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

( zhiqiguanyan )

别名: 咳嗽 , 痰饮 , 喘证

中医

简介:
支气管炎临床以咳嗽,咯痰或伴喘息为主要特征。其中急性者多属外感咳嗽,慢性者多为内伤咳嗽
病因: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病机:
急性者多因感受六淫而发病。肺为娇脏,主宣发肃降,外合皮毛,司呼吸,为气机升降出入的必由通道。外受六淫之邪侵袭,玄腑闭塞,则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咳嗽。慢性者多为肺、脾、肾三脏虚损所致。外邪犯肺,病久不愈,损伤肺气,卫外无力,外邪复犯,致缠绵不愈。脾虚失运,湿聚生痰,上干肺系,阻塞气道,而致咳喘肾气亏损,失摄纳之权,气不下纳,则见喘促短气。本病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
诊断:
本病的辨证首先应区别外感内伤外感者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为邪实之证,临证尚需分清病邪的性质。内伤者多为久病或反复发作,起病缓,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临证需分清标本缓急。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主证:咳嗽声重有力,痰稀色白,鼻塞清涕,或伴恶寒无汗头痛肢楚,舌苔薄白,脉浮紧。
分析:本证多因风寒束肺而致。肺气壅遏,不得宣通,故见咳嗽,声重有力。肺气闭郁,水液输化无权,聚而为痰,故见痰稀色白。卫阳受遏,腠理闭塞,故见恶寒无汗等证。
2.风热犯肺
主证咳嗽,气粗音哑,痰黄而稠,鼻塞,流浊涕发热恶风,咽红而肿,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分析:本证多因风热袭肺,肺失清肃而致。气逆不宣,故见咳嗽,气粗音哑。肺热内郁,蒸液成痰,故见痰黄而稠。肺热上薰于咽,故见咽红而肿。风热犯肺,卫表不和,故见发热
3.风燥伤肺
主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咽喉干痛,口鼻干燥,可伴身热微寒,鼻塞头痛,舌红少津,脉浮数。
分析:本证多由于风燥外袭,肺失清润而致。燥邪犯肺肺气上逆,而见咳嗽。燥伤肺津,故见干咳无痰,咽喉干痛。风燥外袭,卫表不和,而见身热等症。
二、内伤咳嗽
1.痰热壅肺
主证咳嗽痰粘稠色黄,咯吐不爽,面赤唇红,发热口渴,咽喉疼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本证因痰热阻肺而致。外邪入里化热,灼津成痰,痰浊阻肺,肺气上逆,故见咳嗽痰粘稠色黄。里热薰蒸,故见面赤唇红,咽喉疼痛。热耗津,故见口渴。
2.痰湿蕴肺
主证咳嗽,痰多色白如泡沫,咳时喉有痰声,或呼吸气粗,多不发热,可伴食少,体倦,便溏,呕恶,苔白腻,脉滑。
分析:本证因脾虚湿生,湿蕴于肺而致。小儿脾常不足,脾失健运,停湿生痰,痰湿上渍于肺,故见咳嗽,痰多。痰湿中阻,故见呕恶。脾气虚弱,而见食少体倦等症。
3.肺气亏虚
主证咳嗽,声低无力,气短不足以息,痰白清稀量多,面色淡白,体弱多汗,易于感冒,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分析:本证多因肺气不足气逆不降而致。肺气虚,故见咳声无力。气虚不能化津,津聚成痰,故见痰多稀白。肺气虚卫外不固,故见体弱多汗,易于感冒
4.肺阴亏虚
主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咳声嘶哑,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分析:本证因阴虚生燥,肺失濡养而致。肺阴亏虚,虚火内灼,肺失润降,故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阴虚肺燥,津液不能濡润上承,故见口渴咽干阴虚火旺,故见手足心热
治疗:
中医对本病的治疗以宣通肺气化痰止嗽为原则。本病临床可按八纲脏腑气血进行辨证施治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以利肺,按病邪性质分别采用宣肺散寒,疏风清热,清肺润燥等法。因肺居高位,用药宜清扬,使药达病所。内伤咳嗽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一般情况下标本并存,整个治疗过程中应标本兼顾。
一、辨证选方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杏苏散加减。前胡橘红茯苓各log,杏仁苏叶半夏各6g。头痛恶寒白芷防风气逆喘促加炙麻黄;咽哑加蝉衣桔梗
