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jixingshanghuxidaoganran )
别名: 上感 , 伤风
西医
简介: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因细菌、病毒引起的小儿上呼吸道的急性炎症,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咽痛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病毒引起者占90%以上,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
病因: |
常见的病毒有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经过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粘膜失去抵抗力,继发细菌感染或直接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的细菌大多属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
季节: |
上感于冬春季节发生较多。 |
人群: |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特点和免疫特点,易患呼吸道感染。 |
发病机理: |
正常人的鼻咽部常有上述各种病毒和细菌寄殖,营养不良、佝偻病及平素缺乏锻炼的小儿易患上感,环境因素及护理不周也可诱发本病。如居住拥挤,大气污染,间接吸入烟雾均可降低机体抗病能力和呼吸道粘膜的局部防御能力,而发生呼吸道感染。 |
病理: |
开始病毒主要侵袭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鼻腔和咽粘膜有明显充血和水肿,伴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单核细胞浸润,继而纤毛上皮细胞损伤,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及形成浅表溃疡,有较多浆液和粘液分泌,以后基底细胞增生,恢复期有上皮再生,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时,病毒在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内繁殖,并可见细胞内包涵体。伴细菌继发感染时,粘膜下层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脓性分泌物。 |
诊断标准: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1.年长儿可有流涕、鼻塞、喷嚏、低热、咽部干痛不适等,婴幼儿呼吸道症状可不明显,常突然发热、呕吐、腹泻,甚至高热惊厥。新生儿可因鼻塞而拒奶或呼吸急促。 2.咽部充血和咽后壁淋巴滤泡增多。若炎症局限于上呼吸道某一器官,则以该部炎症命名,如急性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否则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3.发热、咽炎、滤泡性结合膜炎同时存在,颈或耳后淋巴结肿大称咽结合膜热。 4.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偏低或正常,细菌感染时则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5.流行性感冒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史,全身症状重而呼吸道局部症状轻,常有发热、头痛、肌痛等。 [附]上呼吸道感染的两种特殊类型 1.咽结合膜热:发热、咽炎、眼结膜炎(红眼病)三者同时存在。 2.疱疹性咽峡炎:发病急,高热、咽痛、流涎、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和上腭有疱疹或溃疡。 |
诊断依据: |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可依靠流行病学和典型的临床表现,初步作出诊断。 |
体征: |
(一)一般类型上感 1.起病急,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发热或有或无,热度高低不一。 2.部分患儿在疾病早期伴有腹痛,可能由于肠蠕动增强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所致。 3.婴幼儿可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起病1~2日内可发生高热惊厥。 4.病毒感染引起的咽炎,有时在咽后壁可见淋巴滤泡充血肿大,双侧颊粘膜可见散在出血点,扁桃体红肿,表面可见白色斑点状渗出物。 5.链球菌引起者,扁桃体弥漫性红肿,可见滤泡性脓性分泌物。 (二)特殊类型上感 1.疱疹性咽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夏秋季多发,可呈暴发或散发。急性起病,高热,咽痛、咽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或扁桃体上可见灰白色疱疹,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最常见为3型;1、2、5和7、14型亦可引起感染。夏季多发污染的游泳池为重要感染场所。有时呈现流行。急性起病,以发热、头痛、急性结膜炎和咽炎的表现为特征,常伴有颈淋巴结肿大。病程约1周。 |
实验室诊断: |
1、鼻、咽拭子和咽喉洗液可分离出病毒,继发细菌感染时,可作细菌培养确诊。 2、在病程早期1—3d内,收集上呼吸道分泌物,通过光镜可发现细胞内包涵体或在电镜下检测到病毒。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分泌物内脱落细胞的病毒抗原,能快速作出诊断。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放射免疫法亦为简便、灵敏、特异、快速的病毒抗原检测方法。 3、病毒的血清学检查方法是检测特异性igg抗体。需收集发病初期和2周后的双份血清作抗体滴度比较,效价升高4倍或4倍以上即可确诊。 4、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中和试验,这些方法仅为回顾性诊断,不能作早期诊断。病毒特异性的igm抗体检测仅需病程早期的单份血清即可迅速作出早期诊断。 |
鉴别诊断: |
1.急性传染病早期:如麻疹、风疹、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起病早期与上感相似,应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动态观察病情变化。 2.川崎病:除发热外,有球结膜充血,口唇及口腔粘膜病变,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及手足硬肿等表现。 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可有皮疹,周围血象中淋巴细胞总数和异形淋巴细胞增多。 |
疗效评定标准: |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2.好转:体温正常,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全身不适基本消失。 |
治疗: |
一、一般治疗 1.充分休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而有营养,多饮水。 2.必要时应用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 3.高热时也可采用物理降温,如冰枕、酒精擦浴等。 4.有鼻堵者,用新麻液滴鼻,在进食或睡眠前应用,每日3~4次。 二、抗病毒药物 可用三氮唑核苷(病毒唑),为广谱抗病毒药,剂量为每日10~15mg/kg,分2次,肌注或静脉滴注,疗程5~7日。 三、抗生素治疗 疑有细菌感染时,一般多采用青霉素g每日3万~5万u/kg,分2次肌注,或口服复方新诺明,每日5omg/kg,分2次口服。 |
中西医结合: |
