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根

( Lú Gēn )

别名: 芦茅根 , 苇根 , 芦菇根 , 顺江龙 , 水蓢蔃 , 芦柴根 , 芦通 , 苇子根 , 芦芽根 , 甜梗子 , 芦菰根 , 水蓈蔃 , 芦头

芦根 (出处: 《中国药典》 )

主治: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
15~30g;鲜品用量加倍,或捣汁用。
性味:
甘,寒。
归经:
归肺、胃经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或切后晒干。
鉴别:
取本品粉末 1g,加氯仿 1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芦根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性状:
芦根:呈长圆柱形,有的略扁,长短不一,直径1~2cm。表面黄白色,有光泽,外皮疏松可剥离,节呈环状,有残根及芽痕。体轻,质韧,不易折断。切断面黄白色,中空,壁厚1~2mm,有小孔排列成环。无臭,味甘。
芦根:呈扁圆柱形。节处较硬,节间有纵皱纹。
贮藏:
芦根置干燥处;鲜芦根埋于湿沙中。
来源: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新鲜或干燥根茎。全年均可采挖,除去芽、须根及膜状叶,鲜用或晒干。
备注:
(1)本品常配合麦冬天花粉以清热生津;配竹茹枇杷叶以清热止呕;配瓜蒌皮知母、浙贝以清肺止咳;配冬瓜子、生苡仁、桃仁以清肺排脓。
(2)芦根一药,临床上主要用于下列二个方面,既能清肺热而祛痰排脓,又能清胃热而生津止呕。它虽属性寒,但味甘淡而力,用清肺胃,只能作为辅助的药品。不过,它有一优点,即性不滋腻,生津而不恋邪,凡温病热恋卫、气,或热病后如有伤津口渴的证候,都可应用。苇茎汤原用芦苇的地上茎,不是芦苇的根茎,但因一般药店不备,故以芦根代替,临床使用已久,这说明苇茎芦根的作用相同。故在农村合作医疗站中可以采集新鲜的芦根苇茎同用,不但可节约挖掘芦根的人力,且可扩大药源。

