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证

参考:急性肾盂肾炎 , 淋病 , 泌尿系感染 , 肝经湿热 , 肝胆湿热 , 膀胱湿热 , 精阜炎 , 前列腺结石 , 精阜增生症 , 非淋菌性尿道炎

“淋证” 相关论述

淋证是指因饮食劳倦湿热侵袭而致的以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为主要病机,以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淋证为临床常见病,中医药治疗类属淋证尿路结石肾盂肾炎均有较好的疗效。
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称为“淋闷”,并有“甚则淋”,“其病淋”等的记载。《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称“淋秘”,该篇并指出淋秘为“热在下焦”。《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描述了淋证的症状:“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隋代《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对本病的病机作了详细的论述,并将本病的病位及发病机理作了高度明确的概括:“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
巢氏这种以肾虚为本,以膀胱热为标的病机理论,已为后世所宗。金元时期《丹溪心法·淋》强调淋证主要由热邪所致:“淋有五,皆属乎热”。明代《景岳全书·淋浊》在认同“淋之初病,则无不由乎热剧”的同时,提出“久服寒凉”,“淋久不止”有“中气下陷命门不固之证”,并提出治疗时“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温补命门”,对淋证病因病机的认识更为全面,治疗方法也较为完善。历代医家对淋证的分类进行了探索,《中藏经》首先将淋证分为冷、热、气、劳、膏、砂、虚、实八种,为淋证临床分类的雏形。《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把淋证分为石、劳、气、血、膏、寒、热七种,而以“诸淋”统之。《备急千金要方·淋闭》提出“五淋”之名,《外台秘要·淋并大小便难病》具体指出五淋的内容:“《集验》论五淋者,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也。”现代临床仍沿用五淋之名,但有以气淋血淋膏淋石淋劳淋五淋者,亦有以热淋石淋血淋膏淋劳淋五淋者。按临床实际,热淋气淋均属常见,故本节拟分为热淋气淋血淋膏淋石淋劳淋六淋进行论治。
西医学的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乳糜尿等,当临床表现为淋证时,可参考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膀胱湿热多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过度,酿成湿热,下注膀胱,或下阴不洁,湿热秽浊毒邪侵入膀胱,酿成湿热,或肝胆湿热下注皆可使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发为热淋;若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血随尿出,则发为血淋;若湿热久蕴,煎熬尿液,日积月累,结成砂石,则发为石淋;若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不能分清别浊,脂液随小便而出,则发为膏淋
2.肝郁气滞恼怒伤肝,肝失疏泄,或气滞不会,郁于下焦,致肝气郁结膀胱气化不利,发为气淋
3.脾肾亏虚久淋不愈,湿热耗伤正气,或劳累过度,房室不节,或年老,久病,体弱,皆可致脾肾亏虚。脾虚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则发为气淋;若肾虚而下元不固,肾失固摄,不能制约脂液,脂液下注,随尿而出,则发为膏淋;若肾虚阴虚火旺,火热灼伤脉络,血随尿出,则发为血淋;病久伤正,遇劳即发者,则为劳淋
“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淋证的病位在肾与膀胱,且与肝脾有关。其病机主要是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肾与膀胱表里肾气盛衰,直接影响膀胱气化与开合。淋证日久不愈,热伤阴,湿伤阳,易致肾虚肾虚日久,湿热浊邪毒容易侵入膀胱,引起淋证的反复发作。因此,肾虚膀胱湿热淋证发生、发展及病机转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淋证有虚有实,初病多实,久病多虚,初病体弱及久病患者,亦可虚实并见。实证多在膀胱和肝虚证多在肾和脾。
【临床表现】
淋证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基本特征。其起病或急或缓,其病程或长或短,长者久淋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小便频急者每日小便可达数十次,而每次尿量较少,或伴有发热小便热赤;或小便排出砂石,排尿时尿流中断,腰腹绞痛难忍;或尿中带血或夹有血块;或小便浑浊如米泔或滑腻如脂膏,种种不一。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症。
【诊断】
1.具有淋证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等基本临床特征。尚可有各种淋证各自的特征。
2.病久或反复发作后,常伴有低热,腰痛小腹坠胀,疲劳等症。
3.多见于已婚女性,每因劳累过度,情志变化,感受外邪而诱发。
4.结合有关检查,如尿常规、尿细菌培养、x线腹部摄片、肾盂造影、双肾及膀胱b超、膀胱镜等,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癃闭癃闭以排尿困难,全日总尿量明显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临床特征。淋证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特征。其中小便短涩量少,排尿困难与癃闭相似,但癃闭排尿时不痛,每日小便总量远远低于正常,甚至无尿排出;而淋证排尿时疼痛,每日小便总量基本正常。
2.尿血血淋尿血都有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尿出纯血等症状。其鉴别的要点是有无尿痛。尿血多无疼痛之感,虽亦间有轻微的胀痛或热痛,但终不若血淋的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丹溪心法·淋》曰:“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故一般将痛者称为血淋,不痛者称为尿血
3.尿浊淋证小便浑浊需与尿浊相鉴别。尿浊虽然小便浑浊,白如泔浆,与膏淋相似,但排尿时尿出自如,无疼痛滞涩感,与淋证不同。以有无疼痛为鉴别要点。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明淋证类别由于每种淋证都有不同的病机,其演变规律和治法也不尽相同,在此需要辨明淋证类别。辨识的要点是每种淋证的各自特征。起病急,症见发热小便热赤,尿时热痛,小便频急症状明显,每日小便可达数十次,每次尿量少者为热淋小便排出砂石,或尿道有砂石,致排尿时尿流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砂石阻塞于输尿管或肾盂中,常致腰腹绞痛难忍者为石淋;小腹胀满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者为气淋;尿中带血或夹有血块,并有尿路疼痛者为血淋淋证而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或滑腻如脂膏者为膏淋;久淋,小便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者为劳淋
2.辨虚实在区别各种不同淋证的基础上,还需辨识证候的虚实。一般而言,初起或在急性发作阶段,因膀胱湿热、砂石结聚、气滞不利所致,尿路疼痛较甚者,多为实证;淋久不愈,尿路疼痛轻微,见有肾气不足脾气虚弱之证,遇劳即发者,多属虚证气淋血淋膏淋皆有虚、实及虚实并见之证,石淋日久,伤及正气阴血亏耗,亦可表现为正虚邪实并见之证。