本病的治疗,目前多采用以中医为主的治疗方法。中医对本病成因、发病机理以及辨证论治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及成熟的经验,临床效果满意。另外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易感儿,中医更有其独到之处。适时地使用中药补气养血,扶正固本,可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抗生素,一般主张没有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时,不予使用。因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特别是早期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无效,反可引起菌群失调,有利于病菌的繁殖,所以必须避免滥用。在中医治疗的同时,可配合应用西医退热等对症疗法。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相关论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和咽部粘膜的急性炎症。大人小孩均可发病,但小孩发病率最高。在成年人若出现鼻塞、喷嚏、咽痛、声嘶等,就认为是患了这种病。其全身症状轻微,只畏寒、头痛、全身酸痛、咳嗽、发热等。一般热度不高,但若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时,全身症状特别明显,尤其是发热,体温可达40℃,持续1~2天或十数天不等,多伴有头痛、畏寒、精神不振、烦躁不安、饮食下降和疲乏无力。有时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有的小孩因为体温过高而发生抽搐,即发生惊厥。有经验的家长先用掐人中和物理降温(冷水毛巾)等方法处理一下,待不抽搐的时候,再看一下咽部,可见咽部充血、红肿或有滤泡肿大、充血或有扁桃体肿大,便可知道所患之病是上呼吸道感染病,应去医院作比较系统的检查,医生给确定的诊断,有时可能是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等,这些都是上呼吸道的一部分,只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就可以治愈。
对于成人的上呼吸道感染,若全身症状轻微,一般自行处理一下,几天时间完全可以治愈的,但是对于小儿的上呼吸道感染,应特别引起重视,除了热性惊厥危害生命,这种病还会并发肺炎、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等病,所以不要自行其者的进行无条理的处理。到医院请儿科医生检查一下,在排除了麻疹、百口咳、猩红热、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之后,方可安心回家调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鼻咽或咽喉部的局限性急性炎症的总称,俗称“感冒”,是最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大多数由病毒引起,少数为细菌所致,并可引起较重的并发症。老年人抵抗力日趋下降,对外界适应能力较差,容易罹患本病,故应积极防治。
[发病原因]
1.病毒感染。本病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
2.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可直接侵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性链球菌为最常见,次为肺炎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偶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感染主要为咽炎或扁桃体炎。
3.机体抵抗力降低。在人体受凉、淋雨、过度疲劳时,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使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年老体弱,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患,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诱发。
中医认为,“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当卫外功能减弱,肺卫调节疏懈,外邪侵袭时,则易感受而发病。
[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开始有喷嚏、流清鼻涕、鼻塞、咽部干痒;可伴全身不适、头痛、疲乏。一般轻度发热或无发热,少数可有高热。经2~3天后鼻涕变稠,呈粘液性,可有咽痛、声嘶或轻度干咳。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即可痊愈。由细菌感染引起者,则全身症状较重,咽痛比较明显,常无喷嚏和流清鼻涕。
[预防措施]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体质情况,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如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八段锦、练气功、慢跑等。养成经常户外活动的习惯,以增强体质。
2.注意生活调摄。注意气候的变化,避免受寒、淋雨,特别是冷空气侵袭时,要及时穿衣保暖。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不去公共场所,居室要保持通风,冬季亦应定时开窗流通空气。
3.室内消毒。流行季节,可用食醋熏蒸法进行室内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毫升,加水1~2倍,稀释后,加热蒸熏2小时,每日或隔日一次。
4.预防用药。春季可用贯众汤(贯众、紫苏、荆芥各10克、甘草3克),水煎顿服,连服三天;夏季可服藿佩汤(藿香、佩兰各5克,薄荷2克)煎汤频服;流感流行季节,可用贯众10克、板蓝根(或大青叶)12克,鸭跖草10克,甘草6克,煎汤服,每日一剂。经常感冒者,平时亦可常服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预防感冒。
5.适当增加营养。经常注意进食含维生素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鸡蛋、肉类等,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治疗方法]
1.对症治疗。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者应卧床休息,忌烟,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如有发热、头痛,可选用复方阿斯匹林1片口服,每日3次,但应避免出汗过多;或柴胡注射液4毫升肌肉注射,或服用消炎痛、去痛片等药。咽痛可口服消炎喉片、草珊瑚含片或瓜子金冲剂等。
2.抗菌药物治疗。如有细菌感染,可适当选用抗菌药物,如磺胺药物;或螺旋霉素每次0.3克,每日3~4次;或麦迪霉素,每次0.2~0.3克,每日3~4次。病毒感染一般不需用抗菌药物。
3.中医辨证治疗。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关节酸痛,鼻塞流涕者,可选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川芎6克、枳壳10克、茯苓12克、桔梗6克、甘草6克)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口渴欲饮者,可用银翘散加减(银花12克、连翘10克、牛蒡子10克、荆芥10克、薄荷6克、桔梗6克、芦根15克、甘草6克)以辛凉解表,祛风清热。
4.单方验方。连须葱白5根、生姜5片、橘皮6克,加红糖30克同煎,每日一剂,热服,可以治风寒感冒。薄荷3克,鲜芦根30克,鼠麯草15克,板蓝根30克;或野菊花10克、四季青10克、鱼腥草30克、淡竹叶10克,以上两方,水煎服,每日一剂,均能治风热感冒。
5.中西成药。午时茶,每次水煎一袋,每日两次,适用于风寒感冒轻症;感冒退热冲剂,每次1~2袋,日服2~3次;银翘解毒片,每次4片,每日2~3次;板兰根冲剂,每次1~2包,每日2~3次;感冒清片,每次3片,每日3次;病毒灵每次0.1~0.2克,每日3次。
