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

( zigongtuochui )

别名: 阴挺 , 阴菌 , 阴脱 , 阴挺出下脱 , 产肠不收

中医

简介:
子宫位置沿阴道下降,甚至脱垂于阴道外,或阴道前、后壁同时有不同程度的膨出,甚至脱出阴道口外为主要表现的妇科疾病
病机:
本病多因分娩时用力太过,或产后劳动过早,导致劳倦伤脾,气虚下陷,收摄无权;或因分娩时处理不当,伤损胞络胞络失系;或产育过多,房室所伤,肾气亏虚,冲任不固;或素体虚弱,老年久病,便秘努责,失于固摄所致。
诊断:
本病病机总由正虚,但临床上应着重区分气虚肾虚虚中挟实三种证型。神疲气馁、小腹下坠者,多属气虚;经常腰酸膝软,腹坠溲勤者,多属肾虚;脱垂的子宫表面溃烂,带下淋漓者,乃兼挟湿热,临床当细心查辨。
1.气虚
主证子宫下移或脱出于阴道口外,劳则加剧,卧则消失,小腹下坠,四肢无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小便频数带下量多,质稀色白,舌淡苔薄,脉虚细。
分析:脾主中气脾虚中气不足而易下陷,故小腹下坠,子宫下脱脾主四肢脾虚中阳不振,则四肢无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下元气虚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浊下注,则带下量多,质清稀。舌淡苔薄,脉虚细均为气虚之象。
2. 肾虚
主证子宫下脱腰酸腿软,小腹下坠,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头晕耳鸣,舌淡红,脉沉弱。
分析:腰为肾之府肾藏精而系胞,肾虚冲任不固带脉失约,而致子宫脱垂腰酸腿软,小腹下坠;肾与膀胱表里肾虚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频数,夜间尤甚;肾精不足,清窍失养,故头晕耳鸣。舌淡红,脉沉弱,均为肾虚所致。
3.湿热
主证子宫脱出阴道口外,表面溃烂,黄水淋漓,或小便灼热,或口干口苦舌质红,苔或黄腻,脉或沉乏力。
分析:由于气虚下陷或肾虚不固,导致子宫长期脱出于阴道口外,受衣裤摩擦损伤,易为湿热邪毒侵袭,蕴结于下,故表面溃烂,黄水淋漓;湿热蕴于下焦,则小便灼热湿热上蒸则日苦口干,舌红苔黄腻。由于子宫脱垂均由气虚肾虚引起,故脉沉乏力。
类证:
1.石瘕:如肌瘤脱出,在体表找不到宫颈口,b超可助诊断。
2.阴户囊肿:多发生在阴道口的一侧或双侧,边界清楚;若膨出则不能向阴道内还纳,子宫仍在正常位置或被挤压向上。
治疗:
中医治疗子宫脱垂的原则是补气提升,温阳益肾,益气固脱。治法上应按“虚者补之,陷者举之,脱者固之”的原则,临床上根据辨证,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肾固脱为主,即气虚者着重益气升提,肾虚者着重补肾固涩,虚中湿热者,先清湿热以治其标,继用升提固涩以治其本。常用治法有以下几种。
一、辨证选方
1.气虚
治法:补气升提。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2g,陈皮9g,柴胡9g,升麻10g,川断15g,金樱子12g,炙甘草6g。继发湿热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气者,可于原方去金樱子党参,加黄柏15g,败酱15g,薏苡仁15g等以清热利湿
2. 肾虚
治法:补肾固脱。
方药:大补元煎加味。当归15g,熟地15g,杜仲15g,山萸肉15g,枸杞子15g,山药30g,炙甘草10g,鹿角胶15g,紫河车10g,金樱子20g,芡实20g。如命门火衰,元气不足者,可酌加破故纸20g,肉桂10g。
3.湿热
治法:清利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味。柴胡15g,木通10g,泽泻15g,车前草15g,生地15g,当归15g,栀子15g,黄芩15g,黄柏15g,苍术15g,土茯苓15g,甘草10g。
二、专方验方
1.升麻汤升麻15g,枳壳25g,党参25g,黄芪50g,牡蛎50g,益母草20g,当归15g。水煎服。适用于气虚子宫脱垂,每日1剂,连服2周。
2.枳壳汤枳壳50g,黄芪25g,益母草25g,升麻10g。水煎服。本方适用于气虚子宫脱垂,每日1剂。
3.首乌汤:首乌50g,枳壳50g,益母草25g,升麻10g,牡蛎20g。水煎服。本方适用于肾虚子宫脱垂,每日1剂。
4.金樱子汤:金樱子100g,益母草100g,枳壳25g,升麻20g。本方适用于肾虚子宫脱垂,每日1剂,水煎服。
5. 升麻9g,生白术9g,益母草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每次饭前1小时服。
三、其它疗法
(一)外治法
1.熏洗方
(1)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蛇床子各30g,黄连6g,苦参15g,黄柏10g,枯矾10g。煎水熏洗坐浴,此方用于子宫脱出伴有黄水淋漓,湿热下注者。
(2)丹参16g,壳16g,五倍子诃子肉各9g,煎水趁热熏洗外阴部。
(3)乌梅肉、五倍子石榴皮各10g,煎水趁热熏洗外阴部,每日2次。
2. 外上药
(1)阴道内上药,双子粉(等量的五倍子覆盆子)研细末,以香油调后用棉球蘸药塞入阴道穹窿处,每日4次,3~5天为一疗程。双子粉要经过消毒处理。
(2)蓖麻子涂顶心(百会)治妇人子宫出,痛不可忍。根据子宫脱垂轻重,取鲜蓖麻子36~49粒,去壳捣烂,摊白纱布上,再将患者百会穴和前囱门之间的头发剪掉一小撮,暴露头皮,将上药隔纱布敷于此处。每日上下午各一次,每次贴敷2~3小时,7天为一疗程。休息2天可重复下一疗程。
中药:
1.补中益气丸:每丸重9g,每次服1丸,1 日2次。2.十全大补九:每丸重9g,每次服1九,1 日2次。3.龙胆泻肝丸:每丸重9g,每次服1丸,1日2次。
针灸:
1.体针疗法:主穴:维胞关元旁开6寸,进针后大幅度捻转,病人即有子宫收缩感),子宫穴(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中点向内一横指),进针后向耻骨联合方向斜刺,深度以病人感到阴部发酸上抽感为止,三阴交
配穴:长强百会阴陵泉。可同时灸百会穴。
每次可选1 ~2主穴,2~3个配穴,强刺激,不留针,以病人有酸、麻、胀、上提感为度。每周2~3次,2~3周为一疗程。
2.耳针疗法:以经络探测器或耳针探测器在耳廓,腰骶推部找出敏感点,以普通针灸针在敏感点针刺2~3分深,强刺激留外10~15分钟,每天1次,7~10天为1疗程。
3.温针疗法:采用关元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毫针刺入,点燃艾条温灼针身和针刺穴位,时间以感应程度和病势轻重而定。
4. 头针:取穴:双侧足运感区、生殖区。刺法:10次为1疗程,停针3~5天,作第2疗程。

