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

( shigexibaoliu )

别名: 厥证

中医

简介:
中医认为“厥者,逆也,气逆则乱,故忽而眩仆脱绝,是名为厥。”故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是中医对本病发生原因的认识。
病机:
本病在稳定期主要表现为肝肾不足或阴虚火旺之证。肾藏精,为先天之本,肾左右各一,命门附焉,内藏元阴元阳,为阴阳之宅水火之府。肾精宜蛰藏而不宜泄露,若禀赋赢弱,劳倦过度,或久病失养,或房劳不节,皆可导致肾精虚耗,肾阴亏损,表现为腰背酸软,疲乏消瘦,潮热多汗五心烦热心悸心慌,甚至心胀头痛视物模糊,焦虑不安等。而一旦受精神刺激,或体位改变的影响,或肿瘤受到挤压、触摸,症状骤然加重,脸色苍白,全身多汗,四肢厥冷。《伤寒论》曰:“凡厥者,阴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诊断:
1.肝肾亏损型:相当于发作的间隙期。证见头晕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少寐健忘腰酸腿软,形体虚弱消瘦,心悸,心动过速,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肾阴亏虚,髓海不充,水不涵木头晕耳鸣健忘阴虚内热上扰而见少寐心悸。津不上润故口干;“阴虚则内热”,则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心悸,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证。
2.寒厥型:相当于发作期,证见手足厥冷,皮肤苍白,颜面尤甚,大汗淋漓,头晕或剧烈头痛,心慌,震颤,四肢麻木或有针刺感,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精神紧张,焦虑,恶心呕吐,瞳孔散大,视物模糊,处于濒死状态,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厥者,冷也,甚于四逆也。”《伤寒明理论·厥》阳虚阴盛阳气不能温煦周身四未则见四肢厥冷,皮肤苍白,颜面尤甚。阴阳之气不乱则有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诸证汗淋漓之证。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为阳气虚衰无以推动温煦之故。
治疗:
1.肝肾亏损型:
治宜滋补肝肾,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味。药用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旱莲草女贞子、煅龙骨、煅牡蛎龟板阴虚火旺明显者可加知母黄柏
2.寒厥型:
治宜温经散寒,回阳救逆,方用四逆汤加味。药用炮附片干姜甘草人参等。

西医

简介: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发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旁交感神经节以及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中。为一较罕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临床呈现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头痛、出汗、心悸及代谢紊乱症候群。本病早期诊治可以治愈。约占高血压病的0.1%以下。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以20-40岁居多。成人两性患病率大致相等。儿童患者男性约为女性的两倍。99%的嗜铬细胞瘤位于腹腔和盆腔,80%-90%在肾上腺髓质,腹部以外甚少见,但在胸腔、颅内、膀胱、颈部、喉、喉咽等部亦有报道。肿瘤90%为单个,右侧稍多,大小不一,大的可达3600g,小的则需显微镜方能发现,一般小于75g,包膜多较完整。恶性嗜铬细胞瘤占3%-6%。由于嗜铬组织起源于外胚层,故为一种和数种神经外胚层综合征,如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神经多发性血管母细胞瘤病即von-hippel-lindau病、三叉神经血管瘤病结节硬化症等。另外尚可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和内分泌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等。本病可有家族史,称为家族性嗜铬细胞瘤,属多发性内分泌腺(mea)的第Ⅱ、Ⅲ型,约80%的meaⅢ型患者有类马凡体型。近年来还有髓质增生的报道,多属双侧,也可有单侧,尤以女性多,其症状与相似。
病因:
