癃闭

( longbi )

别名: 尿潴留

中医

简介:
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至闭塞不通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疾病
病机:
癃闭指因败精阻塞、阴部手术等,使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
类证:
石淋:常有突发腰腹部绞痛,或尿出砂石小粒,尿常规有血尿,尿路x线平片和造影、b超检查可发现结石。
2·肾瘅、热淋:尿频、尿急、尿痛,每日尿量不少,尿常规明显异常。
急性肾衰:急起少尿甚至无尿,多伴水肿,血尿素氮、肌酐迅速升高,小腹无胀满,尿常规检查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
4.转胞:多见于妊娠末期,系胎气下坠压迫所致,抬高臀部尿闭症状有可能缓解。
治疗:
(一)辨证论治
膀胱湿热证小便量少难出,点滴而下,甚或涓滴不畅,小腹胀满,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清利膀胱湿热)。八正散加减。
肝郁气滞)证:小便突然不通,或通而不畅,胁痛小便胀急,口苦,多因精神紧张或惊恐而发,舌苔薄白,脉弦,疏肝理气开窍泄浊。沉香散加减。
3·瘀浊阻滞精室证:小便滴沥不畅,或尿细如线,甚或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法瘀通络、开窍泄浊。代抵当丸加减。
脾虚气陷证:气下坠感,时欲小便而滴沥不爽,排尿无力,精神萎靡,动则气短,食少,腹胀大便溏薄,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补气升提。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加减。
肾气虚证小腹坠胀,小便欲解而不得出,或滴沥不爽,排尿无力,腰膝酸软,
精神萎靡,耳鸣失聪,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温肾利水济生肾气丸加减。

