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证

参考:休克 , 急性肠炎 , 低血糖症 , 肾损伤 , 肝脏损伤 , 腹膜后血肿 , 伤寒肠穿孔

“脱证” 相关论述

脱证为急证中最危重者,有生死反掌之虞。且先兆出现的时间既短暂还多为前夕先兆,幸而先兆信号较为明显,故对及早发现预兆有了可能性……

一、心脱先兆
心脱主要病机心气暴脱,心主血脉,心肺又为宗气之根,宗气主推动血脉的运行,故心气脱则必然局致宗气无力,且必见虚里搏动应衣,脉象微弱的信号。临床上心脱主要发生心气大虚之后,心气大虚常见于大汗或亡血之后,因汗为心之液,心为血府,气载于血,气随血脱之故。心脱先兆症以大量出汗、汗出发凉及烦躁为信号。
阻截治则 强心益气,方用独参汤(野台参、生晒参)及生脉散龙骨牡蛎山萸肉心阳虚者加附子。心脱常见于现代医学大汗后虚脱及出血性虚脱等急症。
心阳为心脱重证,主要见证为面晦唇青,大汗淋漓,呼吸微弱,脉细欲绝,等心阳衰竭证相当于西医心功能不全。抢救原则为强心回阳,方用参附汤人参附子,并配合西医手段急救。
心腑脱证
心之腑为小肠小肠泌别清浊,转输津液小肠虚则泌别失职,水谷下趋而成泄泻,特点为伴有小便不利。先兆证为小便短少,大便稀薄。
阻截治则 益气温中,泌浊固肠,方用补中益气汤萆薢分清饮党参黄芪白术升麻柴胡陈皮萆薢乌药益智仁石菖蒲车前子
二、肺脱先兆
肺主气、司呼吸,肺脱主要因于耗气伤津所致。宗气根源于心肺,胸中宗气的作用为“贯心脉而行呼吸”,肺脱必然累及于心引起宗气外泄。此外,肺脱还常伴有肾虚,因肾为气之根。临床上,久嗽虚喘常为肺脱的病源。肺脱先兆信号为神疲乏力,呼吸气短,继而烦躁不安,面色青灰,脉浮大无根,甚则唇甲青紫,神识不清,呼吸呈叹息样(抽泣式),相当于现代医学呼吸衰竭
阻截治则 益肺固脱,方宜参附汤:人参附子,可加蛤蚧
肺腑脱证
肺之腑为大肠大肠为传导之官,如大肠受损或虚寒,传化过度而致脱证大肠脱特点为魄门失约,肛门外脱,泄泻次多并伴有矢气频频。先兆信号为大便稀溏,肛门下坠,并有矢气,食少乏力。
阻截治则 为补肺益气、固腑防脱,方用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炙甘草。如滑脱不止可合用四神丸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补骨脂,或加龙骨牡蛎天竹黄
三、肝脱先兆
肝主疏泄,从而调畅全身气机,推动气血津液的运行,又肝主升发,振奋生机,故肝脱主要表现为疏泄无度,胆汁外倾,生机萎颓。相当于现代医学肝功能衰竭,见于晚期肝癌、晚期肝硬化药物中毒疾病,主要机制为肝细胞的严重损坏,导致肝功能衰弱。先兆信号为持续性黄疸加深和出血倾向,晚期以呕恶烦躁嗜睡为凶兆,严重时不醒人事,呕血衄血,汗冷肢厥,脉微弱欲绝,黄疸浸溢周身,尸臭漫帏,生命垂危。
阻截治则 益气解毒、扶正固脱,及茵陈术附汤附子茵陈白术,回阳解毒化癍,并辅以三七止血化瘀。
肝腑脱证
肝之腑为胆,胆为“中精之府”,内藏精汁,胆倒为肝腑脱证。胆内蓄胆汁,如因外伤胆病,致胆气大伤,胆虚不摄则胆汁外倾,临床出现面绿肤青,呕吐苦汁,渐之形羸神惫,生命欲竭。因胆色青,胆主少阳春升之气,胆气升则十一脏皆升,胆气败降则诸脏告竭,故胆倾病人其先兆特点为面色逐渐发绿,精神萎靡,反应迟顿,形体渐为羸瘦。
阻截治则 温升胆气,振奋生机,方宜升胆汤柴胡白芍茯苓、法夏、荷叶甘草,阳虚酌加附子
四、肾脱先兆
