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

参考:亡阳 , 热极生风

“中毒” 相关论述

毒物进入体内,因毒性作用而发生的病症。如药物毒:巴豆砒霜斑蝥等;食物毒:酒精、河豚、病禽,木薯等。

古今录验疗食 伤毒欲死方。
鲛鱼皮烧之,无皮,坏刀装取烧饮服之, 鱼皮也食诸鲍鱼中毒亦用之。(千金同)千金疗食鱼中毒方。
橘皮,停冷冻饮料之。
又疗食鱼 及生肉住胸膈中不化,吐不出,便成症瘕方。
浓朴(炙) 大黄(各二两)
上二味以酒二升,煮取一升顿服,立消,人强者倍大黄,用三两酒,取二升,再服。
肘后疗食 过多,冷不消,不疗必成虫瘕方。
马鞭草捣,绞取汁,饮一升即消去,亦宜服诸吐药吐之。(千金同)删繁疗食鱼 不消生瘕,常欲 者方。
獭骨肝肺 干蓝 大黄(各分) 芦根鹤骨(各七分) 桔梗(五分) 干姜(四分)桂心
上九味捣筛,蜜丸酒服十丸至十五丸,日再瘥。

肘后蜀椒闭口者有毒,食之戟人咽,使不得出气,便欲绝。
又令人吐白沫,并吐下体体冷痹,疗方。
煮桂饮汁多益佳,又饮冷水一二升,又多食蒜,又上浆饮一升,又浓煮豉汁冷冻饮料之一二升,又急饮酢,又食椒不可饮热,饮热杀人。
又疗中苦瓠毒方。
煮黍穣浓汁,饮之数升,此物苦则不可食,恐作药中毒也。
千金疗菌毒方。
掘地作坎,以水沃中,搅令浊,名地浆,饮之。
又疗食菜中毒发狂,烦闷吐下欲死方。
取鸡毛烧末,以饮服方寸匕瘥。

千金论曰,凡人跋涉山川,不谙水土,人畜饮啖,误中其毒,素不知方,多遭其毙,岂非枉横耶,然而大圣久设其法,以救活之,正为贪生乐药,忽而不学,一朝逢遇,便自甘心,终又论曰,甘草解百药毒,此实如汤沃雪,有同神妙,有人中乌头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中藜芦毒,葱汤下咽便愈,中野葛毒,土浆饮讫即止,如此之事,其验如反诸掌,要使人皆知之,然人皆不肯学,诚可叹息,方称大豆汁解百药毒,臣试之,大悬绝,不及甘草,又能加之为甘豆汤,其验尤奇,有人服玉壶丸,吐呕不已,以百药与之不止,蓝汁入口即定,如此之事,皆须知之,此即成规,更不须试练也,解毒方中条例极多,若不指出一二,学人不可猝知,余方例尔。
又疗诸食中毒方。
黄龙汤犀角汁,百无不治也,若饮马尿亦良。
又疗食饮中毒方。
苦参(三两)
上一味切,以酒二升半,煮取一升,顿服之,取愈。
古今录验疗诸食毒方。
取桑黄心破作一断着釜中,令水出三寸,煮取二斗,漉澄清,微火煎得五升,宿不食服之,日三合,则吐瘕,未瘥更作,羸者灭之。

前后服药过剂,及中毒多烦闷欲死方。
刮东壁土少少,以水一二升和饮之良。
又方:水和胡粉,稍稍饮之。
又方:青粳米取其沈汁五升饮之。
又方:捣 荷取汁,饮一二升,冬月用根,夏月用茎叶。
又方:屋 下作坎,方二尺,深三尺,以水七升灌坎中,搅扬之,令沫出,取沫一升饮之,未解更作。
又方:捣蓝青,绞汁数升饮之,无蓝以青布水洗饮之。
又方:烧犀角,水服一方寸匕
备急服药失度,腹中苦烦方。
饮生葛汁良,或干葛煎汤服之。(肘后同)
又方:鸡子黄三枚吞之良,又鸡子清饮之,又服猪膏良。
又方:服诸石药过剂者,白鸭矢水和服之瘥。(肘后同)
又方:大黄三两,芒硝二两,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得下便愈。(肘后地黄汁五升煮不用水)

