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

( piantoutong )

别名: 偏头风 , 头角痛 , 偏头痛

中医

简介:
以反复发作、或左或右、来去突然的剧烈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痛病类疾病
病因:
1.外感六淫起居不慎,风寒湿热之邪外袭,均可致偏头痛
2.脏腑功能失调 肝、脾、肾三脏病变,内伤七情,肝失疏泄,饮食不节脾虚失运,劳倦过度,肾虚精亏,肾水不足,气血失调等均可致偏头痛
病机:
1、外感六淫 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均可致头痛。《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所头痛为最多见。风为百病之长,多夹时令为患,若风寒袭击,寒凝血涩,则头痛恶寒风热上犯清空,则头痛身热心烦风湿袭表,上蒙清阳,则头痛而重,若湿邪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亦可引起头痛
2、内伤所致: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会于头。脏腑功能失常,内伤七情,肝失疏泄,郁而化火,上扰清空;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肾虚精亏,脑失所养;肾水不足,水不涵木,风阳上扰;痰浊瘀血经脉,致气血壅遏不行,皆可引起头痛
偏头风指因风火痰涎或风寒入侵,或恼怒紧张,或肝阳上扰,致使经络阻,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于头部而成。
诊断:
1、风寒阻络:
证候:头痛剧烈,偏侧或双侧头痛掣痛或跳痛,遇风吹寒冷痛甚,保温则缓,恶风寒头喜裹,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证候分析:头为诸阳之会风寒外邪袭表循经上犯巅顶,阻遏诸阳之气,其痛乃作。寒邪阴邪,得温痛减,故头痛喜裹;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之邪在表。
2、风热头痛: 
证候:头痛而胀,头痛如裂,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热为阳邪,其性炎上,挟风上扰,阻于经络,故头痛而胀,甚则如裂。面红目赤,亦为热邪上亢。风热之邪犯卫,故发热恶风;热盛耗津,故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均为热盛之象。
3、肝阳上亢
 证候:头痛目眩心烦易怒,睡眠不宁,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
证候分析: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失调达,肝阳偏亢,上扰清窍,故头痛目眩肝火偏亢,扰乱心神,则心烦易怒,睡眠不宁;肝开窍肝阳偏旺故见面红目赤口苦为肝胆郁火内炽;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为肝火偏旺之征。
4、肝肾阴虚
证候:头脑空痛,眩晕耳鸣失眠健忘,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无力或弦细,或细数。
证候分析:脑为髓之海,肾虚精亏,髓海失充,故头脑空痛、眩晕耳鸣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虚故腰膝酸软;阴虚内热,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
5、痰浊
证候:头痛沉重,眩晕呕恶,眩脘满闷,肢重体僵。舌体胖,苔白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清阳不展,故头痛沉重、眩晕,胃失和降,气机不畅,胸腔满闷呕恶;痰湿困脾,故肢重体倦;苔白腻,脉弦滑;均为痰浊内停之象。
6、气滞血瘀
证候: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锥刺,固定不移,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有瘀斑或瘀点,脉细或涩。
证候分析:久病人络,血瘀气滞,故头痛经久不愈,痛如锥刺,固定不移。瘀血内停,阻塞脉络,气血不畅,故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涩。
7、气血两虚:
证候:头痛绵绵,日久不愈,过劳则甚,面色晄白,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证候分析。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头,故头痛绵绵;血不养肝,肝血不足,血虚生风,故头晕劳则气耗,故头痛加重;血虚则面色晄白,气虚心悸气短,神疲乏力;舌质淡,脉沉细,皆为气血虚之证候。
类证:
1.厥头痛:亦以头痛为主,不呈搏动性,一般无先兆症状,表现为全头剧痛,血压显著升高。
2.神劳:为经常性头痛,多不呈发作性,常伴头晕失眠、神疲、健忘等症。
3.面风痛:多见于中年以后,无先兆症状,疾病在面部较明显,常伴面肌痉孪,且有颜面部“扳机点”,若触及时则可诱发面风痛发作。
治疗:
(一)辨证治疗:
1、风寒阻络: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方中川芎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上行头,为风寒头痛之要药;羌活荆芥防风白芷细辛、辛温散寒,疏风止痛;薄荷清头目;甘草调和诸药;以清茶调服。取茶叶清上降下之性,以监制诸药过于温燥及升散,使升中有降。诸药合用,共奏疏风寒之邪、止头痛之功。
2、风热头痛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芎石膏汤加减。方中石膏清热泻火;菊花疏风清热;川芎白芷藁本上行直达头目,祛风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止头痛之功。
3、肝阳上亢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方中石决明镇风阳之上亢;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牛膝引热下行;山栀黄芩苦泄肝胆之邪火;茯神宁心安神。如肝火偏亢、口苦胁痛龙胆草夏枯草清肝泻火
4、肝肾阴虚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方中熟地肾阴,益精髓;山萸肉酸涩滋肾益肝;山药滋肾补脾;泽泻熟地而泻肾降浊;丹皮配山萸肉肝火茯苓山药则渗脾湿;加川芎赤芍元胡等活血化瘀,通络行气止痛。全方共奏滋补肝肾、活血通络、行气止痛。
5、痰浊
治法:化痰降逆。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中半夏茯苓、桔红、白术生姜健脾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平肝媳风;蒺藜蔓荆子祛风止痛;厚朴枳壳降逆和中。若口苦大便不通黄芩枳实
6、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味。方中当归、生地养血活血:红花赤芍川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柴胡枳实桔梗甘草理气调中,牛膝祛瘀而通血脉。痛剧者加全蝎蜈蚣等通络止痛。
7、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补血
方药:八珍汤加味。方中人参(或党参)补中益气、扶脾养胃;白术健脾燥湿,以资运化;茯苓渗湿,辅白术健脾;熟地滋阴补血当归补血活血;白芍养血柔肝川芎行气活血止痛;生姜大枣和胃,调和气血,人参益气健脾,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气血双补之功。
(二)单方验方
① 川芎15g、菊花15g,水煎服,用于风热头痛。② 川芎15g、细辛3g,水煎服,用于风寒头痛。③ 川芎15g、天麻10g,水煎服,用于阳亢头痛。④ 川芎15g、当归10g,水煎服,用于血虚头痛。⑤ 全蝎地龙甘草等分,共研细末,每次3g,口服,每日2次,用于顽固性头痛
(三)其他
1、鼻孔粘膜给药:① 全蝎一只、冰片0.3g、大黄1.5g,共研细末,头痛时取少许,右侧头痛塞左鼻孔,左侧头痛塞右鼻孔。② 荜拔15g,研细末,每次取少许,鼻嗅,左侧头痛鼻孔嗅,右侧头痛鼻孔嗅,每日嗅5~6次。不痛时减少嗅次数,一个月后停嗅。
2、外敷:① 白附子3g研细末,葱白15g与白附子末捣成泥状,取黄豆粒大,贴敷痛侧太阳穴处,1小时取下。② 蓖麻子仁10个、乳香适量,共捣为饼,贴太阳穴处。
(一)辨证论治
1.风寒犯头证:时发头痛,恶寒风,无汗,口不渴,面白,苔薄白,脉浮紧。祛风通络、散寒止痛。川芎茶调散加减。
2.风热犯头证:头痛,甚则如劈,发热恶风,口渴,面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辛凉解表、清热止痛。芎石膏汤加减。
3.痰浊犯头证:头痛头重眩晕,胸闷恶心,咯痰,形体肥胖,苔白腻,脉弦滑。祛痰化浊。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4.瘀血犯头证:头痛时作,痛如锥刺,痛有定处,寐差多梦,舌质紫晴,脉弦涩。化瘀止痛。通窍活血汤加减。
5.肝火头痛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干口苦,急躁易怒,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清肝泻火龙胆泻肝汤加减
中药:
1、复方羊角冲剂:1次1袋,1日2次,用于风寒头痛
2、正天丸:1次1袋,一日2次,用于血瘀风寒头痛
3、镇脑宁:一次2粒,一日2次,用于阳亢头痛
4、清眩丸:一次4片,一日2次,用于风热头痛
5、杞菊地黄丸:一次6g,一日2次,用于肝肾阴虚头痛
针灸:
1、体针  取风池太阳头维合谷、大冲,隔日1次,2周为1疗程。
2、耳针  取额、太阳、枕、神门、皮质下、脑干等为主穴,颈、心、肝、交感、耳尖、肾为配穴。每次取穴5~6个,中强刺激,两耳交替用,5次为1疗程。

