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

( yaotong )

中医

简介:
本病是腰痛是指自觉腰部脊柱或其两侧疼痛的症状。
病机:
多因肾系病变及腰部外伤劳损寒湿湿热侵着等所致。肾系疾病痹病类、淋病疾病,妇科经带疾病急性扭伤、腰、偏等,均常见腰痛
诊断:
临床对以腰痛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腰痛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辨病思路:1.首先排除背痛(脊曹以上痛)、沉痛(尻骶部痛)、胯痛(尻尾以下的两侧痛)。2.根据伴随症等病情,考虑肾系疾病,如:(1)并见水肿者,多为皮水正水石水。(2)血尿伴腰腹部阵发性绞痛,或尿出砂石者,应考虑石淋。(3)伴尿频、尿急、尿痛者,应考虑肾瘅、肾著、肾痨。(4)劳累或久立时腰痛加重,平卧后缓解或消失者,应考虑肾下垂。(5)腰痛伴高热、肾区灼热者,应考虑肾痈的可能。(6)年龄偏大,腰痛血尿、腰部有肿块者,应疑及肾癌。3.腰痛可由肾系以外疾病导致,如:(1)伴多数大关节疼痛,其痛游走不定者,多为三痹。(2)中年以后,缓慢起病,腰痛于久坐、久立时加重,活动后减轻者,应考虑腰。(3)有明显外伤史,且疼痛剧烈或持续者,应考虑腰部骨折、脱位、腰部扭伤、偏等的可能。(4)妇女腰痛月经有关,或伴有月经带下病者,应考虑是因妇科疾病所致,并作妇科检查。4.除作血、尿、粪三大常规检查外,可选择性地作脊柱x线摄片、腹部平片、尿路造影及b型超声波等检查,以助诊断的确定与鉴别。
治疗:
辨证论治
1.寒湿犯腰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痛不减,遇阴雨天则加重,舌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散寒祛湿、通络止痛,五积散或甘姜苓术汤加减。
2.痰湿犯腰证:腰痛重着,身困肢倦,咳吐痰涎,胸闷不舒。形体肥胖,舌淡,苔白腻,脉滑。燥湿祛痰。独活寄生汤加减。
3.瘀血犯腰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而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活血化瘀、和络止痛。身痛逐瘀汤加减。
4,湿热犯腰证:腰部胀痛,痛处伴有热感,而活动后减轻,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清热利湿。和络止痛。加味二妙散加减。
5.肾气虚证:腰痛酸软,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隐痛不休,卧则减轻,甚则遗精阳痿小便清长或不固,舌淡,脉弱。补肾益气青蛾丸加味。
6.肾阴虚证腰痛酸软,心烦不眠,健忘多梦,口燥咽干,潮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梦交,尿短黄,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滋补肾阴左归丸加味。
7.肾阳虚证:腰部冷痛,绵绵不休,腰膝酸软,手足不温,得温痛缓,面色晄白,少气乏力,小便清长或尿闭,舌质淡,苔白,脉沉缓无力。温补肾阳右归丸加味。
针灸:
对症处理:
(1)体针疗法:取肾俞委中后溪寒湿腰阳关阿是穴,针后配艾灸及拔罐;
劳损所致加委中刺血,局部刺络拔罐;肾虚命门志室太溪,用补法加灸。
(2)耳针疗法:取腰。腰椎、神门、皮质下。
推拿:
对症处理:风湿肾俞腰阳关环跳秩边委中外伤肾俞居髎委中天应穴肾虚肾俞命门关元委中足三里太溪。用推,揉、按、点、拿、擦手法。

西医

简介:
腰痛是骨科常见主诉症状之一。必须明确认识,腰痛不是病名,而是一系列症状或为综合征。本症的病理基础可以在骨内,也可以在脊柱外。病因是多方面的,可起源于脏器的疾病、神经疾病、血管疾病脊椎疾病,个别还带有心理因素。
中西医结合:
对症处理:
1.常用中药与中成药:杜仲续断狗脊熟地等,壮腰健肾丸、腰椎痛丸等。可
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选用。2.西医药治疗:疼痛明显剧烈者,以1%普鲁卡因10~20ml加强的松龙12.5mg,作
痛点封闭,1次/周,3~4次为1疗程。