肘后疗食野葛已死者方。
以物开口,取鸡子三枚和以灌之,须臾吐野葛出。
又方:取生鸭,就口断鸭头,以血沥口中,入咽则活,若口不开,取大竹筒,以一头注其胸胁,取冷水注筒中,数易注之,须臾口开,则可与药,若甚者两胁及脐各筒注之,甚佳。
又方:饮甘草汁,但唯多更善。
钩吻与食芹相似,而其所生之地,旁无他草,茎有毛,误食之杀人方。
荠 八两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服之。
又此多生篱埒水渎边,绝似茶,人识之无敢食,但不知之,必是钩吻,按本草钩吻一名野葛,又云秦钩吻,乃并入药用,非此,又一种叶似黄精,唯花黄茎紫,亦呼为钩吻,不可食备急疗诸药各各有相解者,然难常储,今但取一种而兼解众毒,求之易得者方。
甘草浓煮汁,多饮之,无不生也,又食少蜜佳。
又方:煮桂多饮之,又服葱涕佳。
又方:煮大豆汁服,豉亦解。
又方:煮荠 浓汁饮之,秘方,猝不及煮,便嚼食之,亦可散服,此药在诸药中并解众毒。
又方:蓝青皮子亦通解诸毒,可预蓄之,急则便用之。
凡此诸药,饮汁解毒者,虽危急亦不可热饮之,待冷则解毒,热则不解毒也。
集验疗中诸毒药及葛未死,但闻腹中烦冤剥裂,作声如肠胃破断状,目视一人成两人,或五色光起,须臾不救方。
取新小便和清边久屎一升,绞取汁一升顿服,气已绝,但绞口与之,入腹便活也,已死万一异活,但数与屎汁也。
又疗中药毒方。
取灶中当釜月下土末,服方寸匕
千金中百药毒方。
甘草,荠 ,大小豆汁,蓝汁,及实汁,根汁,并解之。
又中野狼毒毒方。
白蔹盐蓝汁并解之。
又中藜芦毒方。
雄黄葱汁并解之。
又中巴豆毒方。
黄连菖蒲小豆藿汁,大豆汁,并解之。
又中踯躅花毒方。
栀子汁解之。
又中芫花毒方。
防风防己甘草桂枝汁并解之。
又中射罔毒方。
蓝汁,大小豆汁,竹沥大麻子汁,六畜血,贝齿屑,蚯蚓屎,藕芰汁,并解之。
又中半夏毒方。
生姜汁干姜解之。
又中大戟毒方。
菖蒲汁解之。
又中乌头天雄附子毒方。
用大豆汁,远志防风,枣饴糖解之。
又中杏仁毒方。
用蓝子汁解之。
又中茛菪毒方。
荠 ,甘草升麻犀角,蟹汁,并解之。
又解诸毒,鸡肠草散方。
鸡肠草(三分) 蓝子一合芍药(二分) 甘草(四分炙) 荠 (四分) 坟土(一分)升麻(四分) 当归(二分)
上八味为散,以水服方寸匕,多饮水佳,若为蜂等众毒虫螫,以针刺螫上,血出,着药如小豆许于中,令湿瘥,为射罔箭所中,削竹如钗,股长一尺五寸,以绵缠浇水沾令湿,取又解一切药发,不问草石,始觉恶即服方。
麦门冬(八两去心) 葱白(八两切) 豉(三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又疗一切诸药毒方。
甘草三两炙,以水五升,煮取二升,纳粉一合,更煎三两沸,纳蜜半两,分服以定止。
解毒药散方。
荠 (一分) 蓝叶花(二分七月七日取叶并花阴干
上二味捣末,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
中毒方。
取秦燕毛二枚烧灰,以水服之。
千金翼药毒不止解烦闷方。
甘草(二两炙切) 白梁粉(一升) 蜜(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纳粉汤中搅令调,下蜜煎令熟如薄粥,适寒温,饮一升。(千金同)

论曰朽木生蕈,腐土生菌。二者皆阴湿之气,蒸郁所生也。既非冲和所产,性必有毒。
若误食之,令人吐利不已,(心腹切痛),甚者身黑而死。菜亦生于阴湿,食之过多,或与菌蕈治食诸菜蕈菌中毒甘草散
甘草(炙锉) 贝子胡粉(各一两)
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水调下。
治食诸菜中毒
童子小便人乳汁(各半盏)
上二味,并和匀微煎过,分温二服,连并服之。
治食诸菜蕈菌中毒
鸡屎(烧灰)
上一味,碾为细末,每服半钱匕,用好豆酱半匙,细研和药,温酒调下。连三服立解。
治食诸菜中毒
鸡毛(烧灰一分) 鸡屎(烧灰一分)
上二味,细研和匀,每服一钱匕,用豆酱少许研酒调下,三服效。
治食诸菜中毒
豆酱(不拘多少)
上一味,逐旋量多少食之,大解菜毒。
治食苦瓠中毒
黍瓤(锉半斤)
上一味,用水三升,煮取一升,时时服之。
治食诸蕈并菌中毒
生姜(切研细四两) 豆酱(四两) 麻油(二两)
上三味,和研匀,盘盛甑上蒸,一炊许时取出,不拘时候,时时食之,诸毒立解。
治食蕈并菌中毒
上掘地作坑,用新水投坑中搅之,乘混浊取出,以绢滤过,用瓷器盛,每服时打转,饮一盏至三盏当效。