芦根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肺痿肺痈。并解河豚鱼毒。
①《别录》:"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
②《药性论》:"能解大热,开胃。治噎哕不止。"
③《唐本草》:"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患者弥良。"
④《日华子本草》:"治寒热时疾烦闷,妊孕人心热,并泻痢人渴。"
⑤《日用本草》:"解河豚鱼毒。"
⑥《本草蒙筌》:"解酒毒、鱼蟹中毒。"
⑦《本草原始》:"治干呕霍乱。"
⑧《玉楸药解》:"清降肺胃,消荡郁烦,生津止渴,除呕下食,治噎哕懊憹。"
⑨《医林纂要》:"能渗湿行水,疗肺痈。"
⑩《天宝本草》:"清心益肾,去雾,头晕耳鸣毒,夜梦颠倒遗精。"
⑾《中国药植志》:"治便秘。"
⑿《南京民间药草》:"治喉痛。"
⒀《山东中药》:"治浮肿。"
⒁《四川中药志》:"治斑疹舌燥及津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鲜者2~4两);或捣汁。
性味:
甘,寒。
①《别录》:"味甘,寒。"
②《药性论》:"无毒。"
③《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无毒。"
④《陆川本草》:"甘淡,微寒。"
归经:
入肺、胃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胃二经。"
②《得配本草》:"入手少阴、太阴经血分。"
③《要药分剂》:"入肺、脾、肾三经。"
④《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
本草经疏》:"因寒霍乱阼胀,因寒呕吐勿服。"
化学成分:
芦根薏苡素,以及蛋白质5%、脂肪1%、碳水化物51%、天门冬酰胺0.1%。芦苇含纤维素48~54%、木质素约18.2%、木聚糖约12.4%、灰分2.8%。多糖水解产生d-木糖、l-阿拉伯糖、d-葡萄糖、d-半乳糖和两种糖醛酸。另含多量维生素b1、b2和c,以及苜蓿素。
附方:
①治太阴温病,口渴甚,吐白沫粘滞不快者: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或用蔗浆),临时斟酌多少,和匀凉服,不甚喜凉者,重汤温服。(《温病条辨五汁饮
②治五噎心膈气滞,烦闷吐逆,不下食:芦根五两。锉,以水三大盏,煮取二盏,去滓,不计时,温服。(《金匮玉函方》)
③治呕哕不止厥逆者:芦根三斤。切,水煮浓汁,频饮。(《肘后方》)
④治伤寒后呕哕反胃,及干呕不下食:生芦根(切)、青竹茹各一升,粳米三合生姜三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随便饮。(《千金方芦根饮子
⑤治骨蒸肺痿烦躁不能食芦根(切讫秤)、麦门冬(去心)、地骨白皮各十两,生姜十两(合皮切),橘皮茯苓各五两。上六味,切,以水二斗,煮取八升,绞去滓,分温五服,服别相去八、九里,昼三服,夜二服,覆取汗。忌酢物。(《玄感传尸方》)
霍乱烦闷:芦根三钱,麦门冬一钱。水煎服。(《千金方》)
⑦治食鱼中毒面肿,烦乱,及食鲈鱼中毒欲死者:芦根汁,多饮良,并治蟹毒。(《千金方》)
⑧治牙龈出血芦根水煎,代茶饮。(《湖南药物志》)
性状:
①鲜芦根
又名:活水芦根。呈长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约1.5厘米。表面黄白色,有光泽,先端尖形似竹笋,绿色或黄绿色。全体有节,节间长10~17厘米,节上有残留的须根及芽痕。质轻而韧,不易折断。横切面黄白色,中空,周壁厚约1.5毫米,可见排列成环的细孔,外皮疏松,可以剥离。气无,味甘。
②干芦根
呈压扁的长圆柱形。表面有光泽,黄白色,节部较硬,显红黄色,节间有纵皱纹。质轻而柔韧,不易折断,气无,味微甘。均以条粗壮、黄白色、有光泽、无须根、质嫩者为佳。
全国各地均有生产。
生境分布:
生长于河流、池沼岸边浅水中。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原形态:
芦苇,又名:苇、葭(《诗经》),芦(《别录》),芦竹(《药对》),蒲苇(《圣济总录》),苇子草(《救荒本草》),禾杂竹、水芦竹。
多年生高大草本,具有匍匐状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每节上具芽。茎高2~5米,节下通常具白粉。叶2列式排列,具叶鞘;叶鞘抱茎,无毛或具细毛;叶灰绿色或蓝绿色,较宽,线状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2~5厘米,粗糙,先端渐尖;叶舌长1~2毫米,成一轮毛状。圆锥花序大形,顶生,直立,有时稍弯曲,长15~25厘米,有时或更长;小穗长9~12毫米,暗紫色或褐紫色,稀淡黄色;颖披针形,内颖比外颖长约1倍;第1花通常为雄性,其外稃长8~15毫米,内稃长3~4毫米,脊上粗糙;第2外稃长9~16毫米,先端长渐尖,基盘具长6~12毫米之柔毛;两性花具雄蕊3,雌蕊1,花柱2,柱头羽状。颖果,椭圆形至长圆形,与内外稃分离。花期9~10月。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芦苇根茎。春、夏,秋挖取,洗净泥土,剪去残茎、芽及节上须根,剥去膜状叶,晒干。或埋于湿沙中以供鲜用。
出处:
本草经集注

