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草

( Fènɡ Wěi Cǎo )

别名: 小金星凤尾 , 小凤尾 , 小金星凤尾草 , 乌脚鸡 , 线鸡尾 , 双凤尾 , 小凤尾草 , 九把连环剑 , 鸡爪莲 , 背阴草 , 井边凤尾 , 井栏草 , 五指草 , 井口边草 , 小金星风尾 , 铁脚鸡 , 山鸡尾 , 井茜 , 井阑草 , 石长生 , 凤凰草 , 井边茜 , 旋鸡头 , 阉鸡尾 , 凤尾蕨 , 野鸡尾 , 青蕨 , 鸡脚草 , 百脚草 , 龙须草 , 金鸡尾 , 腊肾草 , 百脚鸡 , 金鸡爪 , 井口鸡胶舌 , 井栏茜 , 小叶凤尾草 , 小风尾

凤尾草 (出处: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

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主痢疾泄泻淋浊带下黄疸疔疮肿毒;喉痹乳蛾;淋巴结核;腮腺炎;乳腺炎;高热抽搐虫咬伤;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性味:
淡;微苦;寒
归经:
大肠;心;肝经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洗、疔、,散毒,敷。治咬诸毒,刀伤,能止血生肌,春汁调酒服,渣敷患处。研末收贮治气痛
2.《岭南采药录》:晒干为末,治气痛热痛。
3.《植物名实图考》:治五淋,止小便痛。
4.《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热毒,消肿,清火。治痈疮乳痈,淋症。
5.《中国药植志》:止泻。
6.《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治小儿惊风,夜哭。
7.《广西药植志》:清大肠、肺热。治热性亦痢及齿痛,止吐血
8.《中国药植图鉴》:治疥癣。
9.《泉州本草》:治湿热小便不通血淋咽喉肿痛
10.《湖南药物志》:治疳积感冒翳。
1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凉血。治菌痢,肠炎,外感发热尿路感染白带,腮腺炎,疔疮湿疹
12.《江西草药》:治瘰疬鼻衄便血
13.《上海常用中草药》:治黄疸型肝炎扁桃体炎遗精蛲虫病
用药禁忌:
虚寒证忌服。
1.《履巉岩本草》:老人不可多服,其性冷故也。
2.《闽东本草》:孕妇、冷痢休息痢不宜服。
药理作用:
1.煎剂在25%浓度时对弗氏及舒氏痢疾杆菌均无抑菌作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50%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和纸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
2.抗肿瘤作用 全草或根醇浸出液,腹腔注射,对小鼠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3%-33%和33%-40%。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蕨素(pterosin)b、c、f、o、s,蕨素 c-3-o-葡萄糖甙(pterosin c-3-o-β-d-glucoside),2β,15α-二羟基-对映-16-贝壳杉-烯(2β,15α-dihydroxy-ent-kaur-16-ene),2β,16α-二羟基-对映-贝壳杉烷(2β,16α-dihydroxy-ent-kaurane),大叶凤尾甙(creticoside)a、b,芹菜素-7-o-葡萄糖甙(apigenin-7-o-β-d-glucoside),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β-d-glucoside)。
炮制:
净制:除去杂质、洗净。炮炙:取净原材料,鲜用或晒干。采集加工:四季可采,洗净备用。
鉴别:
取本品粗粉1g,加100ml甲醇,于水浴上回流提取10min,乘热过滤。取滤液1ml,加盐酸4-5滴及少量镁粉,溶液显橙红色。(检查黄酮类)
性状:
1.性状鉴别 商品多扎成小捆。全草长25-70cm。根茎短,棕褐色,下面丛生须根,上面有簇生叶,叶柄细,有棱,棕黄色或黄绿色,长4-30cm,易折断,叶片草质,一回羽状,灰绿色或黄绿色;不育叶羽片工4-8cm,边缘有不整齐锯齿,能育叶长条形,宽3-6cm,边缘反卷,孢子囊群生于羽片下面边缘。气微,味淡或微涩。
2.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下表皮有气孔及少数腺毛。气孔主为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腺毛头部2-3个细胞,长91-125μm,直径18-33μm,细胞含棕色分泌物;无柄。
孢子囊长圆形或类圆形,直径约至320μm,环带纵行细胞类长方形,外壁薄,内壁及侧壁增厚;囊柄4-6细胞,2列,长短不一。孢子极面观类三角形,直径33-47μm,近极面具三裂缝,有状或颗粒状纹饰,远极面纹饰较大,呈块状。
栽培:
1.气候土壤:喜温暖湿润环境,性强光、宜选山沟,墙脚等阴湿地栽培。
2.种植:分株繁殖,春季将母根挖出,分开穴栽,穴距离5-8cm,一般大株可分3-5株丛不等,覆土压紧后浇水。
3.生长期注意除草,旱季注意浇水。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m以下的石灰岩缝内或墙缝、井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70cm。地下茎粗壮,密被线状披针形的黑褐色鳞片。叶丛生,叶柄长5-23cm,灰棕色或禾秆色,无毛;生孢子囊的孢子叶2回羽状分裂,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中轴具宽翅,羽片3-7对,对生或近对生,上部的羽片无柄,不分裂,先端渐尖,长线形,全缘,顶端的羽片最长,下部的羽片有柄,羽状分裂或基部具1-2裂片,羽状分裂者具小羽片数枚,长线形,小羽片在叶轴上亦下延成翅,叶脉明显,细脉由中脉羽状分出,单一或二叉分枝,直达边缘;不生孢子囊的营养叶叶片较小,2回小羽片较宽,线形或卵圆形,边缘均有锯齿。孢子囊群线形,沿孢子叶羽片下面边缘着生,孢子囊群盖稍超出叶缘,膜质。
来源:
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is multifida poir.
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
出处: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凤尾草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止痢,凉血止血。用于痢疾、胃肠炎、肝炎泌尿系感染感冒发烧、咽喉肿痛白带崩漏、农药中毒;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全草捣烂敷患处。
性味:
淡、微苦,凉。
来源:
本品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的全草。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用。