西医

简介:
偏头痛是原发性周期发作性血管性头痛。多在青春期起病,以女性多见,可有家族史。典型偏头痛发作前有视觉先兆症状,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出现搏动性一侧或双侧头痛,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或数日,可自行缓解。普通型偏头痛无先兆症状,头痛发作较轻,持续时间较长,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病因:
1、血管源性假说:早在1938年wolff提出偏头痛发生的血管学说。认为头痛发作前颅内动脉收缩,产生缺血则出现视觉障碍等先兆症状,然后颈外动脉扩张,则出现头痛发作。支持血管源性假说的理由有:①偏头痛的疼痛性质是搏动性和跳动性;②压迫颈动脉可使偏头痛发作暂时缓解;③应用α-肾上腺素能阻断剂(麦角胺、心得胺等)可使头痛缓解,使用血管扩张剂(如酒精、亚硝酸盐等)头痛症状恶化。但普通偏头痛则难以用血管源性假说解释。另外,血管源性假说亦不能解释单侧偏头痛
2、神经源性假说:一百多年前liveing提出偏头痛是神经元紊乱并伴有继发血管运动改变的假说。近年来很多人支持神经源性观点,认为偏头痛中枢神经系统是原发性改变,而颅内血管为继发性改变,理由是:①约有25%患者在头痛发作前24小时有情绪及食欲改变,显示下丘脑活动轻微障碍;②在导水管周围灰质植入电极,可引起与偏头痛相似的头痛;③刺激实验动物的5一ht能去甲肾上腺能的脑干核,显示脑血流量减少20%;④还有研究发现刺激实验动物的三叉神经,能引起脑膜血管的无菌性炎症反应,用麦角胺类药物可预防。
3、血管活性物质:1)5一羟色胺(5一ht):是偏头痛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神经递质,多种抗偏头痛药物均作用于5一ht受体。2)cgrp:是强烈的脑血管扩张剂,偏头痛时三叉神经支配的颅内血管cgrp增加。3)p物质和神经激肽a:两者均是致痛物质,偏头痛发作时受累的脑膜动脉及脑的大动脉局部释放这些物质。4)β-内啡肽:是对疼痛通路进行调整的抑制性递质。偏头痛发作时β-内啡肽减少。
4、三叉神经血管反射 脑膜中动脉和颅内大动脉主要由三叉神经的纤维支配,偏头痛时,受累的脑内大动脉和脑膜中动脉不断发出兴奋,激活三叉神经,使脑膜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管周围水肿,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被激活等炎症改变,局部释放血管活性致痛物质如cgrp、p物质和神经激肽a等,这些物质又可作为兴奋冲动剂使受累动脉扩张,而形成恶性循环。
5、遗传因素 偏头痛患者的家属中,多有典型或不典型的偏头痛病史,所以认为遗传因素在偏头痛的发病机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偏头痛有遗传已被证实,但遗传的物质基础目前尚不清。
6、有关偏头痛促发因素:1)情绪变化:它是最常见的,随机抽洋研究50%病人头痛首次发作是情绪变化后发生的。多数偏头痛发作不是高度紧张期,而是紧张后松弛期。2)气候变化:许多人报告暴风雨引起偏头痛发作,还有明亮耀眼的阳光、寒冷、雷声、风、热等气候变化均可引起偏头痛发。3)食物:巧克力、酒精、牛乳、柠檬汁等食物诱发某些病人的偏头痛发作。4)睡眠:认为过多的睡眠会促使偏头痛发作,有人报告夜间反复唤醒病人,缩短病人的睡眠时间和减轻睡眠深度,可使偏头痛症状改善。5)与女性生殖周期有关:很多女性偏头痛病人月经期头痛发作,妊娠期头痛减轻或消失;口服避孕药可诱发偏头痛发作。6)运动过劳:高度训练或运动员出现运动性偏头痛
季节:
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头痛发作频率最高,而南方地区认为春季最高。
地区:
我国偏头痛患病分布有地区差异,6城市调查上海患病率最高(990/10万),广州最低(380/10万);29省市调查内陆高原区为高患病区(超过1500/10万)而中南沿海省市为低患病区(低于400/10万)。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头痛发作频率最高,而南方地区认为春季最高。
人群:
多在青春期起病,以女性多见,可有家族史。男女性患者之比为1:3.5~4。
诊断标准:
 (一)诊断标准(qgdan  l962年):
1、典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1)发作性搏动性头痛
(2)特异的眼前闪光及视野缺损羞明等前驱症状;
(3)头痛限于一侧; 
(4)麦角胺治疗有效。
诊断标准:
①确定诊断:完全具备以上四项,
②基本确诊:具备(1)项,并同时有(2)~(4)中任二项。
2、普通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1)发作性搏动性头痛
(2)头痛局限于一侧或从一侧开始;
(3)伴有恶心呕吐
(4)头痛在40岁前发病;
(5)家属中有同样发病史;
(6)麦角胺治疗量显效。
诊断标准:
①确定诊断:完全具备上述五项。
②基本确诊:具备(1)及(5)项,并同时具备(2)~(4)中的一项以上。
③怀疑诊断:具备(1)项,同时具备(2)~(4)项中的二项。
④可能诊断:仅具备1项及其他五项中的一项,应继续随访。
(二)偏头痛分类(olesen  l988宣布国际偏头痛分类)
1. 1没有先兆的偏头痛
1. 2有先兆的偏头痛
1.2. 1有典型先兆的偏头痛
1.2. 2有持续性先兆的偏头痛
1.2.3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
1.2.4基底动脉偏头痛
1.2.5有偏头痛先兆但无头痛
1.2.6急性有先兆发作的偏头痛
1. 3眼肌瘫痪偏头痛
1. 4视网膜性偏头痛
1. 5可能偏头痛先驱或与偏头痛有关的儿童期同期性综合征。
1.5.1良性儿童期发作性眩晕
1.5.2儿童期交替性偏瘫
1.6偏头痛的合并症
1.6.1偏头痛持续状态
1.6.2偏头痛脑梗塞
1.7不符合上述标准的偏头痛疾患
诊断依据:
1. 头痛病史在半年以上,并反复发作数次以上,发作间歇期正常;
2.疼痛部位多从一侧开始,转向对侧,或双侧同时出现疼痛;
3.疼痛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疼等;
4、头痛发作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数日不等,活动加重;
5、伴有恶心、畏光、怕声等;
6、排除神经系统其他疾病引起的头痛
7. 多在青春期起病,常有家族史。