论曰夫禽兽品类,有根性本毒者,有无毒而食毒物者,有杂和相畏相恶相因成毒者。人不慎而食之,致伤腑脏之和,乱肠胃之气,或轻或重,各随其毒而为害。今备禽兽杂忌,并解毒诸方于后,宜预知焉。
食牛肉中毒
猪肉(炼为油一两)
上一味,每服一匙头,以温汤调化服之,未瘥更服。
食牛肉中毒
猪牙(不拘多少烧灰)
上一味,捣为细末,每服一钱匕,以人乳汁调下。
治食马肝或肉中毒
猪骨(烧灰)
上一味,研细,每服二钱匕,冷水调下,未瘥再服。
治食马肝中毒
雄鼠屎(二七枚炒)
上一味,为末,冷水和服之,未效再服。
食猪肉中毒
大黄(炒一两) 朴硝(研一两) 杏仁(和皮打碎一两)
上三味,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
治食狗肉,或食不消化狂躁方
杏仁(三两和皮用)
上一味,和皮细研,以热汤投之去滓,每服一盏,温服
治食自死六畜肉中毒
黄柏(去粗皮一两)
上一味,捣为末,每服一钱匕,温水调下。
治食六畜肝中毒
豆豉(一两)
上一味,以水浸绞取汁,旋服之。
治鸟兽中毒箭,其肉有毒,解之方
蓝青(三握细切)
上一味,捣取汁,每服一盏饮之。
治食鱼中毒面肿烦乱方
陈橘皮(汤去白焙一两)
上一味,捣为粗末,以水两盏,煎至一盏,去滓停冷,细细饮之,大效。
治食鱼中毒
冬瓜(一枚小者洗净捣绞取汁一大盏)
上一味,旋旋饮之效,或甜瓜捣绞取汁饮之,亦得。
治食鲈鱼中毒面肿,烦乱欲死者方
芦根(捣绞取汁一盏)
上一味,旋旋饮之,以瘥为度。
治食鱼 中毒烦乱方
大黄(一两半) 朴硝(一两)
上二味,捣令碎,每服三钱匕,酒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早晚各一。
治蟹腹中有毒,食之或致死,急治之。方
大黄汁 紫苏冬瓜
上三味汁,共一大盏饮之,解毒立效。
食蟹中毒,烦乱欲死者,服五蛊黄丸,得吐下皆瘥。方
雄黄(一两以油从旦至夜煎之取出别研) 莽草(取叶水洗曝干炙一两) 蜈蚣(赤足大者
五味,捣罗三味为末,别研巴豆雄黄和匀,炼蜜为丸,如小豆大,瓷器中盛,每服三丸至五丸,米饮下。
食蟹中毒
芦梢(细锉研碎三两)
上一味,以水一盏,同研,绞捩取浓汁饮之,大效。
食蟹中毒
生藕汁 蒜汁 冬瓜汁(各一盏)
上三味,各取汁,各自饮之,或一汁已解,别汁不用饮。
食蟹中毒
紫苏(新摘者一握)
上一味,捣碎,以水煎取浓汁饮之。
治食鱼中毒橘姜丸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为末) 生姜(去皮切烂捣研) 豆豉(为末)
上三味,等分同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茶清下。


中药学名词。指毒物进入体内,因毒性作用而发病。分急性中毒与慢性中毒。毒物有属药物的,如巴豆、生川乌斑蝥等;有属食物的,如酒精、河豚鱼、病禽病畜、木薯等;还有接触毒物中毒,如漆、水银吸入毒气等。


犀角中立愈。(又方,急饮麻油一碗,以人粪涂伤处。又方,饮蓝靛汁一碗,并涂伤处均效。)


毒药.脉洪大而速者吉.细而但出不入.并大小不齐者皆凶.
卒中恶毒.脉大而缓者生.(一云坚而微细者生)坚而浮者死.
中恶腹胀.脉紧细者生.浮大者死.(脉紧细微者生.紧大而浮者死)
中恶吐血数升.脉浮大而疾者生.沉数细者死.
患虫毒.尺寸脉紧数而直硬者死.

烧犬屎,酒服方寸匕。每服人乳汁亦良。饮生韭汁三升亦得。
【注】
郁肉,密藏经宿之肉也。漏脯,经漏水之脯也。食之中毒,以烧犬屎、人乳汁、生韭汁,量其轻重而解之。

大豆浓煮汁饮之,数升即解,亦治狸肉、漏脯等毒。
【注】
同上郁肉,大豆汁亦能解毒

掘地深三尺,取其下土三升,以水五升,煮数沸,澄清汁,饮一升即愈。
【注】
地浆能解诸毒,掘得黄土有泉渗出,谓之地浆。三尺,大概言也,未见黄土,皆秽土,得黄土乃可取用。

水浸豆豉,绞取汁,服数升愈。
【注】
食禽肉兽肝,中毒在胃,故用豆豉涌吐其毒。

马脚无夜眼者,不可食之。(夜眼一名:附蝉尸)
【注】
凡马皆有夜眼,若无者其形异,故勿食之。

食酸马肉不饮酒,则杀人。
【注】
马肉味酸有毒,故饮酒以解之。

马肉不可热食,伤人心。
【注】
马属火,肉热火甚,恐伤心,当冷食之。

马鞍下肉,食之杀人。
【注】
鞍下肉,久经汗渍有毒,食之杀人。

白马黑头者,不可食之。
【注】
食疗』云:食之令人

白马青蹄者,不可食之。
【注】
白马青蹄,骑之不利,人食之必取害,故不可食。

马肉□肉,共食醉饱卧,大忌。
【注】
马肉属火,□肉属水,共食已属不和,若醉饱即卧,则伤脾气,故曰:大忌。

马肉猪肉食之,成霍乱
【注】
诸肉杂食,恐难消化,乱于肠胃,故成霍乱

马肝及毛,不可妄食,中毒害人。
【注】
『汉史』,云:文成食马肝而死,故曰:不可妄食。恐中其毒也。

芦根煮汁,服之即解。
【方解】
鯸□即河豚鱼,味美其腹腴,呼为西施乳。头无腮,身无鳞,其肝毒,血杀人,脂令舌麻,子令腹胀,眼令花,惟芦根汁能解之。

蟹目相向,足斑,目赤者,不可食之。
【注】
蟹目相背,若相向,足斑目赤者,有毒,故戒勿食。

猪骨(煅黑)
右一味,为末,水服方寸匕。亦治马肝及漏脯等毒。
【方解】
猪骨治果子毒,物性相制使然。治马肝毒者,以猪畜属水,马畜属火,此水□火之义也。治漏脯毒者,亦骨肉相感之义耳。