肾主藏精及主水液,肾又为气化之根,司开阖,故肾脱则主要表现为肾精及水液的下趋无制,最终导致肾竭。如肾虚无制,不能约束水液的肾虚多尿,包括《金匮要略下消:“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即是肾脱病证。现代医学的尿崩症亦属下消范畴,日久造成肾精内竭。再有,由于肾虚不能固摄精液漏下,又称精崩,妇女则带下谓之白崩,皆属于肾脱之范畴。肾脱导致肾精耗竭,下元虚惫,而成肾绝,所谓肾绝肾精枯竭、脏腑衰败。如《脉经·诊五脏六腑气绝证候》曰:“病人肾绝,四日死……齿为暴枯,面为正黑,目中黄色,腰中欲折,白汗出如流水。”其先兆特点为面黑腰酸如折,因黑为肾色,肾精外脱故面呈黑色,腰为肾之腑,故腰酸欲折为肾亏衰竭的信号。
阻截治则 益肾固脱,属肾水泄脱的用固肾饮附子山萸肉熟地、上肉桂茯苓山药桑螵蛸,属肾精泄脱的用固精汤实、生牡蛎,精崩、带崩皆可用。
肾腑脱证
肾之腑为膀胱,“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不约则为遗溺。临床上,小便失禁遗溺不止,为膀胱脱证。其先兆症为小腹下坠不能忍溺,为膀胱腑气受损大虚之先兆。膀胱为肾之腑关,膀胱不约与肾虚有密切关系,膀胱腑脱根源于肾脱。
阻截治则 宜固肾为主(昏迷引起的膀胱不禁又当别论)。此外,小儿膀胱不约还与脾肺虚衰有关,阻截治疗应注意审证,偏于肾虚不约,方宜益肾固脬汤黄芪桑螵蛸、猪膀胱一具,阳虚酌加附子鹿茸。偏于肺虚无制,方用补肺固脬汤膀胱一具。
五、脾脱先兆
脾主运化,脾的运化转输是通过升清降浊来实现的,脾气主升,故“升清”是脾运化的主要机制,脾又统血,五脏气血赖脾以统摄。如脾受损,失于升清,统摄,则易导致脾脱。表现为清气下泄、脏气下垂,甚至下血、漏血,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脾脱急证为暴泄滑脱、便血崩漏、涎溢……。其先兆信号皆有脾虚中气不足清气下陷之证,如神疲乏力,头晕面?,食少泄泻等。
阻截治则 补气防脱,其中,暴泄滑脱除根据原病的虚实寒热辨证选方外,应用参芪龙牡以益气防脱。其中,属脏气衰竭滑泄不禁的应予固泄肉豆蔻莲肉、生牡蛎猪大肠一尺,阳虚酌加附子炮姜;见唇红、口干、脉细数为气两伤的信号,应急予生脉散;见烦躁舌红干、肢热、气粗为亡阴信号,则应予生脉散重用红参;表情淡漠、舌淡白、肢厥、气微又为亡阳凶兆,当急投参附,或予四逆生脉饮。至于便血脱证崩漏脱证等,除应根据原病辨证处理外,应本着所漏之血不能速生,所脱之气理当急固的原则,以益气救脱,挽回生机为主要精神
另外,脾脱,大、小肠脱皆有泄泻,区别在于,小肠脱之泄常并发小便不利,多见于老年人;大肠泄泻则常伴脱肛,一般见于小儿;脾脱泄泻则常俱见血便,多见于体虚弱者。此外,大、小肠脱皆为腑脱,症情稍轻,少顷刻之变,脾脱为脏脱,症情危重,多有突然转气两竭或亡阴亡阳之虞,临证应多加注意。
胃腑脱证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胃降浊正常才能受纳,胃腑脱证主要为降浊失常而上逆。如胃气衰败则易出现呕吐脱证,其先兆见证为神疲无力,食少纳差,脘痞恶心,面色?白,脉沉无力,舌淡苔白等脾胃虚寒证呕吐虽少危急之变,但如呕吐频频或剧烈呕吐亦可导致气绝阳亡,证见面青肢厥,气微脉沉等凶兆,则应急投参附以救危脱。
阻截治则 除治疗原发病外,应注意温胃益气,方宜温胃饮秫米呕吐重时方宜定呕汤姜、白术茯苓,重用人参半夏,阳虚加附子寒甚加伏龙肝(灶心土)。