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是肾上腺髓质肿瘤,尤其是右侧肾上腺。少数为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可位于腹膜后腹主动脉前、左右腰脊旁间隙、肠系膜下动脉开口处主动脉旁的嗜铬体等处。近年来还有肾上腺髓质单侧或双侧增生的报道,其症候群与相似。
人群:
任何年龄均可患病,以20-40岁居多。成人两性患病率大致相等。儿童患者男性约为女性的两倍。
病理:
本组肿瘤约有75%~90%位于肾上腺髓质,约10%~15%位于腹膜后腹主动脉前、左右腰椎旁间隙、肠系膜下动脉开口处主动脉旁的嗜铬体,极少数位于体内其他嗜铬组织中。肿瘤数目约90%为单个,如为多个,则可分布于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内或肾上腺外,良性腺瘤约占80%~90%,恶性占10%~16%。肿瘤直径1~16cm,平均2~4cm,重量自几克至2.3kg不等,平均约100g左右。良性者被薄包膜,表面光滑,棕红色,切面呈颗粒状,中有坏死,囊样变及出血。镜下呈多角形大小不一的细胞,可有梭形和双核,直径15~45μm,排列紧密,胞浆内富含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易受重铬酸钾染色。细胞外有丰富血管网。恶性者细胞排列不规则,有细胞分裂现象。包膜、肾上腺静脉中有癌细胞浸润。转移发生较早,可侵犯肝、肺、胸膜、骨、肠以及主动脉、肠系膜、纵隔、颈部等处的淋巴结中。
髓质增生大多属双侧,也可有单侧者,腺体增大,切片上细胞较正常者而侵入皮质。
病理生理:
肾上腺髓质因邻近皮质而有高浓度的糖皮质激素去激活去甲肾上腺素n-甲基移换酶,故能合成肾上腺素。因此,一般认为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瘤内含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两种颗粒,而肾上腺髓质以外的嗜铬细胞瘤(主动脉旁嗜铬体除外)只含有去甲肾上腺素颗粒。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各类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兴奋作用不同,因此主要分泌肾上腺素和主要分泌去甲肾上腺素的嗜铬细胞瘤的表现也不同:分泌肾上腺素型肿瘤血压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因其主要作用于心肌,心搏出量增加,但对于周围血管除皮肤外有扩张作用,故静脉压未必增高,但有明显面红、多汗、焦虑、心动过速、震颤;外周血管扩张时可引起低血压,肠肾上腺能受体被兴奋时可引起肠活动及扩张力减弱,出现肠麻痹;当促进糖原分解过多时,引起高血糖。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型肿瘤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心动过速不甚明显,高血压发作时心率可减慢,较少出现发作性焦虑和心悸,无明显糖代谢紊乱。
诊断标准:
1.大多为发作性高血压,亦可为持续伴发性或高、低血压交替发作。发作时有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冷汗等,严重发作可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病程长者可有动脉硬化、儿茶酚胺心肌病及肾功能受损。
2.24小时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如vma、甲氧基肾上腺素(mn)、甲氧去甲肾上腺素(nmn)及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升高,发作时儿茶酚胺定性阳性。
3.高血压发作时酚妥拉明降压试验及血压平稳期胰高糖素激发试验阳性。
4.定位检查如肾上腺b型超声波全身ct检查可发现肾上腺或腺外肿瘤。排除其它原因的高血压。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
[附]诊断嗜铬细胞瘤的药理试验(戴瑞鸿:内科疾病诊断标准)。1.激发试验:胰升糖素 0.5~1.0mg静脉注射,在本病中可促使高血压发作,较注药前升高8.0/4. 0kpa  (60/30mmhg)以上。此种激发试验仅用于血压在21.3/13.3kpa  (160/100mmhg)以下或正常患者,且在进行时应备有酚妥拉明5mg,如血压过高造成威胁时,立即应用可以缓解。2.酚安拉明阻滞试验:用于血压稳定增高在22.7/14.7kpa  (170/110mmhg)以上的患者,成人用5mg静脉注射,或先用小剂量开始(lmg)。注射后3分钟内每分钟测血压,如血压下降4.3/3.3kpa  (35/25mmhg),持续低水平3~5分钟以上者为阳性。过程中观察有无血压过低,必要时予以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正常。
诊断依据:
本病诊断的关键是提高对阵发性高血压或持续性高血压而伴某些特异性症状者的警惕性,临床上遇下列情况,应考虑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①阵发性高血压