“癃闭” 相关论述

癃闭是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导致的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小便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其中以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称为“癃”;以小便闭塞,点滴全无,病热较急者称为“闭”。癃和闭虽有区别,但都是指排尿困难,只是轻重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多合称为癃闭
癃闭之名,首见于《内经》,该书对癃闭的病位、病机作了概要的论述,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谓:“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素问·标本病传论篇》谓:“膀胱病小便闭”;《灵枢·本输》云:“三焦者,……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
需要一提的是东汉殇帝姓刘名癃,由于避讳,而将癃改为“淋”,或改为“闭”。所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都没有癃闭的名称,只有淋病小便不利的记载。这一避讳影响极为深远,直至宋元,仍是淋、癃不分。如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淋闭叙论》仍说:“淋,古谓之癃,名称不同也。”元·《丹溪心法》也只有小便不利和淋的记载,而没有癃闭的名称。明代以后,始将淋、癃分开,而各成为独立的疾病。在病因病机证治方面,《诸病源候论·便病诸候》提出:“小便不通,由膀胱与肾俱有热故也。”“小便难者,此是肾与膀胱热故也。”认为二者系因热的程度不同所致,“热气大盛”则令“小便不通”;“热势极微”,故“但小便难也”。《备急千金要方·膀胱腑》已有了导尿术的记载。《丹溪心法·小便不通》认为该病有“气虚血虚、有痰、风闭实热”等类型,并根据辨证论治精神,运用探吐法治疗小便不通。《景岳全书·癃闭》将癃闭的病因归纳为四个方面:有因火邪结聚小肠膀胱者,此以水泉干涸而气门热闭不通;有因热居肝肾者,则或以败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有因真阳下竭,元海无根,气虚而闭者;有因肝强气逆,妨碍膀胱,气实而闭者。并详细阐述了气虚而闭的病理机转。
癃闭相当于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和无尿症。其神经性尿闭、膀胱括约肌痉挛、尿路结石、尿路肿瘤、尿路损伤、尿道狭窄、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脊髓炎等病所出现的尿潴留及肾功能不全引起的少尿、无尿症,皆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湿热蕴结过食辛辣肥腻,酿湿生热,湿热不解,下注膀胱,或湿热素盛,肾热下移膀胱,或下阴不洁,湿热侵袭,膀胱湿热阻滞,气化不利小便不通,或尿量极少,而为癃闭
2.肺热气壅肺为水之上源。热邪袭肺,肺热气壅,肺气不能肃降,津液输布失常,水道通调不利,不能下输膀胱;又因热气过盛,下移膀胱,以致上下焦均为热气闭阻,气化不利,而成癃闭
3.脾气不升劳倦伤脾,饮食不节,或久病体弱,致脾虚清气不能上升,则浊气难以下降,小便因而不通,而成癃闭。故《灵枢·口问》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4.肾元亏虚年老体弱或久病体虚,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气不化水,是以“无阳则无以化”,而致尿不得出;或因下焦炽热,日久不愈,耗损津液,以致肾阴亏虚,水府枯竭,而成癃闭
5.肝郁气滞七情所伤,引起肝气郁结,疏泄不及,从而影响三焦水液的运行和气化功能,致使水道通调受阻,形成癃闭。且肝经经脉阴器,抵少腹,这也是肝经有病,可导致癃闭的原因。所以《灵枢·经脉》提出:“肝足厥阴之脉,………是主肝所生病者,……遗溺闭癃。”
6.尿路阻塞瘀血败精,或肿块结石,阻塞尿道小便难以排出,因而形成癃闭。即《景岳全书·癃闭》所说:“或以败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也。”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小便的通畅,有赖于膀胱气化,因此,本病的病位在膀胱。《素问·经脉别论篇》又曰:“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水液的吸收、运行、排泄,还有赖于三焦气化和肺脾肾的通调、转输、蒸化,故癃闭的病位还与三焦、肺脾肾密切相关。上焦之气不化,当责之于肺,肺失其职,则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中焦之气不化,当责之于脾,脾气虚弱,则不能升清降浊;下焦之气不化,当责之于肾,肾阳亏虚,气不化水,肾阴不足,水府枯竭,均可导致癃闭肝郁气滞,使三焦气化不利,也会发生癃闭。此外,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阻塞,均可引起癃闭。基本病机可归纳为三焦气化不利,或尿路阻塞,导致肾和膀胱气化失司。
【临床表现】
本病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甚至小便闭塞不通,点滴全无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或突然发生,或逐渐形成。一般在癃的阶段表现为小便不利,排尿滴沥不尽,或排尿无力,或尿流变细,或尿流突然中断,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在闭的阶段表现为小便不通,全日总尿量极少,甚至点滴全无,或小便欲解不出,小腹满胀,状如覆碗。尿闭可突然发生,亦可由癃逐渐发展而来。病情严重时,尚可出现头晕,胸闷气促,恶心呕吐口气秽浊水肿,甚至烦躁神昏等症。尿道无疼痛感觉。
【诊断】
1.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点滴而出,或小便闭塞不通,点滴全无为临床特征。
2.多见于老年男性,或产后妇女,手术后患者。常有淋证、水肿病病史。
3.凡小腹胀满,小便欲解不出,触叩小腹部膀胱区明显胀满者,是为尿潴留,若全日小便总量明显减少或不通,无尿意,无小腹胀满,触叩小腹部膀胱区亦无明显充盈征象,则多属肾功能衰竭
4.适当选择肛门指诊、b超、腹部x线摄片、膀胱镜、肾功能检查,以明确是肾、膀胱尿道还是前列腺等疾病引起的癃闭
【鉴别诊断】
1.淋证淋证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特征。癃闭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闭塞不通,点滴全无为临床特征。
其中小便短涩量少,排尿困难与淋证相似,但淋证排尿时疼痛,每日小便总量基本正常;而癃闭排尿时不痛,每日小便总量远远低于正常,甚至无尿排出。
2.关格关格是小便不通呕吐并见的一种病证。癃闭主要是指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二者皆有小便不通,故需鉴别。关格必有呕吐,而癃闭一般无呕吐症状,只以小便量极少或全无为特征。二者的关系是癃闭可发展为关格,而关格不一定都是由癃闭发展而来,还可由水肿淋证发展而成。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主因尿热赤短涩,舌红苔黄,脉数者属热;口渴欲饮,咽干气促者,多为热壅于肺;口渴不欲饮,小腹胀满者,多为热积膀胱;时欲小便而不得出,神疲乏力者,多属虚;年老排尿无力,腰膝酸冷者,为肾虚命门火衰小便不利兼有小腹坠胀,肛门下坠者,为脾虚中气不足;尿线变细或排尿中断,腰腹疼痛,舌质紫暗者,属尿道阻塞。
2,辨虚实癃闭的辨证以虚实为纲。因湿热蕴结、浊瘀阻塞、肝郁气滞、肺热气壅所致者,多属实证;因脾虚不升、肾阳亏虚、命门火衰气化不及州都者,多属虚证。起病急骤,病程较短者,多实;起病较缓,病程较长者,多虚。体质较好,症见尿流窘迫,赤热或短涩,苔黄腻或薄黄,脉弦涩或数,属于实证;体质较差,症见尿流无力,精神疲乏,舌质淡,脉沉细弱者,多属虚证
治疗原则
癃闭的治疗应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着眼于通,即通利小便。但通之之法,有直接、间接之分,因证候的虚实而异。实证治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利水道虚证治宜补脾肾,助气化,使气化得行,小便自通。同时,还要根据病因病机,病变在肺在脾在肾的不同,进行辨证论治,不可滥用通利小便之晶。此外,尚可根据“上窍开则下窍自通”的理论,用开提肺气法,开上以通下,即所谓“提壶揭盖”之法治疗。
若小腹胀急,小便点滴不下,内服药物缓不济急时,应配合导尿或针灸以急通小便
分证论治
·膀胱湿热
症状:小便点滴不通,或量少而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口苦口粘,或口渴不欲饮,或大便不畅,苔根黄腻,舌质红,脉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方药:八正散
方中木通、车前子、篇蓄、瞿麦通闭利小便,山栀清化三焦湿热滑石甘草清利下焦湿热,大黄通便泻火,清热解毒。若舌苔厚腻者,可加苍术黄柏,以加强其清化湿热的作用;若兼心烦,口舌生疮糜烂者,可合导赤散,以清心火,利湿热;若湿热久恋下焦,又可导致肾阴灼伤而出现口干咽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光红,可改用滋肾通关丸加生地、车前子川牛膝等,以滋肾阴,清湿热而助气化;若因湿热蕴结日久,三焦气化不利,症现小便量极少或无尿,面色晦滞,舌质暗红有瘀点、瘀斑,胸闷烦躁,小腹胀满,恶心泛呕,口中尿臭,甚则神昏等,系尿毒人血,上攻于心脑,治宜降浊和胃清热化湿,通闭开窍,佐以活血化瘀,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大黄丹参生蒲黄泽兰白茅根木通,以及清开灵注射液等。
·肺热壅盛
症状:全日总尿量极少或点滴不通,咽干,烦渴欲饮,呼吸急促或咳嗽,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肺热,利水道
方药:清肺饮
本方出自《证治汇补》,适用于热在上焦肺经气分而导致的渴而小便闭涩不利。肺为水之上源,方中以黄芩桑白皮清泄肺热,源清而流自洁;麦冬滋养肺阴,上源有水水自流;车前子木通山栀茯苓清热而利小便。可加金银花连翘虎杖鱼腥草等以增清肺解毒之力。若症见心烦舌尖红,口舌生疮等,乃为心火旺盛之征象,可加黄连竹叶等以清泻心火;若大便不通,可加杏仁、大黄以宣肺通便,通腑泄热;若口渴引饮,神疲气短,为气两伤之象,可合大剂生脉散,以益气养阴;若兼表证而见头痛鼻塞,脉浮者,可加薄荷桔梗以解表宣肺。
·肝郁气滞
症状: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爽,胁腹胀满,情志抑郁,或多烦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疏利气机,通利小便。,
方药:沉香散
方用沉香橘皮疏达肝气当归王不留行行气活血,石韦冬葵子滑石通利水道,白芍甘草柔肝缓急。若肝郁气滞症状重,可合六磨汤加减,以增强其疏肝理气的作用;若气郁化火,而见舌红,苔薄黄者,可加丹皮、山栀等以清肝泻火
·尿道阻塞
症状:小便点滴而下,或尿细如线,甚则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治法:行瘀散结,通利水道
方药:代抵当丸
方中归尾、穿山甲桃仁大黄芒硝通瘀散结,生地凉血滋阴肉桂膀胱气化以通尿闭,用量宜小,以免助热伤阴。若瘀血现象较重,可加红花川牛膝三棱莪术以增强其活血化瘀的作用;若病久血虚,面色不华,治宜养血行瘀,可加黄芪丹参赤芍;若一时性小便不通\胀闭难忍,可加麝香0.09-0.15g置胶囊内吞服,以急通小便,此药芳香走窜,能通行十二经,传遍三焦,药力较猛,切不可多用,以免伤人正气,孕妇忌服;若由于尿路结石而致尿道阻塞,小便不通,可加用金钱草鸡内金冬葵子、篇蓄、瞿麦以通淋利尿排石,或参考“淋证”一节治疗。
·脾气不升
症状: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气短,语声低微,小腹坠胀,精神疲乏,食欲不振,舌质淡,脉弱。
治法:益气健脾,升清降浊,化气利尿。
方药: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
方中人参、黄芪益气;白术健脾运湿;桂枝通阳,以助膀胱气化升麻柴胡清气而降浊阴猪苓泽泻茯苓利尿渗湿,诸药配合,共奏益气健脾,升清降浊,化气利尿之功。
气虚,脾阴不足清气不升,气阴两虚,症见舌质红,可改用补阴益气煎;若脾虚及肾,而见肾虚证候者,可加用济生肾气丸,以温补脾肾化气利尿。小便涩滞者,可合滋肾通关丸
·肾阳衰惫
症状: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面色觥白,神气怯弱,畏寒怕冷,腰膝冷而酸软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法:温补肾阳化气利尿。
方药:济生肾气丸
方中肉桂附子补下焦之阳,以鼓动肾气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牛膝车前子补肾利水,故本方可温补肾阳化气行水,使小便得以通利。若兼有脾虚证候者,可合补中益气汤春泽汤,以补中益气化气行水;若老人精血俱亏,病及督脉,而见形神萎顿,腰脊酸痛,治宜香茸丸,以补养精血、助阳通窍;若因肾阳衰惫,命火式微,致三焦气化无权,浊阴不化,症见小便量少,甚至无尿,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烦躁神昏者,治宜千金温脾汤吴茱萸汤温补脾肾,和胃降逆。
对于尿潴留癃闭患者,除内服药物治疗外,尚可用外治法治疗:
1.取嚏或探吐法打喷嚏或呕吐,前者能开肺气,后者能举中气而通下焦之气,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通利小便方法。其方法是用消毒棉签,向鼻中取嚏或喉中探吐;也有的用皂角粉末0.3-0.6g,鼻吸取嚏。
2.外敷法可用葱白500g,捣碎,人麝香少许拌匀,分2包,先置脐上1包,热熨约15分钟,再换1包,以冰水熨15分钟,交替使用,以通为度。
3.导尿法若经过服药、外敷等法治疗无效,而小腹胀满特甚,叩触小腹部膀胱区呈浊音,当用导尿法以缓其急。
【转归预后】
癃闭若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初起病“闭”,后转为“癃”,尿量逐渐增加,是病情好转的现象,通过治疗完全可能获得痊愈。如果失治或误治,初起病“癃”而后转为病“闭”,为病势由轻转重。若病情发展,临床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胸闷喘促恶心呕吐烦躁神昏等症,是由癃闭转为关格,若不及时抢救,可以导致死亡。诚如《景岳全书癃闭》所说:“小水不通是为癃闭,此最危最急症也,水道不通,则上侵脾胃而为胀,外侵肌肉而为肿,泛及中焦则为呕,再及上焦则为喘。数日不通,则奔迫难堪,必致危殆。”一般说来,膀胱有尿者,预后较好。膀胱无水者若病程短,全身状况较好,预后也尚可;若病程较长,全身状况较差者,预后不佳,又见尿毒上攻者,预后极差。
【预防与调摄】
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保持心情舒畅,切忌忧思恼怒;消除诸如忍尿,压迫会阴部,外阴不洁,过食肥甘辛辣,过量饮酒,贪凉,纵欲过劳等外邪入侵和湿热内生的有关因素;积极治疗淋证水肿、尿路及尿路周边肿瘤疾病,对防治癃闭均有重要意义。
【结语】
癃闭是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闭塞不通,点滴全无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诊断癃闭应确定是膀胱水症,还是尿潴留。若属膀胱水症,则应准确测定每日的尿量。本病需与淋证关格进行鉴别。癃闭的病位在膀胱,但和肾、脾、肺、三焦均有密切的关系。其主要病机上焦肺之气不化,肺失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中焦脾之气不化,脾虚不能升清降浊;下焦肾之气不化,肾阳亏虚,气不化水,或肾阴不足,水府枯竭;肝郁气滞,使三焦气化不利;尿路阻塞,小便不通癃闭的辨证以辨虚实为主,其治疗应据“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着眼于通。但通之之法,因证候的虚实而异。实证治宜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而通利水道虚证治宜补脾肾,助气化,使气化得行,小便自通。同时,还要根据病因病机,病变在肺在脾在肾的不同,进行辨证论治,不可滥用通利小便之品。内服药物缓不济急时,应配合导尿或针灸以急通小便
【文献摘要】
素问·奇病论篇》:“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阳明司天之政,……民病……癃闭。”
备急千金要方·膀胱腑》:“胞囊者,肾膀胱候也,贮津液并尿。若脏中热病者,胞涩,小便不通,……为胞届僻,津液不通。以葱叶除尖头,内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胀,津液大通,即愈。”
景岳全书·癃闭》:“夫膀胱为藏水之府,而水之人也,由气以化水,故有气斯有水;水之出也,由水以达气,故有水始有溺,经曰气化则能出矣。盖有化而入,而后有化而出,无化而出,必其无化而人,是以其入其出皆由气化,此即本经气化之义,非单以出者言气化也。然则水中有气,气即水也;气中有水,水即气也。今凡病气虚而闭者,必以真阳下竭,元海无根,水火不交,阴阳否隔,所以气自气而气不化水,水自水而水蓄不行。气不化水则水府枯竭者有之,水蓄不行则浸渍腐败者有之,气既不能化,而欲强为通利,果能行乎?阴中已无阳,而再用苦寒之剂能无甚乎?……当辨其脏器之寒热。若素无内热之气者,是必阳虚无疑也,或病未至甚,常用左归、右归、六味、八味等汤丸或壮水以分清,或益火以化气,随宜用之,自可渐杜其源;若病已至甚,则必用八味丸料或加减金匮肾气汤大剂煎服,庶可挽回。……若素禀阳脏内热,不堪温补,而小便闭绝者,此必真阴败绝,无阴则阳无以化,水亏证也,治宜补阴抑阳,以化阴煎之类主之;或偏于阳亢而水不制火者,如东垣之用滋肾丸亦可。”
证治汇补·癃闭》:“有热结下焦壅塞胞内,而气道涩滞者;有肺中伏热,不能生水,而气化不施者;有脾经湿热清气郁滞,而浊气不降者;有痰涎阻结,气道不通者;有久病多汗津液枯耗者;有肝经忿怒,气闭不通者;有脾虚气弱,通调失宜者。……一身之气关于肺,肺清则气行,肺浊则气壅。故小便不通,由肺气不能宣布者居多,宜清金降气为主,并参他症治之。若肺燥不能生水,当滋肾涤热。夫滋肾涤热,名为正治;清金润燥,名为隔二之治;燥脾健胃,名为隔三之治。又有水液只渗大肠小肠因而燥竭者,分利而已。有气滞不通,水道因而闭塞者,顺气为急。实热者,非咸寒则阳无以化。虚寒者,非温补无以生。痰闭者,吐提可法。瘀血者,疏导兼行。脾虚气陷者,升提中气。下焦阳虚者,温补命门。”
【现代研究】
·中医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陶氏从宣通升降着眼,益气固本化瘀着手,运用通调解癃汤(黄芪桔梗升麻当归尾、桃仁王不留行荷叶牛膝车前草茯苓甘草梢等),临床时随症加减,治疗老年前列腺肥大症51例,结果显效32例(小便通畅如常,症状消失,前列腺缩小),有效14例(小便虽通畅,但时间较长,症状有减轻),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2%[黑龙江中医药1992;(3):15l崔氏采用补气益肾祛瘀法治疗前列腺增生5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内服药物主要有:黄芪党参肉苁蓉山茱萸王不留行路路通桃仁赤芍三七末(冲),每日1剂,并随症加减,2个月为一疗程。结果痊愈39例,好转17例,无效2例。58例中,54例直肠指检前列腺侧叶有不同程度的增生,中央沟变浅。经用上述方法治疗有效率达96.5%,前列腺侧叶有15例恢复至正常水平,39例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认为补气、益肾、祛瘀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系从治本着手[中医杂志1994;35(4):224)。潘氏等采用穴位电子脉冲和药物离子导人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30例,隔日1次,持续3个月。结果提示前列腺体积缩小率为46.7%,残余尿减少率为66.7%,总有效率83.3%(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11):27)。
·中医药治疗尿潴留的临床研究
傅氏用益气利尿汤治疗产后小便不通30例,益气利尿汤由黄芪党参升麻甘草桔梗白术车前子猪苓泽泻乌药组成,服药后1-2天排尿通利者14例,服药3天排尿通利者10例,服药4天排尿通利者5例,无效1例[湖北中医杂志1991;13(3):11]信郭氏报道用莱菔子log炒熟1次吞服,治疗排尿功能障碍疗效满意,使用方便[中医杂志1998;39(8):456]。