西医

简介: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脱出于阴道口外,临床上以阴道内脱出块物,并伴有下坠感和腰骶部酸痛为其特征。根据脱垂程度可分为三度,以二、三度脱垂比较多见。
病因:
子宫脱垂的原因和发病机制与支持子宫的各韧带及骨盆底托力的强度有关。子宫的支持韧带因妊娠而变软拉长,分娩时盆底组织又常受损伤撕裂,产后若各组织尚未复原即承担过大的腹压,如重体力劳动、咳嗽等,易诱发子宫脱垂子宫后位时,其纵轴与阴道纵轴相一致,腹压即作用于子宫底,可使子宫沿阴道轴线下降。年老体弱、卵巢功能减退、生殖器官萎缩、骨盆底肌肉组织弹力减退,如再加上慢性咳嗽、长期腹泻等可促使子宫脱垂。有些妇女因先天性发育异常以致子宫支持结构薄弱及缺乏张力,虽未经过妊娠分娩,也可发生子宫脱垂
人群:
发病年龄在40~70岁之间,农村妇女发病率较高。
病理生理:
在正常情况下,子宫位于盆腔中部,呈前倾或后倾位,子宫纵轴与阴道纵轴成90 ~100角,子宫颈位于坐骨棘水平以上,子宫正常位置的维持,主要靠盆底肌肉筋膜(特别是提肛肌及筋膜),以及附着于子宫的韧带(如子宫主韧带及子宫骶骨韧带)等起支持作用。子宫位置的变化与腹内压力的高低和盆底组织支持力量的大小密切相关。子宫脱垂发生于多产或产后,且直接与分娩有关。分娩可以损伤子宫支持组织(盆腔内筋膜)及提肛肌,但如果产后适当休息,加强营养,尤其配合产后运动锻炼,一般均可恢复正常,而不发生脱垂或有之亦轻。如果损伤较重,或生活条件差,产后过早从事体力劳动,包括较长时间处于站、蹲体位者,或有慢性咳嗽腹泻便秘等增加腹压情况下,则易发生子宫脱垂,且病情往往较重。绝经期后妇女发生生殖道脱垂者,是因卵巢功能不足,雌激素水平低落,使筋膜等支持结构开始退行性变,加上年老,肌张力低下,结果盆底组织薄弱而使生殖道发生脱垂,甚至伴尿道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个别未婚、本育妇女发生子宫脱垂是因盆底肌肉筋膜先天性松弛或缺陷所造成的。
诊断标准:
子宫脱垂诊断标准:
1.自觉外阴有肿块脱出,伴腰酸、下坠,行走时加重,轻者平卧时肿物可以回缩。
2.根据子宫脱垂的程度不同,临床分为Ⅲ度。
(1)Ⅰ度①轻Ⅰ度:子宫颈距处女膜缘少于4cm,但未达处女膜缘。②重Ⅰ度:子宫颈已达处女膜缘,于阴道口即可见到。
(2)Ⅱ度①轻Ⅱ度:子宫颈已脱出于阴道外,但宫体尚在阴道内。②重Ⅱ度:宫颈及部分宫体脱出于阴道口外。
(3)Ⅲ度子宫颈及子宫体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
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
子宫脱垂的诊断主要根据阴部有块物脱出。检查时应令患者先排空膀胱,取蹲位用腹压,观察其脱垂最严重程度作为诊断标准。双合诊检查时必须注意有否子宫颈延长,阴道前后壁膨出程度,以及子宫的位置。
病史:
应注意患者的一般状态,主要症状,发病年限,分娩情况,产褥期休养情况,劳动情况,有无发病诱因等。
体征:
1.腰骶部酸痛、下坠感;子宫脱垂患者经常出现的症状是腰痛,尤其腰骶深部,检查时局部并无压痛。其疼痛特点为劳动后症状出现,经卧床休息后,疼痛即可消失。
2.阴道脱出物:多数患者自诉有球形物自阴道内脱出,咳嗽,走路时加重,轻者肿物脱出不大,经平卧休息后能自动回纳。重者脱出肿物较大,平卧休息亦不能自行回缩,需用手还纳。
3.阴道分泌物增加:子宫脱出暴露于阴道外,长期摩擦,则易发生溃疡、感染,局部渗出物增多,有时呈脓性甚至带血。
4.月经失调子宫脱垂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使盆腔瘀血,影响正常月经,成为不规则子宫出血的原因。
5.其他子宫脱垂常可使尿道变为弯曲,若伴有膀胱膨出,可引起尿频、排尿困难,泌尿系统感染,尿潴留张力性尿失禁等症:若伴有直肠膨出发生排便困难。
体检:
妇科检查:嘱病人向下迸气,当腹压增加时观察有无子宫颈下垂,如果宫颈不能膨出外口,则用手指深入阴道触及宫颈,再测出宫颈至处女膜缘的距离,如果少于4cm即有可能为子宫脱垂
鉴别诊断:
1.子宫粘膜下肌瘤或子宫颈肌瘤:子宫粘膜下肌瘤或子宫颈肌瘤脱出宫颈口至阴道内或阴道口时,有可能误认为子宫脱垂,但肌瘤好发于30岁以后妇女,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史,经仔细检查不难区别,因为脱出物中找不到子宫颈口,多无阴道前后壁膨出,在肌瘤的一侧或周围可触及宫颈边缘。另外,将肿瘤夹住旋转,可转动者提示为带蒂肌瘤。
2、慢性子宫翻出:子宫底下陷于阴道内或达到阴道口外时,亦有分泌物增多,易与子宫脱垂混淆。但慢性子宫翻出患者有间歇性发作的下腹部剧痛,并伴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史。妇科检查时,子宫底翻出于阴道内或达阴道口外,呈球形,表面为红色的粘膜,触之易出血,在肿块上找不到宫颈,有时可见两侧输卵管开口;在肿块上部可触到宫颈周缘。肛门指诊盆腔内空虚触不到它体,将肛门内食指勾向前方,可触到一漏斗形凹陷,用子宫探针探测宫颈环内侧不能探入。
3.子宫颈延长:子宫颈延长者亦觉有肿物自阴道脱出,但此病多发生于未产妇,妇科检查时觉前后阴道穹窿很高,无阴道壁膨出,子宫体仍在盆腔内保持正常位置,仅子宫颈极度延长,甚则突出于阴道口外,用子宫探针探查其长度,宫腔深度常超过10~12cm。
4.阴道壁囊肿或肿瘤:于阴道内觉有肿物突出,肿物较大时可下垂垂阴道外口,并引起性交及排尿困难等。妇科检查时子宫仍在正常位置,或被肿块挤向上方,肿块常偏于阴道一侧,基底部位于阴道壁上。
5.膀胱膨出膀胱膨出膀胱底部连同阴道壁下降,最后形成袋形突出。妇科检查时于阴道前壁可触及一球形肿物向外阴部膨出,触诊有柔软感。患者屏气时,肿物可增大,宫颈不下降,放松时肿物则回缩。有力的证据是:在无菌操作下用金属导尿管从尿道伸入膀胱,可见导尿管在阴道膨出之块物中活动,并可触及膨出物内的导尿管。
6.直肠膨出直肠膨出轻者无症状,重者有下坠感,排便困难,解大便时需用手下压阴道后壁。妇科检查时阴道后壁皱折消失宛如袋状膨出于阴道内,患者屏气时,袋状膨出增大,宫颈不下降,放松时又可回缩、食指插入肛门内,指尖向前,可弯入膨出物的腔内。
疗效评定标准:
(一)根据1979年部分省市自治区子宫脱垂尿瘘防治科研组扩大会议规定,评价手术治疗效果之时间定为手术结束后1年为准。
1.治愈:解剖位置正常,如切除子宫,某后无阴道壁脱出。
2. 好转,①子宫脱垂减轻到Ⅰ度,阴道膨出程度较治疗前减轻1级,但未恢复正常。②自觉症状减轻。
3. 无效:解剖位置或自觉症状与治疗前同,或加重。
4. 复发:手术后1年以上再次出现子宫脱垂