2.风热犯肺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连翘芦根各10g,前胡杏仁桔梗各6g,甘草3g。咽喉红肿牛蒡子青黛;痰多加天竺黄黄芩咳嗽剧烈加百部枇杷叶
3.风燥伤肺:
治法:疏风清热,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加减。桑叶淡豆豉浙贝各12g,沙参桑白皮栀子各9g,杏仁甘草各6g。热重加生石膏、知母痰中带血加白茅根仙鹤草
(二)内伤咳嗽
1.痰热壅肺
治法:清热宣肺,止咳化痰
方药:泻白散加减。桑白皮地骨皮连翘各10g,黄芩杏仁各6g,知母甘草各3g。痰多加黛蛤散天竺黄;热重加生石膏、芦根;口渴心烦者加炒栀子淡竹叶
2.痰湿蕴肺: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二陈汤加味陈皮半夏茯苓各10g,苍术苏子莱菔子各6g,杏仁甘草各3g。咳嗽重加百部紫菀;胸闷不舒加枳壳厚朴大便秘结加全瓜蒌
3.肺气亏虚:
治法:健脾益气,化痰止咳。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太子参陈皮茯苓各10g,百部、杷叶、白术各6g,半夏甘草各3g。四肢不温加干姜、桂枝;汗出形寒加生黄芪生姜大枣;胸腹胀满加厚朴枳实
4.肺阴亏虚:
治法:滋阴润燥,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杷叶各10g,玉竹桑叶扁豆各6g,甘草3g。痰中带血加白茅根仙鹤草阴虚发热青蒿、生地。
二、专方验方
1.止咳散:半夏15g,葶苈子8g,川贝8g,熟大黄6g,竹沥汁6g。除竹沥汁外,均烘干研末,竹沥混入其中,用纱布包裹,置锅中加少许水煎5~10分钟。将药包内汁挤净,加白糖少许,每服1~2包,日服2次。适用于本病属热证者。
2.化痰散:川贝末9g,猴枣0.3g。共研细末混匀。每服0.3~1g,日服3次。适用于本病急性期属肺热者。
3.桃花散:生石膏25g,川贝25g,朱砂5g。共为细末。每服0.5~1.5g,日服3次。适用于本病急性期属肺热者。
4.阿胶散阿胶45g,鼠粘子3g,马兜铃15g,杏仁7个,甘草3g,糯米30g。阿胶用面炒,鼠粘子微炒,杏仁去皮。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1~3g,日服3次,食后服。适用于本病慢性期属阴虚者。
5.参三七胎盘丸:人参30g,蛤蚧4对,三七参30g,紫河车2具,蜂蜜250g。取新鲜紫河车洗净,入花椒汤中煮2~3分钟,剪成碎块,置瓦上焙干研末。余药均烘干研末,共炼蜜为丸,每丸3g。每服1~2丸,日服2次。适用于本病慢性期属气虚者。
6.热熨:白芥子40g,紫苏子40g,莱菔子40g,生姜5片,食盐250g。焙干共研细末,炒至50℃左右,装入纱布袋内,在两侧胸背及腋下来回熨烫,每次30~40分钟,每日2~3次。
中药:
1.小儿百部止咳糖浆:具有清肺,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3~6岁每服5ml,6~9岁每服7.5ml,9~12岁每服10ml。日服3次。
2.小儿止咳丸:具有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3~6岁每服1/2丸,6~9岁每服1丸,日服2次。
3.婴儿保肺于:具有清肺化痰理气降逆,止咳平喘的功效。适用于咳嗽属肺热痰盛者。3~6岁每服0.3g,6~9岁每服0.6g,日服2次。
4.小儿珍贝散: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适用于咳嗽痰热壅肺者。3岁以下每服0.15-0.3g,3~6岁每服0.3~0.6g,6~9岁每服0.6g~0.9g,日服3次。
5.小儿止咳金丹: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适用于咳嗽属肺热伤者。周岁以内小儿每服1/3丸,1~3岁每服1/2丸,3~6岁每服1丸,日服2次。
针灸:
1.取肺俞合谷天突丰隆为主穴,属风寒者加外关列缺,属风热者加大椎、 曲池头痛加风池、上星,针用泻法,用于小儿外感咳嗽;取肺俞脾俞丰隆合谷太渊为主穴,咳嗽兼喘加定喘穴,胸闷加足三里内关,针用补法灸法,用于小儿内伤咳嗽
2.贴敷:麻黄1g,牙皂6g,细辛10g,白豆蔻6g,白芥子16g。共研细末,过筛。取药面0.7g,置万应膏中间铺匀,稍加热后贴患儿背部肺俞穴处。3天换一贴,连贴3~5张。
推拿: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揉乳旁、揉乳根、揉肺俞、分推肩胛骨风寒者加推三关风热者加清天河水,用于小儿外感咳嗽;补脾经、补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揉乳旁、揉乳根、揉中脘、揉肺俞、按揉足三里久咳体虚喘促加补肾经、推三关捏脊阴虚咳嗽加揉上马,痰吐不利加揉丰隆、揉天突,用于小儿内伤咳嗽