本病以排尿困难,甚或小便闭塞不通为主证。病势缓,点滴而下者谓之“癃”;病势急小便不通,欲溲不下者称为“闭”。
1.肾气不足
主证小便淋沥不爽、排尿无力、面色晄白、神气怯弱、腰膝酸软、舌淡、脉沉细而尺弱。
治法:以取足少阴经穴为主,辅以膀胱经背俞穴,针用补法或用灸。
处方:阴谷肾俞三焦俞气海委阳
2.温热下注
主证小便量少、热赤、甚至闭寒不通、小腹胀、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以取足太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不灸。
处方: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中极
3.外伤
主证小便不利、欲解不下、小腹胀满、有外伤或手术病史。
治法:以通调膀胱气机为主,针灸酌选。
处方:中极三阴交

是尿闭或排尿困难,下腹胀满的一种证候。“癃”是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下腹缓缓胀满;“闭”是小便不通,点滴不出,病势较急,一般统称为“癃闭”。本证包括由于膀胱尿道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所造成的排尿困难和尿潴留;或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肾功能减退或衰竭而造成的尿量极度减少等。导致癃闭的原因很多,临床所见则不外虚证实证两类。如因湿热下注,或瘀血,结石阻塞的,多属实证;如因肾阳不足、不能气化,或肾阴亏损、津液内虚的,多属虚证

经义
《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宣明五气篇》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生气通天论》曰∶阳不胜其,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口问篇》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本输篇》曰∶三焦者,足少阳太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
《奇病论》曰∶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详死生门八)《玉机真藏论》帝曰∶夫子言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气厥论》曰∶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
经脉篇》曰∶肝所生病者,遗溺闭癃足少阴之别,实则闭癃
《骨空论》曰∶督脉为病,癃遗溺
《厥论》曰∶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 内热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
论》曰∶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
经脉篇》曰∶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实则闭癃,虚则腰痛
阴阳类论》曰∶二阴一阳,病出于肾,阴气客游于心,脘下空窍,堤闭塞不通,四肢别离。
《至真要大论》曰∶太阳之胜,隐曲不利,互引阴股。岁太阴在泉,少腹痛肿,不得小便
五常政大论》曰∶涸流之纪,其病癃闭,邪伤肾也。
六元正纪大论》曰∶阳明司天之政,民病癃闭
标本病传》曰∶大小不利者,治其标。
热病篇》曰∶癃,取之阴跷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
癫狂篇》曰∶内闭不得溲,刺足少阴太阳与 上以长针
论证(共三条)
小水不通,是为癃闭,此最危最急证也。水道不通,则上侵脾胃而为胀,外侵肌肉而为肿,泛及中焦则为呕,再及上焦则为喘,数日不通则奔迫难堪,必致危殆。今人一见此证,但知利水,或用田螺罨脐之法,而不辩其所致之本,无怪其多不治也。
癃闭之证,其因有四,最当辩其虚实。有因火邪结聚小肠膀胱者,此以水泉干涸,而气门热闭不通也。有因热居肝肾者,则或以败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也;若此者,本非无水之证,不过壅闭而然,病因有余,可清可利,或用法以通之,是皆癃闭之轻证也。
惟是气闭之证,则尤为危候。然气闭之义有二焉∶有气实而闭者,有气虚而闭者。夫膀胱为藏水之腑,而水之入也。由气以化水,故有气斯有水;水之出也,由水以达气,故有水始有溺。经曰∶气化则能出矣。盖有化而入,而后有化而出;无化而出,必其无化而入,是以其入其出,皆由气化,此即本经气化之义,非单以出者言气化也。然则水中有气,气即水也;气中有水,水即气也。今凡病气虚而闭者,必以真阳下竭,元海无根,水火不交,阴阳痞隔,所以气自气,而气不化水,水自水,而水蓄不行。气不化水,则水腑枯竭者有之;水蓄不行,则浸渍腐败者有之。气既不能化,而欲强为通利,果能行乎?阴中已无阳,而再用苦寒之剂,能无甚乎?理本甚明,何知之者之不多见也?至若气实而闭者,不过肝强气逆,移碍膀胱,或破其气,或通其滞,或提其陷,而壅者自无不去。此治实者无难,而治虚者必得其化,为不易也。故凡临此证,不可不详辩其虚实
仲景曰∶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此误认关格之义也,详见关格门。
论治(共七条)
一、火在下焦,而膀胱热闭不通者,必有火证火脉,及溺管疼痛等证,宜大清饮抽薪饮益元散玉泉散,及绿豆饮之类以利之。若肝肾实火不清,或遗浊,或见血者,大都清去其火,水必自通,前法俱可通用。
闭证,当分虚实寒热而治之。
凡气实者,气结小肠膀胱之间而壅闭不通,多属肝强气逆之证。惟暴怒郁结者多有之,宜以破气行气为主。如香附枳壳乌药沉香茴香之属,兼四苓散而用之。若气陷于下,药力不能骤及者,当即以此药多服,探吐以提其气,使气升则水自降也。有痰气逆滞不通者。即以二陈汤六安煎之类探吐之。有热闭气逆者,及以大厘清饮探吐之。有气实血虚而闭者,用四物汤探吐之。凡气实等证,无如吐之妙者,譬之滴水之器,闭其上窍,则下窍不通,开其上窍,则下窍必利。盖有升则有降,无升则无降,此理势之使然也。
气虚小便闭者,必以素多斫丧,或年衰气竭者,方有此证。正以气有不化,最为危候,不易治也。然凡病此者,必其有渐,但觉小便短少,或便时费力,盒饭留心速治。若待其剧,恐无及也。但治此者,亦当辩其脏气寒热。若素无内热之气者,是必阳虚无疑也。
或病未至甚,常用左归、右归、六味、八味等汤丸,或壮水以厘清,或益火以化气,随宜用之,自可渐杜其原。若病已至甚,则必用八味丸料,或加减《金匮肾气汤大剂煎服,庶可挽回。或疑桂附辛热不敢轻用,岂知下元阳气亏甚,得寒则凝,得热则行。舍此二者,更有何物可以直达膀胱而使水因气化也?若气虚下陷,升降不利者,宜补中益气汤主之,或即用此汤探吐之,最妙。若素禀阳脏内热,不堪温补,而小便闭绝者,此必真阴败绝,无阴则阳无以化,水亏证也。治宜补阴抑阳,以化阴煎之类主之。或偏于阳亢而水不制火者,如东垣之用滋肾丸亦可,但此即火证之属耳。
大小便俱不通者,必先通其大便,则小便自通矣,宜八正散之类主之。
久服桂附之属,以致水亏阳亢,而小便不通者,宜解毒壮水,以化阴煎之类主之。
甚者,以黄连解毒汤加分利滋阴等药亦可。然尤惟绿豆饮解毒之神剂。其有因久服阳药,作用过多,火本不盛,单由水亏者,非六味地黄汤大剂滋之不可也。
服分利既多,而小水愈不通者,此必下竭之证。察其水亏者,必须大补真阴;火虚者,必须峻补阳气,气达水行,其便自调。不可见其假实,恣意疏通,此与榨干汁、枯油者何异?致令竭者愈竭,鲜不危矣。
膀胱无水等证,有因泄泻,水归大肠而小水不通者,此当但治泄泻泄泻止而水自利也。有因大汗多汗,气从汗泄而小水不利者。此当调治营卫,表气收小便自利也。有虚劳亡血伤精,水随液去,五内枯燥而小水不利者。此当调补真阴,血气渐充而小水渐利也。
凡此数者,皆膀胱无水枯涸之证。水泉既涸,故不可再加分利。内惟泄泻证亦有可分利者,然亦不过十之三耳。诸如此者,当于各门详察治之,皆非有水不通而为癃闭之类也。
怀妊之妇,每有小便不通者,此以胎气下陷,溺孔被压而然。多以气虚不能举胎所致,宜八珍汤,补中益气汤之类主之。若临盆之际,胎压膀胱小便不通者,宜以手指托起其胎,则小水自出。
通闭方法
凡治小水闭塞不通,危急之甚,诸药不效者。速寻白菊花根捣烂,用生白酒冲和,取酒汁温而饮之,神效。按此方或白花者一时难得,即不拘何色,但以家菊根代之,亦必无不效。一法治膀胱有溺,或因气闭,或因结滞阻塞,不能通达,诸药不效,危困将死者,用猪溲胞一个,穿一底窍,两头俱用鹅翎筒穿透,以线扎定,并缚住下口根下出气者一头,乃将溲胞吹满,缚住上窍,却将鹅翎尖插入马口,解去根下所缚,手捻其胞,使气从尿管透入膀胱,气透则塞开,塞开则小水自出,大妙法也。
通塞法∶凡败精干血,或溺孔结垢,阻塞水道小便胀急不能出者。令病患仰卧,亦用鹅翎筒插入马口,乃以水银一二钱徐徐灌入,以手逐段轻轻导之,则诸塞皆通;路通而水自出,水出则水银亦从而喷出,毫无伤碍,亦最妙法也。
熏洗通便法∶凡偶有气闭,小水不通,胀急危困之极者,速用皂角、葱头、王不留行各数两,煎汤一盆,令病者,坐浸其中,熏洗小腹下体。久之,热气内达,壅塞自开,便即通矣。若系妇人,亦可用葱数茎塞阴户中,外加熏洗,其通尤速。
述古(共三条)
易老云∶寒在胞中,遏塞不入,热在下焦,填塞不便,用感北方寒水之化,气味之药,以除其热,泄其闭塞。
东垣治一人,病小便不利睛突出,腹胀如鼓,膝以上坚硬,皮肤欲裂,饮食不下,服甘淡渗利之药皆不效。予曰∶疾急矣,非精思不能处。思至半夜,曰∶吾得之矣!经曰膀胱者,津液之腑,必气化而能出焉。多服渗利之药而痛益甚,是气不化也。启玄子云∶无阳则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甘淡气薄者皆阳药,独阳无,欲化得乎?遂以滋肾丸之剂投之,再服愈。
丹溪曰∶小便不通,有气虚,有血虚,有实热,有痰,有湿,有气结下焦。血气干者,死。
癃闭论列方
抽薪饮(新寒三) 四苓散(和一八七) 八正散(寒百十五) 益元散(寒百十二) 玉泉散(新寒十五) 大清饮(新寒五) 化阴煎(新寒七) 滋肾丸(寒一六三) 二陈汤(和一) 六味汤(补百二十) 八味汤(补一二一)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左归饮(新补二) 右归饮(新补三) 黄连解毒汤(寒一) 六安煎(新和二) 四物汤(补八) 《金匮肾气汤(补一二四)绿豆饮(新寒十四) 八味丸(补一二一)
论外备用方
地髓汤(和三四五 闭痛) 疏凿饮(和五三 水闭) 人参固本丸(补百六 阴虚五苓散(和一八二) 葱白汤(和三百五十 气闭欲死) 万全木通汤(和三四九 利便) 导赤散(寒一二二) 七正散(寒百十六 火闭导水茯苓汤(和六二 闭而肿) 葱熨法(因二九一)清肺饮子(寒四十 气分热) 黄芩清肺饮(寒三八 气热) 葵子汤(寒一二四 膀胱热)赤茯苓汤(寒一二三 膀胱热) 《直指黄芩汤(寒百七 心肺热) 猪苓汤(和一八八 伤寒下后小便不通独蒜通便方(因二八九) 龙胆泻肝汤(寒六三 肝火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三味牛膝汤(寒一二六 茎痛闭) 加味龙胆泻肝汤(寒六四) 加味逍遥散(补九三 虚热加味通心饮(寒三三 疝闭) 《良方龙胆泻肝汤(寒六二) 大连翘饮(寒七八 风热小便不通方(因二百九十)

