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子

( Lái Fú Zǐ )

别名: 芦菔子 , 萝卜子

莱菔子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消食导滞降气化痰。主食积气滞;脘腹胀满;腹泻;下痢后重咳嗽多痰;气逆喘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宜炒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性味:
味辛;甘;性平
归经:
脾;胃;肺;大肠经
各家论述:
1. 朱震亨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
2.《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3.《本草经疏》:莱菔子,味辛过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
4.《本草新编》:萝卜子,能治喘胀,然古人用于人参之中,反奏功如神。人参原是除喘消胀之药,莱菔子最解人参,何以同用而奏功乎? 夫人参之除喘消胀,乃治虚喘虚胀也,虚症反现假实之象,人参遽然投之,直至其喘胀之所,未能骤受,往往服之而愈喘愈胀者有之,虽所增之喘胀乃一时之假象,少顷自然平复,然终非治之之善,少加萝卜子以制人参,则喘胀不敢增,而仅得消喘胀之益,此所谓相制而相成也。或问萝卜子专解人参,一用萝卜子人参无益矣。此不知萝卜子而并不知人参者也。人参萝卜子,其功更神,盖人参补气,骤服气必难受,非止喘胀之症为然,得萝卜子以行其补中之利气,则气平而易受,是萝卜子平气之有余,非损气之不足,实制人参以平其气,非制人参以伤其气也。
5.《医学衷中参西录》: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盖凡理气之药,单服久服,未有不伤气者,而莱菔子炒熟为末,每饭后移时服钱许,借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其养也。若用以除满开郁,而以参、芪、术诸药佐之,虽多服久服,亦何至伤气分乎。
6.《日华子本草》:水研服,吐风痰;醋研消肿毒。
7.《日用本草》:治黄疸及皮肤黄如金色,小水热赤。
8.《随息居饮食谱》:治痰嗽齁喘气鼓头风,溺闭,及误服补剂
毒性:
莱菔素对小鼠和离体蛙心有轻微毒性 。水提物对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27.4(123.8-137.1)g/kg,动物多于给药l小时内惊厥而死亡。大鼠每日 灌胃 100、200及400g/kg,持续3周,对血象、肝肾功能及主要脏器等均未见明显影响。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莱菔子水提物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同心性毛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孢子菌、铁锈色小芽孢菌、羊毛状小芽孢菌及星形奴卡氏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莱菔素1mg/ml浓度在体外对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40、125、125及200mcg/ml。
2.解毒作用:莱菔素于体外与细菌外毒素混合后有明显的解毒作用,稀释为1:200时能中和5个致死量的破伤风毒素,1 :500可中和4个致死量的白喉毒素,稀释至1:1600时尚能降低白喉毒素的皮肤坏死作用。
3.降压作用:莱菔子水提物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于麻醉兔、猫及犬,静脉注射时均可引起动物血压下降。研究莱菔子对于家兔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影响的结果表明,莱菔子注射液(1ml相当生药1g)0.3-1.2ml/kg剂量静脉注射,能明显降低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又明显降低体动脉压。莱菔子降肺、体动脉压强度与酚妥拉明基本相等。增大莱菔子剂量未能使其降肺、体动脉压强度加大,只延长降压时间,比酚妥拉明明显延长。采用持续微量静脉注射能抑制急性缺氧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同时减少降低体动脉压的副作用。
4.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4.1.对动脉压和心率的影响:莱菔子注射剂(1ml相当生药1g)按1.0ml/kg静脉注射麻醉犬,可使体动脉收缩压(sap)、舒张压(dap)、体动脉平均压(map)分别降低10.9、13.9、15.2mmhg,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舒张压(dapa)、肺动脉平均压(mpap)分别降低4.6、4.3、3.9mmhg,与用药前自身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心率在给药前后无明显变化。
4.2.对血管阻力的影响: 莱菔子注射液静脉注射后,使体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明显减低,svr从4583.5±632.45 降至3976.7±339.86dyn.s/cm,pvr从530.5±6.821降至411.8±80.98dyn.s/cm,用药前后自身比较p<0.05和p<0.01。
