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 shiwuzhongdu )

别名: 细菌性食物中毒

中医

简介:
本病是以腹痛、呕泻为主要表现的中毒疾病。主要包括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等。
病因:
食物中毒指因进食含有毒素的食物所致。
类证:
1.霍乱:有进入疫区或接触史,先泻后吐,无腹痛腹痛不甚,吐泻物为稀黄水,或如洗肉水,或如米泔水,迅速出现目眶凹陷、螺纹干瘪,多有转筋津液丧失之征,大便培养发现霍乱弧菌或副霍乱弧菌。病情急重,如失于救治,短期内可致竭阳亡。
2.暴泻:一般无同食者同时发病现象,以腹痛腹泻为主,呕吐不严重,大便黄水,偶带粘液,大便检验有粘液,一般无巨噬细胞发现,悬滴试验阳性。
3.暴痢:散发为主,里急后重发热明显,大便有脓血粘液,粪检可见巨噬细胞,培养获痢疾杆菌。
治疗:
辨证论治
1.胃肠湿热证恶心呕吐脘痞腹痛腹泻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清热利湿燃照汤或蚕
矢汤加减。
2.肠道寒湿证: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并有恶寒发热舌苔白腻,脉濡缓。散寒除湿。藿香正气散加减,或胃苓汤加藿香木香等。
3.食滞胃肠证:呕吐酸馊,纳呆厌食腹痛腹泻矢气腐臭,肠鸣,泻后痛减,粪臭如败卵,恶心呕吐,脘腹胀满,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消食导滞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加减。
4.津气虚证:上呕下泻,口渴引饮,神疲气短,皮肤干瘪,眼球凹陷,舌红苔干,脉细数无力。益气生津生脉散山药石斛乌梅白芍等。
5.阳脱证大便稀溏、滑脱不禁,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精神恍惚,舌淡苔滑润,脉微或浮数无根。回阳固脱。回阳救急汤加减。
单方验方:(1)马齿苋30g,苦参15g,水煎服。(2)山楂120g,厚朴10g,水煎服。(3)穿心莲15g,鱼腥草15g,黄柏6g,水煎服。(4)鲜大蒜适量,食服。(5)凤尾草30~60克,水煎服。
针灸:
(1)胃肠湿热证:取天枢合谷上巨虚,针用泻法。腹痛甚加中脘神阙足三里公孙内庭呕吐甚加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腹泻甚加内庭阴陵泉;高热加曲池大椎
(2)肠道寒湿证:取穴天枢上巨虚、中院、气海阴陵泉,针灸并用。
(3)食滞胃肠证:取穴天枢中脘足三里,针用泻法。
(4)阳气虚脱证: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或用刮痧疗法。

“食物中毒” 相关论述


诸物品类,有根性本毒者,有无毒而食物成毒者,有杂合相畏相恶相反成毒者,人不戒慎而食之,致伤腑脏和乳肠胃之气,或轻或重,各随其毒而为害,随毒而解之。
如饮食后不知记何物毒,心烦满闷者,急煎苦参汁饮,令吐出。或煮犀角汁饮之,或苦酒、好酒煮饮,皆良。
食菜物中毒,取鸡粪烧灰,水调服之。或甘草汁,或煮葛根汁饮之。胡粉水调服亦可。
食瓜过多,腹胀食盐即消。食蘑菇、菌子毒,地浆解之。食菱角过多,腹胀满闷,可暖酒和姜饮之即消。食野山芋毒,土浆解之。食瓠中毒,煮黍穣汁饮之即解。
食诸杂肉毒及马肝漏脯中毒者,烧猪骨灰调服,或芫荽汁饮之,或生韭汁亦可。食牛、羊肉中毒,煎甘草汁饮之。食马肉中毒,嚼杏仁即消,或芦根汁及好酒皆可。食犬肉不消成胀,口干杏仁去皮、尖,水煎饮之。
食鱼脍过多成虫瘕,大黄汁、陈皮末,同盐汤服之。食蟹中毒,饮紫苏汁,或冬瓜汁,或生藕汁解之。干蒜汁、芦根汁亦可。食鱼中毒陈皮汁、芦根大黄大豆、朴硝汁皆可。
鸭子中毒,煮秫米汁解之。食鸡子中毒,可饮醇酒,醋解之。
饮酒大醉不解,大豆汁、葛花、椹子、柑子皮汁皆可。
食牛肉中毒猪脂炼油一两,每服一匙头,温水调下即解。食猪肉中毒,饮大黄汁,或杏仁汁、朴硝汁,皆可解。