木耳赤色及仰生者勿食。菌仰卷者及赤色者,不可食。
【注】
木耳诸菌,皆覆卷而生,若仰卷而生,形色皆异,必有毒也,故不可食。

人粪汁饮一升;土浆饮一二升;大豆浓煮汁饮;服诸吐、利药;并解。
【集解】
李□曰:闷乱欲死,毒在胃也,服吐、利药并解,使毒气上下分消也。

枫树菌而笑不止,治之以前方。
【集解】
李□曰:心主笑,笑不止,是毒气入心也。以前方治之则解耳。

误食野芋烦乱欲死,治之以前方。
【集解】
李□曰:烦出于肺,烦乱欲死,故知毒气入肺也,亦用前方。

蜀椒闭口者有毒,误食之戟人咽喉气病欲绝,或吐下白沫,身体冷,急治之方

黍穣煮汁,数服之解。
【注】
『风俗通』云:烧穣可以杀瓠。又云:种瓜之家不烧漆,物性相畏有如是也。人过食苦瓠吐利不止者,以黍穣汁解之,本诸此。

扁豆寒热者,不可食之。
【注】
扁豆性滞而补,如患寒热者忌之。

久食小豆,令人枯燥。
【注】
小豆赤豆也,性主利水,久食令肌肤枯燥。

大豆屑,忌啖猪肉
【注】
大豆黄豆也,若同猪肉食之,则闭气,故忌之,小儿尤当忌之。

大麦久食,令人作□。
【集注】
李□曰:□同。盖麦入心,久食则心气盛内热。『内经』曰:诸疮疡皆属心火
故作□。

黍米不可同饴蜜食,亦不可合葵食之。
【注】
黍米多热,多食心烦。饴蜜味甘,多食中满。『食疗』云:黍米同葵食成痼疾。物性相反如此。

收麦面多食之,令人发落
【按】
此义未详。

盐多食伤人肺。
【注】
盐味咸,过食伤肺,发嗽哮喘

食冷物冰人齿
食热物勿饮冷水。
【注】
寒热相搏,脾胃乃伤。

饮酒食生苍耳,令人心痛
【注】
酒性纯阳,苍耳味苦有毒,苦先入心,饮酒以行其毒,故心痛

夏月大醉汗流,不得冷水洗□身,及使扇,即成病。
【注】
夏月饮酒汗流,则腠理开,若浴水及使扇,寒风相搏,或即成黄汗,或即成漏风,戒之慎之!

