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睑下垂

( shangjianxiachui )

别名: 上胞下垂 , 睢目 , 睑废 , 眼睑垂缓

中医

简介:
以上睑提举无力或眼不能自然睁开,眼裂变窄,甚至遮盖瞳神,影响瞻视为主要表现的外障疾病
病机:
本病属胞睑疾病胞睑内应脾胃,脾主肌肉,其气血赖经脉上输于睑而司开合。若久病体虚,年老气弱、饮食不节等均可导致脾气虚弱,清阳不升,脉络空虚;先夭禀赋不足,命门火衰,致中气不足,主肌无力,约束失用;另外,风邪夹痰,或头、眼部外伤,致气血瘀滞、胞络受阻,精气不能上承于胞睑,皆可发为本病。上胞下垂是因脾虚气弱,血虚不能养筋,或风邪中络所致。
诊断:
本病辨证应当区分先天与后天。自幼双眼上胞下垂,无力抬举,多属肾阳不足,脾失温煦;骤然发生上胞下垂,多为单侧,常与后天失养有关。若上胞下垂晨轻午后加重,伴有乏力者,多为中气不足;若伴有眼珠转动不灵,胞睑皮肤麻木不仁者,多属风痰阻络;若年老眩晕或有外伤史而致的上胞下垂,多属气滞血瘀胞络不畅。
1.命门火衰,脾阳不足
证候:自幼双目上胞下垂,无力抬举,视物仰首举额张口,或以手提睑,伴有体乏无力,面色无华,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质暗苔白,脉沉细。
辨析:①辨证:以自幼双眼上胞下垂,无力抬举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先天禀赋不足,命门火衰约束失养而抬举无力,脾阳不足,不能温煦眼肌,故胞睑垂缓难睁;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质暗苔白,脉沉细,皆为阳虚之征。
2.脾虚失运,中气不足
证候:上胞下垂,晨起病轻,午后加重。症重者眼球转动失灵,视一为二,并有周身乏力,甚则吞咽困难,食欲不振,眩晕,脉虚无力。
辨析:①辨证:以上胞下垂,晨起病轻,午后加重,乏力,脉虚无力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脾主肌肉脾虚中气不足,睑肌无力故上胞下垂;乏力,食欲不振,脉虚无力皆为脾虚不运,中气不足之征。
3.风痰上壅,胞络受阻
证候:骤然发生上胞下垂胞睑皮肤麻木不仁,眼球转动欠灵,伴有口眼歪斜或复视。
辨析:①辨证:以上胞下垂骤然发生,伴口眼歪斜为辨证要点。②病机:风邪挟痰上壅,阻滞胞睑脉络,气血不能濡养筋肉,故上胞下垂肌肤麻木不仁,口眼歪斜均为风痰阻络之征。
4.气血瘀滞,胞络失荣
证候:骤然发生单侧上胞下垂,伴有单侧头痛,多见干老年人有眩晕病史或外伤史。舌质紫暗,苔薄白或黄,脉弦。
辨析:①辨证:以老年人骤然发生上胞下垂外伤所致的上胞下垂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老年或外伤气血运行不畅,胞络失于濡养,升提无力故上胞下垂舌质紫暗,脉弦皆为气滞血瘀之征。
治疗:
本病辨证,应首先辨别虚实虚证多在脏腑实证多在经络,故治当以扶正祛邪立法。视其不同证情,分别应用温肾、补脾、祛风活血通络等法。同时配合运用有关外治法,以提高疗效。
(一)辨证选方
1.命门火衰,脾阳不足
治法:温肾阳,益化源。
方药:右归饮(《景岳全书》)加减,熟地黄15g,山药15g,枸杞15g,杜仲12g,山萸肉10g,炙甘草5g,肉桂9g,熟附子9g。可酌加人参白术以助附子温补脾阳,共达补命门,助脾阳之功。
2.脾虚失运,中气不足
治法:升阳益气。
方药:补中益气汤(《东垣十书》)加减。黄芪15g,炙甘草15g,人参9g,当归6g,橘皮9g,升麻6g,柴胡6g,白术9g。宜酌加僵蚕全蝎木瓜松节伸筋草等加强注祛风通络之功。
3.风痰上壅,胞络受阻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方药:正容汤(《审视瑶函》)加减。羌活白附子防风秦艽胆南星白僵蚕、制半夏木瓜甘草黄松节茯神心木)各等分,煎时加生姜3片,服时加酒适量,热服。宜适当选用川芎赤芍丹参之类行气活血药,以加强祛邪通络之功。
4.气滞血瘀胞络失荣
治法:理气活血祛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当归10g,生地10g,桃仁10g,牛膝10g,川穹6g,赤芍6g,红花10g,枳壳6g,柴胡6g,桔梗6g,甘草3g。宜加丹参增强活血之功;外伤者,可加益母草三棱文术破血行瘀,去瘀生新;或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二)其他疗法参见‘针灸’‘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栏。
中药:
补中益气丸:每次服6g,一日之次。本方健脾益气,用于治疗本病中气不足型。
金匮肾气丸:每次服1丸,一日2次。本方温壮肾阳,用于治疗本病命门火衰型。
针灸:
1.针刺疗法:①命门火衰脾阳不足者,可选用肾俞命门脾俞陷谷申脉攒竹丝竹空睛明鱼腰胞络阻滞可选丝竹空透睛明穴,阳白鱼腰风池合谷翳明外关养老实证用泻法,虚证补法。②脾虚下陷,中气不足者可选用攒竹睛明鱼腰丝竹空太阳瞳子髎,并配以阳白足三里三阴交眩晕者加气海百会。以上操作,患者取坐位或卧位,眼区腧穴捻转进针,不提插,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3~5天。
2.神经干电刺激疗法:取眶上神经与面神经刺激点(位于耳上迹与眼外角连线中点,即面神经分布点),眶上神经接负极,面神经接正级。每次20分钟左右,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间隔5天再行第二疗程。
3.敷贴疗法:制川乌、生草乌各30g,石菖蒲250g,姜黄90g,枳实30g,生大黄25g,冰片20g,樟脑20g,生附片120g,广丹280g,香油1000m1。诸药浸泡7天后用文火煎熬,制好后,将此药物10g放在每张直径2cm大小圆形牛皮纸上备用。外贴大椎膻中、神厥、肝俞肺俞足三里穴位,3天换1次,15天为1疗程。