4.3.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6只犬在静脉注射莱菔子注射液1.0mg/kg后,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均无明显变化,用药前后自身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的左心室搏动指数(lvswi)和右心室搏动指数(rvswi)明显降低,lvswi用药前后分别为40.12±2.83和33.2±3.88;rvswi为5.34±0.74和4.03±0.52(p<0.01,r<0.05)。
化学成分:
种子芥子碱(sinapine)和脂肪油30%,油中含大量的芥酸(erucic acid)及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还含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和22-去氢菜油甾醇(22-dehydrocampesterol)。另含菜菔素(raphanin)。
附方:
①治积年上气咳嗽,多痰喘促,唾脓血莱菔子一合,研,煎汤,食上服之。(《食医心镜》)②治百日咳:白萝卜种子,焙燥,研细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许,一日数回。〔《江西中医药》(12):1953〕③治齁喘痰促,遇厚味即发者:萝卜子淘净,蒸熟,晒研,姜汁浸蒸饼绿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咽下,日三服。(傅滋医学集成清金丸)④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⑤治一切食积山楂六两,神曲二两,半夏茯苓各三两,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丹溪心法保和丸)⑥治气胀气臌:莱菔子,研,以水滤汁,浸缩砂一两,一夜,炒干,又浸又炒,凡七次,为末。每米饮服一钱。(《朱氏集验医方》)⑦治痢疾后重不通:莱菔子五钱,白芍药三钱,大黄一钱,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⑧治风秘气秘萝卜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荚末二钱服。(《寿域神方》)⑨治中风口噤:萝卜子、牙皂荚各二钱。以水煎服,取吐。(朱震亨)⑩治风头痛偏头痛莱菔子半两,生姜汁半合。上相和研极细,绞取汁,入麝香少许,滴鼻中xiu入。偏头痛随左右用之。(《普济方》)11、治小儿盘肠气痛萝卜子炒黄,研末。乳香汤服半钱。(《仁斋直指方》)12、治牙疼萝卜子二七粒,去赤皮,细研。以人乳和,左边牙痛,即于右鼻中点少许,如右边牙疼,即于左鼻中点之。(《圣惠方》)13、治跌打损伤瘀血胀痛:莱菔子二两,生研烂,热酒调敷。(《方脉正宗》)
炮制:
莱菔子:簸去杂质,漂净泥土,捞出,晒干,用时捣碎。炒菜菔子:取净莱菔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并有香气为度,取出,放凉。
性状:
性状鉴定:干燥种子呈椭圆形或近卵圆形而稍扁,长约3mm,宽2.5mm。表面红棕色,一侧有数条纵沟,一端有种脐,呈褐色圆点状突起。用放大镜观察,全体均有致密的网纹。质硬,破开后可见黄白色或黄色的种仁,有油性。无臭,味甘,微辛。以粗大、饱满、油性大者为佳。
显微鉴定:粉末:黄棕色。
1.种皮栅状细胞淡黄色、橙黄色或黄棕色。断面观细胞1列,一般径向10-37μm,切向7-12μm,外壁及侧壁上端薄,侧壁大部及内壁增厚,侧壁中部尤厚;表面观类多角形或长多角形,壁厚2-4μm,胞间层极细。
2.种皮下皮细胞形大,断面观扁长圆形,外壁及侧壁皱缩,细胞界限不清楚,其下与栅状细胞相接。此外,有内胚乳细胞、子叶细胞;种皮表皮细胞民粘液化观察不清。
生境分布:
原产我国,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且有大量的栽培品种。
原形态:
莱菔,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30-100cm。直根,肉质,长圆形、球形或圆锥形,外皮绿色、白色或红色。茎分枝,无毛,稍具粉霜。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大头羽状半裂,长8-30cm,宽3-5cm,顶裂片卵形,侧裂片4-6对,长圆形,有钝齿,疏生粗毛;上部叶长圆形,有锯齿或近全缘。总状花骗子顶生或腋生;萼片长圆形;花瓣4,白色、紫色或粉红色,直径1.5-2cm,倒卵形,长1-1.5mm,具紫纹,下部有长5mm的爪;雄蕊6,4长2短;雌蕊1,子房钻状,柱头柱状。长角果圆柱形,长3-6cm,在种子间处缢缩,形成海绵质横膈,先端有喙长1-1.5mm;种子1-6颗,卵形,微扁,长约3mm,红棕色,并有细网纹。花期4-5月,果期5-6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成熟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phanus sativus l
采收和储藏:翌年5-8月,有果充分成熟采收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放干燥处贮藏。
出处:
出自《本草衍义补遗》