(二)子宫托效果评价
1.治愈:好转:指停托1年达到前列手术疗效的标准。
2.有效:指用托期间子宫未再脱出者。
3.无效:指托自行脱出或因不适而不能继续应用者。
治疗:
治疗方法分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两类。
一、非手术治疗
(一)子宫托疗法
1.适应症
(1)因全身情况或严重的心、肝、肾等疾患,而不宜手术治疗者。
(2)拒绝手术治疗,或因环境、经济等无条件施行手术治疗者。
(3)轻度于宫脱垂合并腰背酸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先采用子宫托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者,可作为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2.禁忌症
(1)阴道、宫颈明显有炎症或溃疡者,在治愈后放置。
(2)阴道口宽敞,阴道短浅,四周穹窿部变浅或消失,不能支持子宫托于生殖裂孔之上。
(3)盆腔有明显炎症或肿瘤者。
(4)会阴Ⅲ度裂伤,或有尿瘘粪瘘者。
(5)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均不宜用子宫托。
3.类型:国内常用及近年研制的子宫托有如下四种:①喇叭花子宫托;②环型子宫托;③球型子宫托;④球腹——蘑菇子宫托。
4.子宫托的使用:按子宫托的不同类型,均可分大、中、小三种,经配放子宫托后,脱垂的子宫阴道壁能回纳于阴道内,患者立感舒适而子宫不脱出者为配放合适,并需教会患者放取
与叮嘱患者每晚取出洗净,晨间再行放置、一般放置时患者平卧,两腿屈曲分开,将托的后缘偏斜,沿阴道后壁推入至阴道顶部,再将子宫托的前缘推至耻骨联合的后面,然后让患者迸气,使子宫下降,检查托的位置是否正确,取托时应轻轻侧斜方向取出。
(二)宫旁药物注射
此法作用在于激起化学性炎症,形成疤痕,疤痕挛缩后,缩短松弛的主韧带,使子宫上提。这一疗法对轻度子宫脱垂有效,重度无效,且副作用较大,故未被广泛应用。
(三)体育疗法
用体操方法进行有关肌肉的运动和锻炼,使松弛的肌肉经过锻炼而恢复功能,常用的有提肛肌运动法、膝胸卧式,每天早晚各行一次,每次5~15分钟,早晨锻炼应在起床前进行。有压力性尿失禁者,每次排尿时,有意识地停顿排尿动作数次,并使之形成习惯,对加强提肛肌的张力,甚为有益。
(四)理疗
此法并非是治疗子宫脱垂的方法,仅能协助治疗其并发症,常用的方法是热水坐浴、红外线照射及透热电疗等。
二、手术疗法
(一)适应症
一般应用于二度重、三度及/或阴道壁中度膨出,或非手术治疗无效而自觉症状重的患者。
(二)禁忌症
心脏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肝硬化或肝功能损害,活动性肺结核、肺功能不全,糖尿病,精神异常,严重贫血,慢性咳嗽出血性疾病,恶性肿瘤,全身性传染病等。泌尿系炎症,重度宫颈糜烂,宜在治疗控制后施行手术。
(三)术式选择
1,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适合于无明显宫颈延长及宫颈、宫体无病理改变的患者。
2.曼市手术(阴道子宫颈部分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适合于具有宫颈延长的患者。
3.经阴道子宫切除及前后阴道壁修补术:适合于年老子宫脱垂患者,子宫脱垂且伴有宫颈非典型增生,功能性子宫出血,小的子宫肌瘤子宫脱垂伴有阴道壁角化严重不能回纳者。
4.阴道纵(磺)膈成形术:适合于绝经后,宫颈光滑,无性生活要求,且阴道前后壁中度或重度膨出的患者。
中西医结合:
治疗思路与方案子宫脱垂虽然说主要由分娩损伤所引起,但不是在产后立即发病,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发病,且随时间推移而加重,当就诊时往往都已表现出体质虚弱,精神疲倦,四肢无力,面色黄白,形体呈脏器下垂体质。因此,无论何种程度的子宫脱垂治疗时都应首先考虑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使全身状况得到改善,这就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一、放子宫前后的中医治疗
对一、二度子宫脱垂可首先考虑非手术疗法,根据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气虚型者以补中益气固摄升陷为原则,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30~50g,人参15g,白术15g,当归15g,陈皮15g,升麻10g,柴胡15g,枳壳15g,益母草15g,牡蛎20g,甘草5g,鳖头1个、若兼肾虚腰痛菟丝子20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二周为一疗程。肾虚型者,以补肾养血,益气升提为原则,方用大补元煎加味,人参15g,山茱萸15g,枸杞子15g,杜仲15g,熟地15g,当归15g,山药30g,升麻10g,菟丝子15g,首乌15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2周为一疗程。
二、手术前后的中药治疗
三度子宫脱垂的患者,一般都是病程长,病情较重,身体状况较差,不适宜直接采取手术治疗,也应首先采用中医的辨证治疗,调整机体,增强体质。以补中益气,升提收摄,补肾固脱为原则,气虚型以补中益气汤为主加减用药,初用时黄芪可用至50~100g,升麻用至15g,但见效后,即应减量、如贫血,可加熟地鹿角胶,以滋补营血腰酸者加川断杜仲白带清稀量多者加鹿角霜乌贼骨,以温肾固脱。肾虚者以大补元煎加味,若元气不足,命门火衰,多寒者,可酌加附子肉桂干姜之类,以温阳固肾。均以2周为一疗程,经治疗2个疗程后,视患者体质恢复情况择期手术。术后为加快身体恢复,巩固手术疗效,可选用十全大补汤归脾汤益气补血