饮酒大醉,灸腹背,令人肠结
【注】
灸家云:毋灸大醉人。即此义也。

醉后勿饱食,发寒热
【注】
醉则肝、胆之气肆行,木来侮土,故曰:勿饱食,发寒热

饮酒食猪肉,卧稻穣中,则发黄
【注】
酒性多湿多热,饮酒食肉,则湿热交蒸于中宫,卧稻穣中,则湿热困于外,故发黄也。

食饴多,饮酒大忌。
【按】
谚云:酒家忌甘,此义未详。

凡酒及水,照见人影动者,不可饮之。
【注】
见此影动者,乃怪异也,切不可饮之。

醋合酪食之,令人血瘕
【注】
酪性粘滞,醋性酸收,故令成血瘕

食白米粥,勿食生苍耳,成走注
【注】
白米粥、苍耳子同食,成走注病,必然性味不合也。

食甜粥已,食盐即吐。
【注】
粥甘盐咸,先食甜已,复过食盐即吐,理必然也。

犀角筋搅饮食沫出,及浇地坟起者,食之杀人。
【注】
抱朴子』云:犀食百草及众木之棘。故知饮食之毒,若搅饮食沫出者,必有毒也,浇地坟起者,此怪异也,故食之杀人。

验方冬瓜仁煎汁饮之。
又方 煮橘皮汤停冷冻饮料之。

唐崔铉镇渚宫,有富商船居,中夜暴亡,迨晓气犹未绝。邻房有武陵医工梁新闻之,乃与诊视,曰∶此乃食毒也。三两日中,曾外食耶?仆夫曰∶主翁少出访,亦不食于他人。梁曰∶寻常嗜食何物?仆夫曰∶好食竹鸡。曰∶竹鸡半夏,必半夏毒也。命捣姜捩汁,折齿而灌,由是而苏。崔闻而异之,召至乃安慰称奖,资以仆马,劝入京,致书于朝士,声大振,仕至尚药奉御。有一朝士诣之,常曰∶何不早见示,风疾已深,请速归,处置家事,委顺而已。朝士闻而慌,遽告退,策马而归。时有 州马医赵鄂者,新到京都,于通衢自榜姓名,云攻医术。此朝士下马告之,赵亦言疾危,与梁生之说同。谓曰∶即有一法,请官人急吃消梨,不限多少,咀嚼不及,捩汁而饮,或希万一。此朝士又策马而归,以书筒质消梨,马上旋 。行到家旬日,惟吃消梨,顿觉爽朗,其恙不作。却访赵生感谢,又诣奉御,且言得赵生所教。梁惊异,且曰∶大国必有一人相继者。遂召赵生,资以仆马钱帛,广为延誉,官至太仆卿。(《北梦琐言》见。见《筠斋漫录》。雄按∶梨甘寒而清风热,即此可知治中风肯綮矣。至崔之好贤慷慨,梁之服善颖悟,赵之学识精深,朝士之知恩感德,皆非今人所能及也。)
绍兴十九年三月,有客自番禺至舟中,士人携一仆,仆病脚弱不能行。舟师悯之曰∶吾有一药,治此病如神,饵之而瘥者,不可胜计,当以相与。既赛庙毕,饮胙颇醉,乃入山求得药,渍酒授病者,令天未明服之。如其言,药入口,即呻吟云∶肠胃极痛,如刀割截。迟明而死。士人以咎,舟师恚,随即取昨日所余渍,自渍酒服之,不超时亦死。盖山多断肠草,人食之辄死。而舟师所取药,为根蔓所缠结,醉不暇择,径投酒中,是以及于祸,则知草药,不可妄服也。(《洗冤录》出中志,见《医说》。雄按∶断肠草即胡蔓也。观此则蛊门定年药,未必即此物也。)
黄启东治分巡检事戚公,过县,晨兴欲发,疾作不语,呼黄视之。黄曰∶脉与证不应。乃询其左右云,夜烹食鸡。黄曰∶此必食即就寝,有蜈蚣过其鼻口中毒耳,为处剂投之立苏。戚犹未信,乃更置烹鸡寝处,果有蜈蚣三枚,自榻顶下。(《湖广通志》。雄按∶虽未明载药治,不可为案,而医者勘病,于脉证不应处,不可不审问慎思也。且可使饮食之人,有所鉴戒。)
盛启东明初为御医,晨值御药局,忽昏眩欲死,募人疗之莫能应。一草泽医人应之,一服而愈。帝问状,其人曰∶盛空心入药局,猝中药毒,能和解诸药者,甘草也。帝问盛,果空心入,乃浓赐草泽医人。(《明史》。雄按∶御药局所贮,岂尽大毒之品?审如是,则药肆中人将何以处之?)
凌汉章归安人,为诸生弃去,北游泰山,古庙前遇病患气垂绝,凌嗟叹久之。一道人忽曰∶汝欲生之乎?曰∶然。道人针其左股立苏。曰∶此人毒瓦斯内攻,非死也,毒散自生耳。因授凌针术,治疾无不效。(《明史》。雄按∶虽未明言所中何毒,所针何穴,然毒散自生,理固有之,医者不可不知隅反也。)
张 西言一巡按过山中,见水下有大木耳一丛,甚嫩好,以为天花菜,取归煮食之,尽一盘,即入卧房,明日巳牌时未起,书吏倒门而入,止见白骨一副,其人尽化为水,流满床下。至山中生木耳处,寻得一,大如桶,杀之。(《戒庵漫笔》李诩。)
陆放翁《老学庵笔记》云∶族子相,少服菟丝子,十数年,所服至多,饮食倍常,血气充盛,觉背肿赤 ,乃大疽也。适四月,金银花开,乃取花根据《良方》所载法服之,计已数斤,背肿尽消。以是知非独金石之药,不可妄服,即菟丝亦能致疾也。
按∶是人或过于酒色,或伤于郁怒,遂致此证,未必尽由服菟丝也。然药物亦多致偏胜之患。辛未冬,德兴西南磨石窑,居民避兵其中,兵入来攻窑中,五百人悉为烟火熏死。内一李师,迷闷中摸索得一冻芦菔,嚼之汁,一咽而苏。更与其兄,兄亦活,五百人因此皆得命。芦菔细物,治人之功乃如此。中流失船,一壶千金,真不虚语。河中人赵才卿,又言炭烟熏人,往往致死。临卧削芦菔一片,着火中,即烟气不能毒人。如无芦菔时,预暴干为细末,以备急用亦可。(《续夷坚志》。)