芦根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透疹。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麻疹;解河豚鱼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120g;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煎汤洗。
性味:
甘;寒寒
归经:
肺;胃;膀胱
各家论述:
1.《名医别录》: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
2.《药性论》:能解大热,开胃。治噎哕不止。
3.《唐本草》: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患者弥良。
4.《日华子本草》:治寒热时疾烦闷,好孕人心热,并泻痢人渴。
5.《日用本草》:解河豚鱼毒。
6.《本草蒙筌》:解酒毒、鱼蟹中毒
7.《本草原始》:治干呕霍乱
8.《玉楸药解》:清降肺胃,消荡郁烦,生津止渴,除呕下食,治噎哕懊憹
9.《医林纂要》:能渗湿行水,疗肺痈
10.《天宝本草》:清心益肾,去雾,头晕耳鸣毒,夜梦颠倒遗精
11.《中国药植志》:治便秘
12.《南京民间药草》:治喉痛。
13.《山东中药》:治浮肿
14.《四川中药志》:治斑疹舌燥及津少。
15、《本草纲目》:按《雷公炮炙论·序》云,益食加觞,须煎芦朴。注云,用逆水芦根,并厚朴二味等分,煎汤服。盖芦根甘能益胃,寒能降火故也。
16.《本草经疏》:芦根,味甘寒而无毒消渴者,中焦有热,则脾胃干燥,津液不生而然也,甘能益胃和中,寒能除热降火,热解胃和,则津液流通而渴止矣。客热者,邪热也,甘寒除邪热,则客热自解。肺为水之上源,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始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为水脏而主二便,三家有热,则小便频数,甚至不能少忍,火性急速故也,肺、肾、脾三家之热解,则小便复其常道矣,火升胃热,则反胃呕逆不下食及噎哕不止;伤寒时疾,热甚则烦闷;下多亡阴,故泻利人多渴;孕妇血不足则心热,甘寒除热安胃,亦能下气,故悉主之也。17.《医学衷中参西录》:《千金苇茎汤,释者谓苇用茎而不用根者,以肺原在上,取本乎天者亲上也。而愚则以为不然。苇之根居于水底,其性凉而善升,患大头瘟者,愚常用之为引经要药,是其上升之力可至脑部,而况于肺乎?且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养肺阴,则用根实胜于茎明矣。今药房所鬻者名为芦根,实即苇根也。其性颇近茅根,凡当用茅根而无鲜者,皆可以鲜芦根代之也。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药理作用:
1.本品所含的薏苡素对骨骼肌有抑制作用,能抑制蛙神经肌肉标本的电刺激所引起的收缩反应及大鼠膈肌的氧摄取和无氧糖酵解,并能抑制肌动蛋白-三磷酸腺甙系统的反应,还有比较弱的中枢抑制作用,表现为对大鼠及小鼠均有镇静作用,并能与咖啡因相拮抗。在家兔的脑电图上,出现波幅增大,频率减少,显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有抑制现象。在大鼠尾部电刺激试验中,有镇痛作用,强度与氨基比林相似。有解热作用,对ttg(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体的精制复合多糖类)性发热的解热作用较好,对二硝基酚引起的发热无甚作用。对多突触反射(猫腓神经-腓肠肌标本)有短暂的抑制作用。静脉注射可引起家兔血压短暂下降,皮下注射可使血糖略有下降,对离体蟾蜍心脏及离体兔肠均呈抑制作用,对兔耳血管无明显影响。其毒性很低,小鼠口服0.5g/(kg.d),lmo未引起异常改变。
2.本品所含的苜蓿素对离体豚鼠肠管有松弛作用,在2×l0(-5)浓度时,能显着抑制离体兔小肠收缩。4mg注入在位兔小肠腔,可使蠕动收缩减慢。每天给于大鼠口服2mg,可使血中甲状腺素显着增高。并有轻度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肾上腺素的氧化。有轻度雌激素样作用。尚有抗癌作用,6和12.5mg对小鼠p388的t/c为133和174%。
化学成分:
根茎含多量的维生素b1、b2、c以及蛋白质5%,脂肪1%,碳水化合物51%,天冬酰胺(asparamide)0.1%。又含氨基酸,脂肪酸,甾醇,生育酚(tocopherol),多元酚如咖啡酸(caffeic acid)和龙胆酸(gentisic acid)。还含2,5-二甲氧基-对-苯醌(2,5-dimethoxy-p-benzoquinone),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丁香醛(syringaldehyde),松柏醛(coniferaldehyde),香草酸(vanill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及二氧杂环已烷木质素(dioxanelignin)。后者的氧化降解产物为苯丙烷(phenylpropane)的愈创木酚基(guaiacyl),丁香酚基(syringyl)和4-羟基苯基(4-hydroxylphenyl)的衍生物。另含薏苡素(coixol),小麦黄素(tricin),β-香树脂醇(β-amyrin),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蒲公英寒酮(taraxerone)和由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se)和葡萄糖(glucose)按摩尔比10:19:94所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0000的多糖。又含游离的脯氨酸(proline)和三甲铵乙内酯类(betaines)化合物。
附方:
1.五汁饮(《温病条辨》):梨汁,荸荠汁,鲜芦根汁,麦冬汁,藕汁。治太阴温病,口渴甚,吐白沫粘滞不爽者。2.治五噎心膈气滞,烦闷吐逆,不下食方(《金匮玉函方》):芦根,锉,水煎服。3.芦根饮子(《千金方》):生芦根青竹茹粳米生姜,水饮服,治伤寒后呕哕反胃,或干呕不食。4.治霍乱烦闷方(《千金方》):芦根麦门冬,水煎服。5.解毒方(《千金方》),芦根汁,多饮良,治食鱼中毒面肿,烦乱,及食鲈鱼中毒欲死者,并解蟹毒。6.苇茎汤(《千金方》):芦根竹茹生姜汁粳米半夏,水煎服,治肺热痈脓。8.银翘散(《温病条辨》),治外感风热。9.治呕哕不止厥逆方(《肘后方》),芦根,切,水煮浓汁,频饮。10.治霍乱肿胀方(《太平圣惠方》):芦根生姜橘皮,水煎服。
性状:
性状鉴别 鲜根茎长圆柱形,有的略扁,长短不一,直径1-2cm。表面黄白色,有光泽,外皮疏松可剥离。节呈环状,有残根及芽痕。体轻,质韧,不易折断。折断面黄白色,中空,壁厚1-2mm,有小孔排列成环。无臭,味甘。 干根茎呈压扁的长圆柱形。表面有光泽,黄白色。节处较硬,红黄色,节间有纵皱纹。质轻而柔韧。无臭,味微甘。 均以条粗均匀、色黄白、有光泽、无须根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表皮由长细胞和短细胞构成,长细胞壁波状变曲,短细胞成对,一个为硅质细胞,腔内含硅质体,另一个为六角形栓化细胞。表皮内为3-4层下皮纤维,微木化。皮层宽广东省,有类方形气腔,排列呈环状;内皮层不明显。中柱维管束3-4环列,最外列维管束较小,排列于气腔间,外环的维管束间和内环的维管束间均有纤维连成环带,维管束外韧型,周围有纤维束,原生木质部导管较小,后生木质部各有2个大型导管,韧皮部细胞较小,中央髓部大,中空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以选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的河流、池沼岸边浅水中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根茎繁殖。春、夏、秋季均可栽种。挖起地下根茎,每2-3节具芽的切成一段,在浅水处按行株距80cm×60cm开穴栽种,上覆一层泥土。 田间管理 栽后注意保持浅水,经常清除杂草。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河流、池沼岸边浅水中。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
原形态:
芦苇,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3m。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节上有芽。茎直立,中空。叶2列,互生;叶鞘圆筒状,叶舌有毛;叶片扁平,长15-45cm,宽1-3.5cm,边缘粗糙。穗状花序排列成大型圆锥花序,顶生,长20-40cm,微下垂,下部梗腋间具白色柔毛;小穗通常有4-7花,长10-16cm;第1花通常为雄花,颖片披针形,不等长,第1颖片长为第2颖片之半之半或更短;外稃长于内稃,光滑开展;两性花,雄蕊3,雌蕊1,花柱2,柱头羽状。颖果椭圆形,与内稃分离。花、果期7-10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ragmites communis trin.[p.australis(cav.)trin.]
采收和储藏:栽后2年即可采挖。一般在夏、秋季挖起地下茎,除掉泥土,剪去须根,切段,晒干或鲜用。
出处:
出自《本草经集注》。