西医

简介:
支气管炎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为支气管粘膜发生炎症所致。一般可分为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支气管炎。因气管大多同时发炎,实际上可以说是气管支气管炎。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双肺可闻干罗音或不固定的粗湿罗音。慢性支气管炎指反复多次的呼吸道感染,病程超过2年,每年发作时间超过2个月,有咳、喘、炎、痰四大症状,x线胸片显示间质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改变。喘息支气管炎泛指一组有喘息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感染。
病因:
本病常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因粘膜纤毛受损而继发细菌感染,即本病细菌或细菌混合病毒感染的机会较上感为多。营养不良佝偻病慢性咽炎的患儿易患本症。此外,空气污染、化学因素亦为本病的发病因素。
季节:
以冬春二季发病较多。
人群:
婴幼儿或体质较弱者易反复发作。
诊断标准: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
1.咳嗽发热,两肺听诊呼吸音粗糙或有散在干性啰音,其性质及部位易变。
2.若起病不久出现哮喘,呈呼气性呼吸困难,有三凹征及鼻翼煽动,甚至发绀,两肺以哮鸣音为主,称喘息支气管炎。多见于3岁以内婴幼儿,可有湿疹其他过敏史,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3.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若为细菌引起,则白细胞明显增高。
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肺部听诊可闻干罗音或大中水泡音可明确诊断。
发病:
发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后逐渐咳嗽加重。
体征:
(一)急性支气管炎
1.发病可急可缓,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后逐渐咳嗽加重。
2.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可有可无。
3.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可闻干罗音或粗湿罗音,随体位变动及咳嗽而改变。
4.婴幼儿可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年长儿可诉头痛胸痛
(二)慢性支气管炎
1.常伴有慢性鼻窦炎、增殖体炎或继发于重症肺炎之后。
2.主要症状为持久性的咳嗽,多日不愈伴喘息,痰量或多或少,严重时可有发热
3.呈慢性病容,营养状态差,生长发育落后,体质差,双肺听诊可闻及干罗音或粗湿罗音。
4.病情迁延,反复发作者可伴发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
(三)喘息支气管炎
1.发病年龄较小,多见于1~3岁婴幼儿。
2.咳嗽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双肺听诊可闻及喘鸣音及大中湿罗音。可有发热
3.喘息一般无明显发作性,病程一周左右。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
4.反复喘息发作一般在3次以内,不够婴幼儿哮喘诊断的评分标准。
影响诊断:
胸部x线检查:急性支气管炎x线检查可以正常或有两肺纹理粗重;喘息支气管炎可出现肺气肿的表现;慢性支气管炎x线胸片显示间质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改变。
免疫学:
血ige测定:部分喘息支气管炎患儿可有血清ige水平升高。
鉴别诊断:
1.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伴鼻咽部症状,干咳,双肺听诊无异常。
2.支气管肺炎发热咳嗽、喘憋,双肺听诊吸气末可闻及固定的中小水泡音,重症肺炎有呼吸困难及紫绀。
3.支气管异物:有异物吸入史,呛咳,双肺体征不对称,限局性肺气肿肺不张,胸部x线透视可见纵隔摆动。
4.婴幼儿哮喘喘息发作≥3次,肺部出现喘鸣音,有哮喘家族史或个人过敏史。
疗效评定标准: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
2.好转:体温正常,咳嗽减轻,全身情况好转,肺部啰音明显减少。
并发症:
反复发作者可伴发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痰液过于粘稠时,可适量增加液体入量,应用雾化吸入湿化气道
2.应用祛痰剂,如10%氯化铵每次0.1~0.2ml/kg,每日3次口服;10%吐根糖浆婴幼儿每次2~5滴,年长儿每次1~2m1,每日4次口服。
3.对慢性支气管患儿应加强支持疗法,注意户外活动及体格锻炼。对慢性鼻窦炎、增殖体炎进行彻底根治。
二、抗生素治疗
支气管炎多继发细菌感染,一般多采用青霉素或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病情迁延,常有混合性细菌感染且易出现耐药菌,治疗中应注意选用广谱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必要时应用药物敏感试验协助用药。
三、支气管扩张剂治疗
喘息支气管炎患儿,尤其是有哮喘家族史或个人过敏史,喘息严重者可选用β2激动剂、茶碱类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护理:
1.高热者宜休息、降温,饮食应易消化,室温20~22℃,湿度55~60%。
2.婴儿要经常调换体位或抱起拍背,使痰易于排出。
中西医结合:
1.支气管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对支气管炎的治疗,多主张采用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
2.急性支气管炎喘息支气管炎的治疗,除休息、改善通气、湿化痰液等一般治疗外,可单纯使用中医药治疗。中医通过宣肺化痰、清热、润燥等治法,可有效地缓解症状,促使疾病痊愈。并发细菌感染时,配合选用银花连翘黄芩等有抗菌作用的药物;对病毒感染所致者,配合选用板蓝根大青叶等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由于西药对病原体有较强的针对性,临床对有明确感染的病人应选用适当的抗生素,以协同中药发挥治疗效应,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减少不良反应。
3.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重点在于缓解期扶正固本,采用多种方法,防治结合,以防止急性发作。中医中药在这方面有独到之处,一般在缓解期常肺、脾、肾三脏同补,尤以补肾阳为关健。这类药物可提高肾上腺和甲状腺功能,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起到预防本病急性发作的作用。急性发作期需配合选用抗生素,可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另外,中医防治本病手段多样化,除常规辨证用药外,尚有饮食调护,穴位敷贴穴位封闭,超声雾化,单方验方等。各种方法综合运用,进一步提高了防治本病的有效率。

“支气管炎” 相关论述

由于病毒和细菌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对气管、支气管粘膜所造成的急性炎症,首先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如鼻塞、喷嚏、咽痛、声音嘶哑等,或有全身畏寒、发热头痛及全身酸痛等,有时出现刺激性干咳,咳痰很少。经过1~2天后,咳嗽时吐粘性脓痰、或为黄色痰,咳嗽多在早晨起床吸入冷空气或活动后加重,当伴有支气管痉挛时,可有哮鸣音,咳嗽时伴有响声,可见,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症状尚轻微;如出现咳嗽、吐黄痰时,可能有支气管炎症,及时治疗,症状很快消失。但如不及时治疗,或早期症状轻微而忽略,则可转变慢性支气管炎,持续多年不愈,严重影响休息和工作。
气管炎是肺病中的最轻一种,咳嗽伴痰,还应注意有无肺结核肺炎肺脓肿肺癌等可能,所以发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作x线检查,以免误诊。