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大量致病性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后引起的中毒
1.尽早催吐,必要时洗胃、导泻。
2.绿豆120克、生甘草15克,蒲公英30~60克、金银花30克、黄连10克、苏叶10克,先煎绿豆,取上清液,煎服其他药物,煎汤频服。
3.灵芝解毒汤:紫灵芝纷30克,加水连煮2次,将两次水煎液浓缩为100毫升,每服30~50毫升,每日2~3次,昏迷者可鼻饲给药,本药可作为各种毒蘑菇中毒的首选药物
4.若出现黄疸者,茵陈、炒山栀各15~30克、大黄15克、炒黄柏15~25克、当归15克、丹参15克、川郁金15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重症者可每日2剂。
5.如果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还可用紫苏30克,生甘草10克,黄连6克一次煎服。若误服变质饮料或防腐剂,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质饮料灌服。
6.紫金锭1粒,开水化服,每日2次。
7.藿香正气水或胶囊,内服10毫升/6粒,每日三次。
8.鲜马齿苋适量(约60克)、鲜大蒜适量(约30克),混合捣烂后,温开水冲服,或伴面条食用。

提要食物中毒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特征、处理原则和预防措施。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防。
案例某日下午4点起,某县中心医院附近居民数人先后因胃肠疾病症状来院就医,患者发病急骤,恶心呕吐腹泻呈水样便,无里急后重。体温38℃左右。到夜间10点前后,共诊治96例病人,医考虑可能是食物中毒。询问48小时内所吃食物,发现在上午7~10点都习了某饭店的猪血食用。当即报告县卫生防疫站。经调查县肉联厂于前一天加工猪血800余斤,煮后置热水中浸泡,次日出售。用盆接猪血时,猪体上泥土、粪便也滴落盆内。加工猪血的炊具、容器均未加洗刷或消毒,当天室温35~36℃。无菌操作采患者粪便8份,呕吐物4份,吃剩的猪血5份,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所有标本均检出沙门菌,未发现其他病原菌。未吃猪血的无一人发病。
我国建国四十多年来,对预防食物中毒做了大量工作,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建立了食物中毒调查和报告制度,特别是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以来使食物中毒发病率明显下降,但目前仍时有发生。
我国各类食物中毒中,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占多数,约占食物中毒总起数的58.6%,其中又以沙门菌食物中毒占首位。
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地区性,肉毒中毒90%以上发生在新疆;河豚鱼中毒发生在沿海与长江下游;农村多见农药中毒与粗制棉籽油中毒桐油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高,除肉毒中毒外病死率低,多由受污染的动物性食品所致。其他食物中毒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发病分布较分散。

凡健康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物”(指被致病菌及其毒素、化学毒物污染或含有毒素的动植物食物)后所引起的以急性感染或中毒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统称为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凡食入非可食状态(未成熟水果等)食物、暴饮暴食所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因摄入食物而感染的传染病、寄生虫病、人畜共患传染病等食源性疾病、或摄食者本身有胃肠道疾病、过敏体质者食入某食物后发生疾病,均不属于此范畴。不论是一次性还是长期连续摄入“有毒食物”,凡是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的也不是食物中毒

虽然食物中毒的原因不同,症状各异,但一般都具有如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①潜伏期短,一般由几分钟到几小时,食入“有毒食物”后于短时间内几乎同时出现一批病人,来势凶猛,很快形成高峰,呈爆发流行;②病人临床表现相似,且多以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③发病与食入某种食物有关。病人在近期同一段时间内都食用过同一种“有毒食物”,发病范围与食物分布呈一致性,不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该种食物后很快不再有新病例;④一般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发病曲线呈骤升骤降的趋势,没有传染病流行时发病曲线的余波;⑤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多发生细菌性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冬春季多发生肉毒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等。

通常按病原学将食物中毒分为: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1.感染型食物中毒包括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菌属、韦氏梭状芽胞杆菌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2.毒素型食物中毒 包括肉毒梭菌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1.有毒动物中毒 如河豚鱼、有毒贝类、鱼类组胺、动物内脏(过冬的狼和狗肝脏)、腺体(甲状腺等)所引起的食物中毒
2.有毒植物中毒 如毒蕈、木薯四季豆、发芽马铃薯、新鲜黄花菜、生豆浆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三)化学性食物中毒
食物被某些金属、类金属及其化合物、亚硝酸盐、农药等污染,或因误食引起食物中毒
(四)真菌毒素食物中毒
食入含有被大量霉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

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主要有:①原料选择不严格,可能食品本身有毒,或受到大量活菌及其毒素污染,或食品已经腐败变质;②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销售等过程中不注意卫生、生熟不分造成食品污染,食用前又未充分加热处理;③食品保藏不当,致使马铃薯发芽、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增高、粮食霉变等都可造成食物中毒;④加工烹调不当,如肉块太大,内部温度不够,细菌未被杀死;⑤食品从业人员本身带菌,个人卫生不好,造成对食品的污染;⑥有毒化学物质混入食品中并达到中毒剂量。