癃闭本身就是凶兆,非紧急即危重,为暴露性急症。因此,早期先兆并不隐蔽,超早期先兆则当于潜证中求。如属内科急症,又当责之脑与肾……
一、概述
癃闭是一个病证,可由许多疾病引起,癃闭本身就是凶兆。凡膀胱阻塞,肺热气壅,膀胱积热命门火衰等,皆可导致癃闭。现代医学前列腺增生,尿路梗阻(结石),尿潴留,尿毒症等,皆可导致癃闭
二、癃闭先兆的临床意义
(一)前列腺增生先兆
前列腺增生由于压迫膀胱颈部或尿道,易引起机械性尿潴留。前列腺增生是一个很常见的疾病,据尸检统计竟有75%的发生率,多出现于50岁以后老年人。大多与前列腺动脉硬化及炎症有密切关系,目前认为与内分泌失调也有密切关系,尤其与性激素紊乱甚为相关。且受睾丸功能的影响较大,如雄性激素降低是引起前列腺肥大,导致机械性尿路梗阻的常见因素。
前列腺增生是引起癃闭的主要病源,分为湿热蕴结型及肾气虚衰型二大类。其中,湿热蕴结先兆潜证多见于中、壮年人,多为平素嗜高粱美酒、肥甘香燥,损伤脾胃,致湿热内积,壅阻于下。症见形体肥腴,面黄赤油光,口干不欲饮,舌苔黄腻,舌质偏红,脉滑数,小便少而黄浑,大便不爽,小腹时有坠胀。
阻截治则 育清热利湿,方宜知柏八味丸化裁:知母黄柏、生地、茯苓山药泽泻山萸肉丹皮,加车前子牛膝
肾气虚衰先兆潜证多见于年老体弱者,或素禀肾气不足,久病失养,大便伤元等,致命火渐衰。症见面色淡白或?白,口干欲饮热饮,舌苔白,舌质淡胖大,脉沉迟,腰酸膝软,小便细长无力。纠正原则为温肾扶阳,方用金匮肾气丸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车前子牛膝
夜尿渐频是老年人前列腺肥大的早期信号,发现这个信号时,应立即作肛门指检,前列腺超过栗子大即为前列腺肥大前期。尿流变细及分段排尿,是前列腺肥大进展期。
湿热潜证失于纠正发展而来的,则用八正散车前子木通滑石扁蓄瞿麦大黄栀子甘草,酌加蒲公英银花;偏阴虚的,可用猪苓汤化裁:猪苓滑石阿胶泽泻茯苓,加栀子木通,或加牛膝车前子;如系在肾阳不足潜证基础上产生的,则宜济生肾气丸车前子牛膝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如属阴虚阳不化气的,则可用滋肾通关丸知母黄柏,上肉桂,以化气利水。然皆必辅以活血散结,软坚通络,通常选用地龙、炮甲珠、桃仁牛膝王不留行海藻昆布,酌加桔梗荆芥以“开提上盖”。如湿热重者酌用蒲公英银花之类以清热解毒
(二)急性尿潴留先兆
急性尿潴留发生原因有机械性(压迫性)及神经性(麻痹性)两类,机械性的常见于前列腺肥大、妊娠子宫压迫及尿路结石所致。
急性尿潴留的先兆潜证主要为:
1.肺热气壅先兆潜证 此型多见于小儿及青少年,平素多有肺热气逆见证。即见咳嗽气粗,痰多粘稠,咽干口渴,舌苔黄,舌质偏红,脉数,小便黄短,大便秘结
阻截治则 清肺利水,方宜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如突然尿闭,多为肺气壅闭失于宣降,则欲通下必先启上,采用所谓“提壶揭盖”法,用麻杏石甘汤加桔梗荆芥以下病上治。
2.命门火衰先兆潜证 此型多见于老年人,为素禀肾元不足,或因病致命火衰败,素日多见面色?白或黎黑,畏寒肢冷,头晕耳重,腰酸膝软,神惫乏力,小便细长无力,大便不实,舌苔白舌体大,舌质偏暗脉沉迟无力。
阻截治则 扶肾阳,温命火,方宜四逆汤:制附子干姜甘草加上肉桂。如命火骤衰,肾气化无权则发生无尿,急宜温命门补肾通窍,方用四逆汤:制附子干姜甘草葱白、上肉桂茯苓
急性癃闭尤宜配合针灸、探吐、取嚏、敷脐等法,必要时应施行导尿术以防膀胱破裂。
现代医学认为由于酗酒、精神刺激、寒冷、和劳累等因素,引起前列腺充血、肥大、压迫膀胱颈部而出现急性尿潴留前列腺癌膀胱结石尿路结石嵌顿,皆可引起急性尿潴留
神经性尿潴留由于脊髓损伤,脊髓神经炎症,肿瘤,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中风昏迷,外科手术后等原因引起。
总之,无尿排出首先应区别是内科急症还是外科急症。如属外科急淋、尿路结石过大,应考虑手术取石。非手术适应症的应区分癃闭关格癃闭膀胱有尿不能排出(癃为点滴而出,闭属完全闭阻),而关格则为肾性无尿属肾衰尿毒症。
癃闭应用中医癃闭理论辨证论治,分清是湿热壅遏胞痹,还是命门火衰不能温阳化气,抑或中虚气陷排尿无力。采用通利开窍温补命门,或升提中气,并皆应辅以开窍。挟瘀者,加牛膝桃仁;属肺热壅闭的,可采用具有中医特色的“提壶揭盖法”以开肺启闭(如用麻杏石甘汤或佐以桔梗荆芥之类),即开其上窍以利其下窍。而关格则属肾衰尿毒症,近代用温脾汤温阳化气、通腑泻浊,有一定疗效。
(三)癃闭危象
癃闭本身即为凶兆,如癃闭出现喘促、胀闷欲死,甚至昏冒,如《景岳全书·癃闭》曰:“小水不通,是为癃闭,此最危急证也,水道不通,则上侵脾胃而为胀,外侵肌肉而为肿,泛及中州则为呕,再及上焦则为喘,数日不通则奔迫难堪,必致危殆”,为癃闭压迫急症,由于膀胱暴张,腹腔压力剧增,引起的血管神经受压的反射性危证,应急施导尿术。
如突然出现全腹剧痛、板状腹、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细欲绝,血压下降,导出血性尿,为膀胱破裂凶兆,宜紧急施行外科手术急救。
如出现恶心呕吐,甚至昏迷抽搐、口出氨味,为癃闭转为关格危象,应立即按关格抢救(参见上节关格先兆)。