西医

简介:
上睑下垂系指提上睑肌肉:提上睑肌和mul1er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消失,或其它原因所致的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所造成的下垂状态,即在向前方注视时上睑缘遮盖角膜上部超过角膜的1/5。
病因: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因为动眼神经或提上睑肌发育不良,后天性上睑下垂的原因有动眼神经麻痹、提上睑肌损伤、交感神经疾患、重症肌无力及机械性的开睑运动障碍,如上睑的炎性肿胀或新生物等。
诊断标准:
1.提上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自然睁眼平视时,上眼睑遮盖角膜上缘超过3mm,严重者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而影响视线。
2.眉弓高抬、额部皮肤有明显横皱纹。
3.双睑下垂时,常有仰首视物的姿态。
4.先天性上睑下垂,多为双侧,出生后出现,有遗传病史。同时伴有上直肌功能不全,使眼球上转受限。
5.麻痹性睑下垂是动眼神经或交感神经麻痹所致,伴有眼内外肌麻痹。
6.重症肌无力睑下垂,午前轻,午后重,疲劳时加重,注射新斯的明后睑下垂改善。
凡具备第1~3项兼第4~6项之一即可诊断。
诊断依据:
(一)先天性上睑下垂
1.为先天发育畸形,出生时即不能开睑到正常位置,多为双侧性。
2.有遗传性,可以是显性或隐性遗传,前者常伴有小睑裂、内眦赘皮和其他眼外肌麻痹等;后者常为单纯性上睑下垂
3.单纯性上睑下垂主要表现为上睑下坠、睁不开眼,患者常有睁眼、抬眉、皱额的面容。双眼患者则出现仰头视物的特殊体位,部分患者可同时呈现两种肌肉的功能障碍,即除上睑下垂外,眼球上转功能也受限制。
4.下颌瞬目综合征:即marcus一gunn现象,亦称为联动性上睑下垂,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先天性上睑下垂,即病人咀嚼张嘴时下垂的上睑可突然抬起。
(二)后天性上睑下垂
1.机械性上睑下垂:由于眼睑本身的病变,如肿瘤、淀粉样变、重症沙眼、炎症肿胀、外伤、组织增殖(象皮病)等,除直接破坏提上睑肌外,病变使眼睑肥大、增厚,导致机械性下垂。
2.肌源性上睑下垂:常见于重症肌无力及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发生重症肌无力者,上睑下垂程度随着疲劳而加重,早晨轻,下午和晚间明显加重,不能睁眼。应用抗胆碱脂酶药物如新斯的明后症状明显改善。好发于幼儿及青年,为全身某些横纹肌异常的疲劳现象,以后肌肉无力或麻痹。该病40%以睑下垂为首发症状。
3.动眼神经麻痹性睑下垂:多为单眼,由动眼神经或神经核受损所致,除上睑下垂外,合并其它眼外、眼内肌麻痹,眼球呈外下斜状固定,轻度突出,瞳孔中度散大,调节力减退或消失。
4.交感神经麻痹上睑下垂:为交感神经麻痹的部分症状,多见于颈部手术、外伤及甲状腺患者。经常伴有瞳孔缩小、眼球内陷、患侧皮肤无汗或温度升高等体征,构成horner综合征。
体征:
病人常昂首下视或常收缩额肌,以提高上睑,结果额部皮肤横形皱纹加深.增多,眉毛高竖,成为上睑下垂患者所特有的面容。而双侧下垂的患者,尚需仰头视物,形成一种仰头、皱额、抬眉的特殊体位
1.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可单眼或双眼发病。
2.单眼发病者,突然发生,可伴有眼外肌麻痹,目偏视,视一为二,瞳神散大,全身可有头晕恶心呕吐等症。
3·双眼上胞下垂,朝轻暮重,神疲乏力,劳累后加重。注射新斯的明后症状缓解者,可能为重症肌无力
4.上胞下垂,两眼自然睁开向前平视时,上胞遮盖黑睛上缘超过2毫米,甚至遮盖瞳神,影响视觉。若紧压眉弓部,上胞抬举困难。
5.患者视物时,呈仰头、眉毛高耸、额部皱纹加深等特殊姿势。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平视时上睑下缘位于瞳孔之上。
2.显效:平视时上睑下缘位于瞳孔上缘。
3.好转:较治疗前上睑缘位置略有抬高。
4.无效:与治疗前相同。
治疗:
1.先天性上睑下垂者,可手术治疗。根据提上睑肌功能强弱,选择不同的手术:正常提上睑肌力量在12mm以上,当肌力在8mm以上时行上睑肌缩短术,效果好;当肌力<5mm时,缩短术效果较差,应行额肌悬吊术。