病证名。
阴阳气血津液严重耗损的综合征。症见大汗淋漓、手足厥冷合口开、手撒尿遗、脉微细欲绝等。临床上把大汗、大吐、大泻、大失血精液大泄等精气急骤耗损导致阴阳离决者,称为暴脱,部分休克属此范围。若久病无气虚弱,精气逐渐消亡所引起的,则称为虚脱,心、肺、肝、肾等的功能衰竭基本上属此范围。《灵枢·通天》:“阴阳皆脱者,暴死不知人也。”
中风辨证分型之一,即实者为闭证,虚者为脱证


朱保义抚辰.庚戌春.权监务.予一日就务谒之.见拥炉忍痛.若不禁状.予问所苦.小肠气痛.求予诊之.予曰.六脉虚浮而紧.非但小肠气.恐别生他疾.越数日再往.卧病已五日矣.入其室.见一市医孙尚者供药.予诊之曰.此阴毒证.肾虚阳脱.脉无根蒂.独见于皮肤.黄帝所谓悬绝.仲景所谓瞥如羹上肥也.早晚喘急.未几而息已高矣.孙生尚与术附汤.灸脐下.予曰.虽卢扁之妙无及矣.是夕死.故论伤寒真气为主.论曰.伤寒不拘阴证阳证.阴毒阳毒.要之真气强壮者易治.真气不守.受邪才重.便有必死之道.何也.阳证宜下.真气弱.则下之便脱.阴证宜温.真阴弱.温之则客热便生.故医者难于用药.非病不可治也.主本无力也.经曰.阳胜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阴胜则身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止.男子二八精气溢.八八止.妇人月事.以时下.故七欲损也.男子精.欲满不欲竭.故八欲益也.如此则男妇身常无病.无病精气常固.虽有寒邪.易于调治.故曰二者可调.是知伤寒真气壮者易治也.

辽宁寇姓媪,年过六旬,得霍乱脱证
病因 孟秋下旬染霍乱,经医数人调治两日,病势垂危。
证候 其证从前吐泻交作,至此吐泻全无。奄奄一息,昏昏似睡,肢体甚凉,六脉全无。询之犹略能言语,惟觉心中发热难受。
诊断 此证虽身凉脉闭,而心中自觉发热,仍当以热论。其所以身凉脉闭者,因霍乱之毒菌窜入心脏,致心脏行血之机关将停,血脉不达于周身,所以内虽蕴热而仍身凉脉闭也。此当用药消其毒菌,清其内热,并以助心房之跳动,虽危险仍可挽回。
处方 镜面朱砂(钱半)粉甘草(一钱细面) 冰片(三分) 薄荷冰(二分)
共研细末,分作三次服,病急者四十分钟服一次,病缓者一点钟服一次,开水送下。
复诊 将药末分三次服完,心热与难受皆愈强半。而脉犹不出,身仍发凉,知其年过花甲,吐泻两日,未进饮食,其血衰惫已极,所以不能鼓脉外出以温暖于周身。
处方 野台参(一两) 生怀地黄(一两) 生怀山药(一两) 净萸肉(八钱) 甘草(三钱蜜炙)
煎汤两大盅,分两次温服
方解 方中之义,用台参以回阳,生怀地黄滋阴萸肉以敛肝之脱(此证吐泻之始,肝木助邪侮土、至吐泻之极,而肝气转先脱),炙甘草以和中气之漓。至于生山药其味甘性温,可助台参回阳,其汁浆稠润又可助地黄滋阴。且此证胃中毫无谷气,又可惜之以培养脾胃,俾脾胃运化诸药有力也。
效果 将药两次服完,脉出周身亦热,惟自觉心中余火未清,知其分犹亏不能潜阳也。又用玄参沙参、生山药各六钱,煎汤服下,病遂全愈。

( 音工,下部病也。俗作肛,非。)
气血虚与热,气虚参、 、升麻川芎血虚四物汤,热加黄柏。外以五倍子为末,托而上之,一次未收,至五次、七次必收。
又方 以陈壁土泡汤,先熏后洗。
又方鳖头烧存性为末,真麻油调敷即收。龟头亦可。

(祖传方)
七花丸肠风下血久痔皆效。
山茶花芙蓉花石榴花 检漆花 白茅花(锉,各一两,俱烧存性松花(一两,烧存性槐花(二两,炒焦黑) 枳壳(一两,麸炒黄色) 甘草(炙,五钱) 地榆(一钱) 槟榔(二钱五分)
上为细末,醋调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煎乌梅汤下。
又方肠风下血等证。
柿饼烧存性,秤灰二两) 乌梅烧存性,二两) 酒瓶箬(已酒过一年者,或二、三年者,尤良。烧存性,二两) 槐花(五钱,炒焦黑) 百药煎(一两,如无以五倍子炙焦黄代之) 枳壳(五钱,麸炒黄色)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醋汤下。或加槟榔五钱。