②急进性、恶性高血压,尤其是年青病人;
高血压病人伴本病特有的,儿茶酚胺释放过多的症状,或伴一些在普通高血压病人难以解释的临床征象,如原因不明的休克、阵发性心律失常高血压伴剧烈腹痛等。对上述可疑病人,应进一步作实验室检查,诊断措施如下。
一、化学测定
包括尿或血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①24h尿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测定,又称香草励桃酸(vma)测定,vma是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的最终代谢产物,正常值为2-7mg/d,本病诊断指标>9mg/d。③24h尿儿茶酚胺测定,正常值随测定方法而不同。⑤24h尿甲氧基(又称间甲)肾上腺素(mn)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测定,mn和nmn的24h正常值分别为0.4mg和0.9mg,两者总的每毫克肌酐排出量为0.001-2.2μg,80%的嗜铬细胞瘤病人的mn、nmn的排量高于正常。④高香草酸(hva)测定:hva正常值24h尿中3-8mg(每毫克肌酐0.2-3.5μg)。在神经母细胞、神经痛、神经节母细胞以及神经节等外胚层神经嵴的病人中,尿值升高,其阳性率可达68%,但在嗜铬细胞瘤病人中,一般不高。因此在此值升高时,则提示肿瘤来自神经母细胞或交感神经节;明显升高时,提承恶性肿瘤。
二、药理试验:
根据病情选择。激发试验常于间歇期进行,如血压超过22.7/14.7kpa则不宜选用。试验前需停用镇静药、降压药、拟交感神经药以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可分组胺试验、胰升糖素试验、酪胺试验。另有阻滞试验,用于血压持续高于22.7/14.7kpa作酚妥拉明试验。①组胺试验:本试验有一定危险性,血压骤升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因此对于年迈,有心、脑、眼底动脉硬化者或有哮喘史者,均不宜作此试验。②胰升糖素试验:假阳性非常少见。不良反应为轻度头痛、面红、恶心、上腹不适。较组胺试验短暂而轻微。但年老,有心脑血管并发症或持续高血压的病人不宜作本试验。②酪胺试验:酪胺能直接促使儿茶酚胺释放。注射后可引起血压升高症状发作,试验前应停服利血平等降压药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此试验有假阳性,也有假阴性(尤其是合并甲状腺髓样癌者),因而不如组胺试验可靠。④酚妥拉明试验:不良反应少,但本病病人可引起明显的血压下降,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此亡。伴有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时作此试验可出现明显低血糖,应予注意。
三、定位诊断:
提示本病者,应酌情选作有关定位检查,包括x线平片、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逆行肾盂
病史:
多数病人有高血压,类型不同。早期多阵发性,历时数秒、数分钟甚至1-2h,长者可达1周之久,发作较少,隔2-3月偶发1次,2-3年后,愈发愈频,历时愈久且浙趋加重,1月之内可发作多次其而发作10-20次。还可转化为持续高血压伴阵发加剧。发作可自然产生,也可因某些药物(如组胺、胰升糖素、酪胺、四乙胺、乙酰胆碱、acth、烟碱、吩噻嗪等)、体力活动、排尿以及精神刺激等诱发。持续性高血压酷似高血压病。儿童嗜铬细胞瘤多表现为急性高血压,易出现眼底病变,有出血及视头水肿,短期内视神经萎缩以致失明。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部分病人还表现为阵发性低血压,或高血压低血压交替发生,或高血压在未用药物情况下出现直立位性低血压
体征:
本病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比例以及是持续性还是阵发性分泌。
(一)高血压症候群:分泌肾上腺素为主者收缩压上升,舒张压未必增高;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为主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上升。阵发性高血压者与精神刺激、触摸或按摩肿瘤、排尿、排便、灌肠等诱发因素有关。患者心悸、剧烈头痛头晕、焦虑,四肢及头部震颤,皮肤苍白,多汗手足厥冷麻木;严重者有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瞳孔散大、视力模糊,甚至有濒死感觉。
    持续性高血压酷似高血压,并伴有儿茶酚胺分泌过多的表现,如头痛、畏热、多汗肌肉震颤、消瘦、乏力、精神紧张、焦虑、瞳孔散大、心悸、心动过速、心律不齐、血压波动较大等。病程长者可出现一系列高血压心血管病的并发症。