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分为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中医总称为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又分为风寒风热风燥咳嗽内伤咳嗽又据个体不同分阴虚咳嗽、痰湿咳嗽、痰热咳嗽、火热咳嗽等四大类。
外感咳嗽,其临床症状与感冒相似,但以咳嗽为主证,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其调护基本与感冒相同。
内伤咳嗽,多为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时好时坏,反复发作,除急性期需遵医嘱外,平常应以调整脏腑功能、顾护正气、减少发作次数为主。
下面主要介绍慢性支气管炎的调护。
(一)起居调养法
(1)避风寒,慎起居中医认为,肺与皮毛表里,所以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人,在体表多汗或天热汗多时,不可贪图一时痛快而突然减衣或用电扇直吹。若实在热至难以忍受的地步,可以电扇吹地板或墙,从而感受柔和之风。如果电扇直吹或空调冷风过强,会导致风寒束表,诱发本病急性发作。同时应随四季气候变化而及时增减衣物,使机体不致因衣服过多而出汗,也不致受凉而诱发疾病
居处环境应整洁,空气中宜有一定湿度。因为若空气中含有很多粉尘或有害气体,如棉花纤维,发霉的谷物粉尘,含有螨虫排泄物的房尘,或氯、氮、硫等的氧化物,可引起支气管水肿、充血和痉挛,增加支气管感染的机会,而引起咳嗽哮喘和吐痰等症状。对花粉过敏的人,室内勿养花。
(2)早睡早起,避免疲劳过度患者平素应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生活规律,勿过度疲劳,可以减少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次数。
(二)饮食调养法
(1)宜养成喝茶的习惯因为茶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锌,它对提高老年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大有好处。
据现代药理研究,茶叶中含有大量茶碱,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而气管炎患者兼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引起喘息咳嗽,故慢支患者适于饮茶。
(2)服补品要适时慢性支气管炎易反复发作,且发作次数越多,疾病发展越快。控制不佳,常易导致喘息肺气肿肺心病等。所以患者应以减少发作次数为准则。而中医在此方面提倡,病缓时以扶正固本为主,病急时以攻邪为主。即疾病未发作时可服补品,发作时改为其它药物治疗。
供选补品①紫河车炖瘦肉。紫河车(人胎盘,新鲜者效果更佳)含有多种激素,现代研究证明,它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②冬虫夏草10克,猪瘦肉150克。将猪瘦肉切块,开水焯一次,放入锅内,加虫草及各种调料,急火煮沸,慢火炖煮,肉烂汤浓为止,肉、药、汤俱服。
(3)应禁烟戒酒,少吃辛辣食物(葱、椒、韭、桂、辣等),以减少对气管、支气管的刺激。
(4)饮食宜清淡,不可过食肥甘及烧烤、油炸之品,以免生痰化火
(5)咳嗽痰多的病人应忌食酸涩之品,如乌梅、话梅等,以免痰液不易咯出,可多食桔子、柑子、梨、枇杷荸荠、藕、萝卜刀豆冬瓜丝瓜豆腐化痰清肺之品。
(6)若咳嗽气急较重者,应忌海腥,如鱼、虾、蟹等,以防咳喘加重。
(三)药物调养法
(1)川贝蒸梨。用川贝5克,冰糖15克(也可用蜂蜜一匙),与梨同蒸,将梨与汁同服。
(2)三仙饮。用生萝卜250克,鲜藕250克,梨2个,切碎绞汁,加蜂蜜250毫升,治疗热咳。
(3)苡米杏仁粥。用苡米50克、杏仁(去皮尖)10克。苡米煮半熟时,放入杏仁,粥成可加入少许白糖。治疗咳嗽痰多色白之证。
(四)针灸疗法
(1)体针疗法:取肺俞列缺合谷风门风池毫针浅刺用泻法,风热可强制,风寒可加灸,主治外感咳嗽
(2)艾灸疗法:取肺俞风门膻中太渊脾俞艾炷灸每日1次,每穴3~5壮。适用于内伤咳嗽
(五)按摩推拿疗法
用手指尖按揉、压放太渊偏历风市肺俞膻中气海足三里璇玑穴各100次。
(六)体育锻炼调养法
(1)宜常吹笛医学家们发现吹笛作为支气管炎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有较好的疗效。因为吹笛能使横膈肌运动范围增大,使肺泡开放数目增多,从而改善呼吸机能。
(2)宜坚持夏令游泳经常参加游泳,能改善肺的通气功能,提高呼吸效率。
(3)宜加强体质锻炼多数患者久病体虚多汗,惧怕到户外着凉,殊不知囿于斗室之内,长久少见阳光,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全身血液循环变慢,新陈代谢降低,抵抗力低下,更易伤风而诱发疾病,故应适当锻炼。如在空气新鲜的坊方散步、慢跑、练太极拳、做操、练气功等,循序渐进,贵在坚持,抗病力就会逐渐提高。急性发作期应暂停锻炼。
此外,坚持冷水洗脸或擦浴,或干洗脸(即经常用手揉搓面部至发热)等,都有助于增强机体抗寒能力,少患疾病