嘉靖四十三年,陕西游僧武如香,挟妖术,至昌黎县民张柱家,见其妻美,设饭间,呼其全家同坐,将红散入饭内食之。少顷,举家昏迷,任其奸淫。复将魇法,吹入柱耳中,柱发狂惑,见举家妖鬼,尽行杀死,凡一十六人,并无血迹。官司执柱囚之,十余日,柱吐痰二碗许。问其故,乃知所杀者,皆其父母兄嫂妻子姊侄也。柱与如香皆论死,世宗命榜示天下。观此妖药,亦是莨菪之流耳。唐·安禄山诱奚契丹,饮以莨菪醉酒而坑之。(《本草纲目》。)
王思中治海盐彭氏,巨室也,其媳方婚而病,烦懑欲绝,诸医莫知所为。思中延医,令尽去帷幔窗棂,并房中竹器,密求蟹炙脆,研入药中服之顿愈。(《吴江县志》。此中漆毒之致也。雄按∶此亦偶中而愈,未必竟是漆毒。)
姚福庚己编云∶太仓民家得三足鳖,命妇烹食毕,入卧少顷,形化为血水,止存发耳。邻人疑其妇谋害,讼之官。时知县黄延宣,鞠问不决,乃取三足鳖,令妇如前烹治,取死囚食之,入狱亦化如前人,遂辨其狱。按《尔雅》三足鳖名能,又《山海经》云∶从水多三足鳖,食之无蛊,近亦有人误食而无恙者,何哉?(《本草纲目》。)
吉安朱氏有为子腹痛,人教以取楝树东南根煎汤者,其子初不肯服,其父挞之,既入口,少顷而绝。盖出土面之根能杀人,朱氏不考古之误也。今医家用桑白皮本草云∶出土者,亦能杀人,可不慎哉。(《静斋至止直记》孔行素。)
邱杰年十四,遭母丧,以熟菜有味,不尝于口。岁余,忽梦母曰∶汝啖生菜,遇虾蟆毒,灵床前有三丸药,下蝌蚪子三升,无恙。(《 栗暇笔》。)
姚应凤治一人妇,身痛,左臂似有系之者。应凤曰∶君食肉中鼠毒,右臂生鼠。用刀决之,有小鼠坠地而逸。(《钱塘县志》。)
龚子才治一男子,倏然低头,往暗处藏身,不言,问亦不答,食俱背人窃啖,人见之则食不下。诸人以为中邪,用三牲祭之,其物经宿。乃妻食之,病亦如是,诸医莫知。必中鼠涎有大毒也。以吴茱萸塞入猫口,猫涎自出;将茱萸令夫妇服之,悉愈。
一药室家人正锉药,忽仆地不省人事,诸人以为中风痰厥。龚曰∶此非病也,以药气熏蒸,中于药毒。令以甘草煎汤灌之,立醒。(兴盛启东证治同。雄按∶此所切者,必毒烈之药。况切药必低头而视,故毒能吸入,与盛证有真伪之殊。)
一妇人以烧酒贮锡壶内,经旬取服,止饮一小杯,即醉闷不省人事,众莫能识其证。龚曰∶此中铅毒也。令以陈壁土搅水澄清,入甘草煎汤灌之即醒。
吴孚先治一人,长夏无故四肢厥冷,神昏不语。或作阴证,或作厥热,或作中风,或作痰治,俱不效。吴诊之,消息再四,问前者曾食何物?其家人曰前日晚间曾食猪肺。乃恍然,令以忍冬花二两,煎汤灌之乃瘳。盖所食,乃瘟猪肺也。
有人好食豆腐中毒不能治。更医,至中途遇作腐人家相争,因妻误将莱菔汤置锅中,腐便不成。医得其说,以莱菔汤下药而愈。(《医说续编》。)
唐·李宝臣为妓人置堇(音靳,即乌头也。)于液,宝臣饮之即喑,三日死。又唐·武后置堇于食,贺兰氏服之暴死。(同上。)
刘立之治一老妇人,病腰痛,已历年,诸药不效。刘诊之云∶病虽危殆,然一夕可安。主人讶焉,乃请其药,答曰∶不须药,用铅粉二三十两,壮士五人,大铃五七枚足矣。于是主家悉备,刘命撤床幔帐,移置屋中,以米饮和粉置病妇腰周回,令其舒卧。壮士一人负铃绕床急走,使其声不绝,人倦即易之。至夜半夜,其妇稍能自起立,既而腰痛顿释。举家拜云∶师神医也,愿闻其意。刘云∶此病因服水银所致,水银滞腰 间不能出,故疼不已。今用铅粉,粉乃水银所化,为金之母,取金音以母呼子,母子合德,出投粉中,则病愈矣。(《医史》、《医说续编》。雄按∶治法神矣。何以知其服水银,竟不叙明,是曷故也?如其炼饵,当入丹石毒门,如其误服,不能病至历年。)
明太祖制曰∶医人王允坚卖药为生,锦衣卫监犯厨子王宗,自知罪不可逃,虑恐刃加于颈,令家人买毒药,允坚实时卖与,隐饮中,入外监门,力士杨受财放入。内监门力士郭观保验出,外监者慌忙,反说内监者易其药。朕 之,观保曰∶彼往卖药王允坚家买者。朕令王允坚拿至,乃黑药一丸。因授与王允坚,自吞服之,久毒不作,朕知易药矣。谓允坚曰∶前坚此药何颜色?允坚曰∶红丸。曰∶几枚?对曰∶三枚。噫,毒本三丸色赤,今止一丸,色且黑,何也?于是急遣人取至,黑赤色,随令王允坚吞服。本人持药在手,颜色为之变,其态忧惊,犹豫未吞,督之乃服。既服后,随谓之曰∶此药以何料成?曰∶砒霜巴豆,饭粘为丸,朱砂为衣。曰∶服后何时人丧?曰∶半昼。语既,允坚泪堕。朕谓曰∶尔所以凄凉者,畏死如此乎?曰∶一子见军,一子在外,故悲焉。呜呼,其王允坚初卖毒药毒人,及其自服也,药方入腹,眷恋之状,畏死之情,一时发见。呜呼!愚哉至此而若此,亦何济哉?然终不以此药致本人之死,何故?若督令服此药而死,是药之也。解而后刑之,法也。随问允坚,此毒还可解乎?曰∶可。何物可?曰∶凉水、生豆汁、熟豆汤可。朕谓曰∶此解不速,余何速解?曰∶粪清插凉水。粪清用多少?曰∶一鸡子。于是遣人取至,候毒作方与解之。少顷,允坚身不自宁,手搔上下摩腹,四顾张皇。朕谓曰∶毒何尔患?曰∶五脏不宁,心热气升。曰∶此毒身死伤何经络?允坚对曰∶五脏先坏,命绝矣,身墨黑。谓曰∶几时可解?何时不解?曰∶三时候不解。朕见毒作,令人与之解,本人痛利数番,其毒洁然,人复如初。明日枭首,以正其罪。呜呼,昔者古人制药,惟阴骘以生人。今之货药者,惟务生理,不施阴骘,少有逆其意。沽名恐诈者有之,实时毒害者有之,图利而卖与人伤生者有之。噫!如此不才者,犯法遭刑,而杀身亡家,非止一人而已。京市货药者,往往不戒,蹈袭前非,将奈之何?此诰一出,所在货药之人,听朕言者,推己以及人,永为多福。不然,此刑此犯,有不可逃者。(三编。)