(二)代谢紊乱:儿茶酚胺可使体内耗氧量增加,基础代谢率上升30%~100%,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时产热增多,可伴低热甚至体温上升1~3℃,如大汗淋漓则体温升高可不明显。糖原分解加强,使胰岛素分泌受抑制,空腹血糖升高;脂肪分解过度,病人消瘦,游离脂肪酸升高,糖耐量降低等代谢紊乱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
(三)其他临床表现:部分病人能扪及腹块,检查时应注意诱发高血压症候群;儿茶酚胺能使肠蠕动及张力减弱,故可引起便秘腹胀腹痛,甚至肠管扩张,少数病人表现为肠梗阻型和阵发性腹痛型;约60%病人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或在高血压基础上发生低血压,甚至休克
实验室诊断:
(一)尿或血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一般常用的有24小时尿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正常值5.0~45.1μmol/24小时,本病患者多超过此范围;24小时尿儿茶酚胺测定(荧光法),正常不超过:655nmol/24小时;尿去甲肾上腺素的正常范围为0~590nmol/24小时;尿肾上腺素的正常范围为0~82nmol/24小时,患者常超过275nmol/24小时。血儿茶酚胺测定较困难,一般空腹卧床30分钟后采血,用hplc测得正常人的血浆总儿茶酚胺正常人低于5.91nmol/l(1ng/ml),5.91~11.82nmol/l (1~2ng/ml)疑为本病,大于11.82nmol/l (2ng/ml)可肯定为本病。测定期间,应避免应用甲基多巴、mao抑制剂以及有荧光反应的物质,如香蕉香草类、四环素、氯丙嗪、核黄素等,一些影响测定的降压药以及钙通道阻滞剂也要停用一周以上,并经避免精神紧张。
(二)药理试验:由于有一定的假阴性及假阳性,且有一定危险性,故现已逐渐被生化测定血、尿中儿茶酚胺所取代,价值较大者有:
1.激发试验:(1)冷加压试验。(2)组织胺试验。(3)胰高血糖素试验。(4)酪胺试验。
2.阻滞试验、苄胺唑啉试验。
(三)定位诊断:包括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及膀胱镜逆行肾盂造影、肾周充气造影等;较小的可依靠b超、ct、mri等影像学诊断手段。
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与其他高血压病相鉴别,特殊病例需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经绝期综合征等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血压恢复正常;各种临床表现消失;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vma、nmn、mn含量恢复正常。
2.好转: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恢复或接近正常;但高血压尚未完全恢复,动脉硬化及心、肾损害未完全恢复;需用药物改善临床症状。
预后:
本病若诊断及时,肿瘤完全摘除,则预后良好,否则可造成严重脑、肾、心脏损害,以致因并发症而死亡。
治疗:
主要为手术切除肿瘤,但术前必须妥善难备,术中密切观察,争取顺利切除。为了控制血压,术前10-14d给予α阻滞剂,一般选长效酚乍明(苯乍胺)。开始剂量为每日10-20mg,分2次服,逐渐加量,直到血压满意控制(未必完全正常)。维持剂量为每日40-60mg。如血压阵发性升高,可静脉注射酚妥拉明5mg。当用α阻滞剂血压控制后,若行心动过速和过速性心率紊乱,可试用β阻滞剂,最常选用的是普萘洛尔(心得安)类药物,一般术前3d(普萘洛尔剂量为10-30mg,每6-8h1次,生效后,α阻滞剂可能需要加量,但不宜先用β阻滞剂,以免α受体作用相对强化而升压。手术当日,若血压在21.3/13.3kpa以下,可不用α阻滞剂。若血压偏高,则可在早晨口服酚苄明一次。若缺乏此药,手术前可用酚妥拉明静脉滴注。麻醉前若血压高于21.3/13.3kpa用酚妥拉明50mg溶于5%葡萄糖500ml中滴注。调整速度,使血压维持在满意水平。手术当天早晨,若心率大于90次/min,可口服普萘洛尔,剂量比术前要小。术前尚需给予足量镇静剂。麻醉一般选用硬膜外加静滴镇静剂。手术中应每2min测血压及脉率一次,并进行心电图和中心静脉压监护。在手术过程中,若心率显著增快,或出现心律失常,可于5min内静脉注射心得安1-5mg,若β阻断过甚,则可用异丙肾上腺素对抗。出血也会使心率增快,必须加以鉴别,若因出血,则应输血补足血容量,不可用普案洛尔治疗。应用β阻断剂时必须同时给α阻断剂,否则会使血压极度升高,应用β阻断剂来治疗心律失常应十分谨慎,手术过程中如出现心律失常常可用利多卡因治疗,此药作用时间短,一次注射30-100mg时,只持续作用10-20min。因手术前应用阻断剂准备使血管床扩张,手术切除肿瘤后,若出现难以纠正的低血压,应首先考虑低血容量而予输血补液,故受体不宜完全阻断,否则对手术将带来困难。如血压不能有效维持,可用小量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苯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或甲氧胺等药物。如单用无效时,可试以联合治疗,还可加用皮质醇。血压已稳定24-36h,可逐渐撤除此类药物。若患者无心脑缺血症状,无临床休克表现,且尿量满意者,收缩期血压可维持在11.3-12.0kpa不必比这更高。因注射大量升压药,可延缓正常循环调节的恢复,并使停用升压药时间延长。术前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者需要作双侧肾上腺切除者,必须于术前、术中及术后采用大剂量皮质醇治疗。对于有严重并发症不能承受手术或发生转移的恶性嗜铬细胞瘤病人,可采用儿茶酚胺合成阻滞剂(α甲基对位酪氨酸每日1-2g)或用肾上腺素能α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