【病因】癃闭,现代医学称尿潴留。多由湿热下注水道闭阻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膀胱气化不利而致。
【症状】小腹胀满疼痛,有强烈尿意,而小便不得排出。肾气不足者,兼见神气怯弱,四肢无力,脉沉细而弱;湿热下注者,兼见口渴不欲饮,苔黄,脉数。平掌测试检查:小腹部多有密集、阻滞、麻重的气感。
【治疗】
(一)发功:
1.推大腿内侧,自膝至大腿根300次,按揉八髎关元中极穴。
2.以平掌式,用震颤手法发气于小腹隆起处14息或28息。再以推引手法向小腹部发气,并顺足太阴脾经三阴交导引气机。做6次或12次。
加减:肾气不足者,加平掌式,用推定手法向肾俞命门发气11息或22息。湿热下注者,加平掌式,用拉引手法发气于中极,并顺足太阴脾经向下肢拉引气机阳陵泉,做11息或22息。
(二)气功针刺:将毫针刺入中极三阴交穴。以龙含式,用推拉手法向针体发气;然后在三阴交穴拉引气机,使其气下行。
(三)辅助练功:先以两手掌在骶部自上而下推摩300次;然后以两手掌在小腹部相叠,呼气时自右向左旋摩,同时松肛,松腹;吸气时微收腹,两手暂停。共做14息或28息。


病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灵枢·本输》称为闭癃。《类证治裁·闭癃遗溺》:“闭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凡小便排出甚少或完全无尿排出者,统称癃闭。可由肺热壅盛,热结膀胱水道阻塞,气虚肝郁气滞阴液不足,肾阳虚衰转胞等所致。肺热壅盛,失于肃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见小便点滴而下,或全然不通,并伴有呼吸急促,咽干,烦渴欲饮,苔薄黄,脉数等症。治宜清肺润燥,通利水道。方用清肺饮。或用探吐法热结膀胱气化失调,则小便量少而热赤,甚至闭塞不出,小腹急满胀痛,渴不多饮,舌苔黄,脉数,治宜清热通利。方用八正散通关瞿麦汤、滋肾通关丸等方。败精瘀血阻塞水道,则见尿闭不出,或滴沥而下,或见瘀点,脉细涩或细数。治宜行瘀散结,通利水道。方用代抵当丸桃仁承气汤牛膝膏蒲灰散等方。气虚气滞阴液不足、命门火衰转胞所致者,详见气虚小便不利气闭小便不利阴虚小便不利阳虚小便不利等条。


沈(局票) 小便秘
蟋蟀(三只,酒洗焙燥,如无以蝼蛄代之,用腐衣包吞之) 元参 焦栀 蓄 粉青黛 翘壳 童木通 瞿麦益元散(真西珀三分,同灯心研极细末拌) 真川连 海金沙丹皮车前子
或用龙荟通关丸等类。
外治麝香,用蛤壳脐中

3。阴阳熨脐葱白麝,冷热互熨尿自行,宣上木通葱探吐,达外葱汤
熏汗通。
【注】用葱白一斤细锉,入麝香五分拌匀,分二包置脐上,先以炭火熨斗熨之,半炷香时换一包,以冷水熨斗熨之,互相递熨,以尿通为度。服诸药不效,或服药实时吐出,或服攻下药不利,宜用宣上法:以木通,老葱煎汤服,顷时探吐,再服再吐,以尿通为度。服诸药不效,或身无汗,宜用达外法:以葱汤入木桶内,令病人坐于杌上,没脐为度,匝腰系裙以覆之,少时汗出,其尿自出。欲尿时不可出桶,即于桶内溺之,恐出桶气收,而尿又回也。

小便不利有三,不可概论。若津液偏渗于肠胃大便泄泻小便涩少者一也,治宜分利。若热搏下焦津液因而不行者二也,渗泄则愈。若脾胃气涩,不能通利水道下输膀胱而化者三也,可顺其气,令施化而出。(罗谦甫)
治秘之道有三∶一曰肺燥不能生水,故用二苓、泽泻之甘淡以泄肺而生水;一曰脾湿不能升精,故用白术之苦温以燥脾而升精;一曰膀胱无阳不能化气,故用肉桂之辛热以温膀胱化气。使水道通利,则上可以止渴,中可以去湿,下可以泄邪热也。有真阴虚者,六味汤以补肾水;真阳虚者,须八味丸以补肾火。至于转胞喘急欲死,不问男女孕妇产后,急用八味丸料煎饮,缓则不救。或疑桂、附辛热,不敢轻用,岂知肾气虚寒,水寒冰冻之义,得热则流通,舍此更有何物能直达膀胱,而使雪消春水来耶?(陈来章)
热在上焦气分便闭而渴,乃肺中伏热不能生水,膀胱绝其化源,宜用淡渗之药,泻火清金,滋水之化源。热在下焦血分便闭而不渴,乃真水不足,膀胱干涸,无阴则阳无以化,宜用苦寒之药,滋肾与膀胱,而阳自化,小便自通。(李东垣)
癃闭之证,其因有四,最当辨其虚实。有因火邪结聚小肠膀胱者,此以水泉干涸,而气门热闭不通也。
有因热居肝肾者,则或以败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也。若此者,本非无水之证,不过壅闭而然。病因有余,可清可利,是皆癃闭之轻证也。惟是气闭之证,则为危候。然气闭之义有二∶有气实而闭者,有气虚而闭者。夫膀胱为藏水之腑,而水之入也由气以化水,故有气斯有水;水之出也由水以达气,故有水始有溺。
《经》曰∶气化则能出矣。盖有化而入,而后有化而出,无化而出,必无化而入也,是以其入其出,皆由气化,此即本《经》气化之义,非单以出者言气化也。然则水中有气,气即水也;气中有水,水即气也。凡病气虚而闭者,必以真阳下竭,元海无根,水火不交,阴阳痞隔。所以气自气而气不化水,水自水而水蓄不行。气不化水,则水腑枯竭者有之;水蓄不行,则浸渍腐败者有之。气既不能化,而欲强为通利,果能行乎?阴中已无阳,而再用苦寒,能无甚乎?至若气实而闭者,不过肝强气逆,移碍膀胱,或破其气,或通其滞,或提其陷而壅者自去。此治实者无难,而治虚者必得其化,为不易也。(《景岳全书》)
五液者,肾也。肾气虚而受扰,则无力以化液,而邪火遂乘袭之,以致溲少涩滞。标热虽由膀胱,本虚实在于肾。宜补肾以益其虚,而从温以化其气,则肾源有滋,小水自利,以此验肾气之来复也。
○水虽渗于膀胱,而泌别之者小肠也。小肠有热,能移及膀胱小肠为火腑,而本之于心,但使心气通,则小肠之火自降,无热可移,源澄而流自清也。(程郊倩)
阴虚小便短少,涩滞癃闭,不可见有实势,便用利药,此由下焦元阴之气衰弱,不能运化故也。宜大补元阴,其溺自通。若气虚与痰隔中焦气滞于下及湿热而然者,不在此例。(罗赤诚)
补中益气汤小便不利牛膝。用六味地黄丸小便不利车前。(周慎斋)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何谓气化津液乃气所化也。盖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譬之蒸物,汤气上熏釜甑,遂有液而下滴,此脾气熏蒸肺叶,所以遂能通调水道而输膀胱也。故小便不通之证,审系气虚而水涸者,利之益甚,以大剂人参少佐升麻,则阳升降,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自然通利矣。
○丹溪云∶小便不通,有属气虚血虚,有属实热、痰气闭塞,皆宜吐之以提其气,气升则水自降。盖气承载其水者也。气虚用参、术、升麻等,先服后吐;血虚四物汤,或芎归汤,先服后吐;痰多用二陈汤,先服后探吐之;痰气闭塞,用二陈汤加香附木通,先服后探吐之。或问以吐法小便,理将安在?曰∶取其气化而已。(《证治准绳》)
《经》云∶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夫肾肝在下,地道也;心肺在上,天道也;脾胃居中,气交之分也。故天之阳绝而不安于地者,则白露不下;在上之阳不交于,则在下之无以为化,水道其能出乎?此上焦气化也。仲景曰∶卫气行,则小便宣通。又曰∶脾病九窍不通,此中焦气化也。东垣云∶在下之阴虚,在上之阳盛,致肾气不化,必宣其阳而举之,则阴可得而平也。故丹溪曰∶吾以吐法小便,譬如滴水之器,上窍闭下窍无以自通,必上窍开而下窍之水出焉。然升提止可施于涓滴不通者,若溺涩短少,或淋漓作痛者,非所宜也。由《经》言及诸论观之,未有不主于气化者,不审乎此,转行疏利之剂求功,多见其不知量也。(《张氏医通》)
气虚小便不通者∶《经》曰∶膀胱者,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气虚则不能化,故不通也。血虚小便不通者∶盖血即津液之属,血虚津液干燥而溺道不利,故不通也。此与痰气闭结于下者,虚实之情不同。丹溪皆用吐法,乃急则治其标也。然气虚血虚,以虚为本,虚则必补之而后可。夫以参、术、四物调其真气而吐之,诚可以通其溺,而其本之虚,岂参、术、四物顷刻下咽,遂能补益之耶?吾恐病根犹在,不久必复作矣。愚意以为若果气虚血虚,必用补气补血之药,使其气盛而施化,血生而津润,其便自通,不必探吐可也。果宜吐者,必须先吐,俟其溺通,继服补剂,庶可平复,非如痰气闭结者但吐之而可已。此丹溪未尽之意,予故表而出之。(《医学统旨》)