周栎园曰∶癸未冬,亲串有从余游都门者,其人谨愿生平绝迹北里。突生天 ,不解所自。予忽悟其故,解之曰∶君质弱,常服紫河车,京师四方杂集,患天 者甚伙,所服药中,安知无天 衣胞?此能延子孙,气味所冲,尚能中人,生子多无皮肤。衣胞尤为毒瓦斯所归,君之患必缘于此。众人皆以为然。夫忍于殇人之子以自裨。盖仁者尚不为,况未必有功,而适以滋害如此,可不知所戒。(原注∶江南皆以胞衣为人所食者,儿多不育,惟京都不甚论。书影。雄按∶举此类推,则胞衣无毒者鲜矣。余临证几三十年矣,从未用过此药。或病家欲用,则以羊肾代之,温补有情,功较胜焉。附质大方,以为然否?)
陈自明治二男子,剥自死牛,即日遍身患紫 ,不计其数,已而俱溃,各灌神仙毒丸一钱,一吐泻而苏,一药不下者死。(方见蛊门。雄按∶此丸解诸毒,杀诸虫,皆极神妙。)
吴内翰《备急方》云∶全椒医高照一子无赖,父笞之,遂服砒霜自毒,大渴,腹胀欲裂。余教令服此药,以水调,随所欲饮与之,不数碗即利而安。其方用白扁豆,晒干为细末,新汲水调下二三钱匕。
中毒附子乌头河豚之类,一切药毒皆可治。用多年壁土,热汤泡搅之,令浊,少顷乘热去脚取饮。不省人事,灌之甚妙。
北梦琐言》有人为野菌所毒而笑者,煎鱼椹汁服之即愈。或云枫树菌,食之令人多笑。
来安县李主薄弦云度云∶白塔寨丁未春,有二卒一候兵,同食河豚,既醉,烧子并食之,遂皆中毒。人急以告巡检,二卒已困殆。仓卒无药用,或人之说,独以麻油灌之。油既多,大吐,毒物尽出,腹间顿宽,以此竟无恙。(《集成》。)
朱丹溪解中毒药方,用五倍子二两重,研细,用无灰酒温调服。毒在上即吐,在下即泻。(《医说续编》。)
一人吃水银僵死,微有喘息,肢体如冰。闻葛可久善治奇疾,往候之。可久视之曰∶得白金二百两可治。病家谢以贫故,不能重酬。可久笑曰∶欲得白金煮汤治耳。已而叩富者乃得之,且嘱之曰∶以之煎热汤浴体,如手足动,当来告我。有顷,手足引动,往告之,复谓曰∶眼动及能起坐,悉告我。一如其言,乃取川椒二斤,置溲桶中,坐病患其上。久之病脱出,其水银已入椒矣。盖银汤能动水银而不滞,川椒能来水银而聚之。吁!人谓可久之术良,惜乎不多传也。《酉阳杂俎》云∶椒可以来水银,于此可征矣。(《医说续编》。可与刘某治案同参。)
缪仲淳曰∶庄敛之平日素壮实,善啖。丁巳四月,忽患泄泻,凡药粥菜蔬入喉,觉如针刺,下咽即辣。因而满腹绞辣,随觉腹中有气,先从左升,次即右升,氤氲遍腹,即欲如厕,弹响大泄,粪门恍如火灼。一阵甫毕一阵继之,更番超时,方得离厕。谛视所下,皆清水盈器,白脂上浮。所饮食俱不化而出,甚至梦中大便了不收摄。诸医或云停滞,或云受暑,或云中寒,百药杂投,竟如沃石,约月余大肉尽脱,束手待毙。余仲夏末偶过金坛,诊其脉洪大而数,知为火热所生病,为疏一方,用川楝三钱,白芍五钱,橘红二钱,车前扁豆茯苓石斛各三钱,炙草一钱。嘱其煎成,将井水浸冷,加童便一杯始服。临别嘱其此方勿以示人,恐时师见之大笑不已也。若为躯命计,坚信服之耳。彼却众医恪服,药方入喉,恍如饮薄荷汁,隐隐沁入心脾,腹中似别成一清凉世界。甫一剂,夜卧达旦,洞泻顿止。连服三剂,大便已实。前泄时凡饮食温者下咽,遂觉气升,即欲大解,一切俱以冷进为快,至是觉恶心畏冷,得温乃安。曰∶此火退之征也。前方加人参二钱半,莲肉四十粒,红面一钱五分,黄 三钱,升麻五分,黄连减半,五六剂后去升麻。又三十余剂,泻久止而脾气困顿,不知饥饱,且少饮茶汤,觉胀满,急胀如欲寸裂。曰∶此大泻之后,下多亡阴也,法宜用补,倘用香燥,取快临时,元气受伤,必成鼓胀,不可为矣。为疏丸方,用人参五两,白芍六两,炙甘草一两,五味六两,黄 五两,萸肉五两,山药五两,熟地八两,牛膝六两,紫河车二具,蜜丸,空心饥时各一服,并日进前汤方,或时去黄连。几三年,始知饥而嗜食,体亦渐丰矣。其病初平,劝其绝欲。因出外家,得尽发家人秘谋,乃知向之暴泄,由中巴豆毒。本草巴豆毒者,黄连冷水解之。余用大剂黄连冷服,正为对治。时师即信为火,用连、芩不过七八分,至钱许止矣,况一月之泻,敢用连至三钱乎。此余所以祝其勿出以示人之故也。(《广笔记》。叙服巴豆之状如绘。凡尝过服此药者,询此证候,便可知其为中巴豆毒矣。黄连为解巴豆毒之要药,以其一寒一热,互相制伏也。雄按∶初方最炒。若谓下多之,忌用香燥,亦是卓见。第不知饥饱伤在胃阴,以津液既为巴豆所伤,复经洞泻之夺。丸方太嫌腻滞,以致三年始愈,而更藉苦降之药收功也。)
余治敛之,泄止后,恐其元气下陷,急宜升举,用升麻以提之,初不知其为中毒也。乃因用升麻太早,致浊气混于上焦胸中时觉似辣非辣,似嘈非嘈,迷闷万状。有时滴酒入腹,或啖一切辛温者,更冤苦不胜。庄一生知其故,曰∶此病在上焦汤液入口即下注,恐未易奏功,宜以噙化丸治之。用贝母五钱,苦参一两,真龙脑、薄荷叶二钱,沉香四钱,人参五钱,为极细末,蜜丸弹子大,午食后临卧时各噙化一丸。甫四丸,胸中恍如有物推下,三年所苦,一朝若失。(同上。)