1.本病多发于青春期,以女性多见。起病突然,反复发作,每在疲劳、失眠、月经期、情绪激动、天气变化等情况下诱发,每次发作的性质和过程相似。
2.头痛呈发作性,多偏于一侧,偶可两侧,以额顳为主,每日或数周一次,每次持续数小时乃致数日,头痛剧烈,呈搏动痛、胀痛、锥钻样痛、裂开样痛等。发作前可有眼前闪光、羞明视物模糊、眼胀、烦躁等先兆。发作时可伴恶心呕吐,畏光怕响声,出汗,面色苍白或潮红,心率加快或变慢等症状。发作后及间歇期基本同正常人,但可有头晕,乏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思维不能集中及腹胀腹泻等症。
3.血压正常,头部ct检查无异常发现。
病史:
常有家族史。
体征:
(一)症状:
偏头痛根据临床表现分为两种:典型偏头痛与普通型偏头痛,典型偏头痛仅占偏头痛的10%,在头痛发作前有先兆症状,而后出现头痛发作,普通型偏头痛无先兆症状,只有发作性头痛
1.先兆症状  病人在头痛发作前短暂时间内出现大脑功能失调表现,称为偏头痛先兆症状。最多见是视觉障碍,如有闪光,中心暗点,彩色线条,彩色光圈,黑膝,偏盲,单盲,象限盲,冒金星,复视,视物倒错,视物变形模糊,管状视野,幻视等。亦可表现精神不振、头昏、头胀头晕嗜睡,感觉异常有麻木或麻刺感,或有感觉减退,可有幻听、幻嗅,以及肢体无力、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共济失调等。先兆症状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后症状消失,头痛发作开始。
2.头痛发作症状  先兆症状后迅速出现头痛发作,开始时多为一侧头痛,自额颞部开始出现轻度钝痛,以后逐渐加重,呈搏动性撞击样跳痛或锥钻样痛,后扩展至半侧头部或全部,亦可每次局限一侧,或左右两侧交替出现。病人表现烦躁不安、怕声、怕光,常伴有恶心呕吐或伴有腹泻等。伴有植物神经症状如出汗、流泪、面部潮红等。轻症数小时或经休息后头痛缓解,严重者头痛持续数日,发作频度不一,可数日或数月一发,长者一年一发。发作的间歇期与常人一般。偏头痛少见类型有儿童偏头痛,主要是儿童期发病,头痛轻微,肠胃症状明显;青春期以后症状和成人相同。腹型偏头痛主要表现周期性上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发作持续数小时,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还有眼肌瘫痪偏头痛及偏瘫型偏头痛,基底动脉偏头痛等。
(二)体征:
偏头痛多无明显体征, sehly(1960)报告500例偏头痛中有 18.5%有意识障碍。其发生机理是血管收缩使脑干网状结构缺血,引起上行激活系统的机能障碍。眼肌瘫痪偏头痛头痛开始可出现头痛侧眼肌瘫痪;偏瘫型偏头痛,在头痛对侧肢体有不同程度瘫痪;基底动脉偏头痛可表现构音障碍、共济失调等体征。
电诊断:
1、脑电图:多数偏头痛病人脑电图无异常所见,少数病人或儿童患者可见慢波、棘波、尖波等放电样改变。
2、视诱发:偏头痛发作时或发作前常有视觉症状,可测出视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
实验室诊断:
脑血流(cbf)测定经spect测定在偏头痛的先兆期,可见脑部血流减少或缺血,无先兆者血流无改变,头痛时脑血流量增加。
脑脊液:
偏头痛病人脑脊液多为正常,亦有淋巴细胞增高者。
鉴别诊断:
1、颞动脉炎
①多发于老年人;②头痛多为局限颞部;③卧位时疼痛加剧,仰头或压迫颈动脉时头痛减轻;④伴有低烧;⑤颞部血管可触及条索粗大动脉,并有压痛;⑥活检可确定诊断。
2、高颅压头痛
头痛常呈持续性钝痛,可伴有呕吐;②清晨起床时头痛明显;③任何使颅压增高的因素如咳嗽、喷嚏、大便等均使头痛加重;④可伴有脑膜刺激和神经系统定位体征;⑤脑脊液。脑ct检查有相应阳性改变。
3、高血压头痛
头痛部位多为枕部、额部;②俯卧或屏气时头痛加重;③血压升高;④降压治疗后头痛缓解。
4、头痛癫痫
头痛骤然,持续时间短;②具有突然发作,自行停止,反复发作的特点;③头痛发作后常疲乏入睡;④脑电图可见棘波、尖波、棘-慢波;⑤抗癫痫治疗有效。
5、紧张性头痛
①与精神紧张或特殊职业强迫体位有关;②头颈部肌肉有触痛;③颈部按摩后症状改善;④精神放松或改变环境则头痛好转。
6、神经精神性头痛
①有睡眠不足,失眠、用脑过度等病史;②伴有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烦躁不安、疲乏无力等症状;③头痛呈持续性,部位不定;④头痛性质为钝痛;⑤无先兆症状。
7、青光眼性头痛
①突然出现眼胀痛;②伴有视力下降;③伴有结膜充血、瞳孔散大、眼压升高;④脱水治疗头痛消失。
8、屈光不正头痛
①因散光远视近视屈光不正引起头痛;②久视后头痛加重,休息后好转;③配带眼镜后症状慢慢消失。
9、副鼻窦炎
①额窦、上颌窦部持续性疼痛;②咳嗽时加重;③流黄鼻涕;④感冒后加重;⑤x光摄片或ct检查可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99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
1. 计分法  根据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度的缓解情况计分。
(1)疼痛程度计分:采用目前国际上临床通用的直观模拟标准尺法(vas);受试者在一支长10cm,一端标“不痛”,另一端标“最痛”的尺子上,指出受试者疼痛程度。计分方法为≤2cm,为1分;>2cm≤4cm者为2分;>4cm而≤6cm者计3分;>6cm而≤8cm计4分;>8cm而≤10cm者计5分。
(2)疼痛时间计分:数分钟到2小时(含2小时)计1分;2小时到6小时(含6小时)计2分;6小时到24小时(含24小时)计3分;  24小时到72小时(含72小时)计4分;> 72小时计5分。
(3)头痛指数:每次发作的疼痛计分乘以每次疼痛持续时间计分之相加,例如某患者2天内头痛3次,第1次疼痛程度计分为4分,疼痛持续时间计分为1分;第2次疼痛程度计分为3分,持续时间计分2分;第3次疼痛程度计分为2分,疼痛持续时间计分为3分,则头痛指数=4×1+3×2+2×3=16(分)
2.疗效标准: 疗效百分数=(治疗前头痛指数一治疗后头痛指数)/治疗前头痛指数×100%
(1)基本恢复:治疗后观察1年,疗效百分数为90%~100%(含90%);
(2)显效:治疗后观察半年,疗效百分数为55%~90%(含55%,不含90%);
(3)有效:疗效百分数为20%~55%(含20%,不含55%);
(4)无效:疗效百分数为20%以下。
预后:
偏头痛一般预后良好,只是少数病人精神紧张、睡眠不佳,经常诱发头痛发作。
治疗:
偏头痛发作期的病人应保持安静休息,解除心理和精神上的恐惧感,病人在暗淡光线房间里休息,保持适度的睡眠。积极寻找发作诱因以避免诱因引起的头痛发作。对头痛发作较严重的病人除选择药物治疗外,还应给予一般支持疗法。
1、发作期的治疗
(1)麦角胺类制剂:该类药物属血管收缩剂,能阻止去甲肾上腺素(na)再被摄入体内贮存,使更多na与α-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引起强有力的持续性血管收缩;另外,麦角胺能抑制5一ht被血小板摄取,防止血中的5一ht含量降低致血管扩张。麦角胺药物是终止一次偏头痛发作最有效的制剂,应早期应用。若头痛已达高峰时才用则无效。① 麦角胺咖啡因片:发作早期立即口服1~2片,待0.5~1小时后仍未控制可再服1~2片,1次头痛发作极量不超过6片,每周不超过12片。半衰期为2~3小时。毒副作用:有少数对麦角胺高度敏感的人,短期中等量服用后出现心肌梗死脑梗塞、肾动脉狭窄、肢端坏疽眩晕等。如出现肢端坏疽应立即停服麦角胺,症状不改善病情严重者可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盐酸罂粟碱等。② 双氢麦角胺:作用与麦角胺咖啡因相似,效果更好。剂量为0.2~1.0mg,平均为0.5mg。副作用轻微。③ 酒石酸麦角胺注射液:1支皮下或肌肉注射,用于头痛发作伴有严重呕吐不能口服者。
(2)前列腺素拮抗剂:① 氟灭酸(flufenamic  acid):为前列腺素合成酶拮抗剂,可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用量为每次2片,每2小时服1次,每次发作总量不超过6~8片。副作用:有轻度消化不良血尿浮肿等。有溃疡病妊娠、出血倾向病人禁用。② 氯灭酸(clofenami  cacid):发作时每2小时服2片,1次发作总用量不超过6~8片。副作用有轻度消化不良
(3)镇痛剂:①颅痛定:每次60~180mg,每日3~4次,口服或肌注。毒副作用:有嗜睡眩晕恶心等。②阿斯匹林:阿斯匹林能在血管内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可使色胺酸从血清蛋白的结合    中释放出来。色胺酸是5一ht的前体,因而使5一ht合成增加。用量:每次0.3~0.9g,每日3~4次。副作用有胃疼、呕吐,偶有消化道出血。③ 可待因:每次30~60mg,口服或肌注。副作用有恶心呕吐嗜睡等。
(4)偏头痛状态治疗:偏头痛状态指偏头痛连续发作未缓解者,可静脉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病人因呕吐不能进食,表现有严重脱水者,需住院输液等支持疗法。
2、预防治疗
(1)抗5一ht剂:1)甲基麦角??胺:本药是5一ht的竞争性拮抗剂,能使扩张的头皮动脉内的5一ht的致痛作用减弱,与5一ht受体结合后能模拟5一ht的加强na对血管收缩作用,使头皮动脉维持收缩状态,本药是预防偏头痛最有效的药物。开始每日lmg,缓慢增加至每天4mg,用药一般不超过6个月。副作用有眩晕恶心腹膜后纤维化等。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疾病者禁用。2)苯噻啶(pizotifene):是5一ht的竞争性拮抗剂,能与5一ht竞争特殊的受体,能反馈地激活色氨酸羧化酶或脱羧酶而加速5-ht的形成,增强5一ht对颅外血管的收缩,还能增加其他血管收缩物质的易感性。另外,还有强大的抗组胺作用,并能抑制舒缓激肽对末梢的作用,防止动脉壁的痛阈降低。用量:每次0.5mg  口服,每日3次,1周后可逐渐增加至每次lmg,每日3次。最大剂量每日6mg,连续服用不超过6个月。副作用有嗜睡,乏力、体重增加等。
(2)β受体阻滞剂:①普萘洛尔(propranolol,心得安):可阻断脑血管壁上β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兴奋,防止脑血管扩张。用量:每日lmg/kg,分3次服用。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倦怠、皮疹、失眠头晕低血压、支气管痉挛等。有哮喘心力衰竭、心脏传导阻滞等病人禁用。②美托洛尔(metoprolol,美多心安):该药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能阻止偏头痛患者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增强,而起预防作用。用量:每次50mg口服,每日2次,连用8周。
(3)血管张力稳定剂:可乐定(clonidine)又称110降压片本药有稳定血管张力的作用。用量:每天50~150μg,用药4周~5个月。副作用有困倦、口干、抑郁、瘙痒便秘等。
(4)抗抑郁剂: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预防偏头痛有显著效果。开始每天用25mg,逐渐增加至每天150mg。副作用有嗜睡口干、体重增加、便秘心悸多汗低血压等。
(5)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由于能阻止钙离子内流从而抑制脑血管痉孪,此外它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抑制5一ht释放等作用,因而可预防偏头痛发生。1)氟桂嗪(西比灵):5~10mg/日,每日1次。副作用有嗜睡、疲惫。2)尼莫地平, 20~40mg/次,每日3次。副作用:偶有一过性胃肠道不适、头晕嗜睡、皮肤瘙痒,反应轻微。严重脑水肿患者禁用。
(6)前列腺素拮抗剂,抑制前列腺素生成物合成及血小板聚集。制剂有:甲氧萘丙酸钠(sodium  naproxen),每次275mg,早晚8点口服; tolfenamicacid,每次100mg口服,每日3次; indobufen,每次200mg,每日2次口服。
(7)丙戊酸钠:为抗癫痫药,临床观察对18例严重偏头痛患者的治疗随访有效率高达94%,对普通型和典型偏头痛的预防效果无区别。开始服用丙戊酸钠1200mg/日,分早晚2次口服,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剂量。血浆浓度维持在700μmol/l,可获得最佳疗效。
中西医结合:
偏头痛是一慢性发作性疾病,发作期中医药治疗多能缓解。头痛缓解期可服中药,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无论发作期或缓解期用中医药治疗均需辨证论治,方可取得明显的治疗和预防复发的作用。