莱菔子 (出处: 《中国药典》 )

主治: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泻痢,痰壅喘咳
用法用量:
4.5~9g。
性味:
辛、甘,平。
归经:
归肺、脾、胃经
炮制:
莱菔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莱菔子:取净莱菔子,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微鼓起。用时捣碎。
鉴别:
(1) 取本品粉末少量,置试管内,加氢氧化钠1 小粒,置酒精灯上灼热,放冷,加水2ml 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 5%盐酸溶液酸化,即有硫化氢产生,遇新制的醋酸铅试纸,显有光泽的棕黑色。
(2) 取亚硝基铁氰化钠1 小粒,置白瓷板上,加水1~2滴使溶解,加[鉴别](1)项下剩余的滤液1~2滴,即显紫红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30ml,加热回流1小时,弃去乙醚液,药渣用乙醚10ml洗涤后挥干,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莱菔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水(10:2:3)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喷以1%香草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性状:
本品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长2.5~4mm,宽2~3mm。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无臭,味淡、微苦辛。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莱菔子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下气定喘,消食化痰。治咳嗽痰喘食积气滞,胸闷腹胀,下痢后重
①《日华子本草》:"水研服,吐风痰:醋研消肿毒。"
②《日用本草》:"治黄疸及皮肤黄如金色,小水热赤。"
③《滇南本草》:"下气宽中,消膨胀,降痰,定吼喘,攻肠胃滞,治痞块、单腹疼。"
④《纲目》:"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发疹。"
⑤《医林纂要》:"生用,吐风痰宽胸膈,托疹;热用,下气消痰,攻坚,疗后重。"
⑥《本草再新》:"化痰除风,散邪发汗。"
⑦《随息居饮食谱》:"治痰嗽齁喘气鼓头风,溺闭,及误服补剂。"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性味:
辛甘,平。
①《滇南本草》:"性温,味辛。"
②《纲目》:"辛甘,平,无毒。"
③《玉楸药解》:"辛,热。"
④《医学衷中参西录》:"生用味微辛,性子;炒用性温。"
归经:
入肺、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经。"
②《药品化义》:"入脾、胃二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各家论述:
朱震亨:"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
②《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③《本草经疏》:"莱菔子,味辛过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
④《本草新编》:"萝卜子,能治喘胀,然古人用于人参之中,反奏功如神。人参原是除喘消胀之药,莱菔子最解人参,何以同用而奏功乎?夫人参之除喘消胀,乃治虚喘虚胀也,虚症反现假实之象,人参遽然投之,直至其喘胀之所,未能骤受,往往服之而愈喘愈胀者有之,虽所增之喘胀乃一时之假象,少顷自然平复,然终非治之之善,少加萝卜子以制人参,则喘胀不敢增,而仅得消喘胀之益,此所谓相制而相成也。或问萝卜子专解人参,一用萝卜子人参无益矣。此不知萝卜子而并不知人参者也。人参萝卜子,其功更神,盖人参补气,骤服气必难受,非止喘胀之症为然,得萝卜子以行其补中之利气,则气平而易受,是萝卜子平气之有余,非损气之不足,实制人参以平其气,非制人参以伤其气也。"
⑤《医学衷中参西录》:"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盖凡理气之药,单服久服,未有不伤气者,而莱菔子炒熟为末,每饭后移时服钱许,借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其养也。若用以除满开郁,而以参、芪、术诸药佐之,虽多服久服,亦何至伤气分乎。"
毒性:
莱菔素对小鼠和离体蛙心有轻微毒性。
用药禁忌:
气虚者慎服。
本草从新》:"虚弱者服之,气喘难布息。"
药理作用:
①抗菌作用
莱菔子含抗菌物质,其有效成分为莱菔素,在1毫克/毫升浓度对葡萄球菌秘大肠杆菌即有显着抑制作用,且可影响各种植物种子发芽。后又从莱菔子中分离出一种油,称为"sulforaphen",1%浓度可对抗链球菌、化脓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生长。有人认为此两者可能是同一物质
②抗真菌作用
莱菔子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菌等六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其他作用
变种的提取物,长期饲喂大鼠,能干扰甲状腺素的合成
化学成分:
种子含脂肪油、挥发油。挥发油内有甲硫醇等。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亚油酸、亚麻酸以及芥子酸甘油酯等。尚含有抗菌物质称莱菔素。
附方:
①治积年上气咳嗽,多痰喘促,唾脓血莱菔子一合,研,煎汤,食上服之。(《食医心镜》)
②治百日咳:白萝卜种子,焙燥,研细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许,一日数回。(《江西中医药》(12):1963)
③治齁喘痰促,遇厚味即发者:萝卜子淘净,蒸熟,晒研,姜汁浸蒸饼绿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咽下,日三服。(傅滋医学集成清金丸)
④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大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⑤治一切食积:山查六两,神曲二两,半夏茯苓各三两,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⑥治气胀气臌:莱菔子,研,以水滤汁,浸缩砂一两,一夜,炒干,又浸又炒,凡七次,为末。每米饮服一钱。(《朱氏集验医方》)
⑦治痢疾后重不通:莱菔子五钱,白芍药三钱,大黄一钱,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⑧治风秘气秘萝卜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荚末二钱服。(《寿域神方》)
⑨治中风口噤:萝卜子、牙皂荚各二钱。以水煎服,取吐。(朱震亨
⑩治风头痛偏头痛莱菔子半两,生姜汁半合。上相和研极细,绞取汁,入麝香少许,滴鼻中搐入,偏头痛随左右用之。(《普济方》)
⑾治小儿盘肠气痛萝卜子炒黄,研末。乳香汤服半钱。(《仁斋直指访》)
⑿治牙疼萝卜子二七粒,去赤皮,细研。以人乳和,左边牙痛,即于右鼻中点少许,如右边牙疼,即于左鼻中点之。(《圣惠方》)
⒀治跌打损伤瘀血胀痛:莱菔子二两,生研烂,热酒调敷。(《方脉正宗》)
炮制:
莱菔子:簸去杂质,漂净泥土,捞出,晒干,用时捣碎。炒莱菔子:取净莱菔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并有香气为度,取出,放凉。
性状:
干燥种子呈椭圆形或近卵圆形而稍扁,长约3毫米,宽2.5毫米。表面红棕色,一侧有数条纵沟,一端有种脐,呈褐色圆点状突起。用放大镜观察,全体均有致密的网纹。质硬,破开后可见黄白色或黄色的种仁;有油性。无臭,味甘,微辛。以粒大、饱满、油性大者为佳。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皆产;主产于河北、河南、浙江、黑龙江等地。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成熟种子。夏、秋间种子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出处:
本草衍义补遗》