“腰痛” 相关论述

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劳伤,或由肾虚而引起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腰痛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其发病率较高,国外有报告认为世界人口的80%患过腰背痛,本病为中医内科门诊较为常见的病种之一,中医有较好的疗效。
腰痛一病,古代文献早有论述,《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说明了肾虚腰痛的特点。《素问·刺腰痛》认为腰痛主要属于足六经之病,并分别阐述了足三阳、足三阴及奇经八脉经络病变时发生腰痛的特征和相应的针灸治疗。《内经》在其他篇章还分别叙述了腰痛的性质、部位与范围,并提出病因以虚、寒、湿为主。《金匮要略》已开始对腰痛进行辨证论治,创肾虚腰痛肾气丸寒湿腰痛用干姜苓术汤治疗,两方一直为后世所重视。隋·《诸病源候论》在病因学上,充实了“坠隋伤腰”、“劳损于肾”等病因,分类上分为卒腰痛久腰痛。唐·《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增加了按摩、宣导疗法和护理等内容。金元时期,对腰痛的认识已经比较充分,如《丹溪心法·腰痛》指出腰痛病因有“湿热肾虚瘀血、挫闪、痰积”,并强调肾虚的重要作用。清代,对腰痛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已有系统的认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七松岩集·腰痛》指出:“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侵,闪肭挫气之所碍,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痛,当依据脉证辨悉而分治之。”对腰痛常见病因和分型作了概括。《证治汇补·腰痛》指出:“唯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这种分清标本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对临床很有意义。
西医学中的风湿性腰痛腰肌劳损、脊柱病变之腰痛等,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外邪侵袭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裹冷湿,或冒雨着凉,或长夏之季,劳作于湿热交蒸之处,寒湿湿热暑热等六淫邪毒乘劳作之虚,侵袭腰府,造成腰部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发生腰痛。若寒邪为病,寒伤阳,主收引,腰府阳气既虚,络脉又壅遏拘急故生腰痛。若湿邪为病,湿性重着、粘滞、下趋,滞碍气机,可使腰府经气郁而不行,血络瘀而不畅,以致肌肉筋脉拘急而发腰痛。感受湿热之邪,热伤阴,湿伤阳,且湿热粘滞,壅遏经脉,气血郁而不行而腰痛
2.气滞血瘀腰部持续用力,劳作太过,或长期体位不正,或腰部用力不当,摒气闪挫,跌仆外伤劳损腰府筋脉气血,或久病人络,气血运行不畅,均可使腰部气机壅滞,血络瘀阻而生腰痛
3.肾亏体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腰府筋脉发生腰痛。历代医家都重视肾亏体虚是腰痛的重要病机。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虚,故腰背痛而胫酸。”《景岳全书·腰痛》也认为:“腰痛虚证十居八九。”
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肾与膀胱表里足太阳经过之。此外,任、督、冲、带诸脉,亦布其间,故内伤则不外肾虚。而外感风寒湿热诸邪,以湿性粘滞,湿流下,最易着腰部,所以外感总离不开湿邪为患。内外二因,相互影响,如《杂病源流犀烛·腰痛病源流》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说明肾虚是发病关键所在,风寒湿热阻不行,常因肾虚而客,否则虽感外邪,亦不致出现腰痛。至于劳力扭伤,则和瘀血有关,临床上亦不少见。
【临床表现】
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本病的基本临床特征。因病理性质的不同,而有种种表现。发病多缓慢发病,病程较久,或急性起病,病程较短。疼痛性质有隐痛、胀痛、酸痛、濡痛、绵绵作痛、刺痛、腰痛如折;腰痛喜按腰痛拒按;冷痛,得热则解,热痛,遇热更甚。腰痛与气候变化有关,腰痛与气候变化无关。腰痛劳累加重,休息缓解。腰痛影响功能活动,腰“转摇不能”,“不可以俯仰”。腰痛固定,腰痛放射其他部位,引起腰脊强腰背痛腰股痛腰尻痛腰痛少腹等。
【诊断】
1.自觉一侧或两测腰痛为主症,或痛势绵绵,时作时止,遇劳则剧,得逸则缓,按之则减;或痛处固定,胀痛不适;或如锥刺,按之痛甚。
2.具有腰部感受外邪,外伤劳损等病史。
3.有关实验室检查或腰部x线片,提示西医学风湿性腰痛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等诊断者,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1.肾着虽有腰部沉重冷痛,与腰痛相似,但多有身体沉重,腰以下冷,腹重下坠等,为一个独立性疾病,需作鉴别。
2.腰软虚证腰痛可伴有腰软,但腰软是以腰部软弱无力为特征,少有腰痛,多伴见发育迟缓,而表现为头项软弱,手软、足软鸡胸等,多发生在青少年。
3。淋证淋证中的热淋、石淋常伴有腰痛,但必伴有小便频急、短涩量少或小便中带血等症状,可与本病鉴别。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有久居冷湿,劳汗当风,冒受湿热,或腰部过度劳累,跌扑伤损病史,起病急骤,或腰痛不能转侧,表现为气滞血瘀征象者,为外感腰痛;年老体虚,或具烦劳过度,七情内伤,气血亏虚病史,起病缓慢,腰痛绵绵,时作时止,表现为肾虚证候者,属内伤腰痛
2.辨标本虚实肾精不足,气血亏虚为本;邪气内阻,经络壅滞为标。《景岳全书·腰痛》说:“既无表邪,又无湿热,或以年衰,或以劳苦,或以酒色斫丧,或以七情忧郁,则悉属真阴虚证。”
治疗原则
腰痛虚实论治,虚者以补肾壮腰为主,兼调养气血;实者祛邪活络为要,针对病因,施之以活血化瘀,散寒除湿,清泻湿热等法。虚实兼夹者,分清主次,标本兼顾治疗。
分证论治
·寒湿腰痛
症状: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得热则减,苔白腻而润,脉沉紧或沉迟。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药:渗湿汤
方中干姜甘草丁香散寒温中,以壮脾阳苍术白术橘红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诸药合用,温运脾阳以散寒,健运脾气化湿利湿,故寒去湿除,诸症可解。
寒甚痛剧,拘急不适,肢冷面白者,加附子肉桂白芷以温阳散寒。湿盛阳微,腰身重滞,加独活五加皮除湿通络。兼有风象,痛走不定者,加防风羌活疏风散邪。病久不愈,累伤正气者,改用独活寄生汤扶正祛邪
寒湿之邪,易伤阳气,若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势必伤及肾阳,兼见腰膝酸软,脉沉无力等症,治当散寒除湿为主,兼补肾阳,酌加菟丝子补骨脂金毛狗脊,以助温阳散寒。
本证配合温熨疗法效果较好。以食盐炒热,纱布包裹温熨痛处,冷则炒热再熨,每日4次左右;或以坎离砂温熨患处,药用当归38g、川芎50g、透骨草50g、防风50g、铁屑10kg,上五味,除铁屑外,余药加醋煎煮2次,先将铁屑烧红,以上煎煮液粹之,晾干,粉碎成粗末,用时加醋适量拌之,外以纱布包裹敷患处。
·湿热腰痛
症状:腰髋弛痛,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每于夏季或腰部着热后痛剧,遇冷痛碱,
口渴不欲饮,尿色黄赤,或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方药:加味二妙散
方中以黄柏、苍术辛开苦燥以清化湿热,绝其病源;防己、萆藓利湿活络,畅达气机当归牛膝养血活血,引药下行直达病所;龟板补肾滋肾,既防苦燥伤阴,又寓已病防变。诸药合用,寓攻于补攻补兼施,使湿热去而不伤正。
临证多加土茯苓木瓜渗湿舒筋,加强药效。热重烦痛,口渴尿赤者,加栀子、生石膏、银花藤滑石以清热除烦。湿偏重,伴身重痛、纳呆者,加防己、萆藓、蚕砂木通等除湿通络。兼有风象而见咽喉肿痛,脉浮数者,加柴胡黄芩僵蚕发散风邪。湿热日久兼有伤阴之象者,加二至丸滋阴补肾
·瘀血腰痛
症状: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面晦唇暗,舌质隐青或有瘀斑,脉多弦涩或细数。病程迁延,常有外伤劳损史。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
方中以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以疏达经络;配以没药五灵脂地龙化瘀消肿止痛;香附理气行血;牛膝强腰补肾,活血化瘀,又能引药下行直达病所。诸药合用,可使瘀去壅解,经络气血畅达而止腰痛
因无周身疼痛,故可去原方中之秦艽羌活,若兼风湿痹痛者,仍可保留应用,甚至再加入独活威灵仙等以兼祛风除湿。若疼痛剧烈,日轻夜重,瘀血痼结者,可酌加广虫、地鳖虫、山甲珠协同方中地龙起虫类搜剔、通络祛瘀作用。由于闪挫扭伤,或体位不正而引起者,加乳香配方中之没药以活络止痛,加青皮配方中香附行气通络之力,若为新伤也可配服七厘散。有肾虚之象而出现腰膝酸软者,加杜仲川续断桑寄生以强壮腰肾。
本证也可配合膏药敷贴。如阿魏膏外敷腰部,方由阿魏羌活独活玄参、官桂、赤芍穿山甲苏合香油、生地、豭鼠矢大黄白芷天麻红花麝香土木鳖黄丹芒硝乳香没药组成。或外用成药红花油、速效跌打膏等。
配合推拿与理疗,也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肾虚腰痛
症状: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光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偏阳虚者,宜温补肾阳;偏阴虚者,宜滋补肾阴
方药:偏阳虚者以右归丸为主方温养命门之火。方中用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培补肾精,是为阴中求阳之用;杜仲强腰益精;菟丝子补益肝肾;当归补血行血。诸药合用,共奏温肾壮腰之功。
偏阴虚者以左归丸为主方以滋补肾阴。方中熟地、枸杞、山茱萸龟板胶填补肾阴;配菟丝子鹿角胶牛膝温肾壮腰,肾得滋养则虚痛可除。若虚火甚者,可酌加大补阴丸送服。如腰痛日久不愈,无明显的阴阳偏虚者,可服用青娥丸补肾以治腰痛
肾为先天,脾为后天,二脏相济,温运周身。若肾虚日久,不能温煦脾土,或久行久立,劳力太过,腰肌劳损,常致脾气亏虚,甚则下陷,临床除有肾虚见证外,可兼见气短乏力,语声低弱,食少便溏或肾脏下垂等。治当补肾为主,佐以健脾益气,升举清阳,酌加党参黄芪升麻柴胡白术补气升提之药,以助肾升举。
【转归预后】
腰痛患者若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若失治误治,病延日久,痛久人络,气郁血阻于络脉邪气益痼,营血益虚,腰部筋肉骨节失荣,可能转归、合并腰部强直、痿弱(痿病),瘫痪于床榻,则预后不良。
【预防与调摄】
l.避免寒湿湿热侵袭改善阴冷潮湿的生活、工作环境,勿坐卧湿地,勿冒雨涉水,劳作汗出后及时擦拭身体,更换衣服,或饮姜汤水驱散风寒
2.注重劳动卫生腰部用力应适当,不可强力举重,不可负重久行,坐、卧、行走保持正确姿势,若需作腰部用力或弯曲的工作时,应定时做松弛腰部肌肉的体操。
3.注意避免跌、仆、闪、挫。
4.劳逸适度,节制房事,勿使肾精亏损,肾阳虚败。
5.体虚者,可适当食用、服用具有补肾的食品和药物
已患腰痛的病人,除继续注意上述事项外,腰部用力更应小心,必要时休息或戴腰托,以减轻腰部的受力负荷。根据腰痛寒热情况,可局部进行热熨、冷敷等,慢性腰痛宜配合按摩、理疗促进其康复。湿热腰痛慎食辛辣醇酒,寒湿腰痛慎食生冷寒凉食品。
【结语】
腰痛一病,外感内伤均可发生病机风寒湿热气滞血瘀壅滞于经络,或肾精亏损、筋脉失养所致。因腰为肾府,但以肾虚为本,风寒湿热气滞血瘀为标,虚者补肾壮腰为治,实者祛邪活络为法,临证分清标本缓急,分别选用散寒、除湿、清热、理气、化瘀、益精、补肾等法,若虚实夹杂,又当攻中兼补,或补中兼攻,权衡施治。配合膏贴、针灸、按摩、理疗等法可收到较好的效果。注意劳逸结合,保护肾精,注重劳动卫生,避免外伤、感受外邪等,有助于预防腰痛发生
[文献研究]
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诸病源候论腰背痛诸候》:“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腰痛病论》:“夫腰痛肾虚,亦涉三因所致;在外则脏腑经络受邪,在内则忧思恐怒,以至房劳堕坠,皆能使痛。”
丹溪心法·腰痛》:“凡诸痛皆属火,寒凉药不可峻用,必用温散之药;诸痛不可用参,补气则疼愈甚。”
证治准绳·腰痛》:“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
景岳全书·腰痛》:“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遇阴雨或久坐痛而重者,湿也;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遇诸热而痛,及喜寒而恶热者,热也;郁怒而痛者,气之滞也;忧愁思虑而痛者,气之虚也;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当辨其所因而治之。”
【现代研究】
1.补肾壮腰朱氏以补肾健脾汤熟地当归炙黄芪、潞党参、焦白术、炒杜仲川牛膝川续断金狗脊威灵仙、祁、广地龙)随症加减,治疗肾虚腰痛56例,结果:临床治愈24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5例[辽宁中医杂志1995;x(10):463l崔氏以壮筋束骨丸(熟地鸡血藤淫羊藿、制乳香、炮山甲杜仲炭、桂枝麻黄鹿角胶鹿衔草骨碎补、制马钱子)治疗骨质增生腰腿痛62例,结果:治愈34例,显效1l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9%[山东中医杂志1992;11(6):23]。
2.祛邪通络蔡氏用复方乌头汤制川乌黄芪麻黄白芍、生薏苡仁甘草苍术黄柏知母牛膝杜仲羌活独活络石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结果:治愈21例(30.9%),好转42例(61.8%),未愈5例(7.3%),总有效率92.7%[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12):1128]。丁氏以阳和汤熟地麻黄甘草白芥子肉桂鹿角胶、炮姜炭)随症加减,治疗慢性腰肌劳损60例,结果:治愈21例,有效32例,无效7例[浙江中医杂志1998;(4):164]信李氏以乌龙汤制川乌制草乌红花木瓜蜈蚣守宫地龙甘草鸡血藤桃仁、制乳没、怀牛膝寻骨风)治疗腰腿痛53例。结果:治愈41例,好转11例,无效1例[湖北中医杂志1995;(5):49]。杨氏以腰痛舒胶囊(淫羊藿马钱子地龙芍药等)治疗腰痛60例,并与芬必得治疗30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90%,经ridit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两组痊愈显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杂志1998;39(12):716]。
3.综合治疗内服中药,配合牵引、推拿、封闭等措施综合治疗为许多研究者所采用。陈氏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腰腿痛238例。本组病种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治疗方法包括斜坡位骨盆牵引法;用确炎松加普鲁卡因行经骶管腰椎硬膜外封闭;用斜扳法和直腿抬高髋膝伸屈法;用补骨脂冲剂口服;用丹参注射液加入葡萄糖液静滴等。结果:治愈109例,显效93例,好转x例,无效14例,优良率85.8%[中国骨伤1996;9:59]。章氏以益气活血壮腰汤(黄芪当归淮山药防风巴戟天泽泻全蝎蜈蚣、炒狗脊)随证加减,配合骨盆牵引或推拿手法治疗腰腿痛283例。结果:显效(症状、体征均恢复正常,恢复原工作)173例占61.1%,良好87例占30.8%,有效10例占3.5%,无效13例占4.6%,总有效率95.4%[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6;4(1):25l高氏采用中药治疗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腰痛128例。中药治疗:劳伤型,治以补阳还五汤为主(黄芪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地龙续断狗脊牛膝甘草);肾虚型,治以六味地黄丸为主(熟地茯苓山药泽泻山萸肉丹皮龟板杜仲);寒湿型,治以阳和汤为主(鹿角熟地麻黄川乌白芥子寄生杜仲地鳖虫甘草);湿热型,以加味二妙散黄柏牛膝苍术当归、革藓、龟板知母泽泻杜仲),均随病症加减治疗。
穴位注射:以强的松龙、普鲁卡因、维生素b12混合液注入阿是穴。结果:痊愈89例,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9%。远期复查随访(半年至1年),结果:治愈47例,显效1例,有效1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94%[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0(9):883]。
4.单验方治疗孙氏从民间获得用白芥子急性扭伤验方,试用于临床,屡用屡效。方法是将白芥子炒黄研末,用黄酒送服,每次5g,日服2次[辽宁中医杂志1993;(4):185]。
陶氏以磁疗保健座垫治疗腰腿痛20例,并与无磁片的相同座垫治疗1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1例,症状改善17例,有效率90%,对照组症状改善3例,有效率30%,两组
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医杂志1993;34(11):658]。
苏氏以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腰腿痛49例。基本方:麻黄青皮路路通威灵仙当归川芎苍术白术木香。属寒证加艾叶、干姜桂枝;湿重加羌活独活,重用苍术血瘀红花三棱苏木湿热茵陈虎杖秦艽地肤子葛根;痛甚加乌头细辛郁金寒热夹杂用散寒清热之晶。将中药与水加人中药熏蒸机内的药锅中,加热使药物蒸气弥漫于机仓中,温度控制在40’e-50’e之间,病人穿短裤背心,除头外全身进入机仓中治疗。每次熏蒸15-20分钟,7日为1疗程,经2疗程治疗后,结果:痊愈17例,显效18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8%[广西中医药1992;15(5):18]。