“子宫脱垂” 相关论述

子宫从正常位置向下移位,甚至完全脱出于阴道口外,称为“子宫脱垂”,又称为“阴脱”、“阴癫”、“阴菌”、“阴挺”、“子宫脱出”等。本病常发生于劳动妇女,以产后损伤为多见。
[病因病机]
主要机理是冲任不固,提摄无力。常见的分型有气虚肾虚
一、气虚
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分娩时用力太过,或产后操劳持重,或久嗽不愈,或年老久病,便秘努责,损伤中气中气下陷固摄无权,系胞无力,以致子宫下垂
二、肾虚
先天不足,或房劳多产,或年老体弱,肾气亏虚,冲任不固,系胞无力,以致子宫下垂
[辨证论治]
临床见子宫下移,小腹下坠,四肢无力,精神疲倦,属气虚;若子宫下脱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属肾虚。治疗应本着《内经》“虚者补之,陷者举之”的原则,以益气升提,补肾固脱为主。重度子宫脱垂对妇女危害较大,是难治之病,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气虚
主要证候:子宫下移,或脱出阴道口外,劳则加剧,小腹下坠,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小便频数,或带下量多,色白质稀,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缓弱。
证候分析:脾司中气脾虚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冲任不固,无力系胞,故子宫下脱小腹下坠;脾主四肢脾虚中阳不振,则神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不华;下元气虚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浊下注,则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舌淡,苔薄,脉缓弱,为气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气升提。
方药举例:补中益气汤加枳壳
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者,酌加山药芡实桑螵蛸以止带固脱。
二、肾虚
主要证候:子宫下移,或脱出阴道口外,小腹下坠,小便频数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淡,苔薄,脉沉细。
证候分析:肾虚冲任不固带脉失约,不能系胞,故子宫脱垂小腹下坠;肾气不足下焦不固,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肾虚精血不足,外府及髓海失养,故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淡,苔薄,脉沉细,为肾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肾固脱。
方药举例:大补元煎鹿角胶升麻枳壳
子宫脱出阴道口外,摩擦损伤,继发湿热证候者,局部红肿溃烂,黄水淋漓,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有臭秽气味,不论气虚肾虚,轻者可于原方加黄柏苍术土茯苓车前子清热利湿,重者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子宫脱垂症状的轻重视子宫脱垂的程度及伴发周围脏器的膨出情况而定。轻度脱垂无症状或症状很轻,重度脱垂则症状明显。主要表现为阴道有肿物脱出,于久站、久蹲或大便用力后子宫脱出阴道口,平卧休息时可缩小,并能自动回纳。脱出之肿物随时间的进展而加重,即肿物越来越大,且变得不能自行回缩,需用手还纳。腰背酸痛及下坠感,尤其久站、走路与劳动时加剧,经平卧休息可减轻或消失。脱垂程度越重,下坠感也愈剧烈。阴道分泌物增加,或呈脓性甚至带血。或伴有尿频、排尿困难,或便秘大便困难。应去医院妇科检查,确定是否为子宫脱垂

【病因】发病原因,主要由素体虚弱,产后气血未复,又因强力劳动,以致气虚下陷,不能收摄胞宫所致。
【症状】阴道中有物脱出,或下坠于阴道口,腹部酸楚,精神不振,脉细弱,舌质淡。平掌测试检查:小腹部多有稀疏、阻滞、麻的气感。
【治疗】
(一)发功:
1.按揉百会中脘气海三阴交照海
2.以平掌式、用震法向百会发气48息,向中脘气海发气48息。
3.以平掌式,用拉引手法向气海中极发气,并导气至中丹田
(二)气功针刺:将毫针刺入百会中脘关元,以平掌式或龙含式,用推拉旋手法,向针体发气各14息。
(三)辅助练功
1.练内养功(见消渴)。
2.丹田百会运转功:两手掌重叠,内外劳宫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置于头项,劳宫穴对准百会,推动头皮旋转,左转36次,右转36次,转一周一个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同时提肛、提会阴百会左右转动时,丹田也随之转动,上下同步旋转。