“芦根” 相关论述

【药用】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
性味归经】甘,寒。入肺、胃经
【功效】清肺胃热,生津止渴。
【临床应用】用于温热病高热口渴,胃热呕吐,以及肺热咳嗽、痰稠而黄等症。
温热之邪,袭于肺络,则为肺热咳嗽、犯于胃腑,则见津少口渴;如影响胃气通降,则上逆而呕恶。芦根能清肺胃热,且有生津作用,故适用于肺胃郁热的症候。在临床应用方面,本品常配合麦冬天花粉以清热生津;配竹茹枇杷叶以清热止呕;配瓜蒌皮知母、浙贝以清肺止咳;配冬瓜子、生苡仁、桃仁以清肺排脓。
【处方用名】鲜芦根、活芦根(用新鲜者,用时去节)、干芦根(晒干用,作用较逊)
【一般用量与用法】新鲜者用一两或一尺,干者用五钱至一两,煎服。
【按语】1.芦根一药,临床上主要用于下列二个方面,既能清肺热而祛痰排脓,又能清胃热而生津止呕。它虽属性寒,但味甘淡而力薄,用清肺胃,只能作为辅助的药品。不过,它有一优点,即性不滋腻,生津而不恋邪,凡温病热恋卫、气,或热病后如有伤津口渴的证候,都可应用。
2.苇茎汤原用芦苇的地上茎,不是芦苇的根茎,但因一般药店不备,故以芦根代替,临床使用已久,这说明苇茎芦根的作用相同。故在农村合作医疗站中可以采集新鲜的芦根苇茎同用,不但可节约挖掘芦根的人力,且可扩大药源。
方剂举例】苇茎汤千金方》:苇茎薏苡仁桃仁瓜瓣。治肺痈发热咳嗽,痰多带血且有腥臭味。
芦根散圣惠方》:芦根麦冬、瓜蒌根甘草竹茹。治时气口干

主要原料:芦根2支,竹茹4.5克,焦山楂9克,炒谷芽9克,橘红2.4克,霜桑叶6克。
制作方法:芦根切碎,与其它药物一起加水500克,煎煮30分钟,静置片刻过滤取汁。
效用说明:清利头目,调和脾胃。适宜于头昏目涩、消化功能失调、食少乏力等症。

主要原料:新鲜芦根约150克,竹茹20克,粳米100克,生姜2片。
制作方法:将鲜芦根(活芦根)洗净,切成小段,与竹茹同煎取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欲熟时加人生姜2片,稍煮即成。
效用说明:清热、除烦、生精、止呕。适宜于因高热引起的口渴、心烦胃热呕吐或咂逆不止、妇女妊娠恶阻肺痈、痰热咳喘,咳吐脓性浊痰等症。

雷公云∶凡使,须要逆水芦,其根逆水生,并黄泡肥浓者,味甘。
修事,采得后,去节并上赤黄了,细锉用。

味甘,性寒无毒,入肺胃二经。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治五噎膈气,烦闷吐逆,以芦根五两,水三盏煮一盏服,甚效。
按∶芦根气逆呕哕,故入太阴阳明。消渴之证,亦以气化不及故也。今得芦根以下太阴,而津液之生必矣。

味甘,寒。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新鲜或干燥的根茎。
『常用名』干芦根、鲜芦根
『产地』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
『采收季节』四季可采。
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洗去泥土,四季用冷水抢洗,捞入筐内,上盖湿布,次日取出。切成2~3分厚横筒。晒干。鲜品配方时去节,切片用。
『用量』15~30克。
『贮存』装箱保存,鲜品埋砂内,保持湿润。