细菌污染食品并在该食品上大量繁殖,达到中毒数量,这时大量活菌随食物进入人体,侵犯肠粘膜,引起胃肠炎症状,称为感染型食物中毒。潜伏期一般为8~24小时。

1.病原体 沙门菌属有2000个血清型,我国已发现100多个血清型。致病性最强的是猪霍乱沙门菌(salmonella cholerae),其次是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肠炎沙门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沙门菌为具有鞭毛、能运动的革阴性杆菌,不耐热,55℃1小时或60℃15~30分钟可被杀灭,100℃立即死亡。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存活力较强,在水和土壤中可存活数日至数月,在含盐量为10%~15%的腌肉中可存活2~3个月,在蛋中存活20~30天。该菌在适宜的基质上、20~30℃条件下可迅速繁殖,经2~3小时即可达到引起中毒的细菌数量。
2.媒介食品 主要是肉类,其次是蛋类、奶类及其他动物性食品。
肉类主要来自动物生前感染。一般情况下,畜离类的肠道内都带有沙门菌,在其抵抗力低下时,即可通过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感染,使肉尸和内脏大量带菌。另外宰杀后经各种途径使肉尸受到污染。沙门菌不分解蛋白质,因此被沙门菌污染的食品无感官性状的变化而容易被忽视。
蛋类可在卵巢和产蛋过程中被污染。带菌的牛羊所产的奶中也含有大量沙门菌,或受到带菌挤奶员、不卫生的容器具的污染。
带有沙门菌的食品,在较高温度下久存,细菌可在食品上大量繁殖,如果烹调时食品加热不彻底,或熟食品再次受到污染,食用前又未加热,即可因食入大量活菌而发生中毒
3.中毒机理 大量细菌进入机体后,可在小肠或结肠内继续繁殖,破坏肠粘膜,并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流,引起全身感染,出现菌血症。当沙门菌在淋巴结和网状内皮系统被破坏后,释放出毒力很强的内毒素,与活菌共同侵犯肠粘膜,引起炎症改变,抑制水和电解质的吸收,从而出现胃肠炎症状。
4.临床表现 进入机体活菌数量达到10万~10亿个才会出现临床症状,潜伏期6小时~3天,一般为12~24小时。临床表现依症状不同可分为五型:胃肠炎型、类霍乱型、类伤寒型、类感冒型和类败血症型。其中以胃肠炎型最为多见,表现为:体温升高(38~40℃)、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腹泻大便多为黄绿色水样便,一日7~8次,大便有恶臭,内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偶带脓血。病程3~5天,一般两天后停止腹泻,食欲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1.病原体 变形杆菌属根据菌体抗原分为五群,每群中又有数十至上百个血清型,其中可引起食物中毒的有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摩根变形杆菌等。
变形杆菌属为腐败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和植物、以及人和动物肠道中。健康人变形杆菌带菌率为1.3%~10.4%,腹泻病人为13.3%~52%,动物为0.9%~62.7%。因此,食品受到污染的机会很多,食品中的变形杆菌主要来自外界的污染。
2.媒介食品 引起中毒的食品以动物性食品为主,尤其以水产类食品更为多见。也见于凉拌菜、剩饭菜和豆制品。
当变形杆菌和其他细菌一起污染食品后,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可使肉类等食品的感官性状发生明显改变;但当肉类仅受到变形杆菌污染时,因其不分解蛋白质,故感官性状无明显腐败迹象。
3.发病机理 食入被大量活变形杆菌污染的食品后,引起感染型急性胃肠炎,其机理基本同沙门菌。摩根变形杆菌可产生脱羧酶,能分解组胺酸形成组胺,成人每公斤体重随摄入1.5mg 组胺时,可发生过敏型组胺中毒
4.临床表现 ①急性胃肠炎型:潜伏期一般为10~12小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乏力、阵发性剧烈腹痛腹泻、水样便伴有粘液,有恶臭,一日10余次。体温一般在39℃以下,病程1~2天,也有3~4天者。预后一般良好;②过敏型:潜伏期短,一般为30分钟~2小时,主要表现为面部和上身皮肤潮红、头晕头痛并有荨麻疹。病程为1~2天;③混合型:上述两型症状同时存在。