子宫脱垂子宫沿阴道向下移位,严重者,整个子宫均可脱出于阴道之外。
[发病原因]
1.分娩损伤。分娩造成宫颈、宫颈主韧带与子宫骶韧带的损伤及分娩后支持组织未能恢复正常为主要原因。
2.产后护理不当。产褥期产妇多喜仰卧,且易并发慢性尿潴留子宫易成后位,子宫轴与阴道轴方向一致,遇腹压增加时,子宫即沿阴道方向下降而发生脱垂,产后习惯蹲式劳动(如洗尿布、洗菜等),都可使腹压增加。促使子宫脱垂
3.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未产妇发生子宫脱垂者,系因生殖器官支持组织发育不良所致。
子宫脱垂属中医的“阴挺”、“阴脱”范畴,由于平时体质虚弱,产育过多,损伤脾肾,脾气不足中气下陷肾气亏损,以致带脉失约,冲任不固,无力维系胞宫子宫韧带松驰,则子宫失去悬吊与支持作用而下降,发生脱垂。
[临床表现]
1.自觉有块物自阴道掉出,于行走或体力劳动时更加明显,卧床后自行消失。也有终日掉在外面,夜间用手还纳方能复位者。但如脱出部分水肿肥大,则虽用手也不能还纳,影响行动,痛苦极大,多日卧床,经消炎消肿治疗后方能缩入。
2.阴道前、后壁膨出(膀胱直肠膨出),膀胱膨出严重时,可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尿频、应力性尿失禁等症状,直肠膨出时,可出现便秘、排便困难等症状。
3.阴道分泌物增多,子宫长时间脱出于阴道口外,可使局部循环发生障碍,以及内裤的摩擦,导致表面糜烂或破溃感染,出现局部肿胀、白带增多或脓性分泌物。
4.全身伴随症状常可出现下腹、阴道、会阴部下坠感,腰背酸痛,劳动后更加明显,甚至发生恶心、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子宫急性脱垂时,可发生剧烈腹膜刺激症状,如下腹部剧痛,颜面苍白,冷汗不止,恶心呕吐等。
[预防措施]
1.积极开展新法接生。遇有产道损伤应及时缝合。
2.加强妇女劳动保护。产后应有充分的休息,特别是产后3个月内,不作久蹲、担、提等重体力劳动。
3.积极治疗慢性疾病。如咳嗽便秘等,以免增加腹压。哺乳期不应超过2年,以免子宫及其支持组织萎缩。
[治疗方法]
发生子宫脱垂病人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及营养、休息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1.子宫托疗法。子宫托可分大、中、小三号,使用最多的为中号,具体用法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2.中医辨证论治脾虚气陷,表现为自觉有块物自阴道脱出、下腹重坠、劳累或站立过久可加重、伴有腰部酸胀、小便频数而清长、白带增多或精神疲倦、心悸气短者,可选用补中益气汤黄芪12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甘草6克、陈皮4.5克、当归9克、升麻4.5克、柴胡4.5克、生姜二片、大枣四枚、阿胶12克、艾叶炭9克、)以补气升提;肾精亏虚,表现为腰酸腿软、小腹下坠、头晕耳鸣阴道干涩不适、无白带小便频数者,可选用大补元煎加味(党参15克、山药30克、熟地18克、炒杜仲12克、当归9克、山萸肉(可以五味子代)9克、枸杞子12克、炙甘草6克、菟丝子15克、金樱子30克、炙升麻9克)以益肾填精;湿热下注,表现为子宫部分或全部脱垂于阴道外、长期摩擦而致破溃、感染、并伴有外阴肿胀、疼痛、黄水淋漓、小腹坠痛、白带增多发黄身热口渴、小便灼热而赤、溲频而痛、或口苦咽干者,可选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酒炒)6克、黄芩(炒)6克、山栀6克、木通4.5克、车前子9克、泽泻6克、生地9克、当归6克、柴胡9克、甘草4.5克)以清利湿热
3.外治法枳壳60克,煎水熏洗坐浴,每日1~2次;蛇床子30克、乌梅10个,煎水熏洗坐浴,每日1次;双花汤(金银花10克、紫花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苦参30克、黄连5克、黄柏10克、蛇床子10克、枯矾10克)煎水熏洗坐浴,每日1次。
4.单方验方棉花根60克、枳壳30克,水煎服;金樱子根60克,水煎服。
5.针炙。主穴选用子宫穴,针刺强度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准;配穴可选用长强会阴三阴交阴陵泉百会太冲穴位
6.饮食疗法黄芪30克、泰和乌骨鸡1只,将黄芪置洗净的鸡腹中,隔水炖熟,吃鸡肉、喝汤;扁豆子60克,纳入洗净的猪肚内,炖服,常用。

子宫脱垂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整个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之外。其发病原因较为复杂,目前多认为由于分娩损伤、盆腔脏器筋膜及支持组织薄弱、腹腔压力增加及体势用力等影响所致,且往往是综合因素的结果。主要表现为腰酸阴道下坠。较重者有块状物从阴道脱出,咳嗽、走路时加重,卧床休息时可回缩变小。严重者需用手回纳,站立即又脱出,可伴发糜烂、溃疡、感染,阴道分泌物增多,月经失调等。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房劳多产,气虚下陷及肾虚不固所致,应重视早期治疗调养,否则会引起阴部糜烂、感染、尿失禁等严重后果。
(一)起居调养法
不要长时间站立或下蹲,不可用力提取重物,尽量少做屏气等能增加腹压的动作。注意卧床休息,睡觉时宜垫高臀部或脚部。保持大小便的通畅。及时治疗慢性咳嗽便秘腹泻等易增加腹压的疾病。产后不要过早下床活动,尤其不要过早地参加重体力劳动。哺乳期不应超过两年,以免子宫及其支持组织萎缩。加强营养,注意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此外,还可配合功能锻炼(见后面功能锻炼调养法),均对子宫脱垂的恢复有很大帮助。
(二)饮食调养法
中医认为,子宫脱垂多由气虚肾虚所导致,因此饮食疗法对升提子宫有很大帮助。平时应增加营养,多食有补气补肾作用的食物,如鸡、鱼、蛋和肉类,以及山药扁豆大枣莲子等。此外,尚可选用食疗方
(1)用金樱子15克,冰糖60克,放入200克清水中,隔水炖1小时,去渣饮汤,每日3次。或用乌骨鸡1只(去毛和内脏),黄芪60克(塞入鸡腹中),隔水蒸烂,加少量盐调味,吃肉喝汤。适用于气虚型者(子宫下移,或脱出阴道口外,劳则加剧,小腹下坠,四肢无力,少气懒言,小便频数,或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舌淡、苔白、脉虚细)。
(2)用乳鸽1只(去毛和内脏),黄芪30克,枸杞子15克,放炖盅内加水,隔水炖熟,盐调味,吃肉饮汤。或用何首乌30克,山萸肉9克,鸡蛋3个,先用水煎药取汁,再加入鸡蛋煮熟服食。适用于肾虚型者(子宫下脱于阴道口外,腰酸腿软,小腹下坠,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间尤甚,舌淡红,脉沉弱)。
(三)药物调养法
1.单方验方
(1)棉花根60克,枳壳30克,水煎服,每日2次。
(2)金樱子根30克,水煎服,每日2次,连续3~4日。
(3)炒枳壳60克,升麻15克,黄芪30克,水煎,加适量红糖,分多次服,每日1剂。
2.中成药方
(1)人参健脾丸,每次6克,每日3次。用于气虚者。
(2)补中益气丸,每次6克,每日3次。用于气虚者。
(3)右归丸,每次1丸,每日3次。用于肾虚者。
(四)针灸调养法
1.体针
方法一:
主穴:子宫维胞穴。针刺方向与耻骨联合方向成45°角,向子宫方向斜刺,大幅度捻转,其深度以使患者感到阴部有酸胀上抽感为止。
配穴:三阴交长强百会阴陵泉百会可用灸法
每次可选用1~2个主穴,2~3个配穴。强刺激,不留针。每周2~3次。2~3周为1疗程。
方法二:
百会气海大赫维道太冲照海穴,用补法留针多灸。
每次针后,应多做功能练习(见后功能锻炼调养法)。
2.头针
选取双侧足运感区及生殖区。10次为1疗程。休息3~5天,做第二疗程。
(五)按摩调养法
方法一:
(1)患者俯卧,由家人用拇指指腹点揉百会大椎脾俞、肾俞穴各1分钟,然后用手掌推擦腰骶部4分钟。
(2)患者仰卧,自行用指腹揉膻中中脘、气海穴各1分钟。
(3)仰卧,自行用手掌在少腹部旋转摩擦,顺时针30次,逆时针30次。
(4)以指腹点揉三阴交足三里穴各1分钟。
以上按摩法,每日早晚各1次。
方法二:
(1)仰卧,双膝立起,将两大腿逐渐向两侧分开,在此过程中,用手指在大腿内侧的发硬处按摩,一直到硬处渐渐缓解,且两个脚跟紧贴着臀部,能使两大腿均衡地往大分开为止。
(2)侧卧,按揉腰部肌肉发硬的地方,使左右均衡柔软,尤其是第1、2、3、4节腰椎的发硬处,要重点按揉。
揉完后,可配合在左手腕关节外侧的阳池穴施灸5~7壮。
(六)熏洗调养法
(1)枳壳60克,升麻15克,水煎,先熏后洗。
(2)丹参15克,五倍子9克,诃子肉9克,煎水,趁热熏洗。
(3)乌梅60克,五倍子9克,石榴皮9克,煎水熏洗。
(4)蛇床子30克,乌梅10个,升麻枯矾各15克,煎水,坐浴。
(5)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蛇床子各30克,苦参15克,黄柏枯矾各10克,黄连6克,煎水熏洗、坐浴。适用于子宫脱垂伴有黄水淋漓者。
(七)外治调养法
(1)用雄黄五倍子各5克,铜绿4克,枯矾100克,桃仁(去皮尖)12克,共研细,捣为丸,成枣核形,每丸3克左右。每次用1丸塞入阴道后穹窿、侧穹窿或膨出最厉害的部分。塞后休息2~3天。7天后再重新放置另一丸。
(2)取等量五倍子覆盆子,研成细末,以少量油脂调之,然后用棉球蘸药塞阴道穹窿处,每日4次,3天为1疗程。
(八)功能锻炼调养法
(1)膝胸卧位法:两膝及小腿平置床上,两手屈肘平置床上,抬高臀部,头侧枕前臂上,每天2次,每次5~15分钟。
(2)肛门收缩动作:采用坐位,练习忍住大便的动作,然后放松,如此一紧一松,交替进行,每天2~3次,每次5~15分钟。
(3)双足交叉,做起立坐下动作,5~10次。每天2次。