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出血。
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刺阳明于(骨行)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
足少阴令人腰痛,痛引脊内廉。刺少阴于内踝上二痏。春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
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在腨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
解脉令人腰痛,痛引肩,(盳盳)然,时遗溲。刺解脉,在膝筋肉分间郄外廉横脉出血,血变而止。
解脉令人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
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怫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痏。
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端下间,去地一尺所。
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俛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刺之在郄阳、筋之间,上郄数寸,衡居为二痏出血。
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刺直肠之脉上三痏,在蹻上郄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
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恐。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
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盳盳)然,甚则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内筋为二痏。在内踝上大筋太阴后,上踝二寸所。
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痏。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
腰痛挟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盳盳)然僵仆,刺足太阳郄中出血。
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俛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中出血。(少阴,刺
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上热刺足太阴中热而喘,刺足少阴
大便难,刺足少阴少腹满,刺足厥阴。如折不可以俛仰,不可举,刺足太阳;引脊内廉,刺足少阴
腰痛少腹控眇,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髁胛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十一第四十一《刺腰痛篇》,又见《甲乙》卷九第八,惟编次前后略异。

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
项、脊、尻,皆足太阳脉行处,故腰痛相引郄中足②太阳,刺金门足太阳在冬春时气衰,出血恐虚,故禁之也。
②“足”,仁和寺本作“之”。

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中,循然不可以俛仰,不可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夏无见血。
少阳,足少阳也。其脉行颈循胁出气街以行腰,故腰痛不可俛仰反顾。成骨膝膑外侧起大骨足少阳脉循脾③出过,故腰痛刺之。足少阳在春,至夏气衰,出血恐虚,故禁之。
平按:《素问》、《甲乙》“循然”作“循循然”。“不可顾”《素问》作“不可以顾”,《甲乙》作“不可以左右顾”。“成骨”《甲乙》作“盛骨”。“独起”下,《素问》、《甲乙》有“者”字。
③“脾”,人卫本注曰:据本书卷八首篇当作“髀”。

阳明令人腰痛不可顾,顾如有见者,喜悲,刺阳明于骭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
足阳明龙者,循喉咙缺盆,又支者,循腹里下气街,故腰痛不可顾。阳明谷气虚,故妄有见。虚为肝气所克,故喜悲。下循胻外廉,故刺之以和上下。足阳明在仲夏,至秋而衰,出血恐虚,故禁之也。
平按:《素问》、《甲乙》“不可顾”作“不可以顾”;“喜悲”作“善悲”;“骭”作“□”,新校正云:“《甲乙》□作骭。”今本《甲乙》仍作“□”。又注“在仲夏”上,袁刻有“脉”字。

足少阴令人腰痛引脊内痛,刺足少阴内踝下二痏,春无出血,出血大虚,不可复也。
足少阳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故腰痛引脊内痛也。出然骨之下,循内踝之后,故取内踝之下。少阴与太阳在冬,至春气衰,出血恐虚,故禁之也。
平按:“脊内痛”《素问》、《甲乙》作“脊内廉”,《素问》新校正云:“全元起本‘脊内廉’作‘脊内痛’,《太素》亦同。此前少足太阴腰痛证并刺足太阴法,应古文脱简也。”

居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弩弦,刺居之脉,在腨踵鱼肠之外,循之累累然,乃针刺之,其病令人言嘿嘿然不慧,刺之三痏。
居阴脉在腨踵鱼肠之外,其处唯有足太阳脉,当是足太阳络也。
平按:“居”《素问》、《甲乙》作“厥阴”,王注云:“厥阴一经作居,是传写草书厥字为居也。”“弩”上,
素问》、《甲乙》有“弓”字;“鱼肠”作“鱼腹”。“循之”《甲乙》作“循循”。“言”《素问》、《甲乙》作“善言”,《素问》新校正云:“详善言与默默二病难相兼,全元起本无善字,于义为允。”“嘿嘿”《素问》、《甲乙》作“默默”。

解脉令人腰痛引膺,□□然,时遗溲,刺解脉,在引筋肉分间,在郄①外廉横脉出血,血变止。
解脉行处为病,与足厥阴相似,亦有是足厥阴络脉
平按:《素问》、《甲乙》“引膺”作“引肩”;“□□”作“□□”;“引筋”作“膝筋”;“止”上有“而”字。“筋肉”,袁刻“肉”作“内”。
①“郄”,萧本作“郗”。今据仁和寺本改。

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针针居其中,弗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痏。
阴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当是足少阳络脉也。
平按:“小针”《素问》、《甲乙》作“小锤”,《素问》新校正云:“《太素》小锤作小针。”“弗”《素问》、《甲乙》作“怫”。

解脉令人腰痛如别,常如折腰之状,喜怒,刺解脉,在郄中结络如黍米,刺之血射似黑,见赤血而已。
前之解脉厥阴相似,今此刺解脉郄中,当是取足厥阴郄中之络也。
平按:“如别”《素问》作“如引带”,《甲乙》作“如裂”。“喜怒”《素问》作“善恐”,《甲乙》作“善怒”。“似黑”《素问》、《甲乙》作“以黑”。《素问》新校正云:“按:全元起云:有两解脉,病源各异,恐误未详。”《素问》此条在“同阴之脉”上。

阳维之脉,令人腰痛,上弗然脉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腨下间,上地一尺所。
阳维诸阳之会,从头下至金门阳交即是也。行腰与足太阳合于腨下间,上地一尺之中,疗阳维肿痛也。
平按:《素问》、《甲乙》“腰痛”下重“痛”字;“弗”作“怫”,下同;“肿”上无“脉”字;“上地”作“去地”。

冲绝之脉,令人腰痛,痛不可以俛,不可以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绝络,恶血归之,刺之在郄②阳筋之间,上郄数寸衡居为二痏出血。
冲脉循脊里,因举重冲脉络绝,恶血归聚之处以为腰痛,可刺冲郄阳筋间,上数寸冲气居处。
平按:“冲绝”《素问》、《甲乙》作“衡络”。“痛不可以俛,不可以仰,则恐仆”,《素问》作“不可以俛仰,仰则恐仆”,《甲乙》作“得俛不得仰,仰则恐仆”。“绝络”《素问》作“络绝”,《甲乙》作“络绝伤”。《甲乙》“筋之间”作“之筋间”。
②“郄”,萧本作“郗”。今据仁和寺本改。下文及注同,不再举。

会阴之病,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已欲走,刺直阳之脉上二痏,在乔上郄下下三寸所横居,视其盛者出血。
刺直阳者,有本作“会阳”,乔上郄下横居络脉也。
平按:“漯漯然”《甲乙》作“濈濈然”。《素问》、《甲乙》“汗”下有“出”字;“饮”下重一“饮”字;“二痏”作“三痏”;
“乔”作“蹻”。“郄下下三寸所”《素问》作“郄下五寸”,《甲乙》作“郄下三所”。

飞阳之脉,令人腰痛,痛上弗弗然,甚则悲以恐,刺飞阳之脉,在内踝上二寸太阴之前,与阴维会。
足太阳别,名曰飞阳,有本“飞”作“蜚”。太阳外踝上七寸,别走足少阴。当至内踝上二寸,足少阴之前,与阴维会处,是此刺处也。
平按:“二寸”《素问》作“五寸”,新校正云:“当作二寸。”“太阴”《素问》、《甲乙》作“少阴”,据本注“足少阴之前,与阴维会处”,则“太阴”恐系“少阴”传写之误。

昌阳之脉,令人腰痛,痛引膺,□□然,甚则反折舌卷不能言,刺内筋为二痏,在内踝上大筋太阴后,上踝三寸所。
内筋在踝大筋太阴后,内踝上三寸所。大筋,当是足太阴①之筋。内筋支筋,在足太阳大筋之前,足太阴筋之后,内踝上三寸也。
平按:《素问》“内踝”作“内踝上”;“三寸”作“二寸”。
①“”,人卫本注曰:疑是“阳”之误。