唐(左) 小溲淋痛,闭癃不爽,甚至涓滴不通。脉细而沉候弦硬。此湿热蕴结膀胱。恐至癃闭
滑石甘草梢泽泻瞿麦 磨湘军(三分) 黑山栀 车前子 蓄 滋肾通关丸盐汤送下)
【二诊】 涩痛大退,而尿管气坠难忍,无形之热稍化,而有形之湿压滞府气。再标本并顾。
炙黄 (三钱) 于术(一钱五分) 党参(三钱) 炙升麻(七分) 炙柴胡(七分) 甘草(三分)西血珀五分,上沉香二分,生湘军一钱五分,三味研细末,用茯苓五钱,煎浓汁作丸,微烘令干,药汁送下。
师云、此湿与气并坠,又以身之火与热与湿与气交膀胱,药难突围而入,未有不为气湿火热恋住者。用三味外,复以升柴提之,如滴水器开其上而下自注也。(清儒附志)
【三诊】 呕吐以提其气,泄泻以泄其湿,滞坠顿退,而仍闭癃不爽。膀胱之气不化,还难许治。
桔梗 赤白苓 猪苓冬葵子车前子木通甘草梢泽泻 滋肾通关丸
【四诊】 闭癃已通,而尿管时仍作痛,小溲亦时通时阻。膀胱湿热未清。再为疏利。
木通甘草梢车前子 磨湘军(三分) 瞿麦滑石 黑山栀 牛膝泽泻
【五诊】 小便时通时阻,总由膀胱蕴结未清。再为分利,而参苦辛开通。
黑山栀 木猪苓甘草梢车前子牛膝梢 福泽泻茯苓冬葵子 滋肾通关丸
【六诊】 癃淋之证,本由湿热蕴结而来,不为清利,而以针导,湿热依然蕴结,元气陡伤,辗转而致成损,奈何。
上安桂(后入) 川黄柏(盐水炒) 肥知母滑石泽泻车前子细木通甘草稍 黑山栀
西人用银针针进尺许,尿血俱出,随后复闭,邪不得楚,元气转伤矣。(正蒙志)

大意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故膀胱不利为癃.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故三焦实则闭癃.(内经)癃与闭.二症也.暴病为溺闭.小便点滴.内急.胀满而难通.久病为溺癃.欲解不解.屡出而短少.(必读)
内因
有心肾不交.阴阳不通.而内外关格者.有热结下焦壅塞胞内.而气道涩滞者.有肺中伏热.不能生水.而气化不施者.有脾经湿热清气郁滞.而浊气不降者.有痰涎阻结.气道不通者.有久病多汗津液枯耗者.
肝经忿怒.气闭不通者.有脾虚气弱.通调失宜者.(汇补)
外候
凡人鼻色黄.小便必难.热微则小便难而仅有.热甚则小便闭而绝无.(入门)小便胀满.气急上逆.心腹俱闷.叫痛欲死.(巢氏)甚有肺气壅极.横行脐中小肠为之突出.外肾为之挺长.(寓意草
脉法
脉紧而滑直者.不得小便也.又尺脉或浮或涩或缓.皆小便难.溺有余沥也.右寸关滑实者.痰滞上焦.细微者.中气不运.左尺脉洪数者.热结下焦.虚浮者.肾气不足.(汇补)
治法
一身之气关于肺.肺清则气行.肺浊则气壅.故小便不通.由肺气不能宣布者居多.宜清金降气为主.并参他症治之.若肺燥不能生水.当滋肾涤热.夫滋肾涤热.名为正治.清金润燥.名为隔二之治.燥脾健胃
名为隔三之治.又有水液只渗大肠小肠因而燥竭者.分利而已.有气滞不通.水道因而闭塞者.顺气为急.实热者.非咸寒则阳无以化.虚寒者.非温补无以生.痰闭者.吐提可法.瘀血者.疏导兼行.脾虚气陷者.升提中气.下焦阳虚者.温补命门.(汇补)
用药
肺气受热.清肺饮膀胱热结八正散气滞于内者.利气散.阴虚者.地黄汤阳虚者.八味丸脾虚不运者.
补中益气汤气虚不化者.六君子汤血瘀者.牛膝汤痰闭者.导痰汤.先服后吐.又有因小便不通.过服寒凉渗利诸剂.致气闭于下.寒郁于中.阴翳否隔.不能气化而不通者.用干姜升麻.煎服而愈.于此可悟夫天地升降之道.阴阳消长之理.故志之.(汇补)
【附:转胞
转脬者.胞系转戾.脐下并急而痛.小便不通者是也.(巢氏)凡强忍小便而疾走.或饱食大怒而入房.使水气逆上.并迫于胞.故屈戾而不舒张也.治以甘遂末.水调.敷脐下.内饮甘草汤.其药汁至脐.二药相反.胞必自转.小便自通.或用甘遂末一钱.猪苓汤下即愈.若妊妇小便不通.因胎肥压胞.宜升举其胎.胞转水道自利.不可专用淡渗.宜补中益气汤探吐以提其气.或外用稳婆手托法.亦可.(汇补)
【附:胞痹
胞痹者.小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清涕.(内经)盖因风寒湿气客于胞中.则气不能化.
故胞满而小便不通.其为清涕者.以膀胱之脉.络脑而下贯鼻中.宜散胞中之邪.调下焦之气.肾沥汤主之.(医统
【附:关格
关格者.脉名也.左手人迎脉.大于右手四倍.曰关.关者.热在下焦.必下绝小便.右手气口脉.大于左手四倍.曰格.格者.寒在上焦.必上为呕逆.若脉象既关且格.必小便不通.旦夕之间.陡增呕恶.此因浊邪壅塞
三焦正气不得升降.所以关应下而小便闭.格应上而生吐呕.阴阳闭绝.一日即死.最为危候.宜二陈汤加防风桔梗探吐.若吐不出.以二陈汤加槟榔大黄枳壳、浓朴、木香木通杏仁泽泻降之.古法.治虚人关格.有用补中益气汤加槟榔者.若上不得吐.下不得通.愦愦无奈.头汗不止者死.至于寻常腹痛二便不通而呕吐.其脉沉静不紧盛倍大者.非关格也.乃痰食之症.宜二陈汤加白芥子山楂枳实青皮治之.(汇补)
癃闭选方
清肺饮(东垣) 治肺热口渴.小便不通
茯苓黄芩桑皮麦冬车前山栀木通等分
水煎.
八正散(宝鉴) 治膀胱热郁小便不行.
瞿麦车前滑石甘草 山栀木通 大黄等分
每服二钱.加灯心.水煎.
导赤散心经客热溺闭.
生地 木通甘草连翘黄连
五苓散清浊混行于大肠.致泄泻小便不通者.
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肉桂利气散 治气壅小便不通
枳壳陈皮木通甘草通闭散 可与前方合用.
香附陈皮赤苓牛膝汤血瘀小便不通
牛膝 归尾 黄芩琥珀末少许.
地黄汤阴虚小便不通.(方见中风
地黄汤萸肉.加麦冬牛膝车前
肾气丸金匮) 治阳虚小便不通.(方见湿症)
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二方俱见中风导痰汤(方见似中风
外治法
葱头二十茎.紫苏二两.煎汤熏洗外肾小腹.或以盐炒热.绢包熨脐上下.或姜渣、枳壳亦可.或葱饼灸脐亦效. 又法.取田螺泥涂脐中.法见淋症.加麝香一二.或盐半匙填脐中扎紧更效.又法.独颗蒜一枚.栀子三十.盐花少许.研烂摊纸上.贴脐.甚者连阴囊涂之.即通.又小便不通欲死者.用桃枝柳枝木通枯矾旱莲子汉椒各一两、葱白一握.灯心一束.细锉.入水三斗煎.耗一半.用瓷瓶盛汁.熏外肾.周遭以被围绕.不得入风.冷则换汁.再熏即通.(一方无旱莲子