6.针刺治疗。风寒感冒取列缺、风门、风池、合谷穴散风寒,宣肺气;风热感冒取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外关穴散风热、肃肺气。
7.饮食疗法。(1)生姜粥:鲜生姜9克,切为姜末,大枣2枚,糯米150克,同煮为粥食用。(2)紫苏粥:先以粳米500克煮稀粥,粥成入紫苏叶10~15克,稍煮即可,每日2次.用于风寒感冒效佳。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 tract infection)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常见病因为病毒,少数由细菌引起。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病。
【流行病学】
本病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数为散发性,但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内可有多次发病。
【病理】
鼻腔及咽粘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少量单核细胞浸润,有浆液性及粘液性炎性渗出。继发细菌感染后,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大量脓性分泌物。
【临床表现】
根据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类型:
一、普通感冒(common cold)
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数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d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d痊愈。
二、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
根据病毒对上、下呼吸道感染的解剖部位不同引起的炎症反应,临床可表现为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
急性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当有咽下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时可有发热和乏力。体检咽部明显充血和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腺病毒咽炎可伴有眼结合膜炎。
急性病毒性喉炎多由鼻病毒、流感病毒甲型、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炎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喘息声。
急性病毒性支气管炎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咳嗽、无痰或痰呈粘液性,伴有发热和乏力。其他症状常有声嘶、非胸膜性胸骨下疼痛。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x线胸片显示血管阴影增多、增强,但无肺浸润阴影。流感病毒或冠状病毒急性支气管炎常发生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
三、疱疹性咽峡炎
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一周。检查可见咽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有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于夏季发作,多见儿童,偶见于成人。
四、咽结膜热
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合膜明显充血。病程4-6d,常发生于夏季,游泳中传播。儿童多见。
五、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頜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病毒性感染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二、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测定
视需要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法和病毒分离和鉴定,以判断病毒的类型,区别病毒和细菌感染。细菌培养判断细菌类型和药敏试验。
【并发症】
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部分病人可继发风湿病、肾小球肾炎、心肌炎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发炎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凝抑制试验等,可确定病因诊断。
本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过敏性鼻炎
临床上很象“伤风”,所不同者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对异常气味亦可发作,经过数分钟至1-2h痊愈。检查:鼻粘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
二、流行性感冒
常有明显的流行。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状明显,但鼻咽部症状较轻。取患者鼻洗液中粘膜上皮细胞的涂片标本,用荧光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或病毒分离或血清学诊断可供鉴别。
三、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
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等在患病初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资区别。
【治疗】
呼吸道病毒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或中医治疗为常用措施。
一、对症治疗
病情较重或发热者或年老体弱者应卧床休息,忌烟,多饮水,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如有发热、头痛,可选用解热止痛片如复方阿司匹林、去痛片等口服。咽痛可用消炎喉片含服,局部雾化治疗。鼻塞、流鼻涕可用1%麻黄素滴鼻。
二、抗菌药物治疗
如有细菌感染,可选用适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氧氟沙星。单纯的病毒感染一般可不用抗生素。
化学药物治疗病毒感染,尚不成熟。吗啉胍(abob)对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病毒有一定疗效。阿糖腺苷对腺病毒感染有一定效果。利福平能选择性抑制病毒rna聚合酶,对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有一定的疗效。近年发现一种人工合成的、强有力的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简称poly l:c)可使人体产生干扰素,能抑制病毒的繁殖。
三、中医治疗
采用中成药或辨证施治的原则对上呼吸道感染有其独到之处。
【预防】
增强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是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办法。如坚持有规律的合适的身体锻炼、坚持冷水浴,提高机体预防疾病能力及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做好防寒工作,避免发病诱因。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劳,特别是晚上工作过度。注意呼吸道病人的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