小儿支气管炎是因支气管粘膜炎症引起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分别与中医外感咳嗽内伤咳嗽基本相当。一年四季可发病,尤以冬春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喘鸣发热,肺部听诊有干罗音或中等湿性罗音。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反复多次呼吸道感染,咳嗽持久不愈,病程超过2年,每年发作时间超过2个月者,多见于体质较差、免疫力低下的病儿
小儿支气管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或传染病(如麻疹流感百日咳等)时,又往往是小儿肺炎的前奏。故应积极预防小儿呼吸道感染。小儿感冒肺炎均可参照本病的调养方法处理。
(一)药物调养法
支气管炎主症为咳嗽,可参照中医对于咳嗽的处理方法,辨证施治
1.风寒
咳嗽初起,喉痒声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宜散寒宣肺止咳。
(1)验方紫苏叶10克,陈皮10克,白萝卜片15克。加水1碗,煎成半碗,加红糖1汤匙,趁热温服。或取红糖和姜末适量,先将红糖溶化,再放入姜末,混合均匀,待凝结后制成小丸,每次服9克,慢慢嚼咽。
(2)中成药:可选用风寒感冒冲剂、咳嗽糖浆、参苏丸罗汉果冲剂等。
2.风热证
咳嗽不爽,痰黄粘稠,口渴咽痛发热有汗,舌苔薄黄,舌质红,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1)验方鱼腥草15克,枇杷叶6克,薄荷3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凉服。
(2)中成药:可选服桑菊感冒片、川贝枇杷露儿童清肺丸等。
3.痰热症
咳嗽痰黄,稠粘难咯,发热面赤,唇红口苦烦躁欲饮,有时鼻衄小便短赤,大(1)验方(1)验方桑白皮佛耳草江剪刀草鱼腥草各15克,水煎服。
(2)中成药:可选用猴枣散、泻白丸、清肺化痰丸枇杷止咳糖浆、祛痰灵等。
4.肺燥证
咳嗽日久,干咳痰少,喉痒声嘶,鼻咽干燥,潮热盗汗大便干燥,舌苔少或薄黄而干,脉细数。治宜养阴润肺止咳。
(1)验方北沙参30克,浓煎取汁,温服
(2)中成药:可选服川贝枇杷糖浆养阴清肺糖浆、养阴清肺膏、秋梨膏等。
5.肺脾气虚证
咳嗽经久,咳而无力,痰白清稀,语声低微懒言,食少便溏,体虚多汗,面色?白,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治宜补益肺脾,温化痰湿。
(1)验方:生梨1只,挖去梨核,放入川贝粉3克,填满白冰糖,隔水蒸1小时,趁热搅匀后,分2次服。
(2)中成药:可选服香砂六君丸枇杷膏映山红糖浆、蛤蚧定喘丸等。
(二)饮食调养法
平常注意饮食宜多样化,多食蔬菜,保证全面足量的营养。少食鱼腥、煎炸、肥甘厚味及生冷饮食,以免损伤脾胃、积聚生痰,易发咳嗽。患病期间,还应注意,咳嗽实热者,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厚味、油腻;久咳者尤应限止生冷食品,如雪糕、冰砖等;大便稀溏者,少食寒性的瓜果蔬菜,并可酌选下列食疗方进行调养。
(1)风寒证:杏仁(去皮尖打碎)15克,生姜5克,白米50克,常法煮粥,加少量红糖,每日早晚各1次,趁热温服
(2)风热证:大鸭梨1个,杏仁10克,菊花3克,冰糖适量。将梨去核洗净,连皮切碎;杏仁打碎;同菊花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同煎半小时,去渣取汁,加冰糖调味,每日早晚各1次,温服。或取芦根汁、梨汁、藕汁、白萝卜汁、冰糠汁各等分,入杯内调匀,每日调1杯,早晚各1次分服。
(3)痰热证荸荠100克,海蜇50克。荸荠洗净去皮切成薄片,海蜇洗净切碎,同入锅内,加水适量炖煮。每日1剂,早晚各1次分服。
(4)肺燥证:白米50克,煮数沸后,放入鲜百合50克,杏仁10克(去皮尖),共煮成粥,加糖调味服。或取梨汁、荸荠汁、鲜芦根汁、麦冬汁、藕汁各等量,和匀凉服或温服
(5)肺脾气虚证猪肺200克(洗净切碎),杏仁10克(打碎),黄芪20克,白米50克,常法煮粥服。
(三)针灸推拿调养法
(1)针刺取肺俞风门天突尺泽合谷膏肓大椎列缺太渊等穴。脾虚痰多加脾俞足三里丰隆
(2)耳针取肺、气管、耳神门、对屏尖、下屏尖、脑,每次选2~3穴,强刺激,每日1次。或肺、胃、胸、大肠、气管等穴,采用压丸法,3天更换一侧耳穴
(3)推拿法:点按大椎肺俞中府太渊尺泽等,各1~2分钟,然后在背部从大椎以下,直至至阳及其两旁足太阳经循行部位,用推法约10分钟,前胸锁骨下至10肋横擦,并擦上肢手太阴。多用于久咳者。
(4)拔罐法:取肺俞(双)、膏肓大杼等穴拔火罐,每次10~15分钟,隔日1次,3~5次即可。
(四)起居调养法
(1)平时注意户外活动,加强体格锻炼,增强抗病能力。病时注意休息,以利体力恢复。
(2)注意气候变化,衣着应适宜,防止受凉感冒,尤其秋冬季节胸颈肩部应严格保暖。
(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病菌侵袭和烟尘、油气等刺激。
(4)流感季节避免去公共场所,以防传染。
(5)积极治疗副鼻窦炎、慢性扁桃腺炎。
(五)刮痧调养法
取穴肩井身柱肺俞曲池,刮孔最太渊,点揉膻中,刮丰隆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acute tracheo-bronchitis)是呼吸道常见疾病。在气候突变的季节容易发病,常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之后而发生,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削弱和全身抵抗力降低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病毒(如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感染以及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的细菌(如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常先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并向下蔓延波及气管支气管粘膜,引起急性炎症。此外,吸入有害粉尘或气体(如二氧化硫、氯等)也可引起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病理变化】