备注:
(1)用于痢疾腹泻,可配合辣蓼马齿苋等药同用;治疗小便淋痛不利、湿热带下,可配萹蓄瞿麦海金沙碎米荞等同用。用于咽喉肿痛,可配大青叶板蓝根等药同用;用于尿血便血痔疮出血,可配侧柏叶大蓟小蓟藕节炭、蒲黄炭、等药同用。配合半枝莲半边莲藤梨根等药,用于胃癌、肠癌等症。配合垂盆草田基黄平地木蒲公英金钱草等药,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凤尾草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治黄疸型肝炎,肠炎,菌痢淋浊带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扁桃体炎,腮腺炎,痈肿毒,湿疹
①《生草药性备要》:"洗、疗、,散毒,敷。""治咬诸毒,刀伤,能止血生肌,舂汁调酒服,渣敷患处。研末收贮治气痛。"
②《岭南采药录》:"晒干为末,治气痛热痛。"
③《植物名实图考》:"治五淋,止小便痛。"
④《分类草药性》:"治一切热毒,消肿,清火。治痈疮乳痈,淋症。"
⑤《中国药植志》:"止泻。"
⑥《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利尿。治小儿惊风,夜哭。"
⑦《广西药植志》:"清大肠、肺热。治热性赤痢齿痛,止吐血。"
⑧《中国药植图鉴》:"治疥癣。"
⑨《泉州本草》:"治湿热小便不通血淋咽喉肿痛。"
⑩《湖南药物志》:"治疳积感冒翳。"
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凉血。治菌痢,肠炎,外感发热尿路感染白带,腮腺炎,疔疮湿疹。"
⑿《江西草药》:"治瘰疬鼻衄便血。"
⒀《上海常用中草药》:"治黄疸型肝炎扁桃体炎遗精蛲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鲜品1~2两);研末或捣汁饮。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性味:
味淡微苦,性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辛,性平。"
②《分类草药性》:"性凉,无毒。"
③《福建民间草药》:"咸,寒,微毒。"
④《本草推陈》:"酸苦,寒。"
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微苦,寒。"
归经:
①《泉州本草》:"入肾、胃二经。"
②《闽东本草》:"入大肠、肾、心、肝四经。"
用药禁忌:
虚寒证忌服。
①《履崭岩本草》:"老人不可多服,其性冷故也。"
②《闽东本草》:"孕妇、冷痢休息痢不宜服。"
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菌痢
成人每日取全草25~30克(最多可用2两小儿酌减),加水200~250毫升,煎至约100毫升,加糖分3次服。治疗80例,多数在2~7天内退热,腹痛里急后重消失,大便次数及性质恢复正常,大便培养转阴。于口服同时,加用煎剂作保留灌肠亦可。
②治疗传染性肝炎
取鲜草制成100%煎液,服时加糖。成人海日100~150毫升,分2~3次服,连服1星期。治疗143例,均辅以维生素b1、c,结果除1例病情反复,20例显着进步外,均治愈。
③治疗伤寒
取细叶风尾草(干品),成人每日4两(小儿酌减),加水2500毫升,煎成750毫升,首次服150毫升,后每隔2小时服60毫升。治疗5例(2例轻型,1例中型。2例重型),4例治愈,1例重型患者发热持续不退,改用合霉素治愈。
④治疗胆道疾患
凤尾草3两,加糖煎服。临床试治胆囊炎、胆结石等并发胆道出血5例,服药6~8剂后,4例获得控制,1例无效。亦可用于感染所致的胆道出血
此外,曾报道用凤尾草水杨梅各2两,向日葵盘1只,煎服,治疗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各1例,收到意外疗效,值得探索。
附方:
①治热性赤痢凤尾草五份,铁线蕨一份,海金砂藤一份。炒黑,水煎服。(《广西药植图志》)
②治痢疾:鲜凤尾草二至三两。水煎或擂汁服,每日三剂。(《江西草药》)
③治急性肝炎:鲜凤尾草三两。捣汁服,每日三剂,五天为一疗程。(《江西草药》)
④治泌尿系炎症,血尿:鲜凤尾草二至四两,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热淋血淋凤尾草七钱至一两。用米泔水(取第二次淘米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⑥治白带五淋白浊凤尾草二至三钱,加车前草、白鸡冠花各三钱,萹蓄草、米仁根、贯众各五钱。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⑦治崩漏凤尾草一两。切碎,用水酒各半煎服。(《矿西中草药》)
⑧治鼻衄凤尾草七钱至一两,海带一两(洗净)。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⑨治大便下血凤尾草七钱至一两。同猪大肠炖熟去渣,食肠及汤。(《江西民间草药》)
⑩治肺热咳嗽:鲜凤尾草一两。洗净,煎汤调蜜服,日服二次。
⑾治咽喉肿痛:鲜凤尾草五、六钱。洗净,煎汤,冲乌糖少许,日服二次。
⑿治小儿口糜:鲜凤尾草二至三钱。洗净,水煎,调蜜和朱砂少许内服。(⑩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⒀治羊毛疔:鲜凤尾草一两,捣汁服;或晒干磨粉,每服三钱,温开水调服。有寒者加姜汁服。(《衡山民间草药》)
⒁治五毒发背小金星凤尾和根,洗净,用慢火焙干,称四两,入生甘草一钱。捣末分作四服,每服用酒一升煎三、二沸后,更以冷酒三、二升相和,入瓶器内封却,时时饮服。忌生冷油腻毒物。(《履巉岩本草》)
⒂治汤火伤凤尾草,焙干研末,麻油调敷。(《湖南药物志》)
⒃治狂犬咬伤:凤尾草二两,水煎服;或捣烂外敷。(《湖南药物志》)
⒄治磷中毒(亦适用于鸦片、砷、毒蕈中毒):风尾草(鲜)四两。切碎,加泉水一碗,擂汁服。(《江西草药》)
⒅治荨麻疹风尾草适量,食盐少许。水煎洗。(《江西草药》)
⒆治面神经麻痹凤尾草三钱。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⒇治秃发小金星凤尾草根,浸油涂头。(《履巉岩本草》)
生境分布:
生长于半阴湿的岩石及墙角石隙中。分布云南、四川、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台湾等地。
原形态:
风尾草,又名:细叶凤尾草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地下茎粗壮,密被线状披针形的黑褐色鳞片。叶丛生,叶柄长5~23厘米,灰棕色或禾秆色,无毛;生孢子囊的孢子叶2回羽状分裂,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中轴具宽翅,羽片3~7对,对生残近对生。上部的羽片无柄,不分裂,先端渐尖,长线形,全缘,顶端的羽片最长,下部的羽片有柄,羽状分裂或基部具1~2裂片,羽状分裂者具小羽片数枚,长线形,小羽片在叶轴上亦下延成翅,叶脉明显,细脉由中脉羽状分出,单一或二叉分枝,直达边缘;不生孢子囊的营养叶叶片较小,2回小羽片较宽,线形或卵圆形,边缘均有锯齿,孢子囊群线形,沿孢子叶羽片下面边缘着生,孢子囊群盖稍超出叶缘,膜质。
来源:
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全草。全年可采。
出处:
植物名实图考