“莱菔子” 相关论述

【药用】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成熟种子
性味归经】辛、甘,平。入脾、胃、肺经
【功效】消食化,祛痰下气
【临床应用】1.用于食积停滞,胃脘痞满嗳气吞酸腹痛泄泻腹胀不舒等症
莱菔子能消食化、行滞除胀,常配伍六曲、山楂麦芽等,以助其消食之力;配伍半夏、陈皮等,以增其降逆和胃之功。有湿者可加茯苓,有热者可加黄连连翘。如果有脾虚现象,可加白朮
2.用于咳嗽痰多气喘
本品下气化痰作用甚为显着,常与白芥子苏子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莱菔子萝卜子、炒莱菔子(炒微焦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1.莱菔英:即莱菔的茎叶。性味辛苦温。功能清咽、和胃,适用于咽痛,下痢赤白,消化不佳。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两,煎服。
2.地梦萝:即莱菔的根、老而枯者。功能利水消肿,适用于面黄肿胀,胸膈饱闷,食积腹泻痢疾痞块等症。一般用量为三钱至五钱。
方剂举例】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莱菔子白芥子苏子。治老人气实痰盛,喘满懒食。

『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地上部分。
『常用名』萝卜菜莱菔缨
『产地』全国各地有栽培。
『采收季节』冬春采收。
炮制方法』洗净泥土,捞起滤干水份,切片3分长,晒干。
『用量』3~15克。
『贮存』装箱闭盖。

『采收季节』夏秋采收。
炮制方法』先取莱菔子,用水淘去泥沙,晒干,后放锅内用文火炒至有爆炸声取出,用木板或研槽擦去其皮,筛净备用。
『用量』3~9克。
『贮存』装瓷缸内加盖,防潮。