3.辨标本缓急各种淋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也可以同时并存,所以辨证上应区别标本缓急。一般是本着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因为本,证候为标;旧病为本,新病为标等标本关系进行分析判断。以劳淋转为热淋为例,从邪与正的关系看,劳淋正虚是本,热淋邪实为标;从病因与证候的关系看,热淋湿热蕴结膀胱为本,而热淋的证候为标,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当以治热淋为急务,从而确立清热通淋利尿的治法,先用相应的方药,待湿热渐清,转以扶正为主。同样在石淋发热淋时,则新病热淋为标,旧病石淋为本,如尿道无阻塞等紧急病情,应先治热淋,后治石淋,治愈热淋后,再治石淋
治疗原则
实则清利,虚则补益,是治疗淋证的基本原则。实证膀胱湿热者,治宜清热利湿;有热邪灼伤血络者,治宜凉血止血;有砂石结聚者,治宜通淋排石;有气滞不利者,治宜利气疏导。虚证脾虚为主者,治宜健脾益气;以肾虚为主者,治宜补虚益肾。所以徐灵胎评《临证指南医案·淋浊》时指出:“治淋之法,有通有塞,要当分别,有瘀血积塞住溺管者,宜先通,无瘀积而虚滑者,宜峻补。”
淋证的治法,声有忌汗、忌补之说,如《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说:“淋家不可发汗”,《丹溪心法·淋》说:“最不可用补气之药,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验之临床实际,未必都是如此。淋证往往有恶寒发热,此并非外邪袭表,而是湿热熏蒸,邪正相搏所致,发汗解表,自非所宜。因淋证多属膀胱有热,阴液常感不足,而辛散发表,用之不当,不仅不能退热,反有劫伤营之弊。若淋证确由外感诱发,或淋家新感外邪,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者,仍可适当配合辛凉解表之剂。因淋证膀胱有热,阴液不足,即使感受寒邪,亦容易化热,故应避免辛温之品。至于淋证忌补之说,是指实热之证而言,诸如脾虚中气下陷肾虚下元不固,自当运用健脾益气补肾固涩等法治之,不属忌补范围。
分证论治
·热淋
症状:小便频急短涩,尿道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
本方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其中木通、篇蓄、瞿麦滑石利尿通淋大黄山栀甘草梢清热解毒。若大便秘结腹胀者,可重用生大黄,并加枳实通腑泄热;若腹满便溏,则去大黄;若伴见寒热口苦,呕恶者,可合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若湿热伤阴者,去大黄,加生地、牛膝白茅根养阴清热;若小腹胀满,加乌药、川栋子行气止痛;若热毒弥漫三焦,人营人血,又当急则治标,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以清热泻火解毒;若头身疼痛,恶寒发热鼻塞流涕,有表证者,加柴胡金银花连翘等宣透热邪
·石淋
症状:尿中时夹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腹绞痛难忍,痛引少腹,连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若病久砂石不去,可伴见面色少华,精神萎顿,少气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脉细而弱;或腰腹隐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带数。
治法:清热利尿,通淋排石。
方药:石韦散
方中石韦冬葵子瞿麦滑石车前子清热利尿,通淋排石。可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等以加强排石消坚的作用。若腰腹绞痛者,可加芍药甘草以缓急止痛;若见尿中带血,可加小蓟、生地、藕节凉血止血;尿中有血条血块者,加川牛膝赤芍血竭以活血祛瘀;若兼有发热,可加蒲公英黄柏、大黄以清热泻火。石淋日久,虚实并见,当标本兼治,气血亏虚者,宜二神散合八珍汤阴液耗伤者,宜六味地黄丸合石韦散肾阳不足者,宜金匮肾气丸石韦散
·气淋
症状:实证表现为小便涩痛淋沥不宜,小腹胀满疼痛,苔薄白,脉多沉弦。虚证表现为尿时涩滞,小腹坠胀,尿有余沥,面白不华,舌质淡,脉虚细无力。
治法:实证宜利气疏导,虚证宜补中益气
方药:实证沉香散虚证补中益气汤
沉香散沉香、橘皮利气,当归白芍柔肝甘草清热,石韦冬葵子滑石王不留行利尿通淋。胸闷胁胀者,可加青皮乌药小茴香疏肝理气;日久气滞血瘀者,可加红花赤芍川牛膝以活血化瘀。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以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之气淋。若小便涩痛,服补益药后,反增小腹胀满,为兼湿热,可加车前草白茅根滑石清热利湿;若兼血虚肾亏者,可用八珍汤茯苓杜仲、枸杞、怀牛膝,以益气养血,脾肾双补。
·血淋
症状:实证表现为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舌苔黄,脉滑数。虚证表现为尿色淡红,尿痛涩滞不明显,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舌淡红,脉细数。
治法:实证宜清热通淋凉血止血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
方药:实证小蓟饮子虚证知柏地黄丸
小蓟饮子方中小蓟、生地、蒲黄藕节清热凉血止血小蓟可重用至30g,生地以生者为宜;木通、淡竹叶通淋利小便,降心火栀子三焦湿热滑石利尿通淋当归引血归经;生甘草梢泻火而能达茎中以止痛。若热重出血多者,可加黄芩白茅根,重用生地;若血多痛甚者,可另服参三七琥珀粉,以化瘀通淋止血知柏地黄丸滋阴清热以治血淋虚证,亦可加旱莲草阿胶小蓟地榆等以补虚止血
·膏淋
症状:实证表现为小便浑浊如米泔水,置之沉淀如絮状,上有浮油如脂,或夹有凝块,或混有血液,尿道热涩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虚证表现为病久不已,反复发作,淋出如脂,小便涩痛反见减轻,但形体日渐消瘦,头昏无力,腰酸膝软,舌淡,苔腻,脉细弱无力。
治法:实证清热利湿,分清泄浊;虚证宜补虚固涩。
方药:实证用程氏革藓分清饮虚证膏淋汤
程氏革藓分清饮中萆藓、菖蒲清利湿浊黄柏车前子清热利湿白术茯苓健脾除湿;莲子心丹参清心血通络,使清浊分,湿热去,络脉通,脂液重归其道。莲子心宜改用莲米,可加土茯苓荠菜以加强清热利湿,分清泄浊之力;若小腹胀,尿涩不畅者,加乌药青皮小便夹血者,加小蓟蒲黄藕节白茅根膏淋汤党参、山药补脾,地黄芡实滋肾,白芍养阴,龙骨牡蛎固摄脂液。若脾肾两虚,中气下陷,肾失固涩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合七味都气丸益气升陷,滋肾固涩。
·劳淋
症状: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酸膝软,神疲乏力,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肾。
方药:无比山药丸
本方有健脾利湿,益肾固涩之功。其中山药茯苓泽泻健脾利湿熟地山茱萸巴戟天菟丝子杜仲牛膝五味子肉苁蓉、赤石脂益肾固涩。若脾虚气陷,症见小腹坠胀,小便点滴而出者,可与补中益气汤同用,以益气升陷;若肾阴亏虚,症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可与知柏地黄丸同用,以滋阴降火;若肾阳虚衰,症见面色少华,畏寒怯冷,四肢欠温,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者,可合右归丸温补肾阳,或用鹿角粉3g,分2次吞月艮。
【转归预后】
各种淋证之间,在转归上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首先是不同淋证之间和某些淋证本身的虚实之间可相互转化。如实证热淋血淋气淋失治误治,邪伤正气,可以转化为虚证劳淋,反之虚证劳淋,重感于邪或七情再伤,也可转化为实证虚实并见的热淋血淋气淋。而当湿热未尽,正气已伤,处于实证虚证的移行阶段,则表现为虚实并见的证候。又如气淋血淋膏淋淋证本身,都可由实证虚证或由虚证实证转化。而石淋由实转虚时,由于砂石未去,则表现为正虚邪实之证。其次是某些淋证间的相互转化或同时兼见,如热淋可转为血淋血淋也可诱发热淋。又如热淋若热伤血络,可兼血淋;在石淋的基础上,若石动损伤血络,也可兼见血淋石淋再感湿热之邪,又可兼见热淋;或膏淋发热淋、血淋等。认识淋证的各种转化关系,对临床灵活运用辨证沦治,有实际指导意义。淋证久病不愈,可发展成癃闭关格
淋证的预后,往往与其类型和病情轻重有关,一般说来,淋证初起多较易治愈,但少数热淋血淋有时可发生湿热弥漫三焦热毒陷入营血,出现高热、神昏谵语等重危证候。
淋证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可以转为劳淋,导致脾肾两虚,甚至脾肾衰败,肾亏肝旺,肝风上扰,而出现头晕肢倦,恶心呕吐,不思纳食,烦躁不安,甚则昏迷抽搐等证候。至于淋证日久,尿血绵绵不止,患者面色憔悴,形体瘦削,或少腹扪及肿块,此乃气滞血瘀,进而可导致症积形成。
【预防与调摄】
增强体质,防止情志内伤,消除各种外邪入侵和湿热内生的有关因素,如忍尿,过食肥甘,纵欲过劳,外阴不洁等,是预防淋证发病及病情反复的重要方面。注意妊娠及产后卫生,对防止子淋产后淋发生有重要意义。积极治疗消渴痨瘵等疾患,避免不必要的导尿及泌尿道器械操作,也可减少本病证的发生淋证应多喝水,饮食宜清淡,忌肥腻香燥、辛辣之品;禁房事;注意适当休息,有助于早日恢复健康。