1.合理作息制度,劳逸结合;避免可诱使发作的药物和食物,调达情志,戒禁烟酒。
2.体针疗法:取穴大柱、阳白风池太阳外关临泣肩井丘墟至阳灵台等,3~5穴/次,泻法。
3:单方验方
(1)细辛徐长卿川芎各9g,蜈蚣、山奈各6g,冰片0.5g,共研细未,以布包药未少许,塞人鼻孔,左侧头痛塞右鼻,右侧头痛塞左鼻,痛止即取出。
(2)正天丸,2片/次,2次/日,口服。
(3)止痉散1.5g/次,2次/日,口服。
4,西医西药:首选麦角胺制剂,如麦角胺咖啡因、麦角新碱、麦角酰胺等;其他药物尚可用心得安、阿米替林、氯压定等和钙通道阻滞剂,如西比林等。

“偏头痛” 相关论述

一种发作性的头痛证。临床表规以头痛剧烈为主。但其痛处相对固定偏于左或右侧。在比较疲劳或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容易发作。多因肝虚肝阳偏亢、痰热等所致。前人又有偏左属风与血虚,偏右属湿痰与热之说,然亦不宜拘执。

论曰偏头痛之状。由风邪客于阳经。其经偏虚者。邪气凑于一边。痛连额角。故谓之偏头痛也。
偏头痛至灵散方
雄黄(研) 细辛(去苗叶为末等分
上二味。再同研匀。每服一字。左边疼 入右鼻。右边疼 入左鼻。
偏头痛不可忍。乳香散
乳香(如皂子大) 高良姜(如指头大)
上二味。于火上烧。迎烟熏鼻。随痛左右用之。
偏头痛不可忍。龙香散
地龙(去土炒为末) 乳香(研等分
上二味。再同研匀。渗在纸上。作纸拈。于灯上烧令烟出。即迎烟熏鼻。随患左右用之治久患偏头疼。乌豆散方
草乌头尖(一分生用) 赤小豆(三十五粒) 麝香(一字研)
上三味。除麝香外。捣罗为细散。再研匀。每服半钱匕。煎薄荷茶清放冷调下。更于痛处一边鼻内。 药少许。治偏头疼。连牙齿风痛不可忍。细辛散
细辛(去苗叶) 夏枯草(各三钱) 荜茇高良姜(各一钱)
上四味。捣罗为细散。每用少许。随痛左右。 入鼻内。如牙疼用时开口流涎。不得喷。候涎尽。以冷水点腊茶饮之。其痛立止。
偏头痛不可忍。神圣散
干蝎(去土炒) 霍香叶 麻黄(去根节) 细辛(去苗叶等分
上四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一钱匕。用薄荷酒调下。
偏头痛天南星散
天南星酸浆水煮透心软切曝干一两) 菊花(三分) 自然铜(烧赤醋淬一两) 防风(半两)
五味。除二味不用外。捣罗为细散。每服半钱匕。腊茶清少许调。只作一口呷尽。分作三咽。每咽点头一点。
偏头痛不可忍者。神妙方
莱菔(洗切)
上一味。绞取汁。每用少许。 入鼻内。随痛左右用之。
偏头痛丁香散
丁香(一粒大者研) 棘针(倒钩者四十九枚烧灰存性为末) 麝香(一皂子大研)
上三味。再同研匀。以纸拈 药。随痛左右 之。
偏头痛立效散
地龙(去土炒为末一两) 麝香(研少许)
上二味。再同研匀。每服半钱匕。渗纸上作纸拈。于灯上烧。随痛左右熏鼻。
偏头痛四神散
地龙(去土炒) 干虾蟆(烧灰存性各一钱) 藜芦(半钱) 龙脑(研少许)
上四味。除龙脑外。捣罗为细散。再研匀。每用半字许。先满口含水。男左女右。 半字入鼻内。揉痛处良久痛定。
治偏头疼。荜茇散
荜茇
上一味。捣罗为细散。每用一字。先令病患满口含温水。随病左右。 入鼻中。
治偏头疼方
芫花(不以多少)
上一味。以酽醋浸一宿。焙干捣罗为末。或左边疼。即于左鼻吸药。或右边疼。即于右鼻吸药一字。入药时。先含水一口。防药入喉内。候鼻中涕泗出即瘥。