散脉令人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刺散脉,在膝前肉分间,在络外廉束脉,为三痏。
散脉在膝前肉分间②者,十二经脉中,惟足厥阴足少阳在膝前主溲,故当是此二经之别名。在二经大络外廉小筋名束脉,亦名散脉也。
平按:《素问》、《甲乙》“肉”上有“骨”字;“络”上无“在”字。注“膝前”,袁刻误作“脉前”。
②“间”,萧本误作“门”。今据仁和寺本改。

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挛急,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
太阳外,绝骨后,当是少阴为肉里脉也。
平按:“筋挛急”,《素问》“挛”作“缩”,《甲乙》无“急”字。《甲乙》“之后”作“之端”。

腰痛侠脊而痛至头沉沉然,□□欲僵,刺足太阳郄出血。
足阳明在头下,支者起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腹里近脊,故腰痛足阳明郄中出血也。
平按:《素问》、《甲乙》“沉沉”作“□□”;“□□”作“□□”;“僵下”有“仆”字;“郄”下有“中”字。《素问》新校正云:“《太素》作头沉沉然。”

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俛仰,刺足少阳中热如喘,刺足少阴,刺郄中出血。
腰痛上热,补当腰足太阳足阳明脉腰痛上寒,泻当腰足厥阴脉足少阳机关,不可俛仰,取足少阳腰痛中热□如喘气动,可取足少阴郄中出血也。
平按:“如喘”《素问》、《甲乙》作“而喘”。注“机”下,袁刻脱“关”字。“中热”下原缺一字,原钞旁注“极”字。又按注“上热”、“上寒”,与经文不合,疑有误。

腰痛少腹控□,不可仰,刺腰尻交者两胂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立已。
□,以沼反。胂,脊骨两箱肉也。
平按:“两胂上”《素问》、《甲乙》作“两踝胂上”。《素问》“立已”下有“左取右,右取左”六字。

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阳;痛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以俛仰,取足太阳中热而喘,取足少阴腘中血络
腰痛郄中,此刺腘中也。
平按:此段《甲乙》无,《素问》在“腰痛少腹”一段之前,其文意亦小异。《素问》云:“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上热,刺足太阴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大便难,刺足少阴少腹满,刺足厥阴。如折不可以俛仰,不可举,刺足太阳。引脊内廉,刺足少阴。”新校正云:“按全元起本及《甲乙经》并《太素》自‘腰痛上寒’至此并无,乃王氏所添。”再检本书此段①如上“腰痛寒”一段,仅“不可以俛仰刺足太阳”与“刺足少阳”不同。注云:“前条为刺郄中,此刺腘中。”则此条与上条,亦可互相发明也。
①“此段”,人卫本注曰:据《素问》新校正即为全元起本《素问》所无,则杨氏自当录自《灵枢》,而今本《灵枢·杂病篇》文,已为后人据《素问》前段有所增改,是又当据本书此段以删订之矣。

腰痛一证,有阳虚者,有阴虚者,有外邪闭束者,有湿气闭滞者。因阳虚而致者,或由其用心过度,亏损心阳;或由饮食伤中,损及脾阳;或由房劳过度,亏损肾阳。阳衰阴盛,百病丛生,不独腰疾,但腰之痛属在下部,究竟总是一个阳虚下焦阴寒自盛,阳微而运转力衰,腰痛立作。其人定见身重畏寒,精神困倦。法宜峻补坎阳,阳旺阴消,腰痛自己。如阳旦汤、术附、羌活附子汤之类。
阴虚而致者,由肾阳素旺也。旺甚即为客邪,火盛血伤,元阴日竭,则真阳无依,腰痛立作,其人必小便赤而咽干,多暴躁,阳物易挺,喜清凉。法宜养阴,长阳消,肾气自摄,腰痛自己。如滋肾丸地黄汤封髓丹倍黄柏加全皮之类。
因寒而致者,由外感寒邪,从太阳而入少阴。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阴为阴脏外寒,入而附之,阴主收束,闭其肾中真阳运行之气机,故腰痛作。其人定见发热畏寒,或兼身痛、咽干不渴、时时欲寐。法宜温经散寒,寒散而腰痛自己。如麻黄附子细辛汤、附羌汤之类。
因湿滞而致者,由其人素禀劳苦,久居湿地深坑,中气每多不足,易感外来之客邪太阴与肾相连,湿邪不消,流入肾界,阻其运行之机,故腰痛,定见四肢沉重,常觉内冷,天阴雨更甚,腰重如有所系。法宜温经除温,湿去而腰痛自己。如肾着汤、桂苓术甘汤加附子细辛之类。
近来市习,一见腰痛,不究阴阳,不探虚实,便谓房劳过度,伤及肾阴。故所用药品,多以熟地枣皮杜仲、枸杞、巴戟首乌苁蓉补骨脂菟丝龟胶一派,功专滋阴补水,人人所共信。殊不知肾为至阴之府,先天真阳寄焉。阴居其二,阳居其一,夫妇交媾,生男育女,《易》云:乾道成男,禀父之阳精也。坤道成女。禀母之阴精也。由此观之,男子所亏者,肾中之阳,而非肾中之也。所谓阴虚者。指肾为阴脏而说。非专指肾中之水虚,实指肾中之阳虚也。[眉批]知非氏曰:医有恒言阴虚火旺,多伤于房劳,或损及脾胃,法当滋阴泻火。夫者何物?火者何物?损之伤者又何物?治之必用一派滋阴补水之药,将滋之补之者又系何物?人往往不能言。知非因之喟然叹矣,不禁睾然思,穆然望曰,人得天地之至精,日以熔炼谷味,取法变化而生气血,其灵贯于百骸,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原,统治群,不敢作崇,俾人得安舒无恙者,此一物也,爱彷佛而拟其形容,观其会通,曰:者,鬼之灵也。火者,神之灵也。知鬼神为水火,则知阴虚火旺,滋阳补水之说为不通,其法必不效,安能疗(疗原作“疾”,据文义改。)水火疾病。饮安此按,发明阳衰阴盛,后又指出,亏者,亏肾中之阳,肾虚是肾中之阳虚。阳即火而即鬼。藉腰痛一证以传神,补出内外两法,剖明两腰致痛之由,良以太阳(阳原本作“汤”,据文义改。)寒水,厥阴风木,少阴君相二火,皆关于肾,知之真,故不觉言之亲切有味,六经之法,通治百病,顾可不亟讲乎,学者其玩索而有得焉可。若不辩明这点机关,但称阴虚,但知滋水,势必阴愈盛而阳愈微,湿愈增而寒愈闭,腰痛终无时已。治人实以害人,救世实以害世。此皆通套之弊,岂忍附和不言,实不得已耳。惟愿同道,抛去此项药品,按定阴阳虚实,外感内伤治之,庶不致遗害焉耳。更有可怪者,今之医家,专以首乌熟地一派甘寒之品,为补水必用之药,何不将天一生水这句道理,细心推究,试问天一生水,专赖此一派甘寒之品乎!总之,宗旨不明,源头莫澈,仲景而下,罕有了了[眉批]能辩宗旨源头,方可谓曰知医。

病源肾主腰脚。肾经虚损。风冷乘之。故腰痛也。又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腰痛少腹。不可以仰息。诊其尺脉沉主腰背痛寸口脉弱腰背痛尺寸俱浮直下。此为督脉腰强痛。
凡是地久痛。又云∶人汗出次。勿企床悬脚。久成血痹。两足重腰痛导引法云∶凡学将息人。
趾外扒觉闷痛。渐渐举身似款便坐足上。待共内坐相似不痛。始双竖反向外。每坐常学。去膀胱内冷风膝冷。足疼。上气腰疼。尽自消适金同)范汪腰疼方。
鳖甲(一枚炙令黄刮削令净洁)
上一味捣筛。空腹以汤饮酒服方寸匕。日三。忌苋菜。(短剧亦主 腰痛备急腰痛方。
用蒴 叶火燎。浓铺床上。及热。卧眠上。冷复易之。冬月采取根舂碎熬及热。准上用。兼疗风湿冷痹。及产妇人患伤冷。腰痛不得动。亦用弥良。
又疗腰膝髀连腿脚疼酸者方。
杜仲(八两) 独活(四两) 干地黄(四两) 当归(四两) 芎 (四两) 丹参(四两)
上六味切。以绢袋盛。以清酒二斗渍五宿。初服二合。日再服。以知为度。忌芜荑
古今录验寄生汤。疗腰痛方。
桑寄生(四两) 附子(三两炮) 独活(四两) 狗脊(五两黑者) 桂心(四两) 杜仲(五两) 芎 (一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三两) 石斛(三两) 牛膝(三两) 白术(三两)人参(二两)
上十三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猪肉冷水桃李雀肉等。
玄参汤腰痛方。
玄参(三两) 人参(三两) 杜仲(四两) 芍药(四两) 桂心(一两) 生姜(二两) 干地黄(三两) 白风(二两) 丹皮(二
上十五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日三夜一服。忌生葱桃李雀肉胡荽芜荑等。
杜仲独活汤。疗腰痛方。
独活(四两) 生姜(六分) 麻黄(二两) 桂心(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葛根两去尖皮碎)干地黄(二两)
上十三味切。以水八升。清酒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生葱菘菜海藻猪肉冷水。(并出第十七卷中)

病源肾主腰脚。肾经虚则受风冷。内有积水风水相搏。浸渍于肾。肾气内着。不能宣通。
便自古今录验肾着之为病。其人身体重。从腰以下冷。如坐水中。形状如水不渴。小便自利。食饮如故。是其证也。从作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之故得也。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三两炮) 白术(四两) 茯苓(四两)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服一升。日三。腰中即温。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酢物。(经心录方)甘草一两。干姜二两。余同。(出第二十七卷中千金肾着汤)经心录肾着散方。
桂心(三两) 白术(四两)茯苓(四两) 甘草(二两炙) 泽泻(二两) 牛膝(二两)干姜(二两) 杜仲(三两)
上八味捣筛为散。每服三方寸匕。酒一升煮五六沸。去滓。顿服之。日三。忌生葱桃李雀肉海藻菘菜酢物。(千金同出第四卷中)