原料:芦根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可加冰糖
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
用途:热病烦渴;胃热呕吐泛酸;肺痈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鲜芒果(去皮)1个、芦根3g、绿茶3g。
用法:用芒果芦根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可加适量冰糖
功用:清热养阴,利尿。


味甘,寒。主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
当掘取甘辛者,其露出及浮水中者,并不堪用也。(《大观》卷十一,《政和》二七一页)


味甘,寒。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
当掘取甘辛者,其露出及浮水中者,并不堪用也。
〔谨案〕此草,根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患者弥良。其花名蓬 ,水煮汁服,主霍乱大善,用有验也。


气寒,味甘。
本草》云∶主消渴客热,止小便。《金匮玉函》治五噎膈气烦闷,吐逆不下食,芦根五两,锉,水三盏,煮一盏,去渣,服无时。


泻热,止呕
甘益胃,寒降火。
治呕哕反胃(胃热火升,则呕逆,食不下。《金匮》方∶芦根煎服),消渴客热伤寒内热,止小便数(肺为水之上源,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始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为水脏,而主二便,三经有热。则小便数,甚至不能少忍,火性急速故也。芦中空,故入心肺,清上焦热,热解则肺之气化行,而小便复其常道矣)。能解鱼、蟹、河豚毒。
取迸水肥浓者,去、节用。


甘,寒,无毒。除反胃之呕哕,止小便之频数。伤寒内热最良,消渴客热至效。
芦笋∶利客热烦渴之火,且利小便,解鱼蟹河豚之毒,并解诸肉毒。
处处有之,多生下湿陂泽中。其状都似竹,而叶抱茎生,无枝。花白作穗。其根浮水者不堪用。
呕哕不止,芦根一斤,水煎浓汁服。(验方第一。)
气滞胸膈噎食,水煎五两服。(第二。)
反胃上气,同茅根各二两煎服。(第三。)
霍乱烦热,佐麦冬服。(第四。)
食犬肉毒,心下坚或胀,水煎服。(第五。)
马肉毒、食蟹鱼毒、中药箭毒。俱同上。(第六。)
霍乱烦闷渴胀,水煎芦叶服。(第七。)
发背溃烂,陈芦叶为末,用葱椒汤洗净,敷之。(第八。)
痈疽恶肉,芦茎灰煎膏敷之。(第九。)
芦根饮芦根麦冬 骨皮 生姜陈皮茯苓水煎,取汗。治骨蒸肺痿。(诸方第一。)
苇茎汤芦茎(二升,水入煎汁五升) 入桃仁(五十粒) 薏仁瓜瓣(各半升)
取二升服之,当吐脓血。治肺痈咳嗽。(第二。)


味甘,气寒。无毒。州渚多生,秋冬才取。掘土择甘美者有效,露出及浮水者损人。解酒毒退热除烦;止呕哕开胃下食。食鱼蟹中毒即劫,怀胎发热即驱。花白名曰蓬茸,霎时可安。

禀土之冲气,有水之阴气,故味甘气寒无毒。甘能益胃和中,寒能除热降火,所以专除胃热。凡噎、哕、呕吐、烦渴、霍乱之属于实热者,并所必需。前症之属于虚寒者,切勿误用。
芦根,掘土甘美者有效,露出水面者损人。解酒毒,退热除烦,止呕哕,开胃下食,清胃热,止消渴。食鱼虾中毒即解,怀胎发热能痊。花白名蓬茸,主卒霍乱危急,煮汗吞饮即安。
主治(痘疹合参) 治痘初起,胃热口臭,绕口四周,痘密者最宜。脾胃虚守者禁用。

芦根甘寒清胃热时行热疫大烦渴,止霍乱小便多,孕妇心烦更可活。
芦,疏也,条长而节疏也。在处有之,生下湿坡中,状似竹,无枝叶,抱茎而生,花白作穗,即芦茅也。
无毒。主清胃中客热寒热时疾,烦闷大热,消渴五噎膈气干呕霍乱,吐逆不下食,止小便利,及孕妇心热烦闷。又治食狗肉不消,心下坚,或 胀发热妄语,及食马肉鱼蟹中毒,并水煮服之。二八月采,逆流水肥浓根,去节并土,日干用。