偏头痛是血管性头痛的一种,老年人常有发生。中医属于“头痛”范围,认为由于起居不慎,感受风、寒、湿、热及时邪,情志失调、劳倦所伤、饮食不节、病后体虚、跌仆内伤等导致经气不舒、脉络闭塞、气血失调清阳受阻、不通则痛。临床特点呈周期性发作,多则每日发作,少则数年发作一次。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十天。发作前常有左侧眼前或右侧眼前发花、闪光、闪星火等视幻觉,头痛常在视幻觉消失后的对侧头部出现,可扩散到整个头部。部位以颞、额、眼眶后为多见。病因与全身感染发热癫痫发作后、急性颅脑外伤、过敏反应、高空缺氧、高血压、月经期以及血管自身病变有关。
平时的调养对减少偏头痛发生很有益处。
(一)起居调养法
(1)注意室内空气新鲜,注意保暖。保持生活有规律,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
(2)积极治疗引发本病的原发病。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白芷21克,川芎21克,羌活9克,防风9克,柴胡9克,荆芥9克。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2)炙全蝎钩藤紫河车各18克。共研细末,装囊(每粒含生药0.3克),0.9克/日,分3次口服。
(3)白芷12克,苍耳子30克。加水3碗,煎至大半碗服。
2.中成药
(1)川芎茶调散,每次6克,每日2次。
(三)饮食调养法
勿食刺激性食物,戒烟酒、浓茶、咖啡。进清淡、易消化软食。宜服些药茶、药粥等。
(1)川芎6~9克,鸡蛋2个,大葱5根。大葱洗净,与川芎鸡蛋同入锅中,加水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吃蛋喝汤,每天1次,连服数日。
(2)炒决明子3克,粳米50克。决明子加水先煎,取汁与淘洗过的粳米同煮,粥熟即可。食粥。
(四)针灸调养法
1.针刺法
先刺丝竹空穴,针尖向率谷方向,沿皮刺入1寸左右,然后捻转50次左右,使针感向头侧部扩散,停1分钟,继续捻转进针50次,再停1分钟,再继续捻转进针,针尖部直达率谷穴,此时针感扩散至半个头部,有酸麻胀感。同时针刺双侧列缺穴,使针感向肘部传导。伴有眩晕者,配四神聪穴。恶心呕吐者,齐刺双侧内关穴。失眠多梦者,刺双侧神门穴、心俞穴。本病大多为实证,宜用泻法。每日早晚各针1次,病程短者留针10~20分钟;病程长者,1日1次,留针30分钟。
2.针罐疗法
针法:主穴取患侧天宗穴,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于肩部后面当肩胛冈下窝中央。
(1)肝阳上亢型:先刺太冲穴,再刺天宗穴,泻法,挤出血一滴;
(2)气血虚弱型:先刺三阴交,后刺天宗穴,补法,挤出血一滴;
(3)气滞血淤型:针刺天宗穴,挤出血4~5滴;
(4)外感型:针刺风池留针15分钟,针刺天宗穴,挤出血一滴。
罐法:针后于天宗穴处,取一直径5~6厘米火罐,用闪火法形成负压,置于穴位上,半小时后取下,取下后可见针孔处有少许血及灰白色分泌物。
(五)其他调养法
(1)生草乌天南星、生白附子各30克,葱白7个,生姜10克。将诸药研末调匀,用一层纱布包好,放入锅内隔水而蒸。热敷病处,但勿敷眼部。
(2)取穴心、肝、脾、膈、肾上腺、神经点、血基关、子宫等。每次选取3~5穴,找出穴位敏感点后将绿豆置于0.7×0.7平方厘米的胶布中间,行耳廓常规皮肤消毒后,对准穴贴压,捏揉使局部有麻、酸、胀、痛感。或配合使用经络耳穴诊疗多用机在神门、脑点辅以脉冲电疗。


病证名。又称头偏痛偏头风。《医林绳墨·头痛》:“有偏头痛者,发则半边痛,然痛于左者属气,此气胜生风也,宜以驱风顺气为先,如防风通圣散之类;痛于右者属痰,此风胜生痰也,治宜清痰降火为要,如贝母、二陈加芩、栀、甘菊之属。”参见头痛偏头风条。

一妇人年四十余,病额角耳上痛,俗呼为偏头痛。如此五、七年,每痛大便燥结如弹丸,两目赤色,眩运昏涩,不能远视。世之所谓头风药、饼子风药白龙丸、芎犀丸之类,连进数服。其痛虽稍愈,则大便稍秘,两目转昏涩。其头上针灸数千百矣。连年着灸,其两目且将失明,由病而无子。一日问戴人。戴人诊其两手脉,急数而有力,风热之甚也。余识此四、五十年矣,遍察病者,不问男子妇人,患偏正头痛,必大便涩滞结硬,此无他。头痛额角,是三焦相火之经及阳明金胜也。燥金胜,乘肝则肝气郁,肝气郁则气血壅,气血壅则上下不通,故燥结于里,寻至失明。治以大承气汤,令河水煎三两,加芒硝一两,煎残顿令温,合作三、五服,连服尽。荡涤肠中垢滞结燥,积热下泄如汤,二十余行。次服七宣丸神功丸以润之,菠菱葵菜,猪羊血为羹以滑之。后五、七日、十日,但遇天道晴明,用大承气汤,夜尽一剂,是痛随利减也,三剂之外,豁首轻,燥泽结释,得三子而终。

解溪、(见中风.)承光、(明同.)治风眩头痛呕吐心烦.(铜)胆俞、治头痛振寒.汗不丝竹空、(见目眩.)鱼际、(见寒热.)四白、(见目眩.)天冲三焦俞、(见腹胀.)风池、(见伤寒无汗.)治头痛神道、治寒(明下作身.)热头痛.进退 恍惚悲愁.(明同.)健忘惊悸阳溪、治厥逆头痛胸满不得息.丰隆、治厥头痛.面浮肿风逆.四肢肿.身湿.至阴、治鼻塞头重风寒从足小指起.脉痹上下带胸胁痛无常.转筋寒热汗不出.烦心青灵、治头痛振寒目黄胁痛强间、治脑旋运.头痛不可忍.烦心呕吐涎沫.发无时.项强不可顾.昆仑、治头痛.肩背急.风府、治头痛颈项急.不得顾.目眩曲差、治头项痛颅息、疗身热头痛.不可反侧.(明)
鱼际、疗头痛甚.汗不出.脑户、(见面肿.)疗头痛百会通理、疗头目眩痛.(下)
中冲、(见伤寒.)命门、(上同.)疗身热如火.头痛如破.(明下)温留、疗寒热头痛.善衄.肩不举率谷、疗醉后酒风发.头重皮肤肿.两角眩痛.小儿食时头痛.(千同.)
及五心热.灸 各一壮.天柱陶道大杼、(一作本神.)孔最后溪、主头痛.(脑户脑空通天、主头重痛.头维大陵、主头痛如破.目痛如脱.(甲云.喘逆窍阴强间、(明同.)主头痛如椎刺.不可动.目窗中渚完骨命门丰隆外丘通谷京骨临泣小海承筋阳陵泉、主头痛寒热.汗出不恶寒神庭水沟、主寒热头痛.喘渴.不可视.消泺、主寒热头痛五处等、主头痛.(见螈 .)
昆仑解溪曲泉飞扬前谷少泽通理、主头眩痛.若头痛筋挛骨重少气.哕噫满.时惊.不嗜卧咳嗽烦冤.其脉举之则弦.按之石坚.由肾气不足而内着.其气逆而上行.谓之肾厥.宜灸关元百壮.服玉真丸.(指)若头痛齿.时发时止.连年不已.此由风寒留于骨髓.髓以脑为主.脑逆头痛齿亦痛.宜白附子散.灸曲鬓七壮.左痛灸左.右痛灸右.少海、(见齿龋.)完骨、治头痛.(铜见心烦.)千云、主风头耳后痛.脑空等.天冲、主癫疾头痛.(千见.)
素问尝论有数岁头痛不已者.大寒内至骨髓.髓以脑为主.脑逆头痛齿亦痛.名曰厥逆头则头晕.是也.皆可随证治之.若真头疼、则朝发夕死.夕发朝死矣.(详见难经疏.)人而患此.亦未如之何.要之、亦有所自.其在根本不固耶.若欲着艾.百会囟会等穴.而丹田气海等穴.尤所当灸.以补养之.毋使至于此极可也.前顶等、主风眩偏头痛.(千见头风.)悬厘、治头偏痛.(见伤寒寒热.)悬厘、主痛.引外 .(见伤寒头痛.)颔厌、疗风(铜云.头风.)眩目无见.偏头痛.引外急.耳鸣好嚏.颈痛.(明)岐伯灸偏头痛.(见目眩.)后顶、治头偏痛.(铜)玉枕、主头半寒痛.(千)甲云、头眩目痛.头半寒.正营、治头项偏痛.悬颅、治热病烦满.汗不出.头偏痛.引外 赤.身热齿痛.(明同.)悬厘、治头偏痛烦心不欲食.(并