病源 腰者。谓卒然损伤于腰而致痛也。此由损血搏于背脊所为。久不已。令人气息乏少。面无颜色。损肾故也。(出第五卷中)
范汪疗 腰有血。痛不可忍者方。
桂心
上一味捣末。以苦酒和涂痛处。此令人喜卧可勤用之。再为必瘥。
又疗脐腰方。
生地黄
上一味捣绞取汁三升。煎得二升。纳蜜一升。和煎之三五沸。日服一升。亦可一日尽三升。以瘥止。甚效。
经心录疗 腰痛方。
桑寄生(二两) 丹皮(二两去心) 鹿茸(二两炙) 桂心(二两)
上四味捣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忌生葱胡荽。(范汪千金同出第五卷中)

论曰腰痛有五,一阳气不足,足少阴气衰,令人腰痛,二风寒着腰,风痹腰痛,三肾虚劳役,伤肾腰痛,四坠堕伤腰,名 腰痛,五寝卧湿地腰痛,凡此皆本于伤肾,盖肾主腰脚,肾伤腰痛也,内经曰,腰者肾之府,摇转不能,肾将惫矣。

论曰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或风寒所客,或肾气损伤,使筋脉拘急,动摇转侧不得,故腰痛也。
治五种腰痛人参汤方
人参(三分) 杜仲(去粗皮锉炒) 桂(去粗皮各一两) 芍药(三两) 熟干地黄(焙) 白术木通(锉) 玄参当归(切焙各三分) 芎 桑寄生(各一两) 防风(去叉) 牡丹皮独活(去芦头各半两)
上一十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空心日午夜卧服。
治五种腰痛,不能转侧,寄生汤方
桑寄生附子(炮裂去皮脐) 独活(去芦头狗脊(去毛) 桂(去粗皮各一两) 杜仲(去粗皮锉炒一两一分) 芎 (一分) 甘草(炙锉) 人参(各半两) 芍药白术 石槲(去根
上一十三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温服
腰痛牵引背脊,不可俯仰,独活汤方
独活(去芦头一两) 麻黄(去根节) 甘草(炙各半两) 桂(去粗皮) 葛根芍药栝蒌(去皮尖别研半
上一十二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温服
治五种腰痛,肾脏虚冷,脚弱不能行步,肾沥汤方
桑根白皮(锉二两) 黄 (锉) 五味子(去梗) 肉苁蓉(酒浸切焙) 防风(去叉) 秦艽牛膝(酒浸切焙炒) 人参(各三分)
上一十七味,粗捣筛,每服先用水二盏,煮羊肾一只,至一盏,去肾入药末三钱匕,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温服
治五种腰痛泽泻汤方
泽泻(半两) 桂(去粗皮三分) 白术白茯苓(去黑皮) 甘草(炙锉各一两) 牛膝(酒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温服
腰痛沉重,腹肚胀,不能转动,木香丸
木香(半两) 槟榔(锉) 桂(去粗皮) 附子(炮裂去皮脐) 萆 芍药郁李仁(去皮
上七味,捣研为末,用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空心日午夜卧服,微利为效。
腰痛寄生散
桑寄生(切焙) 牡丹皮鹿茸(酒浸炙去毛) 桂(去粗皮各半两)
上四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空心日午夜卧服。
腰痛桂心丸
桂(去粗皮) 干姜(炮各半两) 丹参杜仲(去粗皮锉炒) 牛膝(酒浸切焙) 续断(各
上六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空心日午夜卧服。
腰痛动转艰难,似有气注,萆 汤方
萆 (一两半) 当归(切焙一两) 桔梗(炒一两半) 牡丹皮(一两) 杏仁(汤浸去皮尖两半) 代赭(一皮) 覆盆子(去梗) 黄芩(去黑心各一两) 吴茱萸(洗焙炒半两) 草豆蔻(去皮一枚) 桃仁(汤去皮尖双仁十枚) 熟干地黄(焙一两) 蛇床子(炒一两半) 干姜(炮半两) 木瓜(去皮子焙干一两)
上二十二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
冷气腰胯痛,食冷物即加剧,应痛丸
白术牛膝(酒浸切焙) 当归(切焙) 黄 (锉) 芍药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桂(去
上一十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加至三十丸,空心食前日三服。
治久患腰痛,皆由肾冷所致,暖肾散方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泽泻(一两半) 桂(去粗皮一两半) 蜀椒(去并闭口者炒出
上六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五钱匕,空心冷酒调下,日再服。
治久冷气腰痛行步无力,牛膝丸
牛膝(酒浸切焙) 附子(炮裂去皮脐各二两) 桂(去粗皮) 吴茱萸(汤洗焙干炒)干姜(炮各一两半) 牵牛子(三两)
上六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洒或橘皮姜汤下。
治停水腰痛牛膝散
牛膝(酒浸切焙) 防己(各一两半) 槟榔(锉七枚) 牵牛子(生捣取末二两)
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温酒调下,利及三两行,即以醋饭止之。
腰疼熨方
食盐干姜(生为末)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 酱瓣(研)
上四味等分,再同研匀,以绵裹内腰间,当觉冷气动下,日五六次用,瘥即已。
治多年腰痛,干漆散方
干漆(炒令烟出) 木香 桂(去粗皮) 甘草(炙锉各一两一分) 熟干地黄(焙二两半)
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温酒调下,日三服。
肾虚腰痛牡丹散
牡丹皮白术 桂(去粗皮等分
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温酒调下。
腰痛杜仲酒
杜仲(去粗皮) 丹参(各八两) 芎 (五两)
上三味细锉,用酒一斗五升,浸五日,日满随性多少温饮。

论曰腰为肾之府足少阴肾之经也,其脉贯脊属肾抵腰,劳伤之人,肾气既衰,阳气不足,寒湿内攻,经络拘急,所以腰髋强直而痛,不能俯仰也。
腰痛强直,不可俯仰,郁李仁煮散
郁李仁(去皮尖研) 槟榔(生锉) 朴硝(研各一两) 芍药当归(切焙各三分) 诃黎勒(炮去核) 木香(各半两)
上七味,先以五味捣罗为细散,再入研药和匀,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空心日午临卧各一。
腰痛强直,不得俯仰,续断汤方
续断(焙) 桂(去粗皮) 防风(去叉) 大黄(锉炒) 牡丹皮牛膝(去苗酒浸焙)归(切焙) 赤芍
上一十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腰痛强直筋脉急,不可俯仰,五加皮汤方
五加皮(锉) 芍药芦根(锉焙) 杜仲(去粗皮锉炒各半两)
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腰痛强直,不可俯仰,秦艽汤
秦艽(去苗土) 桔梗(炒) 干姜(炮) 人参白茯苓(去黑皮) 桂(去粗皮) 甘草(炙芩(去黑心) 蜀
上一十五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七分,酒三分,同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腰痛筋脉拘急强直不伸,地黄丸
干地黄(焙) 枳壳(去瓤麸炒) 黄 (锉) 桑寄生(各一两) 蔓荆实(半两)
五味,捣罗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空心日午临卧,各一服。
腰痛强直,不得俯仰,楮实丸
楮实(炒) 桂(去粗皮) 枳壳(去瓤麸炒) 干姜(炮各三分) 槟榔(生锉一两一分) 牛膝(去苗酒浸切焙一两半)
上六味,捣罗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不拘时。
腰痛强直,不得屈伸,巴戟天酒
巴戟天(去心) 牛膝(去苗) 石槲(去根各一两) 羌活(去芦头当归(锉焙)生姜
上七味,各锉如麻豆大,用酒八升浸,内瓶中密封,重汤者三时辰,取出放冷,旋温服一盏,不拘时,常觉有酒力为妙。
腰痛强直,不能舒展,狗脊酒
狗脊(去毛) 丹参 黄 萆 牛膝(去苗) 芎 独活(去芦头各一两)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枚)
上八味,各锉如麻豆大,用酒一斗浸,内瓶中密封,重汤煮三时辰,取出放冷,旋温服一盏不拘时。
治风冷伤腰,筋骨疼痛,不可屈伸,牛膝酒
牛膝(去苗) 虎胫骨(酥炙黄) 羚羊角(镑屑) 枳壳(去瓤麸炒各一两)
上四味,锉如麻豆大,用酒五升,内瓶中密封,重汤煮三时辰,取出放冷,旋温服一盏,不拘时,常令酒力相续。
腰痛强直,不可俯仰,石槲酒方
石槲(去根锉二十四两) 黄 (一两半) 丹参(去苗) 牛膝(去苗锉各二两) 人参(一山茱萸一两) 生姜(切
上一十七味,锉如麻豆,生绢囊盛,以酒五斗,于净瓷器中浸七宿,初温服三合,日三夜一,渐加至六七合,及至一升,勿令大醉,常令有酒力佳。
腰痛强直,难以俯仰,羌活酒
羌活(去芦头六两) 独活(去芦头二两) 五加皮(三两) 生地黄汁(一升煎十沸滤过)
五味,除黑豆地黄汁外,余三味,锉如麻豆大,内清酒二斗中及热下豆,并地黄汁于铛中,煮鱼眼沸,取出去滓候冷,每服任性饮之,常令有酒力妙。