“嗜铬细胞瘤” 相关论述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由神经嵴中移行出来的嗜铬细胞。嗜铬组织能合成儿茶酚胺,在胚胎期分布广泛,出生后仅少量残留在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和体内其他部位。可形成肿瘤并合成及释放儿茶酚胺,引起高血压等症状。
【病理】
嗜铬细胞瘤约85~90%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多为单侧,少数起源于两侧肾上腺,肾上腺外的肿瘤从颈动脉体到盆腔均可,常与交感神经节相关联,如腹主动脉两侧(占患者的10~15%)及后纵隔障。多发性嗜铬细胞瘤多见于儿童患者和家族性嗜铬细胞瘤病人。
嗜铬细胞瘤中约10%为恶性,病理细胞形态学难以确定诊断。其诊断依据为①有包膜浸润,②肌层血管内栓形成,③在没有嗜铬组织的部位有肿瘤转移。
正常肾上腺髓质合成的儿茶酚胺以肾上腺素为主,去甲肾上腺素仅占15%。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释放的儿茶酚胺中去甲肾上腺素约占3/4,肾上腺外肿瘤所释放者几乎全部均为去甲肾上腺素。故表现有所不同。
【临床表现】
一、高血压 可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阵发性高血压型 约占1/3。可因情绪激动、体位改变、体力劳动、吸烟、触压块、注射组织胺、麻醉等各种原因所诱发,也可以没有明显诱因。发作先兆为四肢麻木,视觉异常,肌肉震颤,腹绞痛等。发作时血压急骤升高,收缩压经常达28kpa(220mmhg)以上,舒张压也相应升高。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等,数秒钏至数十分钟甚至24小时以上,以后血压降至正常。发作时自觉剧烈头痛,心前区及上腹部紧迫感和心前区疼痛,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复视等。开始缓解时可出现迷走神经兴奋症状,如皮肤潮红,全身发热感,流涎,瞳孔缩小,尿量增多等。发作后感乏力、困倦。开始时数周至数月发作一次,以后间歇期短,发作渐重,可每日发作数十次。
(二)持续性高血压 约占2/3。可以有阵发性加重,也可以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收缩期血压多在28kpa(220mmhg)以上。服用一般降压药物无效,服儿茶酚胺释放药物如利血平、降压灵、胍乙啶、甲基多巴等可以出现反常反应,血压反而升高。部分病人呈急进性高血压,伴有急剧进展的心、肾、脑损害和急性心肌梗塞。也可能出现高血压危象
(三)低血压休克 可以突然出现,也可以与高血压交替发生。可伴有急性腹痛、心前区痛、高热等。原因:①肿瘤内骤然出血,坏死。②大量儿茶酚胺引起严重心律失常或心功不全,③大量儿茶酚胺使血管强烈收缩,组织缺氧,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严重不足。④肾上腺素兴奋了肾上腺能β受体,使周围血管扩张。
二、心血管系统 血容量不足,血管收缩现象缓解后血压即降低,可能出现休克。由于过量儿茶酚胺作用,尤其是去甲肾上腺素,使心肌呈退行性变,坏死,水肿和纤维化。因此可以发生严重的急性心力衰竭,以左心衰竭和肺水肿为多见。可以出现多种心律失常,如种种早搏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并可致猝死
三、胃肠系统 经常因肠蠕动及张力减弱而出现便秘。血管严重收缩,胃肠道缺血,可引起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肠梗阻。约20%全并胆石症嗜铬细胞瘤位于直肠后者,排便时可以引起高血压发作。
四、泌尿系统 病程较久者将出现肾功能衰竭。如果嗜铬细胞瘤位于膀胱,则排尿时可能引起高血压发作。
五、代谢紊乱 糖耐量曲线呈糖尿病型者约占60%,半数病人呈高脂血症,部分病人血钾偏低,近半数患者基础代谢率偏高,故患者多消瘦。