川芎朱砂(水飞内一两为衣) 石膏龙脑各四两 人参茯苓甘草(炙) 细辛各二两
上为末,蜜丸弹子大。酒下一丸,神效。

偏头痛者,由风邪客于阳经,其经偏虚者,邪气凑于一边,痛连额角,久而不已,故谓之偏头痛也。
王荆公患偏头痛,裕陵传禁中秘方,用生莱菔汁蚬壳,仰卧注鼻中,左痛注右,右痛注左,或两鼻皆注亦可,数十年患,皆一注而愈。
一妇人患偏头痛,一边鼻塞不闻香臭,常流清涕,或作臭气一阵,遍治头痛药皆不效。
一医教服芎犀丸,不十数服,忽然嚏突出一铤稠脓,其疾遂愈。
芎犀丸 此方兼祛风清热之长,而得参、胶等安定气血,虽虚人亦可用之。安内攘外,并行不悖也。
川芎朱砂水飞,内一两为衣) 石膏龙脑(各四两) 人参茯苓 炙草 细辛(各二两) 生犀角栀子(各一两) 阿胶(炒,一两半) 麦冬(三两,去心)
上为细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细嚼,茶酒任下。
节斋云∶久病头风,略感风寒,便发寒热,头须重绵浓帕包裹者,此属本热而标寒,世人不识,悉用辛温散之。轻时得效,误认为寒,殊不知其本有郁热,毛窍常疏,故风易入,外寒束其内热,闭逆而为痛。辛热之药,虽能开通闭逆,散其表之寒邪,然以热济热,病本益深,恶寒愈甚矣。惟当泻火凉血,而佐以辛温散表之剂,以从法治之,则病可愈而根可除也。

裕陵传《王荆公偏头痛方》云∶是禁中秘方。用生萝菔汁一蚬壳,仰卧注鼻中,左痛注右,右痛注左,或两鼻皆注亦可。数十年患,皆一注而愈。荆公与仆言,已愈数人。

血虚,肝家有热不急治,久之必损
忌同目昏
宜养血,清虚热,甘寒,酸寒,辛寒。
生地黄天门冬甘菊花白芍药当归 川芍 乌梅炙甘草土茯苓金银藤黑豆有火实者加黄连(酒炒) 大黄(酒蒸) 芎 石膏 雨前茶。