腰背痛骨髓虚,不能久立,身重气乏,盗汗少食,时复吐利生地黄鸡方
生地黄(八两) 饴糖(五两) 乌鸡(一只)
上三味。先将鸡去毛及肠脏,细切地黄,与糖相和,纳鸡腹中,铜器贮之,复置甑中蒸,炊饭熟药成,取食之,勿用盐醋,食肉尽,即饮铜器中药汁。
虚劳腰痛咳嗽肺痿骨蒸。食羊蜜方
羊脂牛髓白蜜猪脂(各五两) 生姜汁一合生地黄汁(五两)
上六味。先以猪羊脂煎一沸,次下牛髓,又煎一沸,次下白蜜生姜地黄汁,微火煎,不住手搅,膏成,贮密器中,每服一匙许,空腹温酒调下,羹粥中服之亦得,若食素者,以酥代脂髓,加麦门冬汁,若不能食或多风者,加白术
虚劳。食羊脏方
羊肝肚肾心肺(各一具汤洗细切) 胡椒荜茇(各一两) 豉(一合葱白(一握细切) 牛酥(一两)
上六味。先以五味相和,以水七升,慢火煎取五升,去滓,和羊肝等并汁皆纳羊肚中,系肚口,别用绢袋盛之,煮熟乘热出,切肚食之,并旋旋服尽药汁。
又食羊骨粥
羊骨(两具碎之)
上以水二斗,慢火煎取三升,如常法作粥食,作羹亦得。
治下元久冷。羊脊羹方
白羊脊骨(一具全者椎碎)
上用梁米一合,水四升,煎骨熟,入羊肾一对,再煎候熟,取出滤过,将肾切,入葱白五味,如常作羹食。
治久虚损,阳道虚弱,腰脚无力。白羊肾羹
羊肾(一对去脂膜切) 肉苁蓉(酒浸细切一两)
上二味相和,入葱白盐酱椒煮作羹,如常法,空腹食。
肾虚劳损,腰膝疼,行动无力。猪肾粥
猪肾(去脂膜切一对) 米(三合
上二味。以豉汁一升半,煮粥入五味并酒调和如常法,空腹食。
阳气衰,腰脚疼痛,五劳七伤。枸杞羊肾粥
枸杞(叶一斤) 羊肾(一对细切) 米(三合葱白(十四茎)
上四味细切,加五味煮粥如常法,空腹食。

腰痛之病,皆本于肾,盖肾病者俞在腰脊也,诸经各有腰痛不同,当随证治之,凡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者,病在足太阳脉也,刺其隙中正经出血,春无见血(委中穴也)。腰痛如以针刺其皮,不可俯仰,不可以顾者,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夏无见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善悲者,病在阳明也,刺阳明于 前三 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三里穴也),腰痛引脊内廉者,属少阴,刺内踝上二 ,春无见血,出血太多,则不可复(复溜穴也),腰痛,腰中如张弓努弦者,属厥阴,刺 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蠡沟穴也)。腰痛引肩, 然,时遗溲者,病在解脉,刺膝筋肉分间,隙之外廉,出血,血变而止(亦太阳之隙也),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者,亦解脉病也,刺隙中结络如黍粟,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止(委中穴也),腰痛如以小锤居其中,怫然肿者,病在同阴之脉,刺绝骨之端,为三 (阳辅穴也)腰痛痛上怫然肿者,属阳维之脉,刺下,去地一尺所(承山穴也),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血归之,刺隙阳筋之间,上隙数寸冲居,为二 (委阳穴也),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者,属会阴之脉,刺跷上隙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承筋穴也),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以恐者,病属飞阳之脉也,刺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复溜筑宾穴),腰痛,痛引膺, 然,甚者反折,舌不能言者,病在昌阳之脉,刺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交信穴也),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者,病在散脉,刺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 (地机穴也),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者,病在肉里之脉,刺太阳外少阳绝骨之后,为二 (分肉穴也),腰痛挟脊而痛至头几几然。
僵仆,刺隙中出血,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隙中出血,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大便难足少阴少腹满足厥阴,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举,刺足太阳,痛引少腹控 ,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髁胂上,以月死生为 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治腰痛之法也,众穴之外,又有遗法者,附之于后。
腰痛不已者,灸环俞,二穴在第一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半,足太阳脉气所发,伏而取之,各灸七壮,炷如半枣核大。
腰痛,不可俯仰,阴陵泉主之。
腰痛少腹痛阴包主之。
腰痛大便难涌泉主之。
腰痛不得反侧,章门主之。
腰痛控睾少腹及股,猝俯不得仰,刺气街
腰痛不已,灸腰目 七壮,在尻上约,左右是。
腰猝痛,灸穷骨上一寸,七壮,左右一寸,各七壮。
腰痛,灸脚根上横纹白肉际,十壮,又灸足巨阳七壮,巨阳在外踝下。

经义
《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肾脉缓甚为折脊
五癃津液别篇》曰∶五谷精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本神篇》曰∶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
经脉篇》曰∶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实则闭癃,虚则腰痛,取之所别也。膀胱足太阳也,是动则病冲头痛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肝足厥阴也,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俯仰。
《脉解篇》曰∶太阳所谓肿腰 痛者,正月太阳寅,寅太阳也,正月阳气出在上而气盛,阳未得自次也,故肿腰 痛也。少阴所谓腰痛者,少阴者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伤,故腰痛也。厥阴所谓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荣华,万物一俯而不仰也。
《骨空论》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 与痛上,八在腰尻分间。
《刺腰痛篇》曰∶足太阳脉令人腰痛。以下共十七证,各有刺法,具详本篇。
杂病篇》曰∶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阳阳明;痛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以俯仰,取足少阳
《终始篇》曰∶刺诸痛者,其脉皆实。故曰∶从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皆主之;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 。病痛者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也,深刺之。病在上者阳也,病在下者也。痒者阳也,浅刺之。
热论篇》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
《刺篇》曰∶足太阳,令人腰痛足厥阴,令人腰痛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先腰脊痛者,先刺 中出血。
论证(共三条)
腰痛证,旧有五辩∶一曰阳虚不足,少阴肾衰。二曰风痹风寒、湿着腰痛。三曰劳役伤肾。四曰坠堕损伤。五曰寝卧湿地。虽其大约如此,然而犹未悉也。盖此证有表里虚实寒热之异,知斯六者庶乎尽矣,而治之亦无难也。
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遇阴雨或久坐,痛而重者,湿也。
遇诸寒而痛,或喜暖而恶寒者,寒也。遇诸热而痛,及喜寒而恶热者,热也。郁怒而痛者,气之滞也。忧愁思虑而痛者,气之虚也。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当辩其所因而治之。
腰为肾之府,肾与膀胱表里,故在经则属太阳,在脏则属肾气,而又为冲任督带之要会。所以凡病腰痛者,多由真阴之不足,最宜以培补肾气为主。其有实邪而为腰痛者,亦不过十中之二三耳。
论治(共七条)
一、腰痛虚证,十居八九,但察其既无表邪,又无湿热,而或以年衰,或以劳苦,或以酒色斫丧,或七情忧郁所致者,则悉属真阴虚证。凡虚证之候,形色必清白而或见黎黑,脉息必和缓而或见细微,或以行立不支而卧息少可,或以疲倦无力而劳动益甚。凡而渐至者皆不足,暴而痛甚者多有余,内伤禀赋者皆不足,外感邪实者多有余,故治者当辩其所因。凡肾水真阴亏损,精血衰少而痛者,宜当归地黄饮,及左归丸右归丸为最。若病稍轻,或痛不甚,虚不甚者,如青娥丸、煨肾散、补髓丹二至丸通气散之类,俱可择用。
腰痛表证,凡风寒湿滞之邪,伤于太阳、少阴之经者皆是也。若风寒在经,其证必有寒热,其脉必见紧数,其来必骤,其痛必拘急兼酸,而多连脊背,此当辩其阴阳,治从解散。凡阳证多热者,宜一柴胡饮,或正柴胡饮之类主之;若阴证多寒者,宜二柴胡饮五积散之类主之。其有未尽,当于伤寒门辩治。
湿滞在经而腰痛者,或以雨水,或以湿衣,或以坐卧湿地。凡湿气自外而入者,总皆表证之属,宜不换金正气散平胃散之类主之。若湿而兼虚者,宜独活寄生汤主之。若湿滞腰痛而小水不利者,宜胃苓汤,或五苓散加苍术主之。若风湿相兼,一身尽痛者,宜羌活胜湿汤主之。若湿而兼热者,宜当归拈痛汤苍术汤之类主之。若湿而兼寒者,宜《济生术附汤五积散之类主之。
腰痛寒热证,寒证有二,热证亦有二。凡外感之寒,治宜温散如前,或用热物熨之亦可。若内伤阳虚之寒,治宜温补如前。热有二证。若肝肾阴虚、水亏火盛者,治当滋阴降火,宜滋阴八味煎,或用四物汤加黄柏知母黄芩栀子之属主之。若邪火蓄结腰肾,而本无虚损者,必痛极,必烦热,或大渴引饮,或二便热涩不通,当直攻其火,宜大清饮加减主之。
跌扑伤而腰痛者,此伤在筋骨,而血脉凝滞也,宜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牛膝肉桂、玄胡、乳香没药之类主之。若血逆之甚而大便闭结不通者,宜《元戎》四物汤主之,或外以酒糟、葱、姜捣烂罨之,其效尤速。
丹溪云∶诸腰痛不可用参补气补气则疼愈甚;亦不可峻用寒凉,得寒则闭遏而痛甚。此言皆未当也。盖凡劳伤虚损阳不足者,多有气虚之证,何为参不可用?又如火聚下焦,痛极而不可忍者,速宜清火,何为寒凉不可用?但虚中挟实不宜用参者有之,虽有火而热不甚,不宜过用寒凉者亦有之,若谓概不可用,岂其然乎?余尝治一董翁者,年逾六旬,资禀素壮,因好饮火酒,以致湿热聚于太阳,忽病腰痛不可忍,至求自尽,其甚可知。余为诊之,则六脉洪滑之甚,且小水不通而膀胱胀急,遂以大厘清饮倍加黄柏龙胆草,一剂而小水顿通,小水通而腰痛如失。若用丹溪之言,鲜不误矣,是以不可执也。(新按)一、妇人以胎气、经水损阴为甚,故尤多腰痛脚酸之病,宜当归地黄饮主之。
述古(共三条)
陈无择曰∶肾着之候,其体重,腰冷如水,食饮如故,小便自利,腰已下冷重如带五千钱,治宜流湿,兼用温散药,肾着汤主之。又渗湿汤亦治肾着
丹溪治法曰∶肾虚腰痛,用杜仲龟板黄柏知母、枸杞、五味之类,猪脊髓丸服。
瘀血用补阴丸加桃仁红花湿热苍术杜仲黄柏川芎之类。痰积作痛,二陈加南星,加快气药佐之,使痰随气运。腰曲不能伸者,针人中立愈。
徐东皋曰∶腰者肾之外候,一身所恃以转移阖辟者也。盖诸脉皆贯于肾而络于腰脊肾气一虚,腰必痛矣。除坠伤之外,不涉于虚。其于风寒湿热,虽有外邪,多有乘虚相犯,而驱邪之中,又当有以究其本也。举世之人,每每醉以入房,欲竭其精,耗散其真,务快其心,恬不知养,其不虚者几希。予见房室劳伤肾气腰脊兼痛,久则髓减骨枯,发为骨痿者有矣,岂直腰痛已哉,养生君子不可以不慎于斯也。甫年少时,常有腰痛及闪挫之病,每服补肾汤丸,仅得不甚而易愈,尚不知房室之害也。予禀性淡于欲事,自壬子以来,多游江湖间,欲渐稀而腰痛亦稀。至辛酉之后,集此书兼视病家,无暇而欲益寡,腰觉强健,而绝无痛作之因。可见寡欲之功,优于补剂多矣,并书于此,为君子告焉。
简易方
太平圣惠方》∶治风冷寒痹腰痛。用川乌头三个,生捣为末,少加盐水调,摊于纸帛上,贴痛处,须臾止。
又方∶治卒患腰脚疼痛。用杜仲一两,制,水二钟,煎一钟;再用羊肾四枚,细切去脂膜,入药汤,煮熟;次入韭白、盐、花椒、姜、酱、醋作羹,空腹食之,二三次即腰脚倍健。
针灸法
腰痛不可俯仰,令患人正立,以竹杖柱地,平脐点记,乃以度背,于脊中点记,随年壮灸之。肾俞(三壮或七壮)、昆仑(三壮)、委中(剌出血沉脚腰肿痛)。
腰痛论列方
青娥丸(补一四三) 煨肾散(和二八二) 大清饮(新寒五) 四物汤(补八) 补髓丹(补一四一) 当归地黄饮(新补二十) 补阴丸(寒百六十) 二至丸(热一二八) 当归拈痛汤(寒百三十) 左归丸(新补四) 右归丸(新补五) 《元戎四物汤(攻二六) 二陈汤(和一)五积散(散三九) 滋阴八味煎(新寒十七) 平胃散(和十七) 胃苓汤(和百九十) 《济生术附汤(补四二) 五苓散(和一八二) 肾着汤(热一二九) 羌活胜湿汤(和一七八) 渗湿汤(和一七四) 一柴胡饮(新散一) 独活寄生汤(和二百七十) 苍术汤(寒一三三) 二柴胡饮(新散二) 不换金正气散(和二一) 通气散(妇一三一) 正柴胡饮(新散六)
论外备用方
麋茸丸(补一三四) 加味青娥丸(补一四四) 滋阴大补丸(补一二六) 舒筋汤(和七七跌闪) 胡桃汤(和二八四 肾虚) 调营活络饮(和二八二 损伤瘀血芍药散(妇一三一妇人血滞) 生附汤(热二四 寒湿沉香桂附丸(热百十一 阳虚