“凤尾草” 相关论述

【药用】本品为凤尾蕨科植物凤尾草的全草。
性味归经】苦,寒。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痢疾腹泻小便淋痛不利,湿热带下等症。
本品有清热利湿之功,用于痢疾腹泻,可配合辣蓼马齿苋等药同用;治疗小便淋痛不利、湿热带下,可配萹蓄瞿麦海金沙碎米荞等同用。
2.用于咽喉肿痛尿血便血痔疮出血等症。
本品功能凉血解毒,用于咽喉肿痛,可配大青叶板蓝根等药同用;用于尿血便血痔疮出血,可配侧柏叶大蓟小蓟藕节炭、蒲黄炭、等药同用。
3.用于胃肠道癌肿。
临床上有以本品配合半枝莲半边莲藤梨根等药,用于胃癌、肠癌等症。
此外,本品又可配合垂盆草田基黄平地木蒲公英金钱草等药,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处方用名】凤尾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
方剂举例】尿路感染方《中医普及教材》:凤尾草蒲公英萹蓄车前草。治尿频、尿急、尿道涩痛。

凤尾草(图缺),生山中有水处,软梗,此草与晴明草相似,然扫天晴明草硬梗。
味辛。无毒。采枝叶用,忌犯铁器。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碎,敷患处。又治脱肛,敷囟门即入,随后换药,神效。此草又能溃人大
──务本卷一上
凤尾草,形似茴香。年多者,有红秆,细绿叶。主治跌打损伤,散血定痛。
──模板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