肉眼观,气管支气管粘膜红肿,表面粘附白色或带黄色的粘性分泌物,重症病例可见粘膜坏死和溃疡形成。组织学上,按其病变可分为:①急性卡他性气管支气管炎:粘膜呈斑状发红,表面覆有较稀薄的黄色粘性分泌物。若分泌物过多,造成支气管阻塞,则可引起通气障碍。②急性化脓性气管支气管炎:管壁呈化脓性炎症表现,炎症也可经细支气管管壁累及附近肺泡。患者常咳出黄色粘性脓痰。③溃疡性气管支气管炎:除感染因素外,也可因吸入有害气体、异物或胃内容物引起,大多仅发生表浅的粘膜坏死,坏死如较深则造成溃疡形成。炎症消退后,损伤程度轻者,粘膜上皮由粘膜基底层细胞增生而修复,气管支气管的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损伤程度重者,管壁由疤痕修复,甚至引起支气管的疤痕性狭窄。
特殊类型的气管支气管炎包括白喉时的假膜性气管支气管炎麻疹时的巨细胞性支气管炎等。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粘膜的急性炎症。临床主要症状有咳嗽和咳痰。常见于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节。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迁延而来。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感染
可以由病毒、细菌直接感染,也可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或细菌蔓延引起本病。常见致病细菌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奴卡菌感染有所增加。常常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在机体气管-支气管功能受损时发病。
二、物理、化学因素
过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或烟雾(如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氨气、氯气等)的吸入,对气管-支气管粘膜急性刺激等亦可引起。
三、过敏反应
常见的致病原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真菌孢子等的吸入;钩虫、蛔虫的幼虫在肺移行;或对细菌蛋白质的过敏,引起气管-支气管的过敏炎症的反应,亦可导致本病。
【病理】
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粘膜腺体肥大,分泌物增加,并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若细菌感染,分泌物可呈粘液脓性。炎症消退后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常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当炎症累及气管、支气管粘膜,则出现咳嗽、咳痰,先为干咳或少量粘液性痰,后可转为粘液脓性,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可痰中带血。如支气管发生痉挛,可出现程度不等的气促,伴胸骨后发紧感。体检两肺呼吸音粗糙,可有散在干、湿性落啰音,啰音部位常不固定,咳痰后可减少或消失。全身症状一般较轻,可有发热,38℃左右,多于3-5d降至正常。咳嗽和咳痰可延续2-3周才消失,如迁延不愈,日久可演变为慢性支气管炎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多无明显改变。细菌性感染较重时白细胞计数可增高。痰涂片或培养可发现致病菌。x线胸片检查大多数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咳嗽和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以及两肺散在干、湿性啰音等体征,结合血象和x线胸片检查,可作临床诊断,进行病毒和细菌检查,可确定病因诊断。
需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流行性感冒
起病急骤,发热较高,全身中毒症状,如全身酸痛、头痛、乏力等明显。常有流行病史,并依据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供鉴别。
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鼻咽部症状明显,一般无咳嗽、咳痰,肺部无异常体征。
三、其他
支气管肺炎肺结核肺癌肺脓肿麻疹百日咳等多种肺部疾病可伴有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应详细检查,以资鉴别。
【治疗】
一、 抗菌药物治疗
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病情轻重情况,可选用抗菌药物治疗。如青霉素、磺胺制剂(smz-tmp)、螺旋霉素、喹诺酮类(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头孢类抗生素等。一般口服抗生素有效,个别用静脉注射。
二、对症治疗
咳嗽较剧无痰时,可用维静宁,痰稠不易咳出时可复方氯化铵合剂,溴已新,也可用雾化疗法帮助祛痰。中药止咳、平喘亦有一定效果,可以选用。
【预防】
增强体质,防止感冒,改善劳动卫生环境,防止空气污染,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诱发因素和吸入过敏原。
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和体操、气功,对提高人群免疫力也有良效,值得推广。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为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病。婴幼儿期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麻疹百日咳急性传染病。毛细支气管可同时受累。