2.后天性上睑下垂:应根据不同病因进行治疗。
(1)机械性者,应针对病变治疗,摘除肿瘤、治疗沙眼,抗感染等。
(2)重症肌无力者,口服新斯的明15mg,每日3次;或吡啶斯的明60mg,每日3次。
(3)神经源性上睑下垂,应先保守治疗,应用营养神经药物,如口服或肌注维生素b1和b12,并可配合理疗或针灸治疗。
中西医结合:
本病病因复杂,未查出病因前,应大量口服及注射维生素b族;找出病因后,针对病因治疗。同时可结合中医辨证治疗。若属肾阳不足,可用右归饮加减;若中气不足,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若由风痰而致者,可内服正容汤,若系气滞血瘀,可用生四物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以上各型,皆可早期及时应用针灸治疗。
1.体针疗法:刺攒竹睛明鱼腰丝竹空太阳瞳子髎,配足三里三阴交等,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2.采用神经干电刺激。取眶上神经与面神经刺激点(位于耳上际与眼外角连线中点,即面神经的分布点),眶上神经接负极,面神经接正极。20分钟/次,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间隔5天,再行第2疗程。多适用于麻痹性者。
3.口服三磷酸腺苷,维生素b1或新斯的明等,以提高肌肉的活动功能。
4.先天性及久治无效的上胞下垂,可考虑手术矫正。

“上睑下垂” 相关论述

上睑下垂(眼皮往下耷拉),是由于大脑中负责支配眼睑(眼皮)中提上睑肌的第三颅神经麻痹或提上睑肌发育不良,功能丧失时,导致眼睑下垂,不能抬起。如患者向上看,眼睑一点都不能抬起,为完全性上睑下垂。可以部分抬起,为部分性上睑下垂。临床上将上睑下垂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多因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所致,大都表现为双眼。后天性可由于眼睑本身受外伤、炎症等引起提上睑肌受损而造成机械性下垂,多发生于单眼,但更多的是发生于第三颅神经麻痹,还可见于重症肌无力
为避免眼睑下垂影响视力发育而造成弱视,先天性上睑下垂需早期手术,后天性上睑下垂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积极治疗。
(一)药物调养法
祖国医学认为,对本病的治疗,属先天命门火衰,脾阳不足者,当以温补脾肾为主。后天性者,属脾虚中气不足,当以升阳益气为主。
常用验方
(1)熟地15克,山药15克,山萸肉9克,枸杞9克,肉桂9克,杜仲12克,人参9克,白术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本方适宜先天性上睑下垂)。
(2)黄芪15克,党参9克,白术12克,陈皮9克,当归9克,升麻6克,柴胡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本方适宜后天性上睑下垂)。
(二)针灸调理法
主穴取攒竹睛明鱼腰丝竹空太阳瞳子髎,并配用足三里三阴交等。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三)按摩调养法
用食指或中指阳白丝竹空瞳子髎等眼睛周围的穴位进行适度搡压,以耐受为宜,每次5~10分钟,隔日1次。
(四)贴敷调养法
芙蓉叶生地黄等分,鸡蛋清适量。将前2味药捣碎研末,加入鸡蛋清调拌匀,敷贴眼睑(适用外伤引起的上睑下垂初期)。
(五)神经干电刺激法
取眶上神经与面神经刺激点(位于耳上迹与眼外角连线中点,即面神经的分布点),眶上神经接负极,面神经接正极。每次20分钟左右,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间隔5天,再行第二疗程。
(六)饮食调养法
祖国医学认为上睑下垂脾虚中气不足症候,治当强肾益精补中益气,因此,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多食药膳对本病有一定调节作用。
(1)山药粳米粥山药200~300克,枸杞50克,粳米100克。加水适量熬粥,可经常多次服用,有补肾阴脾阳之功。
(2)黄芪当归粥:黄芪50克,当归30克,陈皮30克,粳米100克。将前3味药煎汁弃渣,加入粳米,用微火熬粥,趁热食之。有补气血之功。