1.病原体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为嗜酸性弧菌,革染色阴性,无芽胞,一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需氧或兼性厌氧。在含盐3%~4%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最适生长的ph值为7.5~8.5,温度37℃,不耐高温,80℃1分钟或56℃5分钟即可杀灭。对酸敏感,在2%醋酸中或50%的食醋中1分钟即可死亡。
2.媒介食品 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在于海岸和海水中,海生动植物常会受到污染而带菌。引起中毒的食品除鱼、虾、蟹、贝等海产品外,肉类、咸菜、凉拌菜也可因受到污染而引起中毒。带用少量该菌的食物,在适宜的温度下,经3~4小时细菌可急剧增加至中毒数量。
3.中毒机理 随食物进入人体106个以上的活菌,在肠道内继续繁殖,侵入肠上皮细胞,引起肠粘膜上皮细胞和粘膜下组织病变,数小时后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该菌破坏后可释放肠毒素和耐热性溶血素,后者是心脏毒。
4.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10小时左右,一般8~40小时,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阵发性剧烈腹痛、频繁腹泻、洗肉水样或带粘液便,无里急后重,每日5~6次,体温39℃。重症病人可有脱水、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等。病程2~4天,一般预后良好,无后遗症,少数病人因休克昏迷而死亡。

毒素型食物中毒是由于细菌污染食品在食品上繁殖并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外毒素),达中毒量的外毒素随食物进入人体,经肠道吸收而发病。发病在于食入的细菌毒素量多少,与活菌是否进入人体及进入量多少无关。

常见引起中毒的化学毒物有农药、砷化物、多氯联苯,亚硝酸盐等。
发生中毒的原因主要有:①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贮存、销售过程中污染食品;②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和生物富集作用而转移到作为食品的动植物体内;③某些污染物通过溶解、机械转移、附着而污染食品;④加工烹调不合理,如烟熏火烤造成苯并(a)芘的污染;⑤有些污染物在食品加工或贮存过程中,在适宜条件下形成亚硝胺;⑥误食用农药拌过的粮种,把砷化物、亚硝酸盐误当食盐食用,误将钡盐当明矾使用;⑦生产操事故,或选用原料不当,使化学毒物混入食品,如日本的森永奶粉事件等。
化学毒物中毒发生多属偶然,但后果严重,故应加强宣教,防止食品污染和误食。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应及时进行认真调查,查明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案例1987年10月31日晚8时起,某区中心医院肠道门诊部在较短时间内,相继接受20余名诉说恶心呕吐、腹部疼痛和腹泻病人进行急诊治疗。
[问题]
1.门诊医师应考虑可能是什么问题?如何处理?
2.如果怀疑是食物中毒,应如何确诊?询问什么?做些什么?
该中心医院肠道门诊部于当晚11时半即向所属区卫生防疫站报告,区防疫站值班人员已在11时起接到本区内其他几个医院类似的电话报告,遂向市卫生防疫站值班室汇报,并请各医院肠道门诊部仔细了解患者进餐情况和临床特征,以便进一步调查证实是否系食物中毒
据各医院门诊医师称,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陈发绞痛,继之腹泻。一般当晚10余次,呈洗肉水样血便,有的甚至转变为脓血便,里急后重不明显,除恶心、呕吐外,部分病人有畏寒、发热(37.5~40℃)、乏力、脱水等表现,个别病人出现中毒性休克酸中毒、肌痉挛等,且每个病人不约而同地均说当晚6时在该区某著名大饭店参加亲友举办的喜庆酒席,该晚席特别热闹,全饭店楼上楼下人山人海,几无空隙,宾客可能多达100余桌。
当你一旦已考虑到有食物中毒发生,你认为应进一步做哪些工作?
[问题]
3.根据临床医师提供的情况,卫生防疫站应该请他人进一步做什么?
4.区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本身应进一步做些什么工作?
5.市食品卫生监督机构接到电话应做些什么工作?
经各医院详细记录,各区卫生防疫站的实导调查和市卫生防疫站的资料汇报,发现从10月31日晚起,共有42家医院作出食物中毒的报告,患者当晚均在该大饭店进餐,共约1002人,在医院因食物中毒就诊者共762人,罹患率为76%,其中大部分人作门诊处理,但有89人留院观察,其中住院31人,病危者20人,有两名孕妇胎儿死亡,一名40岁妇女发生心肌炎,经抢救好转。有的新郎新娘双双在结婚宴席后到医院就诊。无死亡病例。年龄最大者80岁,最小者1岁。根据552例调查,潜伏期平均为5.5小时(2~27小时),进餐后4~6小时发病达高峰,大多数病人病程2~4天,重者持续10余天。
[问题]
6.如何鉴别各类型食物中毒(细菌性与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与爆发性肠道传染病?)
7.该饭店发生食物中毒是属于哪种类型?为什么?本次患病情况是否符合该型流行特点?
根据上述分析,考虑系细菌性食物中毒,且实验室检验结果表明:
(1)病人吐泻物:
吐泻物细菌学检验