【歌】实热溲便故不通,下焦气结号为癃。气虚血弱兼痰闭,一吐提时便有功。虚热故令便不禁,虚寒遗溺在温中。
【论】夫肾水潴于膀胱而泄于小肠,此上下相通,故水火既济,则荣卫流行,水窦开阖,便溺通畅,岂有不禁、不利者欤?夫惟心肾不交水火未济,阴阳不调,则内外水道窒塞,而有小便癃闭遗溺之病生焉。盖膀胱与肾为表里,虚则客热乘之,故不能制水,水挟热而行,故数而不通,溺有余沥。肾与膀胱皆冷,内气不充,胞中自滑,故出多而色白。所以热则不通,冷则不禁,理之自然。亦有虚热遗沥气虚而不通者,不可不知。
【脉】鼻头色黄,小便必难。脉浮弦涩,为不小便

淋病者,小便短数,淋漓不断,茎中痛是也。癃闭者,小便点滴不通,胀闭欲死是也。二证虽属热结膀胱,实由三焦气化不行所致也。且肝主疏泄,如木不能泄,则生气幽郁而为热,溲溺所以结涩。肾主闭藏,如水不能藏,则阳根泄露而生寒,精血所以流溢,此又二证所由来也。如五淋初起,以五淋汤加减主之。如癃闭证不化阳者,以滋肾丸主之。阳不化者,以白通汤主之。如阴阳俱不化者,以济生肾气丸主之。如服利水药不效者,以补中益气汤,服后以手探吐之。此开上窍以通下窍之法也。二证或统以桂枝苓泽汤主之。
五淋汤
赤茯苓(三钱) 白芍(二钱) 生山栀(二钱) 当归(一钱四分) 细甘草(一钱四分) 水煎服。如因动气而得,脐下胀痛为气淋,加荆芥香附、生麦芽,如溺血茎中割痛,为血淋,加牛膝桃仁红花、生地、入麝香少许。如溺如沙石,为石淋,送下六一散三钱。如尿出如膏,为膏淋,合萆 清饮。如因劳而得。为劳淋,合补中益气汤。如过服金石药,与老人阳已萎,思色以降其精,致精内败而为淋,加萆 、石菖蒲菟丝子以导之。如因色欲过度,似淋非淋,溺短而数,茎中痛甚者,酌加肉苁蓉淫羊藿、生杜仲白蜜羊脂之类。
滋肾丸
黄柏(一两) 知母(一两) 肉桂(一钱)研末,蜜丸每服三钱,开水送下。
白通汤
葱白(二茎每茎寸半) 干姜(三钱) 附子(三钱) 水煎大半杯,温服。按葱白宜多加,再加人尿一盏,尤效。
济生肾气丸
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肉桂附子牛膝车前子 炼蜜为丸,如桐子大,作汤服亦可。
补中益气汤
黄 (二钱蜜炙) 人参白术当归陈皮甘草(各一钱) 升麻柴胡(各三分)
水煎服,二时许,二煎再服,即以手探吐之。
桂枝苓泽汤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猪苓(三钱) 桂枝(三钱) 阿胶(三钱炒) 水煎大半杯,热服

王左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上焦不宣,则下焦不通,以肺为水之上源,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也。疏其源则流自洁,开其上而下自通,譬之沉竹管于水中,一指遏其上窍,则滴水不坠,去其指则管无余水矣,治癃闭不当如是乎?
苦桔梗(一钱) 带皮杏仁(三钱) 赤茯苓(三钱) 六一散(包,三钱) 炙升麻(八分) 黑山栀(一钱五分) 黄柏(盐水炒,一钱) 知母(盐水炒,一钱) 肉桂心(饭丸吞服,二分) 土牛膝根(三钱) 鲜车前草汁(二两) 鲜藕汁(二味炖温冲服,二两)
沈左 小溲频数,少腹胀痛。经云∶下焦络肾属膀胱,别于回肠而渗入焉,此证少阴真火不充,太阳之寒水,转为湿热所阻,少阴无火,故小溲数而不畅,太阳湿热阻滞,故气不通而胀痛。法当暖脏泄热,冀火归其源,水得其道,拟滋肾通关饮。
知母(三钱) 川黄柏(三钱) 肉桂心(三分)
朱左 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小溲频数,入夜更甚,延今一载余,症属缠绵。姑拟补中益气,滋肾通关
炒潞党参(一钱五分) 清炙草(五分) 云茯苓(三钱) 陈广皮(一钱) 川升麻(三分) 清炙黄 (二钱)苦桔梗(一钱) 全当归(二钱) 生白术(一钱五分) 生蒲黄(包,三钱) 小蓟根(二钱) 滋肾通关丸(包,三钱)

癃闭似淋点滴无,只求利水法全迂,柴升(补中益气汤服后,以手探吐探吐针机转,麻黄杏(仁加入五淋汤)行阳阴气濡,肾气(丸)龙腾泽自沛,通关(丸,又名滋肾丸)云合雨时敷,二冬杏菀参桑白(此李士材医案,从高原以导之之法,)海蜇(一名水母荸荠亦可需。
浊病皆湿热之病。湿胜热则为白,热胜湿则为赤。初起宜二陈汤加苍术白术黄柏、萆主之,赤浊再加丹参。如若未效,宜固其精道,利其水道,用萆 清饮。或久而不愈,宜补其心气,用四君子汤加远志二钱。或水虚火旺而为浊,宜六味丸黄柏苍术益智仁之类。或火衰气不摄精,宜桂附八味丸菟丝车前之类。浊出精窍,与淋出溺窍不同。
总以治肾为主。然初起多由于湿热,故列于热证。(经义)《至真要大论》曰∶“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太阳之胜,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痿论》曰∶“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驰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口问》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玉机真论》曰∶“冬脉不及,则令人小腹满小便变。”按∶宜参癃闭遗溺各章文。

五淋汤小便淋症不出,或尿如豆汁,或成砂石,或为膏汁,或热沸便血
赤茯苓(三钱) 白芍山栀(各二钱) 当归甘草(各一钱四分
水煎服。
此方用栀、苓治心腹,以通上焦之气,而心火清,归、芍滋肝肾,以安下焦之气,而五脏复,甘草中焦之气,而阴阳厘清,则太阳之气自化,而膀胱之水府洁矣。
补中益气汤(见疟疾桂附八味丸(见痰饮
白通汤(方见伤寒) 治少阴病下利者此方主之。

曾氏曰.小便不通.有阴阳二症.闭者.为冷湿乘虚入里.因而不通.以白芍药汤加南木香.及用炒盐熨脐四围.阳闭者.因暴热所逼.涩而不通.又有癃闭.乃五内气虚.受热壅滞.宣化不行.非涩非痛.但闭不通.腹胀紧满.宜木通散、玉露饮
薛己曰.东垣云.小便不利.有在气在血之分.在气分者.病居上焦.必渴.肺中有伏热.水不能生.绝小便之源也.法当淡渗.能泄肺中之热.而滋水之化源.在血分者.病居下焦而不渴.热蓄膀胱.是热涩其流.而溺不泄也.气味浓.阴中之阴药治之.

癃闭者,小便点滴不通,甚而为胀为肿,喘满欲死;五淋者,小便痛涩淋沥,欲去不去,欲止不止,有沙、膏、气、血、劳五种之分。
癃闭用利水之药,人所知也。若愈利而愈闭,胀闷欲死,宜治其本。《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今小水点滴不能出,病在气化可知。桂性直走太阳化气,此症实不可缺。阴虚不化,热逼膀胱,小腹胀痛,尺脉旺,宜服滋肾丸主之;阳虚不化,寒结膀胱小腹不痛,尺脉弱,宜加减肾气丸主之。然犹恐未能即效,又有巧法以施。譬之滴水之器,闭其上而倒悬之,点滴不能下也。去其上之闭,而水自通流,宜以补中益气汤提之。即以此药再煮服尽,以手探吐,顷刻即通。而更有启其外窍,即所以开其内窍之法。麻黄力猛,能通阳气至阴之下。肺主皮毛,配杏仁降气肺气下达州都,导水必自高原之义也。以八正散加此二味,其应如响。如夏月不敢用麻黄,恐阳脱而汗漏不止,以苏叶防风杏仁三味等分,水煎温服,覆取微汗,而水即利矣。(此张隐庵治水肿验案。)虚者以人参麻黄各一两煎服,神效。(此卢晋公验案。)如汗多不任再散者,即以紫菀桑白皮各三钱,麦冬五钱,加于利水药中,或加于升提药中,亦效,(此李士材验案。)皆下病上取之法也。(治水肿者,可遵此法以治其标,即以六君子汤甘草加苍术、浓朴、炮姜附子以扶脾气,以复元气。)
淋症有五,方治甚多,而总不外于蕴热,统以景岳大清饮主之。
五淋,下如沙石,合益元散更加琥珀,或石首鱼头纳石子五六个,研末调下。
膏淋,下如膏脂,加萆 、海蛤粉各二钱、石菖蒲八分。
气淋气滞不通,脐下妨闷胀痛,加荆芥二钱、香附、生麦芽各一钱,不愈,再加升麻,或用吐法
血淋瘀血停蓄茎中,割痛难忍,加牛膝、生地、当归桃仁各三钱,红花川芎各一钱。不愈,另用牛膝膏劳淋,从劳役而得,气化不及州都,本方合补中益气汤同煎服。
以上五淋,俱属蕴热所致。又有一种,名曰冷淋。四肢口鼻冷,喜饮热汤,以加味肾气汤主之。更有过服金石热药,败精为淋,与老人阳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则精不出而内败,以致大小便牵痛如淋。愈痛则愈便,愈便则愈痛。宜前饮加萆 、菟丝子石菖蒲远志以导之,后服六味丸