本病指老年人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全部脱出阴道口者。中医称之为“阴挺”,认为由于气虚不足,中气下陷带脉失约,冲、任脉虚损不固,致系胞无力,胞宫失摄;或因肾气不足,下元失固;或湿热下注所致。病因多与老年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生殖系统组织萎缩;或年老体弱,使维持子宫的正常位置的组织松弛,在此基础上加上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慢性腹泻、久站久蹲、搬举重物使腹内压力增加,促使子宫脱垂发生。临床表现初起感腰酸和阴部下坠,在走路和劳动时加重。病情较重时,久站、咳嗽、排便或劳动时块状物脱出,最后一站立起来块状物脱出外面。另外,子宫脱垂使膀胱变位,尿道受压,常伴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失禁。妇查据病情轻重可分为Ⅰ、Ⅱ、Ⅲ度子宫脱垂
长期脱出阴道口外的子宫,表面因摩擦可局部增厚、角化,甚至糜烂、溃疡、感染等,故应进行早期治疗。
(一)起居调养法
(1)注意适当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久蹲、久站,不要用力提重物,积极治疗慢性病。
(2)吃营养丰富的食物。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升麻蛋治子宫脱垂升麻4克,鸡蛋1个。先将鸡蛋顶端钻一黄豆大圆孔,将升麻药末放入蛋内搅匀,取白纸1块蘸水后将孔盖严,口向上平放于蒸笼内蒸熟。早晚各服1个,10天为1疗程。
(2)刺猬治子宫脱垂:刺猬1只。先将刺猬用开水烫死,去皮及内脏,洗净炖熟。吃肉喝汤。
(3)升麻牡蛎散子宫脱垂升麻6克,牡蛎12克。共研细末,瓶装备用。每次空腹服6克,日服3次。
2.中成药
(1)补中益气丸,每次9克,每日2次。
(2)右归丸,每次9克,每日2次。
(三)饮食调养法
(1)老南瓜蒂汤:老南瓜蒂6个。将南瓜蒂对剖开,煎取浓汁顿服,每日1次,5日为1疗程。
(2)老丝瓜白酒方:老丝瓜壳30克,老白干酒15克。将老丝瓜剥开用其壳,烧灰存性,用白酒送服,每次10克,日服3次。
(四)针灸调养法
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穴,毫针刺入,点燃艾条灸穴上,每次15~20分钟,每天1次。
(五)推拿调养法
俯卧位,点揉百会大椎脾俞肾俞各1分钟,擦腰骶部3~5分钟。仰卧位,揉膻中中脘气海,摩小腹部,左转30次,右转30次;点揉三阴交足三里各1分钟。上述除脾俞肾俞外,患者为可自行作保健按摩,每日早晚各1次,长期坚持。
(六)其他调养法
油菜籽耳压法
取穴:子宫、外生殖器、肝、脾。
操作法:用探棒找出穴位敏感点,常规耳廓皮肤消毒,将油菜籽置于0.6平方厘米见方的胶布中间,贴压在所选耳穴上,按压片刻后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5~7次,每次每穴2分钟左右,手法由轻到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度),4~5天换1次。