炒研用。
辛,甘,无毒下气定喘,消痰化食。利二便而除胀满,吐风痰而消肿毒,止气痛而发疹,平下痢而息后重
食物吞酸莱菔生食大效。(验方第一。)
反胃噎疾,莱菔蜜煎,细嚼咽。(第二。)
肺痿嗽血莱菔羊肉鲫鱼,煮熟常服。(第三。)
噤口痢莱菔片不拘新旧,染蜜含之,味淡再换,觉思食,以肉煮粥与食,不可过多。
又方,只用莱菔菜煎汤,不拘新旧,日日饮之。(第四。)
痢后腹痛。同上。(第五。)
大便下血,大莱菔皮烧,荷花叶烧,存性。生蒲黄,每末服一钱汤下。(第六。)
酒疾下血,大者二十枚,留青叶寸许,井水煮烂,入淡醋,空心任食。(第七。)
小便白浊莱菔数枚,剜孔留盖,入吴茱萸,糯米饭上蒸熟,焙末丸豆大,每盐汤下五十丸。(第八。)
沙石诸淋痛甚,莱菔切片,蜜浸少时,炙干,再浸再炙,不可过焦,细嚼盐汤下,日三服。(第九。)
遍身浮肿,出子的莱菔同浮麦煎汤服。(第十。)
香港脚走痛,莱菔煎水洗之,仍以干莱菔末铺袜内。(十一。)
正头痛莱菔取汁,仰卧,随左右注鼻中,神效。(十二。)
失音不语,取莱菔汁与姜汁同服。加五味子。(十三。)
满口烂,取莱菔汁,频漱吐涎。(十四。)
烟熏欲死,急取汁服。(十五。)
汤火伤莱菔捣敷之,子亦可。(十六。)
打扑血瘀未破者,用莱菔或叶捣封之。(十七。)
喘嗽唾脓血,以莱菔子研细煎服。(十八。)
肺痰咳嗽莱菔子末炒,沙糖合,丸芡实大,以绵包含咽甚妙。(十九。)
喘痰促,时发时止,莱菔子蒸熟,晒干为末,再姜汁浸蒸饼,丸绿豆大,每三十丸,口津咽下,日三。(二十。)
气喘急,莱菔子炒,皂角烧,姜汁合之,再炼蜜丸豆大,每汤下五十丸。(二十一。)
久嗽痰喘莱菔子炒,杏仁为末,蒸饼绿豆大,每五丸,时时津咽。(二十二。)
高年气喘莱菔子炒研,蜜丸豆大,每汤下五十丸。(二十三。)
宣吐风痰,莱菔子为末,温水服三钱,探吐。(二十四。)
小儿风寒莱菔子生研为末,一钱,温葱酒服之,取汗大效。(二十五。)
风秘气秘莱菔子炒末擂水,合皂角末二钱服,立通。(二十六。)
气胀气蛊,莱菔子研末,以水滤汁,浸浸以时久,炒干再浸再炒,凡七次,为末,每米饮下一钱,神效。(二十七。)
疹痘不出,莱菔子生研末,米饮下二钱。(二十八。)

(附∶胡莱菔英能解砒石毒)
莱菔子∶生用味微辛、性平,炒用气香性温。其力能升、能降,生用则升多于降,炒用则降多于升,取其升气化痰宜用生者,取其降气消食宜用炒者。究之,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而医者多谓其能破气,不宜多服、久服,殊非确当之论。盖凡理气之药,单服久服,未有不伤气者,而莱菔子炒熟为末,每饭后移时服钱许,借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其养也。
若用以除满开郁,而以参、 、术诸药佐之,虽多服、久服,亦何至伤气分乎。
【附案】一人年五旬,当极忿怒之余,腹中连胁下突然胀起,服诸理气开气之药皆不效。俾用生莱菔子一两,柴胡川芎、生麦芽各三钱,煎汤两盅,分三次温服下,尽剂而愈。
一人年二十五六,素多痰饮,受外感,三四日间觉痰涎凝结于上脘,阻隔饮食不能下行,须臾仍复吐出。
俾用莱菔子一两,生熟各半,捣碎煮汤一大盅,送服生赭石细末三钱,迟点半钟,再将其渣重煎汤一大盅,仍送服生赭石细末三钱,其上脘顿觉开通,可进饮食,又为开辛凉清解之剂,连服两剂全愈。

〔辛温,炒研用。〕下气治痰定喘,〔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消食除膨止痛,生研汁服而吐风痰,〔生用则升。〕醋调末涂而消肿毒。〔辛散之功。〕虚弱人忌之。。