淋病小便滴沥涩痛.欲去不去.欲止不止是也.古人分为五种.石淋.下如沙石.膏淋.下如膏脂.劳淋.从劳役而得.气淋气滞不通.脐下闷痛.血淋瘀血停蓄.茎中割痛.皆为热结膀胱所致.而治者.却不重在膀胱.而重在三焦.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此数语.数百年来注家俱误.不知津液为汗之源.膀胱气化.则能出汗故仲景发汗法.必取之太阳水道行水之道.三焦得职.则小水通调.须知外出为膀胱津液.下出为三焦水道也.又有清心之法.以心与小肠表里也.又有清肝之法.以肝主疏泄也.又有补肾之法.以肾为司水之脏也.治三焦膀胱之正法.则用五淋散清心滋肾.则用导赤散.清肝.则用龙胆泻肝汤之类.至于癃闭症.小便点滴不通.甚则胀闷欲死.其病源亦同前症.而治法更进一步.有用八味丸.倍桂附.蒸动肾气以开关者有用滋肾丸滋阴以化阳者.有用补中益气汤.服后以手探吐者.(如滴水之器.闭其上窍而倒悬之.点滴不能下也.去其上闭.则下窍通矣.)有用五淋散
加入麻黄杏仁.以取微汗.(麻黄力猛.能通阳气至阴之地.下肺气.主皮毛.配杏仁降气下达州都.导水必自高原之义也.)有用人参麻黄各一两.水煎服者.夏月不敢用麻黄.有用紫苏防风杏仁各三钱水煎服温覆取微汗者.有用白菊花根捣烂.以生白酒冲和取汁温饮者有用水母四两. 荠十四粒.水煎服者.有用皂角葱头王不留行各数两.煎汤一盆.令病者坐浸其中.熏洗小腹下体.久之热气内达.壅滞自开而便通者.务宜审其脉症而施治.不可执一.
脉宜浮大.忌细小.
五淋散(五十通治五淋癃闭.)
加减法.气淋.加荆芥香附麦芽
血淋.加牛膝桃仁红花生地.入麝香少许.
石淋.送下六一散三钱.
膏淋.合萆 清饮
劳淋.合补中益气汤
○如过服金石药.
与老人阳已痿.思色以降其精.致精内败而为淋.加萆 石菖蒲菟丝子以导之.
六一散.(五十二石淋) 萆 清饮.(八十三膏淋导赤散.(四十九赤淋.) 龙胆泻肝汤.(九十七茎肿茎中痛甚宜之) 补中益气汤.(五气淋.) 六味丸(十四水虚.) 八味丸.(十五冷淋.) 济生肾气丸.(一百零二扶阳以化.) 滋肾丸.(九十四滋阴以化阳.) 四生丸(一百血淋.) 百合汤.(九十三气淋.)

淋病热结 淋者,小便痛涩淋沥,欲去不去,欲止不止是也,皆热气结于膀胱
膏石劳 气与血石淋下如沙石,膏淋下如膏脂,劳淋从劳力而得,气淋气滞不通、脐下闷痛,血淋瘀血停蓄、茎中割痛。
五淋汤 是秘诀石淋以此汤煎送发灰、滑石石首鱼头内石研末。膏淋合萆 分清饮气淋荆芥香附、生麦芽;不愈,再加升麻或用吐法。劳淋合补中益气汤血淋牛膝郁金桃仁,入麝香少许温服
败精淋 加味啜 过服金石药,与老人阳已痿,思色以降其精,以致内败而为淋,宜前汤加萆 、石菖蒲菟丝子以导之。
冷淋肾气五淋之外,又有冷淋。其症外候恶冷,喜饮热汤,宜加味肾气丸盐汤咽下。
点滴无 名癃闭小便点滴不通,与五淋之短缩不同。
气道调 江河决 前汤加化气之药,或吞滋肾丸多效。《孟子》云∶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引来喻小便之多也。
上窍通 下窍泄 如滴水之器,闭其上而倒悬之,点滴不能下也。去其上闭,而水自通。宜服补中益气汤,再服以手探吐
外窍开 水源凿 又法∶启其外窍,即以开其内窍。麻黄力猛,能通阳气至阴之地下;肺气皮毛,配杏仁降气下达州都,导水必自高原之义也,以前饮加此二味甚效。夏月不敢用麻黄,以苏叶防风杏仁等分水煎服,温覆微汗,水即利矣。虚人以人参麻黄各一两水煎服,神效。
分利多 医便 愈利愈闭矣。
浊又殊 窍道别 淋出溺窍,浊出精窍
前饮投 精愈涸 水愈利而肾愈虚矣。
肾套谈 理脾恪 治浊只用肾家套药,不效。盖以脾主土,土病湿热下注,则小水混浊。湿胜于热则为白浊,热胜于湿则为赤浊湿热去则浊者清矣。
清饮黄柏清饮苍术白术,再加黄柏苦以燥湿,寒以除热。
心肾方 随补缀 六八味汤丸加龙、牡,肾药也。四君子汤加远志,心药也。心肾之药与前饮间服。
遗精 另有设 与浊病又殊。
梦遗龙胆 有梦而遗,相火旺也。余每以龙胆泻肝汤送下五倍子丸二钱,多效。
张石顽云∶肝热则火淫于内,魂不内守,故多淫梦失精。又云∶多是阴虚阳扰,其作必在黎明阳气发动之时,可以悟矣。妙香散甚佳。
梦遗 十全设 无梦而遗,是气虚不能摄精,宜十全大补汤,加龙骨牡蛎莲须五味子黄柏,为丸常服。
坎离交 亦不切 时医遇此症,便云心肾不交,用茯神远志莲子枣仁之类,未中病情,皆不切之套方也。

五淋汤
赤茯苓(三钱) 白芍山栀子(各二钱) 当归(一钱) 细甘草(一钱四分)
加灯芯十四寸,水煎服。解见《时方歌括》。
滋肾丸 又名通关丸。治小便点滴不通,及治冲脉上逆、喘呃等证。
黄柏知母(各一两) 肉桂(一钱)
共研末,水泛为丸,桐子大,阴干。每服三钱,淡盐汤下。
补中益气汤 治一切气虚下陷。
方见《中风》。
清饮白浊
川萆 (四钱) 益智仁乌药(各一钱半) 石菖蒲(一钱)
一本加甘草梢一钱五分,茯苓二钱。水二杯,煎八分,入盐一捻服,一日两服。
四君子汤
方见《时方歌括》。
歌曰∶白浊多因心气虚,不应只作肾虚医。四君子汤加远志,一服之间见效奇。
龙胆泻肝汤胁痛口苦耳聋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
龙胆草(三分) 黄芩栀子泽泻(各一钱) 木通车前子(各五分) 当归甘草 生地(各三分) 柴胡(一钱)
水一杯半,煎八分服。
五倍子遗精固脱之方。
五倍子(青盐煮干,焙) 茯苓(各二两)
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二钱,盐汤下,日两服。
妙香散
怀山药(二两) 茯苓茯神龙骨远志人参(各一两) 桔梗(五钱) 木香(三钱) 甘草(一两)麝香(一钱) 朱砂(二钱)
共为末。每服三钱,莲子汤调下。

阴阳熨脐葱白麝,冷热互熨尿自行,宣上木通葱探吐,达外葱汤熏汗通。
〖注〗用葱白一斤细锉,入麝香五分拌匀,分二包置脐上,先以炭火熨斗熨之,半炷香时换一包,以冷水熨斗熨之,互相递熨,以尿通为度。服诸药不效,或服药实时吐出,或服攻下药不利,宜用宣上法∶以木通、老葱煎汤服,顷时探吐,再服再吐,以尿通为度。
服诸药不效,或身无汗,宜用达外法∶以葱汤入木桶内,令病患坐于杌上,没脐为度,匝腰系裙以覆之,少时汗出,其尿自出。欲尿时不可出桶,即于桶内尿之,恐出桶,气收而尿又回也。

小茴香阴阳瓦焙存性。研末。每服三钱。黄酒冲服

膀胱实热
破气,发散,燥热,如属水液不足,兼忌利小便
宜同膀胱实,佐以升提,升麻柴胡

妊娠期间,小便癃闭不通,甚则小腹胀满疼痛,心烦不得卧者,称为“妊娠癃闭”。前人习称“转胞”。
【病因病机提要】
本病多由气虚肾虚胎气下坠,膀胱水道不通而致。
一、中气不足 素体脾虚中气不足妊娠后期胎体渐长,气虚无力举胎,胎压膀胱,发而为病。
二、肾气不足 肾气素虚,妊娠后,肾气愈显不足,无力系胞,胎压膀胱,或肾虚化气不行,发而为病。
【辩证施治】
本病临床以虚证多见,治疗以益气升提,化气益肾为主,不可妄用通利之品,以防损伤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