【结语】
淋证是以小便频急,滴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病因以饮食劳倦湿热侵袭为主,病位在肾与膀胱,主要病机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本病证初起多实,久则由实转虚,亦可呈现虚实并见的证候,肾虚膀胱湿热在其发病及病机转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淋证临床症状有两类:一类是膀胱气化失司所引起的证候,一类是各种淋证的特殊症状。前者是诊断淋证的主要凭证,后者是辨识淋证中不同类别的主要依据。根据后者,目前将淋证分为热淋石淋气淋血淋膏淋劳淋六种。在辨证时,除要辨别淋证的不同类别外,还要详审证候的虚实。初起或在急性发作阶段,因膀胱湿热、砂石结聚、气滞不利所致,尿路疼痛较甚者,多为实证;淋久不愈,尿路疼痛轻微,见有肾气不足脾气虚弱之证,遇劳即发者,多属虚证。实则清利,虚则补益,是治疗淋证的基本原则。实证膀胱湿热者,治宜清热利湿;有热邪灼伤血络者,治宜凉血止血;有砂石结聚者,治宜通淋排石;有气滞不利者,治宜利气疏导。虚证脾虚为主者,治宜健脾益气;以肾虚为主者,治宜补虚益肾。由于不同淋证之间和某些淋证本身的虚实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或同时兼见,因此在治疗淋证时,要谨守病机辨证论治
[附]尿浊
尿浊是以小便混浊,白如泔浆,排尿时并无疼痛为主症的一种病证。
本病的发生,多由饮食肥甘,脾失健运,酿生湿热,或病后湿热未清,蕴结下焦清浊不分而成。若热盛灼伤脉络,络损血溢,则尿浊夹血。病延日久,脾肾两伤,脾虚中气下陷肾虚固摄无权,则精微脂液下流;若脾不统血,或肾阴亏损,虚火灼络,也可导致尿浊带血。如再恣食肥甘,或劳欲过度,又可使尿浊加重,或引起复发。
本病初起以湿热为多,治宜清热利湿。病久多脾肾亏虚,治宜培补脾肾,固摄下元。虚实并见者,应予兼顾。
·湿热内蕴
症状:小便混浊或夹凝块,上有浮油,或带血色,或夹有血丝、血块,或尿道有热涩感,口渴,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
方药:程氏萆藓分清饮加减。
·脾虚气陷
症状:尿浊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小便混浊如白浆,小腹坠胀,尿意不畅,面色不华,神疲乏力,消瘦,劳倦或进食油腻则发作或加重,舌淡,脉虚数。
治法:健脾益气,升清固涩。
方药:补中益气汤
可加苍术以健脾湿浊;若尿浊夹血者,酌加小蓟藕节阿胶旱莲草;若脾虚及肾而见肢冷便溏者,可加附子炮姜
·肾元亏虚
症状:尿浊迁延日久,小便乳白如凝脂或冻胶,精神萎靡,消瘦无力,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偏于阴虚者,见烦热口干舌质红,脉细数;偏于阳虚者,面白不华,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脉沉细。
治法:偏肾阴虚者,宜滋阴益肾;偏肾阳虚者,宜温肾固涩。
方药:偏肾阴虚者,用知柏地黄丸二至丸偏肾阳虚者,用鹿茸补涩丸
【文献摘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淋家不可发汗,汗出必便血。”
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肾虚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淋。”“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沙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尿不能卒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沙石从小便道出,甚者塞痛令闷绝。”“膏淋者,淋而有肥,状似膏,故谓之膏淋,亦曰肉淋。此肾虚不能制于肥液,故与小便俱出也。”“劳淋者,谓劳伤肾气而生热成淋也。肾气通于,其状尿留茎内,数起不出,引小腹痛小便不利劳倦即发也。”“热淋者,三焦有热,气搏于肾,流人于胞而成淋也,其状小便赤涩。”“血淋者,是热淋之甚者,则尿血,谓之血淋心主血,血之行身,通遍经络,循环府藏,劳甚者则散失其常经,溢渗入胞,而成血淋也。”“寒淋者,其病状先寒战然后尿是也,由肾气虚弱,下焦受于冷气人胞正气交争,寒气胜则战寒而成淋,正气胜战寒解,故得小便也。”
丹溪心法·淋》:“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血淋一证,看血色分冷热,色鲜者,心、小肠实热;色瘀者,肾、膀胱虚冷。……若热极成淋,服药不效者,宜减桂枝五苓散加木通、滑石、灯芯、瞿麦各少许,蜜水调下。”
医宗必读·淋证》:“气淋虚实之分。”
金匮翼·诸淋》:“初则热淋血淋,久则煎熬水液,稠浊如膏如沙如石也。夫散剂小便,只能治热淋血淋而已。其膏、沙、石淋,必须开郁行气,破血滋阴方可也。”
景岳全书·淋浊》:“淋之初,病则无不由乎热剧,无容辨矣。但有久服寒凉而不愈者,又有淋久不止及痛涩皆去,而膏淋不已,淋如白浊者,此惟中气下陷命门不固之证也。故必以脉以证,而察其为寒为热为虚,庶乎治不致误。……治淋之法,大都与治浊相同。凡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
【现代研究】
·中医药治疗膀胱炎肾盂肾炎的临床研究
肾盂肾炎膀胱炎临床表现以尿频、尿急、尿痛或排尿不尽感,腰酸痛或小腹胀痛,小腹或脊肋角压痛、叩击痛,或脓尿为特征。属中医淋证范畴。文献中报道中医药治疗泌尿系感染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周氏认为淋证主要为热毒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受阻,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急性肾盂肾炎48例,治愈率81%,总有效率95.8%[江西中医药1993;(2):31]。姬氏报道用清热化瘀法治疗湿热淋50例,突出湿热郁气机气滞血瘀病机特点,强调清化湿热、化瘀和络为法,临床治愈率50%,有效率90%[江西中医药1994;(5):33]。李氏治疗劳淋326例(慢性肾盂肾炎157例,慢性膀胱炎169例),分为气阴两虚膀胱湿热型,及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气滞血瘀分别兼膀胱湿热型,治疗标本兼顾,6周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结果慢性肾盂肾炎治愈123例(78.34%),有效率96.82%,慢性膀胱炎治愈146例(86.39%),有效率98.32%。随访·254例远期疗效,完全治愈率87%[全国中医肾病第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辑要1990:17]。
·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病的临床研究
尿路结石属中医石淋范畴。中医治疗尿路结石包括排石疗法和溶石疗法。排石疗法不仅采用通淋排石、清热利尿,还兼用行气活血化瘀散结,对体虚者还辅以补肾温阳益气等法。如安氏等采用补肾活血利水法防治肾、输尿管结石200例,效果满意。其中男149例,女51例,年龄19—68岁之间,平均36.8岁;病史1天至4年,平均4个月。其中经b超或x线平片检查肾结石104例,输尿管结石96例。结石横径在0。3-1.oem之间。单发结石128例,多发结石72例。经b超或ivp检查有肾积水者86例。方剂熟地黄芪三棱莪术金钱草滑石等组成。制成冲剂,每袋13g,每次1袋,每日3次口服,本组病例服药时间最短3天,最长4年,平均6个月。结果;结石排出或经检查消失者视为排石,肾结石移至输尿管或输尿管结石移动1.oem以上视为移动。肾结石排石59例(56.73%),移动25例(24%),无变化20例(19.23%),总有效率77.88%;输尿管结石排石82例(85.4%),移动8例(8,3%),无变化6例(6.25%),总有效率96.87%。排石率达70.5%,显示本法方药有较好的排石作用,长期服用还有较好的抑制原有结石增大,防止新生结石形成的作用(中国医药学报1997;(4):20)。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淋沥刺痛、溲之不尽等证而言,包括现代医学的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等病。
1.主证
排尿时茎中涩痛、淋漓不尽;或见小腹胀满,点滴难下;甚或突然腰痛;有兼尿中见血;或尿时挟砂石;或小便浑浊、粘稠如膏。亦有不耐劳累,遇劳而发作者。
2.治法:以疏利膀胱气血、利尿定痛为主,针用泻法或平补平泻
3.处方;膀胱俞中极阴陵泉行间太溪
加减:如尿血血海三阴交小便如膏加肾俞照海少腹痛满加曲泉;尿中结石加委阳、然谷;遇劳即发者去行间加灸百会气海