急性支气管炎一般在x线检查时可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多、增粗。
慢性支气管炎老年人多见,轻症患者常无明显异常。到中、晚期可有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扭曲变形及中断等。由于小支气管壁增厚,有时可见管状阴影。慢性支气管炎,常并有慢性肺间质性炎症,表现为肺野内网或网状结节影。如伴有小叶性肺炎或肺不张,则表现为肺野内散在斑点状或片状影。由于细支气管痉挛或狭窄可引起肺膨胀过度,导致肺野透光度增加和胸廓变大等x线征。慢性支气管炎的晚期可发展为肺气肿,最终引起肺内毛细小动脉狭窄,肺循环阻力增大,产生肺动脉高压及肺原性心压病。
慢性支气管炎在x线片上表现征象较多,但无特征性,应结合临床进行分析。

支气管炎是支气管的炎症性疾病,通常由于感染所致。
支气管炎通常较轻,可完全恢复。但发生于原有心、肺慢性疾病者或老年患者,则可相当严重。
【病因】
感染性支气管炎一般发生于冬季,可由病毒、细菌、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所引起。吸烟者及慢性肺和气道疾患者,由于其气道清除功能降低,可反复发生感染。反复感染与慢性鼻窦炎支气管扩张症、变态反应等有关,儿童患者尚可与扁桃体和增殖腺肥大有关。
刺激性支气管炎的诱发因素包括:多种粉尘;强酸、氨、有机溶剂、氯气、硫化氢、二氧化硫和溴形成的烟雾;大气污染物质臭氧和二氧化氮;烟草其他烟雾。
【症状和诊断】
感染性支气管炎常以感冒症状起病:流涕,疲倦,畏寒,背部和肌肉疼痛,轻微发热以及咽喉疼痛等。开始咳嗽通常表示存在支气管炎。初期为干咳,1~2天后可有少量白色或黄色痰液。继后,患者可咳出较多的黄色或绿色痰液。严重支气管炎患者可发热3~5天,此后大多数症状开始缓解,但咳嗽可持续数周。如果发生气道阻塞,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通常在咳嗽后可闻及哮鸣音。亦可发展为肺炎
根据临床表现,尤其是咳痰的性状,一般可作出支气管炎的诊断。如果症状持续存在,则需进行胸部x线检查,以确定是否合并肺炎
【治疗】
成人患者可应用阿司匹林或醋氨酚以退热和减轻全身症状,但儿童患者则只能使用醋氨酚。应注意休息和饮用大量液体。
对细菌感染(咳黄色或绿色痰及高热)所致者及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常需使用抗生素治疗。成人患者可选用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四环素或氨苄西林。对疑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应选用红霉素治疗。儿童患者可选用阿莫西林。对病毒所致的感染,抗生素无效。
对严重支气管炎患者或症状持续存在及反复发作的患者,应进行痰液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根据结果选择抗生素。

袁某某,男,37岁
【初诊】
时当秋令,久旱无雨,发烧头痛,体温38.3℃,干咳痰少,今晨痰中带血,鼻干咽燥,心烦欲饮,自觉乏力短气,自服橘红丸12丸(每日4丸,连服三日),病情益增。证属秋感燥热,肺津受伤,本当用甘寒清润之法。但自服橘红丸,其方本为燥湿化痰,宜用于老年痰湿患者。今误服燥热之药,更伤阴分,燥咳伤于肺络,故见痰粘稠而带血渍,脉象细小弦数,舌绛干裂,仿喻昌清燥救肺法,润燥兼止其血。
北沙参25克,浙川贝母各10克,晚蚕砂12克,杏仁10克,淡豆豉10克,炒桅皮6克,前胡3克,鲜茅根30克,黛蛤散12克(布包),鲜梨一个(连皮去核切片入煎),三付
【二诊】
连服清燥润肺止咳之药,两天来咳血已止,鼻咽干燥亦轻,夜已成寐,咳嗽痰粘成块,仍觉乏力,口干渴饮,身热头痛皆止,体温37℃,两脉弦细。数势渐缓,舌绛苔较润。此燥热渐减,伤少复,仍议甘寒润燥方法。
桑皮10克,地骨皮10克,肥玉竹10克,麦门冬10克,南北沙参各15克,川贝母6克,炒山栀6克,黛蛤散10克(布包),鲜茅芦根各30克,冬瓜子30克,三付
【三诊】
节日饮酒之后,咳嗽痰血又发,身热又重,体温38.1℃,舌红口干咳嗽胸痛较重,×线透视:“两侧肺纹理增重,支气管炎现象”,两脉弦滑而数。素体伤热盛,时值久旱雨少,燥热较重,咳嗽痰中带血初愈,燥热始退,伤未复,节日饮酒过多,且吃辛辣油腻,助热而伤阴,再以甘寒育,泄热止红。饮食当慎,百日忌酒,防其咳血加重。
鲜生地30克,苏子6克,川楝子10克,黄芩10克,大小蓟各10克,炒槐米10克,黛蛤散10克(布包),鲜茅根30克,北沙参30克,焦三仙各10克,云南白药一瓶(分四次药迭下),二付
【四诊】
药后咳血未作,咳嗽亦轻,身热渐减,体温37.5℃,自述胸痛见轻,舌红糙裂,口于且渴,两脉细弦小滑,数象渐减。再以甘寒育润燥止红。
鲜生地30克,川楝子10克,苏子10克,黄芩10克,白头翁10克,茜草10克,黛蛤散10克(布包),干荷叶10克,藕节10克,北沙参25克,云南白药一瓶(分六次服),三付
【五诊】
近来咳嗽痰血未见,身热已退,体温36.9℃。经×线两肺透视已正常。两脉弦细小滑,舌红口干,饮食二便如常,嘱其停药休息一周,忌食辛辣油腻及一切刺激之品。
【按】:金秋之季,燥气当令,感其气者,即为秋燥肺为娇脏,其位最高,其气通于天气,若感于时令燥气,肺必先伤。是知秋燥之病位必在于肺。经云:燥胜则干。盖燥气虽属秋金,然其性若火,易伤阴津也,故秋燥之为病,以谱干燥证为特点,干咳少痰,痰粘带血,鼻咽干燥等。故治秋燥当以清润为主,所谓燥者濡之是也。本例患者初病即自服温燥化痰橘红丸,更伤阴助燥,致病情加重。经服甘寒濡润之剂渐愈。惜其不守禁忌,饮酒食辣,致病情反复。迭经甘寒育,始得全安。观此案可知饮食宜忌在温病治疗中举足轻重,几与药治同功。不守禁忌者,治而无功{能守禁忌,慎于调养者,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故赵师谆谆叮咛,百日忌酒,并禁辛辣刺激之物。学者当于此留意焉。