样本内容样本数细菌检验结果
患者粪便(包括肛拭)78副溶血性弧菌阳性 70份(占89.7%)
变形杆菌阳性 1份(占1.2%)
呕吐物10副溶血性弧菌阳性 1份(占10%)

(2)健康带菌检查:13名熟食操作人员咽拭,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名肠道带菌检查均阴性;但3名操作人员在加工当晚筵席食品时食用过一些筵席食品,其肛拭样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
(3)砂滤水:采集该饭店砂滤水样恓2份,未检出致病菌。其他水质指标均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4)剩余熟食:采集饭店和顾客家中的剩余食品19份,检出副溶血性孤菌13份,检出率为68.4%。同时检出蜡样芽胞杆菌5份,变形杆菌1份。
(5)剩余生的河虾:感官检验肉质灰白,无异味,质量尚可;微生物检验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理化检验挥发笥盐基氮为19.88mg/kg。
(6)熟食间工具、用具、容器环节采样24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3份,大肠杆菌类22份。
(7)血清凝集效价测定:7例患者血清凝集效价明显上升。最高竟达1:1280,最低亦1:160。而5例正常人血清对照及抗原对照均为阴性。
(8)简易动物试验:用男、女、儿童患者吐泻物中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株制备含菌量相当于8×10[sb]6[/sb]个/ml的菌液给小白鼠注射(雌雄各2组)。注射后1小时均发病,5~6小时陆续死亡。雌性组动物重于雄性组。而另用生理盐水注射作对照则安然无恙。
上述样品中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均属同一抗原型。菌体抗原o[xb]4[/xb],荚膜抗原k[xb]11[/xb]。
[问题]
8.患者粪便物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高达89.7%,为什么呕吐物中却只10%?
9.患者粪便中同时检出变形杆菌1例,你如何评价?
10.沙滤水的检验和食品操作人员的健康带菌检查有何卫生意义?
11.根据上述实验室检验结果,你是否可对这起食物中毒事故作出病因诊断?说明其根据。
1987年10月31日该饭店晚筵席菜肴由苏、广两帮厨师掌勺。主要品种有什锦大冷盆、六热炒、四大菜和二点心。什锦大冷盆和点心分别由熟食专间和点心间统一配置,热炒和大菜则由苏广两帮厨房间分别烹调。结果两帮筵席顾客均有发病。所有患者都食用过什锦冷盆菜。有一未赴筵者食用了带回家的剩余冷盆菜,结果也发病。而未食用者则无发病。除一名患者仅食用5~6块熟牛肉外,其余都食用过冷盆菜中的盐水虾,且摄入量多者,一般病情较为严重。有二名厨师因不相信盐水是会引起食物中毒,结果亲口尝后也发病。据说大多数顾客反映盐水是质量较差,虾灰黑,有氨味,肉质“糊”,无弹性,壳肉粘连不易剥脱。
[问题]
12.该起食物中毒中毒食品是什么?并阐述其理由。
13.你认为哪一种食品可能是最终带菌食品?又如何解释有一患者未食用盐水虾也发病这一现象?
经进一步现场卫生状况调查,表明:厨师发现虾烧焦,即用冷水冲洗,再浸泡在盐水中,使之味、色改善。盐水虾在加工过程中,一次烹调30余斤且未翻动,造成锅底部烧焦有枯焦味,而上部则又未烧煮透。熟食专间任何人可随意进出,专间内苍蝇乱飞,工具用具和容器生熟不分。并用浸泡过盐水虾的水再去浸泡白斩鸡。此外,该店当天又将隔夜的10余斤剩虾未经回锅加热烧透,也供应顾客。
熟食间内用具、容器均未严格消毒,并随意乱放。经环节采样24件,检出大肠菌类22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3件。
1987年10月31日那天外界环境中温度和湿度较高,而供应晚餐的100只什锦冷盆菜却已于下午1时全部配好,在熟食专间内放置长达5小时。
[问题]
14.你认为该饭店主要存在哪些卫生问题?
15.针对该店如何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16.食物中毒的现场处理原则是什么?
该饭店引起的重大食品中毒事故,其物点是规模大,来势凶,病情严重,严重影响了顾客的身体健康。为此,区卫生防疫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三十七条第四、五款,作出责令该饭店部分品种停业改进和罚款3万元的行政处罚。
该饭店在这次食物中毒事故中,经济损失共7万多元。
[问题]
17.这次食物中毒的特点与哪些因素有关?
18.如何从本事故中吸取教训?
资料来源:上海市黄浦区卫生防疫站,食品卫生科朱翠玲 张逸彦 提供