淋证一条,诸书载有劳淋、砂淋血淋气淋石淋之别,是因病情而立名者也。予欲求其一定之要,诸书俱未明晰,再三追索,统以阳不化,抑郁生热为主。大凡病淋之人,少年居多,由其世欲开,专思淫邪,或之所见,耳之所听,心之所思,皆能摇动阴精,邪念一萌,精即离位,遂不复还,停滞精道,不能发泄,久久抑郁生热,熬干阴精,结成砂石,种种病形。当小便便时,气机下降,败精之结于经隧者,皆欲下趋。然尿窍与精窍,相隔一纸,精窍与尿窍异位同源。同从玉茎而出。尿窍易开,精窍不易启。不知好色之人,元阳日耗,封锁不固,当君火下照,尿窍已开,精窍亦启,尿欲速出,而精窍又开,两窍相启,彼此牵强,欲行不行,而痛故愈甚也。此二窍原不并开,此证全是并开之故,两相欲下,停精之结与未结,化与未化者,皆欲下趋也。精停而结者,有砂石之形,郁热熬而成之也。好色过度,精未化者,血淋之源也。治砂石,贵以清热为先,而化气之品亦不可少。治血淋以扶阳为重,交通上下,而固元尤当。知此病皆由自取,当其痛如刀割,虽云可怜,未始非好色之果报也。故方每以八阵五淋散,功专清热,亦多获效。予意此证当于清热利水中,兼以化精、化气之品,鼓其元阳,俾二窍不同时并开为主。予治此证,尝以滋肾丸倍桂,多效。双尝以白(白原本作“百”,据文义改。)通汤,专交心肾,亦多效。又尝以大剂回阳饮细辛吴萸、安桂多效。是取其下焦有阳,而开阖有节,不至两相并启也。但服回阳等方,初次小便虽痛甚,而尿来觉快者,气机将畅,而病当解也。此道最微,理实无穷,学者当细心求之,勿执予法为一定,恐未必尽善。[眉批]虚心人语,又是婆心人语。而辩认,总经阴阳两字,有神无神,两尺浮大,有力无力为准。[眉批]淋之一证,责在精道。予尝询之少年之人,其精中往往有了,早已廉得其情,百不失一。委是纵欲所致,譬如月缺难圆,金针暗失,人生不免殊为恨事,迨至病成痛作,尤征过纵,谓曰自取果报夫。夫也其何说之辞。治法扶阳抑,如其人神不大衰,加清上焦之邪火,佐以行气,并嘱其清心节欲(欲原本作“后”,据文义改。),自无不愈也。钦安抉破其情,论辩精详,自是方家举止,且为脑后痛下针砭,唤醒梦梦,以规戒为治法的是妙人,却与知非同为快人也,呵呵!