病名。又名子宫脱出、阴脱(疒^颓)、瘣疾、子宫不收子肠不收。欲称吊茄子、(疒^颓)葫芦。亦属阴挺阴痔范围内。指妇女子宫下坠,甚至脱出阴道口外。症见子宫下垂或脱出阴道口外,甚则连同阴道壁或膀胱直肠一并膨出。多由气虚下陷,带脉失约,冲任虚损,或多产、难产、产时用力过度,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等,损伤胞络肾气,而使子宫失于维系所致。如兼见少气懒言,面色(白光)白,少腹空坠等,症属气虚,宜补气升阳,用补中益气汤;兼见头晕耳鸣,腰膝腿软等症属肾虚,治宜补肾益气,用大补元煎鹿角胶升麻枳壳。如子宫脱垂因摩擦损伤或邪毒感染,局部有红肿溃烂,黄水淋漓,阴门肿痛,小便赤数等症,宜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外用熏洗方:苦参蛇床子黄柏乌梅五倍子水煎,先熏后洗。针灸可刺维胞子宫三阴交等穴。

翁嘉顺令正,娩后,阴户坠下一物,形色如柿。多方疗之不收。第三日始求治于孟英。令以∶泽兰叶二两,煎浓汤熏而温洗,随以∶海螵蛸五倍子等分,研细粉糁之,果即收上。
继而恶露不行,白带时下,乳汁全无,两腿作痛,又求方以通之。孟英曰∶此血虚也。乳与恶露虽无,其腹必不胀,前证亦属大虚,合而论之,毋庸诊视。因与∶黄 当归甘草 生地 杜仲大枣糯米脂麻 藕(肉)
浓煎羊肉汤煮药,服后乳汁渐充,久服乃健。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称为子宫脱垂,常伴发阴道前、后壁膨出。
一、病因
(一)分娩损伤 为子宫脱垂的主要原因。在分娩过程尤其是经阴道助产手术者,骨盆底组织极度伸张,甚至部分筋膜包括宫颈至韧带及各组肌肉纤维受损。分娩过后有一个康复过程,如果产后较早参加体力劳动,尤其是重体力劳动,势必使已极度撑胀的盆底组织难以恢复正常张力。此外,在分娩过程,骨盆底及会阴部组织有较重裂伤,未曾缝合或虽缝合但愈合不理想,引起子宫脱垂,且多伴有膀胱或/及直肠膨出
(二)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者其器官组织周围结缔组织软弱,故使器官下垂。
(三)腹压增加 慢性咳嗽;经常超重负荷(肩挑、长期站立、举重、蹲位);腹部巨大肿瘤、大量腹水等,使腹腔内压经常处于较大压力情况下,以至将内生殖器官向下推移。
二、分度及病理 子宫脱垂分为三度。
Ⅰ度 轻型,为子宫颈距离处女膜缘少于4cm,但未达到处女膜缘。重型为子宫颈已达处女膜缘,但未超过该缘,检查时在阴道口见到子宫颈。
Ⅱ度 轻型为子宫颈已脱出阴道口外,但宫体仍在阴道内。重型为子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于阴道口外。
Ⅲ度 子宫颈及子宫体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图176、177)。
[imgz]fuchankexue172.jpg[alt]子宫脱垂分度[/alt][/img]
图176 子宫脱垂分度
[imgz]fuchankexue173.jpg[alt]子宫脱垂[/alt][/img]
图177 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患者的子宫多呈后倾,当子宫体承受压力后逐渐沿减弱的生殖裂隙下移,阴道前壁与膀胱筋膜紧密相连,阴道后壁与直肠前壁与直肠前壁也靠近,但不如前壁紧密,故子宫脱垂时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膀胱直肠膨出,以前者多见且重。阴道壁长期暴露,其横皱襞可变浅甚至消失,阴道粘膜可水肿肥厚、角化,失去正常弹性。
子宫脱垂者常伴有膀胱膨出和程度不同的尿道膨出。膀胱下移与尿道内口关系改变。输尿管入膀胱处也下移,呈弯钩状进入膀胱,容易引起输尿管及肾盂积水
三、临床表现
轻症者可有一般腰骶部疼痛或下坠感,走路、负重、久蹲后症状加重,休息可减轻。
Ⅱ度重及Ⅲ度者外阴部有块物脱出,走路时肿物变大,休息后可缩小,用手可还纳。Ⅲ度者甚至影响正常行走而只能爬行。有的甚至卧床休息用手都不能还纳。脱出物因摩擦而有溃疡形成。
Ⅱ度以上的患者常有尿频、尿急、甚至排尿困难,有的需取跪卧位或用手送回膨出的膀胱方能小便。因排尿困难,必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尿潴留,甚至泌尿系感染。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尿失禁。
严重直肠膨出者,直肠阴道后壁可形成一个袋,而粪便储存在其中而需要用手向后推挤方能解大便
子宫脱垂能还纳者并不影响受孕,但妊娠子宫如脱出,可发生宫颈嵌顿、水肿,从而不能还纳,也不能经阴道分娩。如随妊娠子宫升高而不脱出者,多能经阴道分娩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依靠病史和检查不难诊断。病史中有肿物脱出,还需经检查证实,不少患者将阴道膨出误认为子宫脱垂。同时还应检查脱垂程度及有无张力性尿失禁
膀胱截石术位,不小便,嘱病人咳嗽,观察有无尿溢出,如有,检查者用食、中指分置尿道两旁,稍向前压迫,再嘱病人咳嗽,如能控制尿外溢,表示有张力性尿失禁。再嘱患者自行排空小便,消毒后,插入导尿管,检查有无尿潴留,潴留量多少。
嘱病人向下屏气,见有无子宫颈脱出,或已部分脱出有无继续下降。其程度以屏气后为准。视诊中也应注意有无前后阴道壁、尿道膨出及其程度。阴道壁及宫颈有无溃疡。宫颈未外露者作阴道指诊,测量宫颈距阴道口距离,以cm计。阴道检查时还应注意两侧提肛肌之间的间距的大致宽度。会阴体殖伤程度。肛诊检查直肠膨出程度,肛门括约肌紧张度。
五、预防
(一)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二)严密观察产程及提高接生技术。避免滞产及第二产程延长。会阴较紧者分娩前应作会阴切开术;已发生裂伤者应正确缝合;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以利伤口愈合;(三)普及产褥期保健及有关预防子宫脱垂的知识;(四)注意防治慢性病如慢性气管炎便秘等;(五)认真执行劳动妇女五期保护制度;(六)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六、治疗
应以加强或恢复盆底组织及子宫周围韧带的支持作用为原则。
(一)一般支持疗法增进体质,加强营养,注意适当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增加腹压和重体力劳动,治疗慢性病如慢性咳嗽腹泻。中药补益气汤作为辅助治疗。
(二)非手术疗法适用于Ⅰ度重、Ⅱ度轻的子宫脱垂,体弱或因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采用子宫托(图178)并配合一般支持疗法,收效良好。
[imgz]fuchankexue174.jpg[alt]子宫托及其放置[/alt][/img]
图178 子宫托及其放置
亦可中草药治疗,有口服、肌肉注射、局部熏洗等。另有物理疗法、体育疗法亦可试用。
(三)手术治疗 适应症为保守治疗无效者,或Ⅱ度重,Ⅲ度子宫脱垂,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及全身健康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1.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加缩短主韧带及子宫颈部分切除术,即所谓曼氏手术,适用于年龄较轻、宫颈较长且希望保留生育功能者。
2.阴道子宫全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适用于第Ⅱ、Ⅲ度子宫脱垂并发阴道壁膨出,年龄较大不需要再生育者。
3.阴道前、后壁修补术,适用于Ⅰ度子宫脱垂伴有明显阴道前、后壁出而无宫颈延长等。
4.阴道纵隔形成术,本手术部分封闭阴道,术后失去性交功能,仅适于年老体弱或因其他疾病不能耐受复杂手术,且子宫无恶性病变可疑者。