肉毒杆菌食物中毒(clostridium botulinum food poisoning),亦称肉毒中毒(botulism),是因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以恶心呕吐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要表现。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本病目前虽属少见,但由于肉毒杆菌外毒素的毒力极强,又可大量生产,能通过气溶胶使人中毒,战时敌方可能用作生物武器,应引起重视。1976年发现婴儿猝死综合征与肉毒毒素中毒有关,病死率甚高,必须注意。

沙门氏菌广存于猪、羊、狗、牛、鸡、鸭、鹅及鼠类肠道内,其所致的中毒是最常见食物中毒之一。
(一)判断
1.多发于夏秋季,曾有食用可疑污染肉类史。
2.进食短期内出现急性胃肠症状,如恶心,频繁性呕吐腹痛腹泻。同时进餐者有类似症状。重者可发生高热、脱水昏迷抽搐,很快死亡。
(二)急救
1.卧床安静休息,呕吐物严格消毒处理。
2.呕吐后,给予容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
3.呕吐甚者,给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
4.腹痛甚者,用手导引或针刺足三里(见图40),天枢(见图47)等穴。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
5.马齿苋30~60g水煎服。
6.症状严重者速送医院抢救。

大肠杆菌在正常人的肠道内存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食用被该菌污染的食物时就会致病,这些病菌进入胃肠后继续繁殖,引起胃肠粘膜充血、水肿等病变。
(一)判断
1.有食用不洁的肉类、蛋类、蔬菜史。
2.有较重呕吐恶心腹痛腹泻等胃肠症状。
3.一般中毒急救及时,预后良好。如出现败血症者预后不良。
4.粪便分离大肠杆菌阳性。
(二)急救
1.卧床休息。
2.及早应用卡那霉素1~1.5g/日,分2~3次肌肉注射。
3.用阿托品0.5mg皮下注射。
4.手导引足三里(见图40),天枢(见图47)穴或用手点揉、针灸上术穴位,可以止泻止痛。

