肝组织样本供显微镜检查的方法。
肝脏仅仅存在过量脂肪不是严重问题。处理目的是清除病因或治疗原发疾病,反复的肝损害如酒精最终将导致脂肪肝转化为肝硬化
已知的脂肪肝原因
·肥胖
·糖尿病
·化学物质和药物(如酒精、皮质酸、四环素、丙戊酸、甲氨蝶呤、四氯化碳、黄磷)
·营养不良和蛋白质缺乏
·妊娠
·维生素a毒性
·小肠旁路手术
·囊性纤维病(经常伴随营养不良
·糖原、乳糖、酪氨酸、胱氨酸代谢的遗传性缺陷
·中链芳香脱氢酶缺乏
·胆固醇酯酶缺乏
·植烷酸贮积症(雷弗素姆病)
·β-脂蛋白缺乏症
·雷耶综合征

顾名思义,脂肪肝就是肝内脂肪太多了。正常肝内脂肪仅占肝重的2%~4%,如果脂肪沉积超过肝重5%,便可称为脂肪肝,有人会问:就像胖子皮下脂肪多一些,脂肪肝会有什么坏处?当然少量脂肪沉积对身体还不至于产生大问题,但大量脂肪沉积时,肝细胞内充满脂肪空泡,可引起局灶性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1)嗜酒,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酒精消耗量大幅度上升,肝脏是酒精代谢的唯一器官,长期大量酗酒(每天大于150克)可使细胞发生反复脂肪变性;
(2)营养因素,如食物中脂肪成份过多,又爱吃糖而缺乏蛋白质与维生素或偏食致摄入的氨基酸不平衡,缺乏胆碱成份等均可引起脂肪肝
(3)其他较少见的原因有中毒(如磷、四氧化碳等),糖尿病(37%糖尿病者并有脂肪肝)以及少见的妊娠后期合并急性脂肪肝等。
单纯脂肪肝无自觉症状(妊娠急性脂肪肝除外),在未发展为肝硬化之前,亦无体征,血化验血脂可高一些,亦不能说明一定有脂肪肝,当然脂肪肝的诊断标准是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但有一定风险。超检查,由于脂肪浸润,b超声图像上可见肝脏实回声弥漫性增强,形成所谓“明亮肝”,但若腹壁脂肪过厚,在超声图像上亦可出现类似图象。超声诊断脂肪肝准确率仅85%~90%左右,必要时要作ct肝扫描,与b超相反,在ct上脂肪肝密度是降低的。
脂肪肝是肝脏疾病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因它是一个可逆的病理过程,将其推一推(不治)就可发展为肝硬化,拉一拉(治疗)就可恢复正常,因而要尽量做好“拉”的工作,首先要去除病因如戒酒,停止对肝脏有毒药物接触等,对糖尿病病人要通过饮食与药物来控制血糖。
饮食在脂肪肝治疗中十分重要,肥胖病人要限制食量和糖量,只要体重减轻,便可使肝脂肪消退,逐步恢复正常,当然多吃水果、蔬菜、不吃或少吃含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高的食物,而且要长期坚持,必然有益。
脂肪肝药物治疗在防治脂肪肝中所起的作用不大,服用些胆碱、甲硫氨酸、维生素、磷脂和烟酸等无疑是有益的,但大量服用降脂药物反而对肝脏有毒性。中药在脂肪肝治疗中有一定疗效,但目前仍在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