六、其他 经常有头痛失眠、烦澡、焦虑等症状,高血压可诱发脑血管意外,亦为本病和重要死亡原因。少数病人可于腹部触及较大的包块-嗜铬细胞瘤。触压时可引起高血压发作,但较大的嗜铬细胞瘤多无显著的内分泌功能。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尿香草基杏杜酸(vma) 对于持续性高血压型和每日频繁发作的阵发性高血压型患者可测24小时尿vma排出量,正常人为<32μmol/24h(<5.8mg/24h),高于50μmol/24h(9.1mg/24h)为可疑,两次以上高于100μmol/24h(18.2mg/24h)则有诊断意义。在偶然有短暂发作者,可以测包括发作期的3小时内尿vma含量与间歇期3小时尿vma含量对比。如显著升高也是有意义的。
二、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测定 由于反馈关系,均呈显著低值,在鉴别高血的病因方面有较好价 值。
三、血、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测定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甲氧基肾上腺素(mn)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测定均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如果多次测定,nmn明显升高,而mn接近正常,则提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性较大。
进行以上各项检查时必须停用一切影响儿茶酚胺类的药物,以免影响测定的可靠性。
四、诱发试验  对观察期间无发作者可进行诱发试验,血压过高者禁用。检查前必须停用降压药和镇静剂7~10天。方法:病人平卧安静休息,静脉注射组织胺0.025-0.05mg(相当于磷酸组织胺0.069-0.138mg)或胰高血糖素0.5~1mg,每30秒测血压一次,5分钟后每分钟测一次。血压升高6.0/2.7kpa(45/20mmhg)以上阳性。注意事项①有发生药物过敛和组织胺反应的可能,②可因血压急骤升高,导致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急性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的可能。③低血压休克。因此进行此项检查时应使用血压监护,准备好酚妥拉明注射液和除颤器,以防意外。阳性率约50%,假阳性率约10%,也可以用酪胺0.5~2.0mg静注,代替组织胺,副作用较轻,但假阳性率约15%。
五、酚妥拉明试验 准备情况同激发试验,适用于血压高于24/14kpa(180/106mmhg)。者,将酚妥拉明5mg稀释于生理盐水10~20ml内,缓慢静注,每30秒钟测血压一次,5分钟后每分钟一次。如果血压下降不明显,可以加快注射速度。如果血压下降超过4.6/3.3kpa(36/25mmhg)者为阳性。血压降低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假阴性率较低,但假阳性率较高,尤其是近期曾服用降血压剂如利血平、胍乙啶者,易出现假阳性。注意事项:可能发生血压显著降低,血容量不足,呈休克状态,引起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
六、定位检查 主要为影像学方法,如b型超声波检查、ct扫描、磁共振显像等,也可以做血管造影检查,但对位于肾上腺者有意义。由于肾上腺外肿瘤可以作腔静脉导管、分段采血测定儿茶酚胺(mn及nmn),以大致估计肿瘤部位。这在间歇期无意义。
特别部位嗜铬细胞瘤可因特别症状及局部检查而发现。如直肠后者多于排便时发,钡灌肠可以发现包块。位于膀胱者经常于排尿时发作,膀胱镜检查多有所发现。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血压阵发性或持续性显著升高,超过28/kpa(220/106mmhg),伴随交感神经症状,经实验室检查证实,诊断并不困难(有时定位诊断较难)。应与其他病因的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更年期综合症相鉴别。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安静休息,避免对包块或可疑部位过重触压,以减少发作。加强护理,随时做好处理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衰的准备。
二、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 首选的α受体阻滞剂如苯苄明(苯苄胺),每天10~60mg分二次口服,作用持续24小时至5天。用药时血管收缩现象消失,故应同时纠正血容量不足。由于本药作用持续时间长,对用手术治疗的患者必须于术前2-3天停用,以免术中出现难控制性低血压休克。术前和术中应用酚妥拉明(rigitine)持续静滴控制血压。主要副作用为鼻粘膜充血、鼻阻。高血压危象时,用酚妥拉明5mg静注,输液速度根据血压调节。
β-受体阻滞剂:应用时必须先使用α受体阻滞剂1~3天,否则β受体阻滞剂消除了儿茶酚胺β受体的血管扩张作用后,α受体的收缩血管作用不再受到拮抗,使血压更进一步升高,甚至出现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必须严格注意。