(荤辛)莱菔子生吐风痰炒熟下气定喘。菔根生用消痰除血熟用生痰助湿
莱菔子(专入脾肺)。气味甚辛。生用研汁。能吐风痰。有倒墙推壁之功。迅利莫御。若醋研敷。则痈肿立消。炒熟则下气定喘。消食宽膨。一生一熟。性气悬殊。菔根性亦类子。(生升熟降。)但生则克血消痰治痢。(汪昂云。夏月食其菜数斤则不患痢。秋月以菜叶摊屋瓦上。任霜雪打压。至春收之。煎汤饮。治痢得效。)熟则生痰助湿。以故火伤垂绝。用生莱菔汁灌之即苏。(方人避难。入石洞中。贼烧烟熏之。口含莱菔一块。烟不能毒。嚼汁擂水饮之亦可。)打扑损伤青紫。捣烂 之即散。煨熟擦摩冻瘃。二三日即和。偏头风取近蒂青色半寸许。捣汁滴鼻孔。左痛滴右。右痛滴左。左右俱痛。两鼻皆滴。滴后少倾。日滴一次。不过六七日。永不再发。欲令须发白者。以生地黄汁一升。合生莱菔汁饮之即白。伤血之验可征也。(生地黄凉血莱菔汁破气。须发安得不白。是以人服何首乌地黄者。切忌莱菔。犯之惟用生姜以制。)小儿 游风。涂之即愈。并能消面毒。腐。(腐浆见萝 不成。)
并解附子毒。但其性总属耗气伤血。故脾胃虚寒。食不化者。为切忌焉!子炒用。

萝卜子,味辛、辣,气温,无毒。入胃、脾二经。却喘咳下气甚神,解面食至效。治风痰,消恶疮,善止久痢,除胀满亦奇,但宜少少用之。补气之药得之,而无大过之忧。利湿之剂入之,而有善全之妙。多服则损气,久服则伤阴也。
或疑萝卜子能治喘胀,然古人用之于人参之中,反奏功如神。人参原是除喘消胀之药,莱菔子最解人参,何以同用而奏功乎?夫人参之除喘消胀,乃治虚喘虚胀也。虚症反现假实之象,人参遽然投之,直至其喘胀之所未能骤受,往往服之而愈喘愈服者有之。虽所增之喘胀,乃一时之假象,少顷自然平复,然终非治之之善。少加萝卜子以制人参,则喘胀不敢增,而反得消喘消胀之益,此所谓相制而相成也。
或问萝卜子专解人参,用人参而一用萝卜子,则人参无益矣。此不知萝卜子,而并不知人参者也。人参萝卜子,其功更补。盖人参补气,骤服气必难受,非止喘胀之症也,然得萝卜子,以行其补中之利气,则气平而易受。是萝卜子平气之有余,非损气之不足,实制人参以平其气,非制人参以伤其气也。世人动谓萝卜子解人参,误也。

宣、破气除痰消食.
辛温.长于利气.生用能吐风痰.散风寒.发疹.炒熟能定咳嗽痰喘.(丹溪曰∶治痰有冲墙倒壁之功.)调下痢后重.止内痛.消食除膨.虚弱者服之.气喘难布息.俗名萝卜子.(年久头风生姜等分捣汁、入麝少许、搐鼻.)

莱菔子(图缺)
下气消痰.生服性升能涌吐宽中化食.炒香气降味辛温.可消胀以利肠.能定喘而止嗽.(莱菔子辛甘温.入肺胃.长于治痰.生用则能升能散.善吐胸膈风痰.炒熟则性降.气降则痰消.一切喘嗽因痰者.皆可用之.能消面积.观其在上在下.用生用炒.或吐或消.无不灵验.亦物性之使然耳.根主治相同.)

辛温破气,生用能吐风痰风寒,炒熟治喘嗽下痢消食止痛,其治痰有冲墙倒壁之功。

气味
辛甘平无毒
【主治】
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利气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莱菔属土有金与水.大抵入阳明少阳气太阴气分下气之功居多.久服则渗人血.故与地黄何首乌同服.则令髭发皆白矣.