(一)腌制食品及亚硝酸钠急性中毒
1.中毒机理许多蔬菜,如菠菜、小萝卜、青菜小白菜等,还有可供食用的野菜如灰菜荠菜等都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类物质,特别是陈腐或者熟后剩余的上述蔬菜,或者是新腌泡制的蔬菜及碱菜,于腌制1周左右时含亚硝酸盐最高。如果人们用含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的苦井水腌泡蔬菜或饮用,将会摄入过多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类引起中毒,尤其是误将亚硝酸盐作为食用盐将会发生急性中毒
某些肉食加工厂或家庭腌制咸肉或卤制熟食时,为使肉色美观,加入较多的硝酸盐。如果人们过食上述蔬菜保存或腌泡不当的食品,或卤制不合格的肉类,甚至误食亚硝酸盐的量达到0.2~0.5g时即可出现中毒的表现。
人们食入的硝酸盐在肠道内硝酸盐酶原菌的作用下,能还原为亚硝酸盐,同苦井水中的亚硝酸钠盐或建筑部门使用的工业用盐亚硝酸钠是同样具有毒性作用。其被吸收入血后,能将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因为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故红细胞失去了运输氧的能力,导致机体各组织、器官缺氧。如果血液内高铁血红蛋白的含量超过血红蛋白总量的1.7%即可出现皮肤、粘膜青紫发绀。
2.临床表现 亚硝酸盐类中毒后,如果有20%的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中毒者可出现明显缺氧的表现,不仅口唇、面部、指趾端呈紫绀状,病人还可有头晕头痛精神萎靡、嗜睡、反应迟钝,重症者可有意识丧失。有的中毒者恶心呕吐腹泻。由于亚硝酸盐还能松弛小血管的平滑肌,故重症病人的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增快。严重缺氧持续时间较长者也能出现呼吸衰竭,危及病人的生命。
3.急诊处理 ①一旦确定有亚硝酸或硝酸盐类食物中毒时应立即催吐,或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温水洗胃。洗胃后给50%硫酸镁40~50ml导泻,尽量排出毒物。②紫绀比较明显者给予吸氧,出现呼吸衰竭者除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机外,可用呼吸兴奋剂,纠正呼吸衰竭。③静脉输入葡萄糖与维生素c,因为葡萄糖在氧化过程中通过脱氧酶及辅酶的作用,促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维生素c也能直接促进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以利红细胞恢复运送氧的功能。④化学性紫绀明显者,可给1%美蓝1~2mg/kg体重,用葡萄糖稀释后静脉注射或静脉点滴。⑤病情严重者可考虑输新鲜血或换血疗法。⑥有血压下降,四肢湿冷休克表现者应及时予以纠正。
(二)毒蕈中毒
1.中毒机理毒蕈内含有毒蕈碱、毒肽、毒蕈溶血素等毒性物质,只有部分毒蕈经高热烹调法能够达到解毒,但大多数毒蕈用此法难以去掉其毒性。上述有毒物质不仅能引起胃肠道反应,还能损伤内脏,有的还会破坏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
2.临床表现人食入毒蕈后,多在数小时或十几个小时发病。量常见的是胃肠道症状,病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吐泻严重者呈脱水状态,常有血容量不足,电解质紊乱,甚至血压下降,出现休克,病人心搏加速,呼吸急促。有的病人神经、精神方面症状突出,如躁动不安,精神错乱,肢体麻木,活动障碍甚至抽搐。还有的病人面色苍白,巩膜黄染、尿黄等溶血表现。
3.急诊处理 ①立即刺激病人咽部,引起呕吐反射,尽量吐出胃内残留之毒蕈。必要时洗胃、导泻。②输入葡萄糖,保障病人的入量及所需热量,补充丢失的钾、钠电解质。③巯基药物解毒,二巯基丁二钠0.5~1g稀释后静注,每6h重复1次,症状改善后减量。或用5%二巯基丙磺酸钠5ml,肌注,每6h重复1次,症状改善后减量。巯基药对毒伞肽类毒素有解毒作用,保护巯基酶的活性。④阿托品可解痉止痛,对腹痛症状明显者可减轻症状。⑤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毒蕈溶血素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疗效较好。⑥有肝脏损害、肝功能异常者需予以保肝药,并追查肝功能恢复情况。
(三)发芽土豆中毒
1.中毒机理发芽或青绿色土豆龙葵素较高,特别是土豆芽、芽胚、芽孔周围,或土豆皮内呈青绿色部位,龙葵素含量更高。过高含量的龙葵素对人体有害,不仅有胃肠道反应,也可出现化学性紫绀,还能抑制呼吸中枢
2.临床表现过食发芽或青绿色不熟的土豆,几十分钟或数小时即可出现口咽部灼热,发痒,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以脱水,导致血压下降及电解质紊乱。部分病人有口唇紫绀、呼吸困难。重危病人有神经系统表现,可瞳孔散大,肢体抽搐,甚至呼吸中枢麻痹
3.急诊处理 ①对急性中毒者首先催吐,必要时用2%碳酸氢钠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浓茶水洗胃。然后给病人喝适量食醋,加速龙葵素的分解,最后用50%硫酸镁40~50ml导泻,排出毒物。②静脉输注葡萄糖,不仅补充丢失的体液,也可能促进毒物排泄。输液中同时注意电解质平衡。③有化学性紫绀者应予吸氧,酌情静脉输注美蓝和维生素c。
(四)棉子中毒
1.中毒机理棉子含棉酚类,尤其是游离棉酚系血液毒和细胞原浆毒类酚毒甙,可以损人体的神经、血管和内脏发生毒性反应。
2.临床表现人若长期或大量食用棉子、粗制的棉子油或榨油后的棉子饼发生中毒时出现纳食不佳、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腹痛便血等胃肠道症状,还可以有头晕嗜睡、口渴、多尿,由于排尿量显著增加,中毒者丢失大量电解质,血钾、钠、钙的水平低于生理正常值,病人不仅四肢麻木无力,甚至呈软瘫状态。如果未能及时予以纠正,则容易发生呼吸肌麻痹或心脏骤停。在炎热夏季,棉子中毒者还可以出现高热、面部肿胀、皮肤潮红、搔痒症状。久食棉子油者,女性有闭经现象,男性产生精子受到阻抑,甚至发生不育绝育
3.急诊处理 ①及早催吐,必要时洗胃和导泻。②测定血钾、钠、钙的浓度,并根据血电解质稳定与否决定是否心电监护,有电解质紊乱者,尤其是低血钾更应及时纠正。③夏季棉子中毒者出现高热时给予温水擦浴或药物降温,皮肤红肿搔痒者适当给予抗过敏药如扑尔敏、赛庚啶等。④男女病人出现生殖系统功能变化时,可由泌尿科、妇科诊疗,也可配合中医、中药调理。

这种胃肠炎是由于进食了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产生的毒素污染过的食物而引起。有些菌株仅引起轻至中度病情,未经治疗可逐渐自愈;另一些菌株可引起严重病情,甚至死亡。一些毒素可被煮沸而破坏,而另一些则不能。污染的肉食常常是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食物中毒流行的原因。
【症状、诊断和治疗】
虽然有些中毒病情严重,伴有腹痛、腹部胀气、严重腹泻脱水休克,但多数病情较轻。当出现地方性流行病时,常常要怀疑这种中毒的可能。在所进食的食物中检测出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即可确诊本病。
治疗应补充液体,注意休息。对病情严重者,给予青霉素有一定疗效。如果本病损害某段小肠,可作外科手术切除。