经曰∶腰者肾之府。又曰∶太阳所至为腰痛。盖足太阳之脉,夹脊络肾,而痘疮之毒,多出于肾,循足太阳膀胱散行诸经,乃邪之由里传表也。如初见热而腰即痛,或日以渐甚者,此邪由膀胱直入于肾,而毒有不能达也,急宜解毒,以泄少阴之邪,以通太阳之经,务令邪气不得深入,则痘虽稠密,亦可愈也。若不速治,则邪必日陷而表里俱甚,营卫之脉不行,脏腑之气皆绝,或为痒 ,成为黑陷,终莫能救矣。
凡痘毒自阴传阳,自里传外者为顺,自上传下,自外传里者为逆。若毒由太阳传入少阴,则毒陷而不升,伏于骨髓之中,不能外达,所以腰痛。大凡疹之毒,归肾则死。故但见腰痛,急宜治疗,若毒陷不起,即宜发散解毒,令其复出太阳而达乎阳道,斯无害也,宜人参败毒散,或五积散主之。若肾气虚陷,不能传送外达者,必用理阴煎细辛、官桂、杜仲独活之类主之。
发热便见腰痛者,以热麻油按痛处揉之可止,仍急服前药之类。如小水不利者,宜五苓散;如火毒内盛而小水不利者,宜四苓散栀子木通

【病因】
(一)寒湿腰痛:因风寒水湿之邪客于经络,致使腰部气血运行失畅所致。
(二)肾虚腰痛:因房劳伤肾,精气损耗,肾虚不能荣其外府所致。
(三)外伤腰痛:因扭、挫、闪、撞等原因导致筋肉组织损伤,气血瘀阻,经络不通而致。
【症状】
(一)寒湿腰痛:腰部沉重疼痛,或拘急不可挽仰,或痛连腰脊腿臀部。如迁延日久,则时轻时重。患部常觉寒冷,于气候骤变,阴雨寒冷则发作尤剧,苔白腻,脉濡。平掌测试检查:腰部多有寒冷、密集、麻重气感。
(二)肾虚腰痛腰痛绵绵,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肢冷遗精等。平掌测试检查:腰部多有阻滞、冷、麻气感。
(三)外伤腰痛:有外伤史,腰痛如刺如裂,痛有定处,痛处拒按,俯仰转侧不利,舌质多紫,脉沉涩。平掌测试检查:腰部多有阻滞、密集、重胀的气感。
【治疗】
(一)发功:
1.?、按揉肾俞命门腰阳关委中阿是穴
2.以平掌式,用推拉引手法向阿是穴肾俞大肠俞发气,并顺足太阳膀胱经向下肢导引,使经脉气感平衡。
3.用腰部斜扳法、拍击、搓法施术于腰部。
加减:风湿腰痛者,加平掌式,用拉引手法,热导气法发气,并导引邪气外出;肾虚腰痛者,加平掌式,用震颤手法于肾俞志室命门丹田发气各14息;外伤腰痛者,加平掌式,用震颤手法向阿是穴发气28息。
(二)气功针刺:将毫针刺入肾俞阿是穴大肠俞委中,以龙含式,用推拉旋手法发气,导引经气,使各穴气感平衡。
(三)辅助练功
1.运腰强筋:两手叉腰,以腰部为轴,向左旋转36圈,再向右旋转36圈。
2.捶腰骶:以双手握空拳,交互捶击腰两侧肾区及骶部,各36次。
3.两手搓热,自上向下,搓摩两肾区,至温热为止。

腰者肾之府,一身之大关节也。如房劳过度则肾虚,闪挫则气逆,负重损伤则血凝,睡卧湿处则受寒湿,此皆为腰痛之因也。原其病形,各有分别。肾虚者,其痛悠悠不已,脉沉弦而大也。闪挫者,俯仰艰难,脉沉弦而实也。血凝者,痛如锥刺,日轻夜重也。湿热者,小便黄而大便溏,脉沉弦而细数也。寒湿者,遇天阴及久坐而作痛者是也。肾虚当归熟地、枸杞、牛膝杜仲茴香知母黄柏续断独活之类。闪挫用茴香木香川芎、官桂、砂仁枳壳之类。血凝用归尾、桃仁红花苏木乳香没药肉桂元胡独活之类。湿热茯苓白术陈皮防己知母防风秦艽羌活之类。寒湿川芎当归桂枝附子杜仲牛膝白芷苍术独活之类。

腰背部第十二肋以下至髂嵴以上部位疼痛叫腰痛,可为一侧或两侧疼痛,或痛连脊柱。中医亦称为“腰痛”。本病大多是其他疾病所兼有的一种症状,也可单独出现。内脏疾病(如肾脏、盆腔病变)、脊椎疾病(如风湿性脊椎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旁软组织病变(如腰肌劳损)等,均可引起腰痛。老年人腰痛,多因肾精亏损,气血虚弱,不濡筋脉所致,与风寒湿热跌仆损伤、瘀血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分肾精亏虚、气滞血瘀寒湿外袭、湿热伤腰、外感风寒几型论治。
临床上发现腰痛,应寻查病因,及时调治。
(一)起居调养法
(1)积极治疗引起腰痛疾病
(2)注意腰部保暖,适当休息。注意不抬过重物体。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土鳖虫若干,焙黄以酥为度,研细末备用。每次6克,白开水(黄酒更佳)送服,每晚1次。
(2)儿茶9克,水煎取汁,黄酒为引。早晚各服1次,服后微出汗,疗效更佳。
2.中成药
老年人据阴阳亏损情况,选龟鹿二仙膏(每次9克,每日2次)、六味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2次)、鹿茸丸(每次2粒,每日2次)和舒筋活络片(每次5片,每日2次)等治疗。
(三)饮食调养法
(1)生川乌头3~5克,姜汁约10滴,粳米30克,蜂蜜适量。将川乌头碾为极细粉末,先煮粳米煮沸后加入川乌头末,改用小火慢煎,待米熟透后加入生姜汁蜂蜜,搅匀,再煮1~2沸即可,用于外感风寒湿腰痛
(2)鲜生鸡蛋3枚,米醋250克。将米醋放砂锅内,烧开后放入带壳鸡蛋,煮8分钟后取出。每晚临睡前食3枚鸡蛋,吃到痊愈为止。
(四)针灸调养法
针法。以双眼下焦区为主穴,急性腰痛配双眼肝胆区穴;慢性腰痛配双眼上焦区和肾区穴。施术时,可用特别眼针在眼球周围,眼眶边缘0.06厘米处沿皮下按辨证先后取穴,轻轻刺入。留针20~30分钟,在留针过程中配合肢体运动。
(五)药熨调养法
(1)独活12克,防风10克,杜仲6克,川断12克,威灵仙20克,香附6克,桑寄生10克。各药混合,入锅炒热,用布包热敷腰部疼痛处,冷后再炒再敷。每日1~2次。
(2)熟地山药菟丝子牛膝当归黑豆各等量。各药混合,入锅炒热,用布包熨痛处。每次半小时,每天1次。用于肾虚腰痛
(六)气功调养法
强腰健肾功。①站立,两手掌轻放于两侧肾俞穴上,做上下摩动100次,意念集于两掌下,自然呼吸。②两手拇指腹顶于腰部痛点,先轻轻点按1~2分钟,然后小幅度活动腰部2~3分钟,再缓缓向前、后、左、右屈曲至最大限度各20~30次。③两手拇指腹放在两侧腰眼穴处,吸气,腰部向左后转动半周,呼气,向右前转动半周,转49周,然后再向相反方向转动49周。意念集中于腰眼穴。每日练功2~3次。
(七)推拿调养法
一摸二牵三按四抬高法
(1)摸:患者俯卧位,周身肌肉放松,术者用手掌接触于腰背部,做来回运转7~9圈。
(2)牵:经摸后,叫患者双手抓住床头,术者双手抱着患者两侧髂前上脊部,持续用力牵引3~4分钟。
(3)按:术者用双手大拇指指腹点按肾俞环跳委中、承山穴,由上而下3次。
(4)抬高:术者一手掌按于腰骶部,一手置于两膝部,用力抬高双下肢7~9次。有骨折者待骨折愈合后施用本法。