一、定义
发作性头痛,常为偏侧头痛,可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畏光、闪光等。
二、病因
未明,遗传最重要,但遗传规律不详。不能除外不完全外显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三、病理生理
偏头痛发作本身伴有颅内、外血管改变。直接测定脑血流发现,于头痛前期血管收缩,头痛期有皮质和颅外动脉的扩张和搏动增强。此两时期并非绝然分开。当有些皮质区血管扩张时,其他区血管仍在收缩。
偏头痛的先兆常为视觉变化,可能是由于枕叶皮质的缺血,并可能继以扩散的皮质抑制过程,此过程导致头痛发作期间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于典型的发作中,先自视野中心开始一小灰暗点,扩大为周边有亮锯齿线的马蹄形灰白,名之为闪光暗点,一般需20~30min,扩及整个视野。
偏头痛发作的机理必须考虑到大血管扩张和局部或系统生化改变两者的联合效果,神经激肽控制局部的血管运动,是一种降低痛阈的扩血管剂。
头痛发作期间,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加。血小板释放血清素,血小板内血清素减少而血浆内凝血球蛋白(thromboglobulin)增加。血清素自血小板释放出来,很快转换成5-羟吲哚醋酸而自尿中排出。血浆中血清素可能使脑血管床张力增高。血浆中血清素减少结果小动脉收缩而大动脉扩张。小动脉收缩产生脑组织缺血,也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此区内大血管的扩张和过高膨胀而致疼痛。但血清素使脑血管床张力增高这点缺乏证明,还有,偏头痛常是单侧性不好解释。
前列腺素e1能使从无偏头痛发作者促发其发作,而利血平能使有过偏头痛发作病人促其发作,故有人把偏头痛生化改变归诸为前列腺素样物质的改变。
见于红酒的奶酪中的酪胺,能于易感者诱发偏头痛。一般认为饮食性偏头痛可能有种先天性代谢缺损,缺乏与硫酸盐结合的酶。
偏头痛生化机制虽已作深入研究,但迄今尚不清楚。
四、诊断
(一)典型偏头痛 头痛为反覆发作性、周期性。家族和人格因素在其发病机理中颇重要。一般有前驱症状。视觉前驱症状包括暗点、闪光暗点、视野缺损和一过性弱视头痛前期的前驱症状可能是短暂的、不恒定或不规则,一般为10~20min。视觉的前躯症状可能伴有受累枕叶eeg慢波。
50岁以上者眼型偏头痛发生率高。有时易被误诊为一过性脑供血不足、一过性黑朦。其一过性失明历时短暂(自几秒钟到5min),常为单眼,不伴闪光性暗点,其单眼视力丧失可以是完全或部分的,偶尔包括闪光幻觉或其他型暗点。另一方面,偏头痛老人可能有颈内动脉疾病,使之发现一过性单眼盲是极为重要的,眼内病和非细菌性动脉炎的发作性失明应作鉴别。有些偏头痛病人可同时有指和舌的感觉异常。于约20%成年病人,其头痛可能为双侧或在视和感觉障碍的同侧。其头痛常为一侧,搏动性,而后渐扩及头的其他部位。可有厌食恶心呕吐。经典偏头痛偏头痛病人中约占10%。
(二)普通偏头痛 此型最常见,约占80%以上。其前驱症状并不很确定,可在头痛前几小时,甚至几天。因病人而异,包括精神障碍、疲劳、恶心呕吐和体液平衡改变。其头痛时间较典型偏头痛长,历时几小时或几天。疼痛持续,单或双侧,钝或跳痛。典型和普通偏头痛共同的症状是易激惹、寒颤、苍白、面部或全身性浮肿、出汗和多尿。医生可能因其鼻部症状和体征而把其头痛归诸为鼻部病变,突出的是怕光和噪音。此型偏头痛发生于周末或节假日。
(三)丛集性头痛 又名睫状神经痛、偏头痛性神经痛、组胺性头痛、岩神经痛。此型头痛成串发作,可一天数次,连续几天或几周,而后继以几月乃至几年的缓解。前驱症状不常见。头痛突然发生,多发生在入睡1~2h后,常把病人痛醒。可伴结膜充血、流泪,偶尔眼睑下垂和出汗。约20~90min后头痛突然停止。丛集性头痛常见于男子,也可发生于女子。并非所有医生均同意把此型头痛列为偏头痛的一型。
至于少数病例,其发作性疼痛分布于第Ⅴ脑神经第一支伴raeder综合征(副三叉神经综合征),可很像丛集性头痛。其机制不明,可能由于眼、鼻或颈内动脉的炎症,或颈内动脉或其附近之水肿
(四)偏瘫型和眼肌麻痹偏头痛 这些罕见型偏头痛可见于年轻的成人。眼肌麻痹偏头痛头痛严重,且发生于眼肌麻痹的同侧,眼肌麻痹既累及眼外肌也累及眼内肌,可为不全或完全麻痹。眼肌麻痹常在头痛开始3~5天后出现。其发作可反覆数月或数年。反覆的眼肌麻痹可致第Ⅲ脑神经持续性损害。医生应警惕蝶骨粘液囊肿,或于颈内动脉主干或其与后交通动脉结合部的颅内动脉瘤之可能。
偏瘫型偏头痛的特征是同时有轻偏瘫或偏瘫。其偏瘫型和眼肌麻痹偏头痛的神经系统体征可在其头痛消失后仍持续一段时间。
(五)基底动脉偏头痛 常见于年青女性或女孩。常与月经有关。其前驱症状先为视力丧失或视野中有闪光,很快继以眩晕、共济失调,偶伴耳鸣或指、趾感觉异常。并非每个病人全部症状都出现,有些病人可有意识丧失,这些症状持续几分钟至45min,而后继以严重的搏动性枕部头痛呕吐。有时其症状可与经典或普通偏头痛相似。
(六)复杂性偏头痛 经典型偏头痛的神经病等症状的持续时间可超过头痛的持续时间,则名之为“复杂性偏头痛”。偏头痛发作后可发生持续的后遗症,偶可产生卒中或小卒中,血管收缩期可发生脑和视网膜血栓形成,血管扩张期可发生脑出血。这些病人常有偏头痛的家族史或先前有过偏头痛发作史。
于复杂性偏头痛中,语言障碍比一般估计的更常见。可有构音障碍,重复单个音节或字,甚至完全失语。也可有感觉性失语、朗读困难、书写困难、遗忘性失语,有时可被误诊为其他脑血管病。
(七)偏头痛等位症 有些病人有过偏头痛发作,其典型的症状可被周期性发生其他躯体障碍所取代,称为“偏头痛等位症”。可伴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型偏头痛),局限于胸腔、盆腔或肢体的疼痛,一阵阵发热心悸发作,良性阵发性眩晕,周期性水肿。据报道,偏头痛精神等位症有意识障碍、精神状态改变、迷乱、昏睡及情绪、睡眠以及行为障碍。
五、合并症
脑血管造影除外了血管畸形,但偏头痛也可伴持续的神经器质性损害,如视网膜、大脑半球和脑干损害。这些病人比一般卒中病人为年轻。最常受累的区域是枕叶皮质,偏盲可持续。ct检查发现包括大脑半球水肿和梗死的局灶性改变,可见于严重的偏头痛发作。偏头痛病人可发生灶性或非灶性改变,这部分地取决于其发作的严重度。
六、鉴别诊断
必须与致慢性头痛其他病情相鉴别。当头痛持续几周或几月,则可能为焦虑和忧郁所致。
(一)血管病变 动脉瘤或血管瘤的反覆发作性头痛常于同侧,可能有局灶体征或出血。偶或不伴先兆的偏头痛与动静脉畸形无关。
(二)老年病人 偏头痛应与颞动脉炎、颈和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和青光眼相伴的头痛相鉴别,其他应鉴别有嗜铬细胞瘤、癌和肥大细胞增多症
(三)癫痫 偏头痛癫痫间的关系仍有争论,癫痫的发生率,于偏头痛病人比普通人群高。于癫痫病人,eeg常有特殊的异常所见,而偏头痛则无。麦角制剂可特异地治疗偏头痛,而对癫痫无效。
■[此处缺少一些内容]■
症状者应小心应用。对酒石酸麦角胺的反应因人而异,对同一病人来说也因其生理状态不同而不同。应用不当可能治疗无效。给药途径可以是口服、舌下、胃肠道外或直肠头痛开始时推荐的口服或直肠给药量为1~2mg,1h内2mg,每次发作应用的总量不应超过6mg。发作时肌注量为0.25~0.5mg,直肠栓剂比口服制剂有效。其副作用包括肌痛、感觉异常、恶心呕吐,偶见肢体缺血(甚至坏疽)、心绞痛血栓性静脉炎
3.咖啡因 可与麦角碱起协同作用,能增强其缩血管作用,加速和增加其肠道吸收。合用可减少酒石酸麦角胺的需用量。镇静和止吐药有助于控制偏头痛发作期间的或由酒石酸麦角胺所致的恶心呕吐。镇静剂加水杨酸类对治疗儿童偏头痛发作特别有效。
4.药物依赖性 在治疗偏头痛时应注意药物依赖问题,尤其于多年连续应用酒石酸麦角胺或麻醉药的病人。对每日增量长期应用病人,撤药较为复杂。其基本的治疗应该是渐撤药和抗忧郁
5.吸氧 偶尔吸入纯氧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有效。可能是与吸入纯氧使血流减慢有关。
(二)预防性或间期治疗 迄今在预防偏头痛发作方面尚无完全有效的措施。基本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因酒石酸麦角胺副作用大,故一般不用每日口服来预防其发作。评价预防效果较难。据报道,安慰剂也能使偏头痛发作减少40%。
1.甲基麦角酸丁醇酰胺 预防最有效。在化学结构上,它与甲基麦角新碱有关,是一种强有力的血清素拮抗剂。它模拟血清素活性并占有同样受体而起竞争性拮抗作用。在偏头痛发作时血浆血清素降低,由于它能保持头皮动脉的血管张力,而起到预防发作的作用。日量2~6mg,则60%病人有效。但有20%~40%病人觉有副作用,如腹部不适、肌肉痉挛、感觉异常、水肿忧郁。10%病人因周围血管收缩而致间歇性跛行,偶致心绞痛而不能耐受,但停药后消失。病人应当用药2月停药1月,周而复始。这样周期性应用可防止因长期用药而发生的副作用。如腹膜后纤维化,胸膜、肺和心脏纤维化。
2.心得安 预防普通型偏头痛有效,其作用是封闭动脉壁上的β-肾上腺能受体,防止颅动脉扩张。肾上腺素被血管壁β-受体摄取而致周围动脉扩张。心得安能阻滞任何体液因素作用于β-受体而致的血管扩张。此外,它也作用于血小板摄取血清素,作用于脂肪酸和前列腺素代谢。它可促发或加重充血性心衰、心肌传导障碍或哮喘,于某些病人,尤为先前有冠心病病人,突然撤药可致心绞痛。副作用并非剂量依赖性的,有的可发生于用量极小时。一般开始用小量,40~60mg/kg体重,分次应用,渐增到200mg/kg体重。半减期为3~6h;停药后其作用仍可维持24~48h,血浆浓度峰值于口服后90min下降。用药期间,其脉搏不应降到60次/min以下。
3.心理治疗 偏头痛病人常有焦虑,神经官能症忧郁反应,仔细分析,这种病人的头痛与心理和情绪应激有关。故心理治疗甚为重要。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搏动性的剧烈头痛,常累及一侧头部,也可双侧受累;头痛可突然发生或在视觉、神经或胃肠等先兆症状后发生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10~30岁最为多见,50岁以后发作可自发缓解。女性比男性更常见。患者的亲属发生率也较高,提示偏头痛有遗传倾向。偏头痛较紧张性头痛严重。
颅内动脉收缩后再扩张时激活了动脉周围的痛觉感受器,致偏头痛发作。致血管突然收缩、扩张的因素尚未查清,但5-羟色胺(一种参与神经细胞间信号传递的化学物质,又称神经递质)的异常可能是触发血管收缩的病因,少见的情况是由血管畸形引起,此时头痛往往发生在同侧。多数偏头痛患者头痛分布是随机的。
【症状和诊断】
典型患者仅从症状即可诊断。
20%患者头痛发生前10~30分钟(先兆期或前驱期)有情绪低落、易激惹、不安宁、恶心,或食欲减低等表现。20%患者头痛前出现视野缺损、眼前闪光,少数情况下出现错觉,如物像扭曲、物体变大或变小。一些患者有上肢或下肢麻木甚至无力。通常上述症状在头痛出现前消失,但有时与头痛同时出现。
偏头痛可累及双侧头部乃至整个头部,有时伴手、足冰凉,发绀。
多数有先兆的患者其后的发作方式及头痛部位保持不变,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作,然后突然缓解,可以数周、数月乃至数年不发作。
【预防和治疗】
若不予治疗,一次偏头痛发作可持续数小时乃至数天。头痛较轻者一般镇痛药即可奏效,更多的患者头痛剧烈可影响工作,伴有恶心呕吐或畏光者一般镇痛药难以奏效,但经过一段时间休息或睡眠后可望缓解。某些偏头痛患者发作期易激惹故常喜独居或将自己关在一间光线较暗的屋子中。
偏头痛的症状主要发生在血管的扩张期,而先兆则发生在血管收缩时,故出现先兆时用药可预防头痛发作。常用的药物是麦角胺(一种血管收缩剂),能收缩血管,预防血管扩张,避免头痛。大剂量咖啡因可防止血管扩张常与镇痛药或麦角胺合用。舒马坦可加强5-羟色胺的作用,口服或肌注镇痛作用强于阿司匹林,但费用太高。麦角胺和舒马坦都影响脑血流,故有一定危险性,应严格按处方剂量使用。
每天服药有助于预防偏头痛发作。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可使半数以上的患者获得长期缓解。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少数患者有效。某些抗惊厥药(如双丙戊酸钠)每日服用可减少偏头痛发作频率。甲基麦角是防治偏头痛效果最强的药物之一,但必须间歇服用,否则有腹膜后纤维化的可能,故使用此药应有医生监护。