妇人趣产,劳力努咽太过,致下脱,若脱肛状,及阴下挺出,逼迫肿痛,举重房劳,皆能发作,清水续续,小便淋露

阳自右降,降于下而化浊阴自左升,升于上而化清阳。阳根于根于阳,是阴阳互相为根也。
而要其升降之权,总在于脾胃。一自脾气不升,则精血驰走而阴脱。《经》曰∶脱阴目盲是也。一自胃气不降,则神气飞腾,而阳脱。《经》曰∶脱阳者见鬼是也。如阴脱者,以乌肝汤主之。如阳脱者,以兔髓汤主之。如虚病元阳将脱者,以参附汤主之。如少阴气厥不至者,以地黄饮子主之。
乌肝汤
甘草(二钱) 人参(三钱) 茯苓(三钱) 桂枝(三钱) 干姜(三钱) 附子(三钱) 首乌(三钱蒸) 芍药(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兔髓汤
甘草(二钱) 人参(三钱) 五味(一钱) 半夏(三钱) 龙骨(二钱 研) 牡蛎(三钱研) 元参(三钱) 附子(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
参附汤
人参(一两) 附子(五钱制) 水煎大半杯,温服
地黄饮子
肉桂附子肉苁蓉茯苓熟地麦冬五味子远志菖蒲石斛山萸肉巴戟肉(各一钱) 薄荷叶(四分) 水煎大半杯,温服

脱证提纲〕 脾升胃降化机生,气血根原辨浊清,倘若逆行全不化,阴阳两脱命将倾。
乌肝汤
(证附) 精血驰行阴脱时,桂枝芍药首乌施,参苓姜附兼甘草,用此回生取效奇。
兔髓汤
(证附) 神气飞腾阳脱时,人参夏附可同施,元甘五味兼龙牡,力挽生机效出奇。

甲申夏,予于登厕时,忽然体冷汗出,气怯神疲。孟英视之曰∶阳气欲脱也。猝不及得药。适有三年女佩姜一块。约重四至五钱,急煎而灌之,即安。后用培补药,率以(人)参 (黄) (白)术(炙)草为主,盖气分偏虚也。

郑九,经越医陈六顺延医,服药后汗出昏狂,精流欲脱。孟英切其脉,既散且乱,沉取极细。曰∶此证颇危,生机仅存一线。亦斯人分素亏,不可尽谓桂、附之罪也。以∶元参 生地 知母黄柏白芍石斛百合甘草栀子桑枝龙骨牡蛎 盐水炒豆豉,为大剂灌之,下咽即安。次日,去栀、豉、甘草、加龟版鳖甲、盐水炒橘红,服十余帖而康。

戊子之春,予由旌邑至孙村汪生德辉家,伊芳族绍由翁尊堂病剧延诊,比至,已治木矣。
入见病者色白如盐,切脉弦劲少胃。予曰∶此脱证也,何以至此?翁述病原云∶家慈年近古稀,体虚多忧,向患气痛,服辛香之品稍快。旧夏病眼科疗治,其已盲。今春又因痰嗽,药如二陈、枳、桔、杏仁苏子,服经多日,前夕忽心慌晕汗,至今不止。畏食懒言。出所服诸方,予阅之曰∶病伤犹可治,药伤最难医。今离线甚速,驷马追之,尚恐不及,奈何?翁恳举方,商以两仪煎合生脉散,每剂拟用人参三钱,熟地八钱。翁云∶家慈因患气痛补剂向不取尝,分两过重,虑其不受,请小试之如何。予曰∶亦可。但大厦摇摇,一木恐难支耳。
姑用人参一钱,熟地三钱,麦冬一钱五分,五味子五分。予下榻汪生宅中。次早翁郎岷山兄来云∶家祖母昨夕服妙药后,安睡片时,汗敛晕定,略啜稀粥,稍能言语,幸已获效,乞求复诊。予曰∶子归先煎人参二钱,熟地五钱备用。往察脉证颇有起色,仍守原方,续仿《千金复脉汤以救阴液,再加茯神、归、芍、牡蛎、女贞、石斛柔肝养胃,渐次而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