痛而不能俯者,湿气也,方用
柴胡泽泻猪苓白芥子( 各壹钱) 防已( 贰钱) 白朮甘草( 各伍钱) 肉桂( 参分) 山药( 叁钱)
水煎服。
此方妙在入肾去湿,不是入肾而补水,初痛者,一二剂可以奏功, 日久必多服为妙。
痛而不能直者,风寒也,方用逍遥散防已一钱,一剂可愈,若日久者, 当加杜仲一两,改白朮二钱,酒煎服,十剂而愈。
又方
杜仲( 壹两盐炒) 破故纸( 伍钱盐炒) 熟地白朮( 各参两) 核桃仁( 贰钱)
蜜丸, 每日空心白水送下五钱,服完可愈,如未全愈,再服一料,必愈。
凡痛而不止者,腎經之病,乃脾溼之故,方用
白朮( 肆兩) 薏仁( 參兩) 芡實( 貳兩)
水六碗,煎一碗,一氣飲之, 此方治夢遺之病亦神效。

方用
黄耆( 半斛) 防风茯苓( 各伍钱) 薏仁( 伍两) 杜仲( 壹两) 肉桂( 壹钱) 车前子( 叁钱)
水十碗, 煎二碗入酒,以醉为主,醒即愈。
腰足痛,明系是肾虚而气衰,更加之湿,自必作楚,妙在不补肾而单益气,盖气足则血生,血生则邪退,又助之薏仁茯苓车前之类,去湿,湿去而血活矣,况又有杜仲之健肾,肉桂温肾,防风之荡风乎。

上下相殊也,如何治之乎,治腰乎,治头乎,谁知是肾气不通乎, 盖肾气上通于脑,而脑气下达于肾,上下虽殊,而气实相通,法当用温补之药,以大益其肾中之,则上下之气通矣,方用
熟地( 壹两) 杜仲麦冬( 各伍钱) 五味子( 贰钱) 水煎服,一剂即愈。
方内熟地, 杜仲,肾中药也,腰痛是其专功,今并头而亦愈者何也,盖此头痛,是肾气不上达之故,用补肾之味,则肾气旺而上通于脑,故腰不痛而头亦不痛矣。

由女人肾位系胞,腰为肾腑,产后劳伤肾气,损动胞络,或虚未复而风乘之也。
养荣壮肾汤:治产后感风寒腰痛不可转。
当归(二钱)      防风(四分)
独活          桂心
杜仲          续断
桑寄生(各八分)
生姜三片,水煎服。两帖后痛未止,属肾虚,加熟地三钱。
(一本川芎八分。)
加味大造丸:治产后日久,气血两虚,腰痛肾弱,方见骨蒸条。
青娥丸
胡桃(十二个)     破故纸(八两,酒浸,炒)
杜仲(一斤,姜汁炒,去丝)
为细末,炼蜜丸,淡醋汤送六十丸。
(胡桃一本作二十个。)


杜仲(《本经》平,《别录》温)
萆 (《本经》平)
狗脊(《本经》平,《别录》微温)
梅实(《本经》平)
鳖甲(《本经》平)
五加皮(《本经》温,《别录》微寒)
菝 (《别录》平温)
爵床(《本经》寒)


证名。出《素问·刺腰痛论》。即腰部疼痛。《内经》论述此证,常兼见“转摇不能”、“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等症,而痛的部位则可“痛引脊内廉”、引项背,引膺及腰以下部位(如“腰脽痛”等);腰痛的性质,则有“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痛如小锤居其中”、“腰中如张弓弩弦”(胀痛)等不同。腰为肾之府经脉大多贯络于肾及腰背部位,故久病者、老年及劳乏过度、房事不节、腰脊椎病,或感邪、情志、外伤等因素均可引起腰痛。《诸病源候论》卷五:“凡腰痛病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十月万物阳气伤,是以腰痛;二曰风痹风寒着腰,是以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痛;四曰(既^月)腰,坠堕伤腰,是以痛;五曰寝卧湿地,是以痛。”王肯堂在分析腰痛证之“标本”时认为:“(腰痛)有风、有湿、有寒、有热、有闪挫、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见《证治准绳·杂病》)急性腰痛以闪挫、外伤及感受外邪、腰脊椎病较为多见;慢性腰痛,则以内伤、虚损为常见。前者宜祛邪疏通为主,后者治以补虚益肾强筋法。《景岳全书·杂证谟》:“腰痛证,凡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遇阴雨或久坐痛而垂者,湿也;遇诸寒而痛及喜暖而恶寒者,寒也;遇诸热而痛及喜寒而恶热者,热也;郁怒而痛者,气之滞也;忧愁思虑而痛者,气之虚也;劳动即痛者,肝肾之衰也。辨其所因而治之。”临床遇腰痛患者,须细辨其症候特色,腰痛部位、病因等。通常又有急性腰痛慢性腰痛外感腰痛内伤腰痛腰脊痛腰背痛腰胯痛腰尻痛腰股痛、腰脚气。腰膲痛等不同。可见于多种脊椎炎、腰椎间盘脱出、腰肌劳损肾炎肾盂肾炎、肾周围组织炎、肾囊积水肾结石肾结核盆腔炎及多种慢性虚弱(主要表现为肾阴虚肾阳虚者)参见有关各条。


伤损腹痛大便不通,按之痛甚,瘀血内蓄,用加味承气汤。既下而痛不止,按之仍痛者,瘀未尽也。用加味四物汤补而行之。若腹痛按之不痛者,血气伤也,四物汤加参、 、白术补而和之。下而胸胁反痛,肝血伤也,用四君汤加芎、归。既下发热,阴血伤也,四物汤加参、术。下后恶寒发热者,气血伤也,八珍汤;下后呕吐者,胃气伤也,六君子汤加当归;下后泄泻不止者,六君子汤加肉果补骨脂。下后手足俱冷,昏愦汗出者,阳气虚寒也,用参附汤。若吐泻手足俱冷,指甲青黑,脾肾虚寒甚也,急用大剂参附汤口噤手撤,遗尿痰盛,唇青体冷者,虚极坏症也,大剂参附汤,以图侥幸。或少腹阴茎作痛者,乃瘀血不行,肝经火郁所致,用小柴胡汤加大黄黄连山栀,待其痛势已定,再宜养血。若误认寒症,投以热药,重则必危,轻则损。若腰痛脊痛,因瘀血太阳经所致,服地龙散治之。


老宸兄 劳伤蓄血,阻住腰膂筋络,症起腰 ,抽掣作痛,交分时为甚,皮色不变,眠食欠安,脉弦涩数,治宜疏散。
金毛狗脊白芍鸡血藤西秦艽当归川断肉 明乳香(七分) 麻皮杜仲红花甲片
肾虚腰痛青蛾丸主之。


气虚血虚肾虚、风、湿、热、瘀血、寒、气滞
疏风 小续命汤加桃仁
治寒济生术附汤
行湿湿热苍术杜仲、炒黄柏川芎之类。风湿东垣独活汤。痰者用南星
理气小七香丸,或简易枳壳汤
行血黑神散,空心酒调服。脉涩者瘀血,用补血调气药中加桃仁红花
散错杂之邪寒暑湿气五积散主之。
气血虚,补中益气中加地黄杜仲。脉大者肾虚,用杜仲、败龟板黄柏知母、枸杞、五味之类,猪脊髓丸。
血滞于下,委中出血。
肾俞、昆仓。
补荣卫固真饮子下后药,真气虚青娥丸方∶杜仲(四两) 补骨脂(二两)。
闪肭实痛,猪肾散等药下之。
摩腰膏附子尖乌头南星(各二钱半) 炒姜(一钱) 雄黄 獐脑 丁香(各一钱半) 麝香(五
关节济生庵闾


又云∶伸两足两手着五指上,愈腰折不能低着,唾血久疼愈。
又云∶长伸两脚,以两手捉五指七遍,愈折腰不能低仰也。


(附∶黄胆)
忽然咳嗽腰膂痛,身柱由来穴更真。
至阳亦医黄胆病,先泻后补妙通神。
身柱∶在背第三椎骨节。针三分,灸七壮,泻之。
至阳∶在背第七椎骨节尖。针三分,灸七壮,看虚实补泻。

伤损腰痛脊痛之证,或因坠堕,或因打仆,瘀血留于太阳经中所致,宜地龙散治之。
地龙散
地龙 官桂 苏木(各九分) 麻黄(七分) 黄柏当归尾(各二钱五分) 桃仁(九个) 甘草(三钱五分)
上水煎,食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