一、定义:
由于提上睑肌功能不全或丧失,或共他原因的致的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遮挡部分或全部瞳孔者称上睑下垂
二、病因和类型
(一)先天性为先天发育畸形,多为双侧,可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主要由于动眼神经核或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所上起,有时伴有上直肌功能不全或其它先天性异常,如内眦赘皮、小睑裂、小眼球、斜视眼球震颤等。
(二)后天性
1.麻痹上睑下垂:动眼神经麻痹所致。多为单眼,常合并有动眼神经支配其它眼外肌或眼内肌麻痹。
2.交感神经性上睑下垂:为müller肌的功能障碍或因颈交感神经受损所致,如为后者,则同时出现同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颜面潮红及无汗等,称为horner 综合征。
3.肌源性上睑下垂:多见于重症肌无力症,常伴有全身随意肌容易疲劳的现象。但亦有单纯出现于眼外肌而长期不向其它肌肉发展的病例。这种睑下垂的特点是休息后好转,连续瞬目时立即加重,早晨轻而下午重,皮下或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3~1.5mg,15~30分钟后,症状暂时缓解。
4.其它
(1)外伤损伤了动眼神经或提上睑肌,müller肌,可引起外伤性上睑下垂
(2)眼睑本身的疾病,如重症沙眼、睑部肿瘤等,使眼睑重量增加而引起机械性上睑下垂
(3)无眼球、小眼球、眼球萎缩及各种原因导致眶脂肪或眶内容物减少,可引起假性上睑下垂
(三)癔病上睑下垂:为癔病引起,双上睑突然下垂或伴有癔病性瞳孔散大,有时压迫眶上神经可使下垂突然消失。
三、临床表现
主要的症状是上睑不能上提,患者常紧缩额肌-皱额、耸肩以助提睑,重者需仰头视物。如为儿童,并且下垂超过瞳孔时,常可造成患眼弱视。正常人上睑缘覆盖角膜上缘的2mm,睑裂平均宽度约为7.5mm 。为了估测提上睑肌的功能,可在抵消了额肌收缩力量的前提下,分别测定眼球极度向上,向下注视时的上睑缘位置。正常人应相差8mm以上。如前后相差不足4mm者,表示提上睑肌功能严重不全。
四、治疗
主要是防止视力减退和改善外貌,应针对原因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应早期手术矫正。尤其单侧下垂遮挡瞳孔者更应争取早期手术,以防形成弱视。肌源性或麻痹上睑下垂可用三磷酸腺苷、维生素b[xb]1[/xb]或新斯的明,提高肌肉的活动功能。久治无效时再慎重考虑手术。
上睑下垂的手术方式有:①增强上睑提肌的力量,如缩短或徙前肌肉。②借助额肌或上直肌的牵引力量,开大睑裂。可根据病情及各肌肉力量的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上睑下垂尤以先天性上睑下垂为多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病,常因提上睑肌本身或支配提上睑肌和上直肌的动眼神经上支发育不全所致,多为双侧性。
眼睑不能提起并覆盖角膜上半部及部分瞳孔,睑裂变窄,引起程度不同的视力障碍。为了看清物体,患者常将头部后仰,并努力使用额部肌肉力量抬高上睑,形成一个特殊的头部后仰睁眼的体位
影响视力的上睑下垂要尽早手术矫治,防止形成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