三、儿茶酚胺阻滞剂 α甲基酷氨酸可与酪酸相竞争,抑制酪氨酸羟化酶,阻滞了儿茶酚胺的合成。剂量为每日600-1200mg。可能出现嗜睡、焦虑、震颤口干溢乳等副作用,持续用药数月后疗效渐差。
四、补充血容量 控制血管的过度收缩后,必须及时补充血容量,晶体溶液仅能短时间维持血容量,胶性液体可以维持较长时间,如全血、血浆、代血浆等,为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五、手术治疗 能或基本能定位的嗜铬细胞瘤均应手术切除,或施探查手术。术前用α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纠正血容量不足,控制糖代谢紊乱。术中配合使用酚拉明和多巴胺静脉滴注,以保持血压稳定。如切肿瘤的主要静脉后血压应立即下降,不降则应考虑多发性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性,给予探查。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 或其它部位的嗜铬组织,肿瘤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和代射紊乱症候群。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瘤约占90%。
一、肾上腺髓质的生理功能简介
主要是合成升压物质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三类物质。其合成步骤如下:
[imgz]miniaowaikexue031.jpg[alt]肾上腺髓质合成升压物质步骤[/alt][/img]
在肾上腺髓质及大型付神经节 内,均有n位甲基转移酶,均可使正肾上腺素转化为肾上腺素。在其它交感神经组织内缺乏此酶,故只能合成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对α、β受体均有作用,而去甲肾上腺素只对α受体有作用。儿苯酚胺的最终代谢产物为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简称vma (vanil mandelic acid)。
二、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1.发病率
发生于任何年龄,20~40岁多见,男女无明显差别,有的有家族史。多数病例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单侧,单发。约有10%为双侧,10%为多发性,10%为肾上腺髓质之外。绝大多数位于腹腔之内,除肾上腺髓质之外,多见于腹膜后脊柱两侧,特别是腹主动脉分叉处的巨型付神经节 。其它如膀胱子宫、心肌、卢内等任何有交感神经节 的器官均有发生之可能。
2.高血压
为本症最重要的临床症状,多数为阵发性发作,可因剧烈运动、体位改变、情绪波动、挤压或按摩腹部、灌肠、排尿等诱发。血压突然升高,收缩压可达40.0kpa(300mmhg),舒张压可达24kpa(180mmhg),同时伴有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焦虑、恐惧感、视力模糊、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前区紧迫感,甚至诱发左心衰竭和脑卒中。发作后皮肤潮红,全身发热流涎,瞳孔小,尿量增多。一般发作历时数秒、数分、1~2小时或半日~1日。早期发作次数较少,间隔时间较长,以后逐渐加频,甚至1日十余次。还有相当部分的病例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也可有阵发性加剧。久病患者可有心肌肥厚、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衰等。
3.代谢紊乱症侯群
基础代谢率升高、低热、多汗,血糖升高,糖耐量降低,可发生糖尿,四肢乏力,体重下降,久病者多表现为消瘦体型。
(二)辅助检查
1.24小时尿检测vma
可多次进行,特别是症状发作之后,留取尿标本更有意义。正常值:5.0~45.4μmol/24小时尿(8~11毫克/24小时尿),阳性者常达20毫克以上,特别增高者可达70~80毫克或更高,应考虑肿瘤有恶性变之可能。
2.药物抑制试验
适用于血压持续高于22.7/14.7kpa(170/110mmhg)的患者,方法是快速静脉注射酚妥拉明5mg,如15分钟以内收缩压下降>4.5kpa(35mmhg),舒张压下降3.3>kpa(25mmhg),持续3~5分钟者为阳性。此药为α-受体阻滞剂,有对抗儿茶酚胺的作用,对其它原因的高血压无明显降压作用,阳性者有诊断意义。
3.药物兴奋试验
适用于阵发性高血压的非发作期,常用药物有组织胺、酪氨酸、高血糖素等。此试验患者承受一定痛苦,并非十分安全,现已不少用或不用。
4.b超检查
为定位诊断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率高,应作为首选定位诊断方法。
5.ct检查
肿瘤定位更可提供准确信息,诊断准确率高,也为常用方法。
6.腹膜后充气造影
为过去常用之定位方法,由于b超及ct的广泛应用,目前已较少应用。
7.其它定位方法