芦根_图缺)
味甘,寒。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
陶隐居云∶当掘取甘辛者,其露出及浮水中者,并不堪用也。唐本注云∶此草根,疗呕逆不下食,胃中热伤寒患者弥良。其花名蓬 (音农)。水煮汁服,主霍乱大善,用有验也。
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芦根,使,无毒。能解大热,开胃,治噎哕不止。日华子云∶治寒热,时疾,烦闷,妊孕人心热,并泻痢人渴。
图经曰∶芦根,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在处有之,生下湿陂泽中。其状都似竹,而叶抱茎生,无枝。花白作穗若茅花。根亦若竹根而节疏。二月、八月采,日干。用之当极取水底甘辛者,其露出及浮水中者,并不堪用。谨按《尔雅》谓∶芦根为葭华。郭璞云∶芦苇也,苇即芦之成者,谓蒹为 (与廉同),蒹似(音桓)而细长,高数尺,江东人呼为 。 (与荻同)
者谓(他敢切),为 (五患切)。 似苇而小中实,江东呼为乌 (音丘)者,或谓之荻。荻至秋坚成,即谓之,其华皆名苕(徒雕切),其萌笋皆名kt (音绻)。若然,所谓芦苇,通一物也。所谓 ,今作蒹者是也。所谓 ,人以当薪爨者是也。今人罕能别蒹 与芦苇。又北人以苇与芦为二物。水旁下湿所生者皆名苇;其细不及指,人家池圃所植者为芦。其秆差大,深碧色者,谓之碧芦,亦难得。然则本草所用芦,今北地谓苇者,皆可通用也。古方多单用。
葛洪疗呕哕。切根水煮,顿服一升。《必效方》以童子小便煮服,不过三升瘥。其蓬茸,主卒得霍乱,气息危急者。取一把煮浓汁,顿服二升瘥。兼主鱼蟹中毒,服之尤佳。其笋,味小苦,堪食。法如竹笋,但极冷耳。
唐本余∶生下湿地。茎、叶似竹,花若荻花,二月、八月采根,日干用之。雷公云∶凡使,须要逆水芦。其根逆水生并黄泡肥浓者,味甘,采得后去节并上赤黄了,细锉用。圣惠方∶治食马肉中毒,痒痛。芦根五两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千金方∶治干呕哕,若手足厥冷芦根三斤浓煮汁,饮之。肘后方∶食鲈鱼肝, 鱼中毒。锉芦根煮汁一、二升,饮之。梅师方∶食狗肉不消,心下坚,或 胀口干,忽发热妄语。煮芦根饮之。金匮玉函方∶治五噎心膈气滞烦闷,吐逆不下食。芦根五两锉,以水三大盏,煮取二盏,去滓。不计时温服

苇与芦原系一物,其生于水边干地,小者为芦,生于水深之处,大者为苇。芦因生于干地,其色暗绿近黑,故字从卢(卢即黑色),苇因生于水中,其形长大有伟然之意,故字从韦。《千金苇茎汤薏苡仁瓜瓣(即甜瓜瓣)各半升,桃仁五十枚,苇茎切二升,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渣纳前药三味,煮取二升,服一升,当有所见吐脓血。释者谓苇用茎不用根者,而愚则以为不然。根居于水底,是以其性凉而善升,患大头瘟者,愚常用之为引经要药(无苇根者,可代以荷叶),是其上升之力可至脑部而况于肺乎?且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阴养肺,则用根实胜于用茎明矣。
今药局所鬻者名为芦根,实即苇根也。其善发痘疹者,以其有振发之性也;其善利小便者,以其体中空且生水中自能行水也;其善止吐血衄血者,以其性凉能治血热妄行,且血亦水属(血中明水居多),其性能引水下行,自善引血下行也。其性颇近茅根,凡当用茅根而无鲜者,皆可以鲜芦根代之也。