诸淋皆缘寒热湿,下移膀胱溲无时,水道涩滞常作痛,寒热石血随证医。
[注]
小儿淋证,或因风寒袭人,或因湿热下移,乘入膀胱,以致水道涩滞,欲出不出,淋漓不断,甚至窒塞其间,令儿作痛,然必辨其为寒为热,为石为血,分别治之,则水道宣通,淋自愈矣.淋证

产后小便淋秘之证,《三因》云∶产前当安胎,产后当去血,此二语最为吃紧。如产前淋,或由气虚不化,当用参 补气安胎,不可过用渗利。产后淋,或由污血阻滞,当以瞿麦蒲黄为要药。若血虚热郁,当用六味丸逍遥散补阴养血,滋其化源,佐以导血药可也。更有收生不谨,以致损胞而得淋沥者。丹溪曰∶有徐氏妇壮年患此。因思肌肉破伤,在外者且可补完,虽在内恐亦可治,诊其脉虚甚,因悟凡难产之人,多是气虚,既产之后,血气尤虚,应用峻补,以参术膏煎,以猪羊胞汤,极饥时饮之,一月而安,令气血骤长,其胞可完,稍缓亦难成功也。

人有小便白浊者,如米泔之汁,如屋漏之水,或痛如刀割,或涩似针刺,溺溲短少,大便后急,此膀胱之火壅塞也。此症大约得之入房不使畅泄而忍精者居多。夫人精泄之时必由腰肾而上趋夹脊,透泥丸而下喉咙百节骨髓,无不同趋下走于阴器而出。倘少遏抑之,则精即止遏于中途而不得散,欲反原旧之百骸而不可得,于是不得已而走膀胱之路,欲随溺而泄也。夫膀胱化水而不化精,且与肾为表里,尤不肯将肾中之精外泄,故闭塞其口而精不得出。膀胱因精在门外,不敢化水而水不行,水不行而火乃炽,于是熬干水液,精色变而为浊。遂得下润于膀胱,而膀胱仍不受也,乃自流于阴器而出矣。治法泻膀胱之火,佐之以利水之味,则火随水流,精亦随火而散矣。
方用散精汤∶
刘寄奴(一两) 车前子(五钱) 黄柏(五分) 白术(一两)水煎服。一剂即愈。
此方用白术以利腰脐之气,用车前以利水,用黄柏以泄膀胱之火,用寄奴以清浊,而此味性速,无留滞之虞,取其迅逐行水止血,不至少停片刻也。
此症用桂车汤亦效。
车前子(一两) 肉桂(三分) 知母(一钱) 王不留行(二钱)水煎服。一剂即通。
人有小便赤浊者,似血非血,似溺非溺,溺管疼痛,人以为血淋也,谁知是气虚血壅乎。夫气旺则血行,气衰则血闭。然气虚之人,多不能忍精而战,不能忍而必欲忍,则精塞水窍,气衰不能推送以出,由是而内败,化为脓血矣。精化为血,而血无所归,仍流于膀胱膀胱不能化血,随其自流。精化之血,相火犹存,火性作祟,所以疼痛也。虽然精即化血,精何能多,血亦宜少,何终日流而不能止。不知精与血同类也。精既化血,则血以引精,何有底止乎。治法急宜止血为主,然不可徒止血也。止血必须补气,盖气能化血也。
方用断血汤
黄 (一两) 当归(五钱) 三七根末(三钱) 茯苓(三钱) 丹皮(三钱)水煎服。一剂血淋止,二剂全愈。
此方用黄 以补气,用当归补血。气既旺,无难推送夫败浊矣。况所化精血,久已外出,所流者乃旧血,而非败血也。今用补气补血之药,以生新血,新血一生,旧血自止,况有三七根之善于止血乎。方中用丹皮清血中之火,茯苓以分其水中之血,自然清浊不至混杂,壅阻得以疏通也。世人不知治血淋之法,以湿热治之,往往至于困顿耳。
此症用玄车丹亦甚效。
玄参车前子(各一两)水煎服。二剂即愈。
人有小便之中溺沙石者,其色不同,而坚实如石投之热汤之中,顷刻不能即化,其欲溺之时,必疼痛欲死,用尽气力始得溺出而后快,其症大约得之入房,而又行路涉水,或加沐浴而成之者,人以为砂石淋也,谁知是肾火煎熬之故哉。夫肾火之盛,由于肾水之衰也。入房泄精,水亏之后,其火未能遽息,复加行役以劳其筋骨,则火且大动而不可止。沐浴涉水,似乎外水可以制火,讵识肾火乃虚火也,外水乘肾气之虚直入以遏其火,火乃不敢外散,反闭守于肾宫。肾水乃至之水,犹天地之海水也。海水得火而成盐之块,肾水得火而成石之淋,又何足怪乎。惟是外水淡水也,肾水咸水也,肾火喜咸而畏淡,一遇淡水之侵,肾火闭结而不得伸,乃行其气于膀胱,煎干咸水而成石也。治法通其肾中之气,利其膀胱,则肾火解而砂石自化矣。
方用化石汤
熟地(二两) 茯苓(一两) 薏仁(五钱) 山茱萸(一两) 泽泻(五钱) 麦冬(五钱) 玄参(一两)水煎服。一剂、二剂轻,十剂全愈。
此方不去治淋,反去补肾,以茯苓、薏仁淡渗之药解其咸味,以麦冬玄参微寒之品散其火气;以地黄、山萸甘酸之珍滋其阴水,又取其甘能化石,而酸能消石也。又虑其性滞而不行,留而不走,益之泽泻之咸,咸以入咸,且善走攻坚,领群药趋于肾中,又能出于肾外,迅逐于膀胱之里,而破其块也。倘不补肾而惟治膀胱,且气不能出,乌能化水哉。
此症用化沙汤亦效。
熟地(二两) 山茱萸(一两) 甘草(二钱) 泽泻车前子(各三钱)水煎服。
人有感湿气而成淋者,其症下体重,溺管不痛,所流者清水而非白浊,人以为气虚成淋,谁知是湿重成淋乎。五淋之中,惟此淋最轻,然而最难愈,以湿不止在膀胱之经也。夫湿从下受宜感于足。今足不肿而变为淋,是湿不入于皮肤,而入于经络,且由经络而入于脏腑矣。然治脏腑之湿,而经络之湿宜乎尽散,何淋症最难愈耶。盖湿之能入于脏腑者,乘虚而入也。泻湿必损脏腑之气,气损则不能行水,湿何能泻耶。湿既难泻,淋何能即愈哉。故治湿必须利气,而利气始能去淋也。
方用禹治汤∶
白术(一两) 茯苓(一两) 薏仁(一两) 车前子(三钱)水煎服。
此方利水而不耗气,分水而不生火,胜于五苓散实多。盖五苓散有猪苓泽泻,未免过于疏决,肉桂大热,未免过于熏蒸,不若此方不热不寒、能补能利之为妙也。大约服此汤至十剂,凡有湿症无不尽消,不止淋病之速愈也。
此症亦可用气化汤治之。
白术(一两) 茯苓猪苓车前子(各三钱) 黄 (一两) 升麻(五分)水煎服。
人有春夏之间,或遭风雨之侵肤,或遇暑气之逼体,上热下湿,交蒸郁闷,遂至成淋,绝无惊惧,忍精之过,人以为湿热之故也,谁知是肾虚而感湿热乎。夫肾虚者,肾中之火虚也。肾寒则火不足以卫身,外邪得以直入于肾。幸肾中之水,足以外护,不至于深入,乃客于肾之外廓。肾与膀胱表里,肾之外即膀胱也。湿热外邪,遂入于膀胱之中,代肾火之气,以行其气化之令。然膀胱肾气而能化,得邪气何能化哉,故热不化水湿,且助火不为溺而为淋矣。治法急宜逐膀胱湿热,以清其化源。然而膀胱湿热去,而肾气仍弱,何能通其气于膀胱。淋症即愈,吾恐有变病之生矣,故于利湿、利热之中,更须益肾中之气也。
方用通肾祛邪散∶
白术(一两) 茯苓(五钱) 瞿麦(一钱) 薏仁(五钱) 蓄(一钱) 肉桂(三分) 车前子(三钱)水煎服。
此方分解湿热,又不损肾中之气,故肾气反通转,能分解夫湿热也。淋症去而肾受益,何至变生不测哉。
此症用散淋汤亦效。
白术(二两) 杜仲(一两) 茯苓(一两) (三钱) 薏仁(五钱) 黄柏(一钱) 肉桂(一分)水煎服。
人有交感之时,忽闻雷轰,忽值人至,不得泄精,遂至变为白浊,溺管疼痛,宛如针刺,人以为肾精之内败也,谁知是胆气之阻塞乎。夫胆喜疏泄者也,今胆气受惊,则收摄过多,而十二经之气皆不敢外泄,精亦阻住而不得流逐,蓄积于膀胱阴器之间,而胆气不伸,自顾未遑,何能为十二经决断耶。所以精变为淋,壅塞而艰于出也。治法抒其胆气,少加导水之药,则胆气既伸,得决其一往莫御之气,自然水通而精亦化也。
方用助胆导水汤
竹茹(三钱) 枳壳(一钱) 车前子(三钱) 白芍(五钱) 苍术(三钱) 滑石(一钱) 木通(二钱) 薏仁(三钱) 猪苓(二钱)水煎服。二剂少愈,四剂全愈。
方中虽导水居多,然导水之中仍是抒胆之味,故胆气开而淋症愈耳。
此症用顺胆汤亦效。
柴胡黄芩(各二钱) 白芍车前子(各五钱) 茯神泽泻栀子苍术(各三钱)水煎服。四剂愈。
人有下痢之时,因而小便闭塞,溺管作痛,变为淋者,人以为湿热太盛也,谁知是清浊之不分乎。夫夏感暑热,多饮凉水,或过餐茶、瓜,皆能成痢,是痢疾湿热所成。惟是湿热留于肠胃,宜从大便而出,今从小便而出者,是湿热过盛,其大势虽趋于大肠,而奔迫甚急大肠不及流,乃走膀胱,而膀胱湿热之气,则肺金清肃之令不行,欲化溺而不得,遂变为白浊而渗出者也。故清浊不分者,专言膀胱,非大小肠也。然水入膀胱清浊之分,全责其渗化之奇,今因湿热不能化,非膀胱之病乎。夫膀胱气化能出,气者火也,湿热非火乎,何得火而反变为白浊耶。不知膀胱寒而溺频出,膀胱热而溺不能出,白淋是热而仍出者,以其有湿以相杂耳。且膀胱得火而化溺者,乃真火而非邪火也。真火化溺而易出,邪火烁溺而难出耳。湿热之火,正邪火而非真火也。治法清膀胱之邪火,兼逐大肠湿热,则痢止而淋亦止矣。
方用五苓散加减治之。
茯苓(三钱) 猪苓(二钱) 泽泻(五钱) 白术(五分) 炒栀子(三钱) 白芍(五钱) 槟榔(二钱)水煎服,连服二剂少轻,再服二剂又轻,更服二剂全愈。
此方利水之药多于治痢,何以痢先愈而淋反后愈也。盖痢本湿热所成,利其水则湿热易解。水不走大肠,而尽走于膀胱,则膀胱反难渗水之速,故少迟奏效耳。
此症用分浊饮亦效。
萝卜子(一两) 白茯苓泽泻车前(各五钱) 甘草黄柏(各一钱) 炒栀子(三钱)水煎服。