〔害〕莱菔惟专下气,复能耗血,久食涩营卫,白人须发。服地黄首乌者,不可食。子,消痰下气更速。凡虚弱者服之,气难布息。
〔利〕辛温,入肺、脾、胃,长于利气。炒熟下气定喘,消食除膨。生研堪吐风痰。醋调能消肿毒。治痰之功,有以冲墙倒壁为喻者。误服参 ,此能消之。
莱菔辛甘平,生食宣气,熟食降气宽中消食,化痰散瘀。叶(亦称菜)辛苦温,功用略同,亦甚消伐,檐上过冬经霜者,治喉痹黄胆有神功。烟熏垂死,嚼汁咽下。
修治〕煮食过多,停滞成溢饮,生则噫气,熟则泄气,多食渗人血,白须发,非独因其下气,涩营卫也。

味辛温平.入手太阴经.功专长于利气.生用吐风痰.散风寒.发疹.炒熟定咳嗽痰喘.调下痢后重.止内痛.消食除膨.虚弱者忌服.得生姜捣汁入麝少许搐鼻内.治年久头风

生用辛平,化痰破气;炒熟辛温,消食行痰。服参作胀,非此不消。

萝卜(图缺),即莱菔,生味辛,熟味甘,性温。入脾肺二经。宽中下气,消宿食。解香油毒,治麦面积。熟吃之,醒脾气化痰涎,解酒消食,利五脏而补中。生吃破血宽肠、动痰、逆气上升、咳嗽忌用。
莱菔子,即萝卜子,味辛,性温。入脾肺二经,下气宽中,消膨胀,消痰涎,消宿食,消面(附莱菔丹) 专治男妇单腹胀,形如锣锅,肿硬胀满,小儿肚大筋青,神效。
莱菔子(五钱) 白豆蔻仁(去壳五钱) 牙皂(二钱五分) 吴神曲(五钱) 巴豆壳(五钱) 过山龙(五钱酒炒) 草血竭(一两五钱) 川郁金(五钱) 槟榔(五钱) 木香(二钱) 沉香(三钱) 面目浮肿,足肿加土狗(一两去足翅) 共为细末,水叠为丸或为末亦可,滚水服(二钱)服至二十一日后痊愈。此丹专治诸气不调,郁结不升,上焦闭塞,脾胃不和,饮食停滞不化,气逆不舒,胸膈胀满,呕吐恶心,心腹膨胀吞酸吐酸,饱闷打呃,心脾气疼,酒积食积,每服(二钱) 滚水送下。
此方又治九种胃气疼痛,此病因内伤七情外感六郁,客寒犯胃,内外相博,气道闭塞,郁于中焦,遂成胃气疼痛之症。每服(二钱)荔枝核(三个火上烧为末) 同茴香子(一钱)
煨汤送下,奶母、孕妇勿服。忌鱼、牛、羊、蛋、蒜、生冷、面食。
白萝卜秆叶,(红白二种,经霜阴干)。味甘,性温。入脾胃二经。治脾胃不和,宿食不消,胸膈膨胀,醒脾气开胃宽中噎膈打呃,硬食膨胀呕吐酸水,赤白痢疾,妇人乳结,乳肿经闭
昔一刘姓老人,年六十余岁,因吃饭着气,得噎食病,胸膈膨胀,肚腹嘈饿,吃饭胀疼,呕白萝卜秆(五钱锅内微炒) 吴神曲(三钱) 白蔻仁(三钱去净壳) 共为细末,每服(三钱) 淡姜汤送下。此方并治红白痢疾,加枳壳山楂 各等份煎服。
──务本卷三
红萝卜秆叶,味甘平,性温。入阳明胃经。行血破血乳汁不通,奶硬红肿疼痛,妇人经闭血痢里急后重
红萝卜秆(三钱) 神曲(二钱) 山楂(三钱) 沙糖(二钱)水煎服。
(又单方) 治妇人奶结,红肿疼痛,乳汁不通,或被压着,或小儿咬着吹着。
红萝卜秆叶不拘多少,捣汁一杯,新鲜更好,煨热点水酒,或烧酒服亦可。
──务本卷三

辛温。
长于利气,生用豁风痰,散风寒,炒熟定痰嗽,消食除膨。
肺虚者勿服。
莱菔生食升气,熟食降气,制面毒。

味辛,气平,入手太阴肺经下气止喘,化痰破郁。
莱菔子辛烈疏利,善化痰饮,最止喘嗽,破郁止痛,利气消谷。生研,吐老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