子宫脱垂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全部脱出阴道口者。本病多见于劳动妇女。老年人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生殖系统组织萎缩,或体质虚弱,可使维持子宫正常位置的组织松弛,导致本病的发生。本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称为“阴挺”、“阴脱”。因多数见于产后,故又称为“产肠不收”或“?葫芦”。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称为子宫脱垂,常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
子宫脱垂常由综合因素造成。子宫韧带、子宫旁组织和骨盆底肌肉筋膜分娩而过度伸展或撕裂,产后若不注意保健,这些组织的产伤恢复不良,将影响子宫支托,成为日后子宫脱垂的主要因素。产后经常仰卧,以致子宫后倾,子宫轴与阴道轴一致;产后过早参加劳动;患有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长期从事蹲、站、肩挑工作;腹部巨大肿瘤或大量腹水,使腹内压增加等均可使子宫向下移位。子宫脱垂发生于老年,或在绝经后方始加剧,只因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支持组织萎缩和缺乏张力的缘故。同样道理,体质虚弱和营养不良子宫周围结缔组织少而弱,或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异常的妇女,即使未产,亦可发生子宫脱垂
子宫下垂牵拉腹膜,韧带及盆底组织必然引起腰酸和下坠感,并在行走和劳累时加重。病情较重时,自觉似有块物从阴道脱出,久站、咳嗽、排便或劳动时,块物更加脱出,卧床休息后回缩变小。随着病情的进展,脱出块物逐渐增大,并且不再自动回缩,必须用手推拿,最后甚至一站起来就脱在外面。脱出的块物,即子宫颈经常受摩擦,易于破损、感染或溃烂而渗出血性脓样液体。子宫脱垂使膀胱变位和尿道受压,故常伴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尿失禁。
子宫脱垂程度轻,可试用子宫托,佐以中药补益气汤起升提作用。平时加强营养,增进体质,注意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增加腹压和较重体力劳动。子宫脱垂程度重,唯有手术解决。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下部接近阴道口,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称为子宫脱垂。常伴阴道前、后壁膨出(即膀胱膨出直肠膨出)。本病主要的发病原因是分娩子宫的韧带及骨盆底的肌肉筋膜组织过度伸展或撕裂所致。老年妇女雌激素水平低落和种种因素造成的长期腹压增加均可促使或加重子宫脱垂发生
主要症状 
(1)肿物自阴道脱出。轻者在阴道口可以见到子宫颈或/和膨出的阴道前壁。继之,肿物脱出于阴道口外,休息、卧床后能自动回缩。随病情发展,肿物脱出越来越大且不能自行复位,严重对子宫颈因长期磨擦而糜烂、溃疡、感染;
(2)下坠感、腰酸
(3)膀胱膨出发生排尿困难、尿潴留,且易并发尿路感染。还常因咳嗽、用力等腹压增加时尿溢出——张力性尿失禁
(4)直肠膨出时易有便秘或排便困难。
预防 
(1)计划生育,防止多产;
(2)产时听从助产人员指导,避免盲目屏气用力,避免滞产;
(3)产伤要及时正确修补;
(4)产后不要过早作重体力劳动;
(5)加强产后保健,其中健身操很有益处;
(6)注意防治慢性气管炎便秘等经常增加腹压的慢性病。
治疗 
(1)轻者,一般支持疗法:增强体质,注意营养及适当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增加腹压和重体力劳动。药物可以常服补中益气丸
(2)轻度阴道前壁或后壁膨出,可作肛提肌锻炼,即作缩肛运动,一缩一放,每次练10分钟,一天2次,对恢复组织张力与功能有一定效果。
(3)临床属于Ⅰ度重、Ⅱ度轻的子宫脱垂病人,采用子宫托并配合一般支持疗法效果好。子宫托置于阴道内阻止子宫颈下降,简便、安全、经济易行。但必须注意在医生指导下掌握放取方法,病人每晚需取出子宫托,洗净(不须消毒),次晨放入。若日久不取出,阴道壁可被压迫、摩擦致损伤、感染,甚至形成尿瘘粪瘘
(4)重度或中度病人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手术矫治。根据病人年龄、生育要求及全身状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年龄较大、不需要再生育、脱垂及症状严重而健康情况允许者,选择经阴道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为宜,无复发之虞。

成年女性子宫子宫下脱,甚至脱出阴道口外者,称为“子宫脱垂”,前人习称“阴挺”。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因劳力太过,或气虚下陷,肾气不固,或湿热下注,使胞络受损,不能提摄而致。
一、中气下陷 素体气虚,劳力太过,耗伤中气,或产时用力过度,或产程过长,或产后劳动过早,或长期咳喘便秘努责,以致脾虚气弱,中气下陷胞络受损,宫失于提摄,发而为病。
二、肾气不固 素体肾虚,或房劳多产,以致肾气不固胞络损伤,发而为病。
三、湿热下注 湿热素蕴,下注胞宫,或湿热之邪外袭,损伤胞络,发而为病。
辨证施治
本病多发于劳动妇女。临床有Ⅰ、Ⅱ、Ⅲ度之分:子宫颈下垂到坐骨棘水平以下,但不越阴道口者,为Ⅰ度;子宫颈及部分子宫体脱出阴道口外者,为Ⅱ度;整个子宫体脱出阴道口外者,为Ⅲ度。临床辨证时,当辨气虚肾虚湿热而灵活施治。气虚者,治以益气升提;肾虚者,治以补肾固脱;湿热者,治以清热利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