邢××,女,67岁。河北省任丘县马家坞乡,农民。
【病史】1975年春节,左面部疼痛,其后逐渐转为剧痛,阵阵发作,持续三年之久。任丘××医院,北京××医院等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经针灸、中西药物治疗,未明显好转。1978年12月18日来诊,按太阳偏头痛论治,两诊而愈。
【初诊】12月18日。近日来疼痛加剧,痛甚时脸肿发亮,眼不能睁,夜不能眠,坐卧不宁,生活无法自理。微恶寒无汗舌质淡红,苔淡黄润夹白,根稍厚腻。此为太阳伤寒表实证偏头痛风寒挟湿侵袭,无从达泄,法宜解表开闭,散寒除湿,以麻黄汤加味主之。
处方
麻黄10克 桂枝10克 炙甘草18克 杏仁18克 法夏15克 二剂
【辨证】此证头面左侧剧痛,病属偏头痛
头居人之首,位高而属阳。手足三阳经脉,以及脏腑清阳之气,皆会于此。舌质淡红而润,苔淡黄夹白不燥,即为风寒夹湿,入侵肌腠,郁闭不解之象;参之头一侧痛甚,微恶寒无汗,显系邪犯太阳经脉;再参之无阳明、少阳病情,更无三阴之候,亦可以佐证。因此,本例偏头痛,不必拘于头痛偏侧多属少阳,或头痛日久,多属内伤之常规。而应从实际出发,按六经辨证,太阳伤寒表实之证具,邪无达泄之路而上扰,以致多年头痛不愈,急用麻黄汤以开之。
【二诊】服药二剂,疼痛明显减轻,余证亦随之好转。原方再服二剂。
【三诊】剧痛消失,夜能安睡,精神顿觉清爽,多年痛楚若失,不胜欣喜。舌质正常,苔黄腻退。头部微觉恶风,头左侧尚有轻微阵痛。风邪未尽,尚有病后营卫不和之象。宜祛风解肌桂枝汤和之,以善其后。
处方
桂枝10克 白芍12克 炙甘草10克 生姜15克 大枣20克 二剂
服二剂,病愈,遂停药。嘱其免受风寒。观察约一月,情况良好。患者说:“头痛三年,真是痛苦极了,花了二、三百元,还是不好。范老看了三次,每付药只四、五味,一共只花了一元零一分钱,病就治好了,真使我感动。”遂返回家乡。其后,向其亲属追访,知病未复发。
【按语】“三叉神经痛”,目前病因还不十分清楚。老年人患此病尤多,可能与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有关。西医治疗,多采用镇痛剂、酒精封闭等法,无效时则考虑开颅行三叉神经根切手术。这样虽能解除剧痛之苦,但术后面部易出现后遗症,且不易为患者所接受。
祖国医学认为,举凡风寒暑湿等外邪,气血痰郁之内伤,均可以引起头痛。本例按仲景六经辨证,应属太阳经证,伤于风寒雾露所致。故急投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麻黄汤,直达病所;继而以桂枝汤和之。
麻黄汤加法夏者,“其用有四:除湿化痰涎,大和脾胃气,痰厥及头疼,非此莫能治”。

临床上可以将头痛分为两大类:急性(一次性)头痛与慢性(复发性)头痛。遇到急性头痛,首先要考虑脑部器质性疾病,如蛛血、脑膜炎、脑内血肿等。慢性(复发性)头痛则又可分为两大类型:血管性头痛与肌紧张性头痛偏头痛与群集性头痛均属血管性头痛,基本特征是头痛呈间歇阵发。
偏头痛多数位于一侧,但左、右侧可以交替发病,有时也可以一开始即为双侧性头痛头痛为搏动性痛或钝痛,常伴恶心呕吐和/或畏光、畏声。约20%病人在头痛发作前先有眼前发暗或出现闪光幻觉等先兆症状。本病多见于女性,在月经期更易发病。本病常有家族史,多见于母系家族。
一部分病人的偏头痛发作与饮食过敏有关。要注意避免的饮食有:牛奶制品、含枸橼酸的水果、香蕉酸黄瓜核桃、酒、巧克力、味精和烟熏烤肉。
凡在服用口服避孕药、硝酸盐、利血平、肼苯达嗪、大剂量维生素a等药物偏头痛病人宜停服以上这些药物,有利于偏头痛的改善。
生活节律规则化也有助于改善偏头痛。进食、入睡、起床等活动的时间必须有规律,应避免在周末或休假日作重大的变动。
从事耐力锻炼能使偏头痛发作减少,每天至少慢跑或快走1小时。
麦角胺是常用的中止偏头痛发作的药物,但过量服用会引起麦角中毒。另外,要注意若有下列情况者忌用麦角胺:高血压、周围动脉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心动过缓、肾脏病、肝脏病、感染或发热消化性溃疡妊娠或哺乳、以及年龄在60岁以上者。
群集性头痛的特征是头痛集中在一段时期内发作,在这段时期内每天头痛开始与停止的时间有固定的规律,不少病人可在睡眠中发病而使病人痛醒。在这段头痛集中发作的时期过后可以有持续数月至数年的缓解期。
群集性头痛症状常位于眼眶周围,不伴恶心呕吐,而伴有面色潮红和流泪等症状。注意勿与青光眼的疼痛混淆,后者常伴有瞳孔扩大与眼结合膜充血。
群集性头痛的发作常与病人作息时间的变动有所联系,恢复原先的作息制度往往可使头痛不治而愈。
急性发作时可采用吸氧疗法:吸纯氧10~15分钟,吸氧时病人采取坐位,身体前倾,保持平时的呼吸频率,不必作过度换气。
头痛发作时伴心率减慢者,可进行原地跑步以提高心率,有助于使头痛缓解。
平时坚持耐力锻炼有预防群集性头痛发作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