脉∶淋病之脉,细数何妨;少阴微者,气闭膀胱。女人见之,阴中生疮。大实易愈,虚涩其亡。
气淋者,小便涩,常有余沥也。沙淋者,茎中痛,努力如沙石也。血淋者,尿血结热,茎痛也。膏淋者,尿出似膏也。劳淋者,劳倦即发也。五淋者,皆膀胱蓄热也。
五淋散肺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出,或尿如豆汁,或如沙石,或冷淋如膏,或热淋尿血,皆效。
赤茯苓(六两) 赤芍(十两) 山栀(十两) 当归(去芦,五两) 条芩(三两) 生甘草(五两)
上锉。水煎,空心服。一方有生地、泽泻木通滑石车前子
八正散心经蕴热,脏腑闭结,小便赤涩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如酒后恣欲而得者,则小便将出而痛,既出而痛,以此药主之。
大黄瞿麦木通滑石栀子车前子甘草(各等分
上锉一剂。灯心水煎,空心服。

五淋者,因酒色劳力伤肾,虚中有热也。
必效散 治一切淋症,随症加减。
当归生地黄(酒洗) 赤茯苓(去皮) 滑石牛膝(去芦) 山栀麦门冬(去心) 枳壳黄柏(酒炒) 知母(酒炒) 蓄 木通(各等分甘草减(生)
上锉一剂。灯草一团,水煎,空心服。血淋,加菖蒲、茅根汁;膏淋,加萆 ;气淋,加青皮劳淋,加人参热淋,加黄连肉淋,加连翘石淋,加石苇;尿淋,加车前;死血淋,加桃仁牡丹皮玄胡索琥珀,去黄柏知母;老人气虚作淋,加人参、黄、升麻少许,去黄柏知母滑石、 蓄。
海金沙散五淋,一服如神。
当归(酒洗) 大黄(酒浸) 川牛膝(酒洗) 木香雄黄海金沙(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半,临卧好酒调服。两服痊愈。