钟某,男,2岁半
【初诊】
阵阵呛咳,喉间痰鸣,夜间为甚。病由感冒而起,历经半年未愈,迭服中西药物,疗效欠佳。西药抗生素,镇咳剂,中药小儿清肺、蛇胆川贝、止咳枇杷等,服之甚多,又曾服中药汤剂益气健脾等。近日咳嗽增重,纳食减少,面色暗滞,指纹色红,脉象滑数。此肺家郁热,因服寒凉被遏,致肺失宣降,上逆为咳。先用宣肃化痰方法,肺气宣,郁热散,其咳自止。
苏叶子各6克,前胡6克,白前6克,浙见母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6克,茅芦根各10克,五剂。
【二诊】
上药服至三剂,咳嗽全止,喉间已无痰声。继用前方,加焦三仙各10克,以和胃气。又服5剂,纳食大增而痊。
【按】,小儿感冒咳嗽,本可一药而愈,奈何迁延半年之久,大概皆惑于炎症之说,而频用寒凉之剂,或滥用西药抗生素。或家长不知,听任患儿恣食冷饮,致肺中郁热被遏,不得宣散,故久咳不已。《内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咳嗽一症,肺之疾也。患咳者,勿令受寒冷刺激,勿恣食冷饮食物,勿服寒凉之药。治咳之要,以宣散为主,故曰宣肺止咳。此治感邪咳嗽之法,内伤虚咳不在其例。

董某某,女,29岁
秋令感受燥邪,肺先受之,故干咳无痰,口唇干燥,心烦微渴。脉象弦细略数,舌红苔少且干,素体亏,津液不足,用清燥救肺方法。
沙参10克,麦门冬10克,阿腔10克,(烊化分兑),知母10克,浙川贝母各6克,花粉10克,瓜萎皮10克,前胡6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七剂。
上方服七剂,干咳即止。
【按】:此为肺燥咳嗽,大法润燥宣肺并举,不宜过用凉药,防止凉遏气机,更增其燥。

祁某,男,47岁
【初诊】
喘咳10余年,遇寒即发,痰多清稀,甚则喘急不能平卧。
近因感寒,喘咳又作,入夜尤甚。舌白苔腻水滑,脉象沉弦,按之紧数。寒饮相搏,气逆上冲,喘咳由是而作。温化寒饮,以定其喘。小青龙汤法。
麻黄6克,桂枝6克,半夏10克,细辛3克,白芍10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七付
【二诊】
药后喘咳渐减,痰量亦少。脉仍沉弦,舌白且润。仍以前法进退。
麻黄3克,桂枝6克,半夏10克,细辛3克,千姜6克,白芍10克,炙草6克,杏仁10克,旋复花10克,七付
【三诊】
两进小青龙汤咳喘渐平,食少痰多,脉沉已起,舌白萏润。仍以宣肺化痰方法。
苏叶子各10克,杏仁10克,浙贝母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6克,炒枳壳6克,桔梗10克,焦三仙各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七付
药后咳喘皆止,纳食增加,嘱其忌食寒凉饮食,运动锻炼
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以防其复发。
【按】: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以反复发作的喘咳多痰为主要表现。常因感冒风冷而复发或加重。其病机为内饮外寒,即《内经》所说;“形寒饮冷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既为外寒内饮,当用仲景小青龙汤,外散表寒,内化寒饮。凡属此型者服之即效。切不可惑于炎症之名而用凉药。又忌食寒凉饮食,如冷饮及生冷瓜果。病愈之后,防复发。预防之法以防止感冒和忌食寒凉最为重要。患者本身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用药则以健脾胃助消化为主。脾胃健则痰湿不生,元气固则外邪难侵。故为根本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