〔甘寒,入胃经。捣碎。〕治消渴呕逆,除噎膈反胃。〔皆除热降火之功。〕可清烦热,能止便频。〔热甚则小便频数,火性急速故也。〕独入阳明,清热下降。笋性更佳,能解河 毒。
呕吐因寒者勿服。。

(隰草)泻胃中热呕
芦根(专入肺胃。兼入心)。治无他奇。惟清肺降火。是其所能。凡人胸中有热。则火升上呕。逆气不下。脾肺热起则消渴便数。甚至不能少忍。(金匮玉函治心膈气滞烦闷不下食。芦根五两锉。以水三大盏煮服。)故必得此苦寒以治。则诸症悉除。(汪昂曰。肺为水之上源。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始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为水脏而主二便。三经有热。则小便数。甚至不能少忍。火性急速故也!芦中空。故入心肺清上焦热。热解则肺之气化行。而小便复其常道矣。)且解虾鱼中毒酒毒。然此止宜实热。不宜虚寒。若误用之。必致见害。取逆水土内甘美者效。若露出水面者。损人。去芦节。

笋名 芦,茎名苇茎,花名蓬
甘寒,无毒
发明芦根甘寒,主消渴、胃中客热。利小便,治噎哕,反胃呕逆,不下食,妊娠心热时疫寒热,烦闷。解河豚诸鱼毒,其笋尤良。 芦治脐下坚癖,小便不利苇茎中空,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千金苇茎汤以之为君,服之热毒小便泄去最捷;芦花煮汁治干霍乱心腹胀痛,若烧存性治吐衄诸血。

泻热止呕.
和胃,寒降火.治呕哕反胃.(胃热火升则呕、逆食不下.)客热消渴伤寒烦热.止小便数.(肺为水之上源、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始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为水脏、而主二便、三经有热、则小便数甚、至不能少忍、火性急速故也、芦中空、清上焦湿热解、则肺之气化行、而小便复其常道矣.)芦笋能解鱼、蟹、河豚毒.反胃呕吐.由于寒者勿用.取逆水肥浓者.去节.(因热霍乱烦闷、芦根三钱、麦门冬二钱、水煎服、即愈.)

巴豆
甘,寒。入足阳明经。退邪热,下逆气,止呕哕,除烦渴,(甘能益胃,寒能降火。)疗便数劳复。解鱼鳖肉毒。配竹茹麦冬,治霍乱烦闷。(热除呕自止。)配地骨皮麦冬橘皮生姜,治肺痿骨蒸
逆水生,黄泡肥浓者良。去黄皮,捣汁用。出泥浮水中者,不可用。

芦根(图缺)
性入阳明.甘寒清热.功除烦呕.润降和.茎则清肃上焦肺痈可愈.笋乃解消鱼毒.膈热能清.(芦根甘寒.入胃清热.热则胃气逆而不顺.呕吐反胃等证作矣.至于解毒.亦甘寒入胃之功.但芦根主降.茎与笋有上升之意.故肺痈肺痿皆用之.芦根寒能清热.甘可养.故胃阴不足.而有火邪上逆为患者.最宜.胃寒便溏呕吐者禁用.)

味甘,寒.主治消渴客热,止小便利.

甘寒,和胃降火止呕,清上焦热,用逆水者。芦笋解鱼蟹河豚毒。

〔害〕性味寒凉,因寒霍乱作胀,因寒反胃呕吐,勿服。
〔利〕甘寒,清烦热,亮喉咙,治烦渴呕逆噎膈反胃。利小肠笋性更佳,解河豚毒。
修治〕二、八月掘取肥浓根,晒干,去须节并赤黄皮,用逆水中鲜者力逊,或捣汁取用。

味甘寒.入手太阴足阳明经.功专消渴呕逆.得麦冬霍乱烦闷.得麦冬、骨皮、茯苓陈皮生姜骨蒸肺痿.如独用止小便.并解鱼蟹河豚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