酒欲过伤而成淋者,宜升补真气也。补中益气汤治五淋有效。然淋症多是膀胱气虚损,不能运用,水道固滞不通而成诸淋也。此方补元气,故有效焉(方见内伤)。
益元固真汤 治纵欲强留不泄,淫精渗下而作淋者。
人参白茯苓 莲蕊 巴戟升麻益智仁黄柏(酒炒,各二钱) 山药泽泻(各一钱半甘草稍(二钱)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
【补遗方】
治淋兼红淋。
当归生地黄熟地黄(各二钱) 黄柏知母黄芩(各一钱) 黄连(炒) 木通桑白皮(各一钱半)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
小便淋沥不通,用六味丸茯苓泽泻(方见补益)。若小便涩滞,或茎中作痛,属肝经湿热者,用龙胆泻肝汤(方见下疳)。
李司马,茎中作痛,小便如淋,口干唾痰,此思色,精降而火败。用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而愈(方见补益)。
男子茎中痛,出白津,小便闭,时作痒,用小柴胡(方见伤寒)加山栀泽泻、炒黄连木通胆草茯苓,又兼六味丸而痊(方见补益)。

诸淋大率有五∶曰冷,曰热,曰膏,曰血,曰石。五种不同,皆以气为本,多因淫情交错,内外兼并,清浊相干,阴阳不顺,结在下焦,遂为淋闭

【歌】血石膏劳肉五淋,便时滴沥痛难禁。细微实滑求虚实,死血寒气滞并。
【论】夫淋沥者,滴沥涩痛也。闭者,急胀不通也。盖心肾气郁,使阴阳乖舛,清浊相干,膀胱蓄热而水道涩焉,所以滴沥涩痛,欲通不通,甚则窒塞其间,令人闷绝。故小便血热,则为血淋火气煎灼,而为砂石淋,如汤罐中煎之日久而生碱也。气血结聚,而为肉淋。气血凝如膏糊,为膏淋。因劳而作,为劳淋。丹溪云∶淋有五,皆属于热,斯得其旨矣。然有气滞而淋者,有气虚而淋者,有死血而淋者。
亦有冷气滞于膀胱而作淋者,盖十无一、二也。然此之类,有冷、热、虚、实之不同,尤当参之以脉证,则有余不足之候,无所逃也。
【脉】淋病之脉,细数何妨。少阴微者,气闭膀胱。女人见之,阴中生疮。大实易愈,虚涩者亡。

产后淋证,此亦血去阴虚生内热也。盖肾为至阴,主行水道,去血过多,真阴亏损,故生内热小便成淋而涩痛。是以热客于脬,虚则频数,热则涩痛也。气血兼热,血入胞中,则血随小便而为血淋。但小便淋 ,却与不通当分别而治。不通者属气虚,淋属内热涩痛。故密斋治淋,用知柏导赤散,调益元散治之。冯氏云∶血虚热郁,当用六味丸逍遥散补阴养血,滋其化源,佐以导血药可也。《医通》云∶膀胱阴虚小便淋沥,生料六味合生脉散,大剂煎成,隔汤炖热,续续进之,以滋化源。或补中益气汤,兼服六味地黄丸。更有收生不谨,以致损胞而得淋沥者,应用峻补,宜参术汤,或用参术膏,煎以猪羊胞汤,极饥时饮之,令气血骤长,不过月余,其胞可完。丹溪曾治一妇,诊其脉虚甚,用参、 为君,芎、归为臣,桃仁陈皮茯苓为佐,煎以猪羊胞汤服之,一月而愈。又有茅根汤,并加味茅根汤、《济加味四物汤,俱治淋方也。附录以备择用。
知柏导赤散
生地 赤芍木通麦冬(去心) 黄柏知母(炒) 桂心 甘草(生。各一钱)
灯心四十九寸,水煎,调益元散二钱服。
益元散(一名天水散,一名六一散。) 治暑月小水不利。
滑石(六两,水飞甘草(炙六钱,生四钱)
为散,清水调服。老人虚人及病后伤津小便不利禁用。加水飞辰砂一钱,名辰砂六一散,治暑月惊悸多汗小便涩痛
参术汤 治妇人生产,稳婆误用手指掐胞损破,以致小便不禁
人参(二钱五分) 白术(二钱,土炒) 黄 (一钱五分,蜜炙) 陈皮(去白) 桃仁(去皮尖) 茯苓(各一钱) 炙草(五分)
先用猪胞羊胞一个,洗净,水二盏,煮至一盏,去胞。入药,煎七分,食前服,多剂乃佳。
茅根汤 治赤、白、砂、石诸淋。
茅根(一两) 滑石(一钱, ) 甘草(五分) 紫贝(一个, ) 石首鱼脑砂(一个,焙干,研为末。一方用二个, 。) 阙字姜(一块)
灯心三十寸,煎入鱼头末,空心温服
加减茅根汤产后淋小便痛及血淋等证。
白茅根(一两) 瞿麦车前冬葵子通草(各一钱) 鲤鱼齿(一百个,为末)
水煎,入鱼齿末,空心温服
济阴加味四物汤 诸淋皆属于热,用此累效。
当归川芎赤芍 生地 杜牛膝木通甘草梢(各一钱) 桃仁(五个,去皮尖) 滑石(一钱五分) 木香(二分)
水煎服。
六味地黄丸(见上卷诸痛门,附六味地黄汤下。) 补中益气汤(见上卷诸痛门。) 逍遥散(见上卷胎逆上逼门。) 生脉散(见本卷晕厥门。) 参术膏(见本卷类寒热往来门。)

运粮千总马香谷,患溺闭欲死。所亲赵春山司马,延孟英视之,脉坚体浓,口渴苔黄。投∶知(母) (黄)柏栀(子) 楝(实) 犀(角) (紫)菀 (栝)蒌 (竹)茹之药,送当归龙荟丸而瘳,竟不复发。

陈芰裳,患淋久不愈,延至溽暑。孟英诊之,曰∶易事耳。予补中益气汤而愈。

周菊生令正,患少腹酸坠,小溲频数而痛。医投通利不效,继以升提温补,诸法备试,至于不食不寐,大解不行,口渴不敢饮水,闻声即生惊悸。孟英脉之,曰∶此厥阴为病也。不可徒治其(足)太阳。先与∶咸苦以泄其热,续用甘润以滋其,毫不犯通渗之药而愈。

胡振华,以花甲之年,患溺后出血水,甚痛。自云∶溲颇长激,似非火证。孟英察脉有滑数之象。予∶元参 生地 犀角 (山)栀 楝(实) 槐蕊 侧柏 知母花粉石斛银花甘草梢绿豆等药,旬日而痊。逾四载,以他疾终。