化学性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了含有毒物的植物或动物所致。
蘑菇中毒是由于进食了某种有毒蘑菇所致。相同的蘑菇在不同的季节,或经不同的方法烹调,其毒性可能不同。在由各种伞属蘑菇引起的中毒中,毒蕈碱是中毒物质。病人可在进食后几分钟至2小时开始出现症状,包括流泪、流涎、瞳孔缩小、出汗、呕吐、胃绞痛、腹泻嗜睡、昏睡、昏迷,偶尔出现抽搐。虽然病重者可在中毒几小时内死亡,但大多数人经过及时而恰当的治疗,都能在24小时内逐渐恢复。
在进食条蕈属及其同属的蘑菇引起的次毒蕈环肽中毒者,于6~24小时开始出现症状,有类似于毒蕈碱中毒肠道症状,因肾脏的损害而出现尿量减少或根本无尿,常在2~3天出现因肝脏损害引起的黄疸。虽然有些症状会自行消失,但约有一半的次毒蕈环肽中毒者会在5~8天内死亡。
植物或灌木中毒是由于进食一些野生或家庭种植的植物和灌木的叶子和果实而引起。含有龙葵碱的绿色植物或植物根茎上发的芽可引起轻微的恶心呕吐腹泻和软弱无力。蚕豆可对那些有遗传易感性的病人造成红细胞破坏(蚕豆病)。麦角中毒是由于进食了真菌麦角菌污染的谷物类食物所致。koenig树的果实可引起牙买加呕吐病。
海产食品中毒可由多骨的鱼或贝和蚧壳类如蟹、虾等引起。一般说来,由多骨鱼引起的中毒,其毒素有三种:鱼肉毒、河豚毒和组胺。鱼肉毒中毒发生在食用佛罗里达、西印度群岛和太平洋热带海域中400多种鱼类后。这种毒素是由海洋微生物的某些腰鞭毛虫所产生,被鱼吃后聚积在鱼肉中。体形大而老的鱼比体形小而嫩的鱼肉含有更多的毒素。鱼的味道并不因含有毒素而变化。一般的烹调处理不能破坏这些毒素。症状在食鱼后2~8小时发作。痛性痉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持续6~17小时。随后的症状可以是瘙痒、针刺样感觉、头痛肌肉痛和时冷时热以及面部疼痛。几个月后,这些不正常的感觉可发展致残。
河豚中毒症状与鱼肉毒中毒相似。这种毒素来自通常生活在日本周围海域的河豚鱼。中毒引起的呼吸肌麻痹可导致死亡。
组胺中毒来自食用诸如鱼、金枪鱼、蓝色海豚鱼腐烂后的鱼肉组织。这类组织含高浓度的组胺。食用后,立即引起面部潮红,几分钟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胃痛荨麻疹。通常症状持续不超过24小时。
在6~10月份的太平洋和新英格兰沿海,诸如贝、螃蟹牡蛎和扇贝类会吃进有毒的腰鞭毛虫。这些腰鞭毛虫在此季节在海中大量繁殖,致使海水映红,称为红潮。它们产生的毒素侵害神经(称为神经毒素)。产生致瘫痪贝类中毒的毒素甚至在食物烹调后也不能被破坏。食后5~30分钟第一个症状为口唇周围针刺样感觉,随后出现恶心呕吐和痉挛。以后几小时,约25%的病人发生肌肉无力。这种肌无力偶尔会发展为四肢瘫痪。有时因呼吸肌无力可导致死亡。
污染中毒是由于食用有砷、铅和有机杀虫剂污染而未洗净的水果和蔬菜,含铅陶器盛装的酸性液体或贮存于用镉绘线的容器内的食物所致(见第286节)。
【治疗】
除非剧烈呕吐腹泻,一般在食用有毒食物几小时内症状并不明显。洗胃可去除胃内尚未被吸收的毒物。药物如吐根糖浆可诱导呕吐,轻泻药可泻空肠道。若恶心呕吐持续,需静脉输入盐和葡萄糖以纠正脱水和保持酸碱平衡。若胃痉挛严重可使用止痛药。必要时,可使用呼吸机和加强护理。
进食不知名的蘑菇而患病者,应立即催吐,并留下呕吐物标本送实验室检查。根据检测出的不同中毒物质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毒蕈碱中毒者,给予阿托品治疗。对次毒蕈环肽中毒的病人,可给予高碳水化合物饮食、静脉给予葡萄糖和氯化钠,以帮助纠正病人由于严重肝脏损害所致的低血糖状态。有时,静脉给予甘露醇可以治疗严重的鱼肉毒中毒。抗组胺药对治疗鱼肉组胺中毒症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