如静脉插管分段采血测定儿茶酚胺,[sb]131[/sb]Ⅰ-代苄胍([sb]131[/sb]Ⅰ-mibg)试验等,亦对定位有帮助,后者对肾上腺髓质外嗜铬细胞瘤有特异性定位诊断价值。
三、治疗
诊断明确、定位清楚的嗜铬细胞瘤,应积极手术治疗,可达治愈目的。由于本病的特殊病理改变,必须要进行妥善术前准备,否则术中,术后有较大危险。
(一)对高血压的治疗
用酚苄明口服10mg,每日三次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止血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然后减量维持。
(二)心脏功能的改善
当患者血压得到控制之后,有的心率增快,如心率超过150/次分,则应投予心得安等β受体阻滞剂,以降低心率。如有心肌供血不足则应予以极化治疗,改善心肌供血和改善心功能。
(三)低血容量的纠正
由于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多,使全身血管床处于收缩状态,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达40%,故在上述两项准备之后,于术前三日开始扩充患者血容量,补充适量晶体和胶体溶液,2500~3000毫升/日,连续三日,术前日输全血400~600毫升,可增加患者术中,术后的安全性。
手术宜取腹部切口,便于暴露和检查,如肿瘤大,位置高,亦可加用胸腹联合切口。本手术要求有良好的麻醉,根据血压波动情况及时采用降压和升压药物。要求术者有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如肿瘤切除后血压仍未下降或降而复升,说明体内尚有肿瘤存在,宜再行仔细探查。
术后需密切观察血压,有时尚需短时间应用升压药维持血压。如果术前准备充分,术中经过顺利,术后血压很快稳定而不必使用升压药物维持。
有癌肿转移已不能手术的病例可用酪氨酸羟化酶抑制剂α-甲基对位酪氨酸500~1500毫克/日开始,可加至于3~4克/日,分3~4次服。也可加用苄胺唑啉控制血压,加用心得安改善心率,延长寿命。
在术前准备期间或不能手术的病例发作期的处理,可立即静脉注射苄胺唑啉1~5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20毫升内),密切观察血压和心电图,如仍不能控制可再予10~50毫克加入5%葡萄糖500ml内缓慢静滴,一般均能控制其发作。治疗时应密切观察血压,必要时给予吸氧,调整心率,抗心衰等对症处理。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肾上腺嗜铬细胞能过度分泌儿茶酚胺,引起显著高血压其他症状的肿瘤
大约20%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嗜铬细胞生长于肾上腺之外。生长在肾上腺内的嗜铬细胞瘤只有5%是恶性肿瘤,约30%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都是恶性的。其发病率近1/1000。嗜铬细胞瘤可见于男女任何年龄组,但最常见于30~60岁之间。
通常嗜铬细胞瘤很小,极少引起压迫或阻塞症状,常不能触及。但是,极小的肿瘤也能产生相当多的作用极强的儿茶酚胺,引起许多症状。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或多巴,均可引起高血压。儿茶酚胺还诱发引起恐慌的某些危急症状。
一些嗜铬细胞瘤患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多发性内分泌腺易患多种内分泌肿瘤如甲状腺、甲状旁腺或肾上腺(见第149节)。还有一部分病例伴发冯-林氏病,出现血管生长异常,形成良性肿瘤(血管瘤),还可伴发冯雷克林豪森病,肿瘤长在神经上。
【症状】
嗜铬细胞瘤最突出的症状是高血压,可能非常严重。约50%患者高血压为持续性,其余患者的高血压其他症状为阵发性发作,有时按压或按摩肿瘤药物(尤其是麻醉药及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精神创伤及排尿(罕见)等,都可引起阵发性发作。其他症状尚有心动过速、出汗多、体位性低血压、呼吸急促、面颊潮红、皮肤湿冷、剧烈头痛、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视觉障碍、感觉异常、便秘和一种濒临死亡的感觉。当以上症状突然剧烈发作时,患者出现恐惧感。
【诊断】
由于几乎半数患者除持续性高血压外,无其他症状,所以容易漏诊。年轻的高血压患者、阵发性发作或伴随其他嗜铬细胞瘤症状,可做某些实验室检查,例如检测尿中某些儿茶酚胺水平有一定价值。ct或mri扫描有助于嗜铬细胞瘤定位。某些放射性化学物质可在嗜铬细胞瘤内集聚,注射后再进行扫描,确定放射性物质所在,有助于诊断。
【治疗】
嗜铬细胞瘤的首选疗法是手术切除。儿茶酚胺水平高,手术有危险,因此,往往手术要等到药物已将血儿茶酚胺控制在安全水平后才进行。一般采用苯氧苄胺和心得安联合使用。常需甲基酪氨酸或其他药物控制血压。
恶性的已发生转移的嗜铬细胞瘤可用环磷酰胺、长春新碱、达卡巴嗪等化疗,减缓肿瘤生长速度。持续服用苯氧苄胺和心得安可消除肿瘤分泌过量儿茶酚胺引起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