陈足甫,溲后见血,管痛异常,减餐气短。孟英以∶元参 生地 知母楝实银花侧柏叶栀子桑叶丹皮绿豆为方,藕汤煎服,二剂,病大减,乃去丹皮柏叶,加西洋参熟地,服之而瘥。

朱湘槎令媳,患溲涩痛,医与渗利,反发热头痛,不饥,口渴,夜不成眠。孟英诊之,脉细数。乃阴虚肝郁化热生风,津液已烁,岂容再利?与∶白薇栀子金铃(子散) 知母花粉紫菀麦冬石斛菊花,服之即愈。

许培之祖母,年逾七旬,久患淋漏,屡发风 。孟英持其脉,弦而滑,舌绛口干。每以∶犀角 生地 二至(丸) (黄)芩 (青)蒿 白薇元参龟板 海螵(蛸)之类,息其暴;甘露饮增损,调其常。人皆疑药过凉。孟英曰∶“量体裁衣”,病属阳旺,气血有余,察其脉舌,治当如是。病者乃云∶十余年前,偶患崩而广服温补,遂成此恙。始知先天阳气虽充,亦由药酿为病。
秋杪,患寒热如疟善怒不眠,苦渴易饥,却不能纳食。孟英察脉,弦数倍常,予清肺蠲痰,柔肝充液之法,渐以向安。

今冬,有荐吴古年延医者,询知病源,作高年脱营论,而以“血脱益气”裁方。初服三、四剂,饮食骤增,举家忻幸。已而血漏甚多,眠食欲废。复延孟英视之,仍主前议。果得渐康。

产后小便淋秘之证,《三因》云∶产前当安胎,产后当去血,此二语最为吃紧。如产前淋,或由气虚不化,当用参 补气安胎,不可过用渗利。产后淋,或由污血阻滞,当以瞿麦蒲黄为要药。若血虚热郁,当用六味丸逍遥散补阴养血,滋其化源,佐以导血药可也。更有收生不谨,以致损胞而得淋沥者。丹溪曰∶有徐氏妇壮年患此。因思肌肉破伤,在外者且可补完,虽在内恐亦可治,诊其脉虚甚,因悟凡难产之人,多是气虚,既产之后,血气尤虚,应用峻补,以参术膏煎,以猪羊胞汤,极饥时饮之,一月而安,令气血骤长,其胞可完,稍缓亦难成功也。

诸淋皆缘寒热湿,下移膀胱溲无时,水道涩滞常作痛,寒热石血随证医。
【注】小儿淋证,或因风寒袭入,或因湿热下移,乘入膀胱,以致水道涩滞,欲出不出,淋漓不断,甚至窒塞其间,令儿作痛。然必辨其为寒为热,为石为血,分别治之,则水道宣通,淋自愈矣!

此由房事太过,肾气不足,致包络凝滞,不能通行水道则成淋也,服槟榔汤鹿茸丸而愈。若包络闭涩,则精结成砂子,从茎中出,痛不可忍,可服保命丹,甚者灸关元。(淋浊之证,古人多用寒凉厘清通利之品,然初起则可,久而虚寒,又当从温补一法。)

经曰∶白者属气,赤者属血。但有气血之分,而无寒热之辨。凡治此者,皆云湿热。然乎否乎?今之治白淋者,不分寒热,多用芩连,亦一偏之见耳。妇人之疾,寒多热少,故用养荣汤治白淋而效,以其有桂也。艾煎丸服一二料而即愈,亦此义也。总在临证时审白而治之。至赤淋,则为热证,不服热药,内补艾煎禁用,宜服八味加芩连,而香附尤不可少,此女科之圣药也。张景岳论崩淋之证甚悉,已载在血崩一条。其云治此病者,惟调其气血,清其内热最允。又血淋者,月水三五一至,积数月而止者是也。若腹痛四乌汤,恐有瘀血,未可止也,去多不痛,善饮食者,八物汤加芩连。如饮食少进,用内补汤去参可也。或补中益气加黄柏。凡治血淋,审其小腹痛与不痛,脾胃之实与不实,如小腹不痛,脾胃实也,可用八物汤加芩连。脾胃不实者禁用,宜补宫汤。大抵淋证,先以治脾为主。
养荣汤(见白淫四乌汤(见血风八物汤(见经水过期)
补中益气汤
白术人参陈皮 归身 升麻柴胡甘草

总括
小儿诸淋,皆缘风寒袭人,或因湿热下移,乘入膀胱,以致溲溺无时,水道涩滞,欲出不出,淋漓不断,甚至窒塞,令儿常常作痛。然必辨其为寒为热,为石为血,随证分别医治,则水道宣通,而淋自愈矣。
寒淋
小儿冷气,乘入胞中,致下焦受冷,遂成寒淋。其候小便闭塞,胀痛难禁,淋漓不断,小腹隐痛,五苓散倍加肉桂小茴香,治之如神也。
热淋
膀胱蓄热,热淋成矣。小便不通,淋漓涩痛,以十味导赤散治之,有奇功也。如小腹胀满,引脐作痛,大便闭结者,急服八正散,莫少停也。
石淋
膀胱湿热,蓄积日久,而成石淋之证。致溲出如沙石之状,茎中疼痛。此病譬如汤瓶久经火炼,底结白 也。如轻者,须用葵子散主之,重则用八正散,可相从也。
血淋
血淋者,盖因心热伤于血分热气传入于胞,日久则尿血同出,茎中不时疼痛。痛利者,小蓟饮主之,若茎中痛甚者,五淋散从而用之。

清臣曰:淋有五种,劳淋气淋热淋血淋石淋是也。劳淋气淋属虚;热淋属热;血淋有虚有热;石淋或因热起,或因虚起,久而成沙石者也。
劳淋者,劳伤即发,小腹急痛,玉锁丹:蚊八两茯苓二两龙骨一两、为丸梧子大。每盐汤下七十丸,日三次。或炮姜百草霜各一两,研末,每酒下二钱。
气淋者,丹田胀满,气滞难通,理气丹当归沉香滑石石韦去毛王不留行各五钱白芍冬葵子各七钱半、半陈皮甘草各二钱半,研末,每大麦汤下二钱。或荆芥、前仁各二钱白芍知母各钱半香薷黄连枳壳各一钱甘草三分
热淋者,膀胱热痛,小便短赤,二阴煎加炒栀、牛膝,或六一散
血淋者,瘀血停茎,不时作痛,化瘀煎:生地、归尾、赤芍木通牛膝、前仁、泽兰、侧柏、散血草、抽鬒红、笔管草根。或牛膝一两乳香一钱、甜酒。
石淋者,湿热蓄久,溲如沙石,六一散加石韦、木通牛膝、前仁、海金沙。或石燕火煅,醋焠七次石韦、𧄒麦、滑石各一两,糊丸,灯心汤下。
统治五淋,银硝隔纸焙研末,每用二钱。劳淋葵子汤下。气淋木香汤下。热淋血淋,冷水下。石淋滑石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