南粤蛊毒有数种。曰蛇毒。蜥蜴毒。虾蟆毒。蜣螂草毒金蚕等毒。皆是变乱元气。人有过造作之者。即谓之蛊也。多于饮食内行之。与人祸患。祸患于他。则蛊主吉利。所以人蓄事之。中其毒者。心腹绞痛。如有物啮。或吐下血。皆如烂肉。或好卧暗室。不欲光明。或心性反常。乍嗔乍喜。或四肢沉重。百节酸疼。或乍寒乍热。身体习习而胸中满闷。或头目痛。或吐逆不定。或面目青黄。甚者十指俱黑。诊其脉。缓大而散。皆其候也。然其毒有缓有急。急者仓卒。或数日便死。缓者延引岁月。游走肠内。蚀五脏尽则死。其死时皆从九孔中。或于胁下肉中出。所以出门。雄黄麝香丹砂辟恶之药。即百蛊狐狸老物精魅不敢着人。彼处之人。亦有灸法。国中虫毒。即于心下捺定。便大炷艾灸百壮。又于足小指尖上灸三壮。当有物出。即愈。欲验之法。当令病患唾水。沉者是蛊。不沉者非蛊也。初觉中蛊。急服玉枢丹。或吐或利。随服便痊。南方有毒蛊之乡。于他人家饮食。即以犀角搅之。白沫起。即为有毒。无沫者。即无毒也。凡岭南蛊毒之乡。卒患血痢。或赤或黑。无问多少。皆是蛊毒。或偏身肿满。四肢如故。小便不甚涩滞。粗医不察。误作痢治水治。日复增加。奄至殒殁。以败鼓皮烧作末。饮服方寸匙。令其解散自愈。又有以涎合作蛊药。饮食中使人得此瘕疾。生大豆末。酒渍绞汁服半斤。凡国中毒。在膈者。归魂散吐之。以下膈者。雄朱丸下之。一切蛊毒心腹胀满。不得喘息。或下利脓血。太乙追命丹、耆婆万病丸救之。吐利后。惟觉后心刺痛拘急。咽中如矛刺者。此是取利后气乏故也。更不须再服吐利药。但用一味苦梗为散。每服三钱。米饮调下。日三服。多服自然平复。
使毒日渐消散。不致再发。
丹方。用 皮烧灰。桃根皮煎汤。服方寸匙。蛊便出。又方。用苦瓠一枚。苦酒二升。或水煮一升。服之当下蛊毒。及一切虾蟆蝌斗之状。一月后乃尽。
射工溪毒真人曰。南方有射工毒虫。一名短狐溪毒。一名蜮。形如甲虫。无利耳。有一长角在口前如弩。以气为矢。因水势以射人。人或闻其水中铋铋作声。要须得水没其口。便以口中毒射人。此虫畏鹅。鹅能食之。其初见证。有似伤寒。先恶寒寒热筋急。亦如中风。便口噤不能语。朝苏暮剧。寒热闷乱。是其证也。如得三四日。急以五香散治之。稍迟者七日死。射着人影者。不即作。先病寒热。自非其地之人。不知其证。便谓伤寒。每多误治。中人头面尤急。腰以上去人心近多死。腰以下稍缓。不治亦死。
真人云。凡山水有毒虫。人涉水之时中人。似射工而无物。其初得之。恶寒微头痛。目眶疼。心中烦懊。四肢振 。腰背百节皆强。两膝痛。或翕翕而热。但欲眠睡。旦醒暮剧。手足逆冷至肘膝。二三日腹中生虫。蚀人下部。肛中有。不痛不痒。令人不觉。不急治之。过六七日。下部出脓。虫上蚀人五脏。热盛毒烦。下痢不禁。八九日。良医不能治矣。其毒有阴阳之异。觉得之。急视其下部。若有正赤如截肉者。为阳毒最急。鲤鱼齿者。为阴毒稍缓。要皆杀人。不过二十日也。欲知是水毒与非者。当以小蒜五升。投汤中浴之。是水毒。身体必发赤斑。急服解水毒饮子。多磨生犀汁调服。东南郡县。山谷溪源。有水毒病。亦名溪瘟。亦有阴阳之辨。脉洪大而数者为阳。先宜发汗及浴。脉沉细而迟者为。急当攻里。凡解涧水毒。生犀角磨水。调雄黄末二三钱。频以麻油灌之。稍久则用牵牛大黄雄黄蜈蚣、蝎梢末。宰生羯羊血调灌之。欲审是中水毒者。手足指必冷。若不冷者非也。
中毒 一切毒中。虽各因气味而归诸脏腑。然必胃先受之。而后流及其脏也。金匮云。凡煮药饮汁以解毒者。虽云救急。不可热饮。诸毒病得热更甚。宜冷冻饮料之。食自死六畜肉中毒。烧大屎。酒服力寸匕。或大豆煮汁饮数升。或水浸豆豉绞汁旋饮之。食马肝中毒。以雄鼠屎二七粒为末。水和日再服。食马肉中毒。血洞下欲死。以香豉杏仁为散服之。或煮芦根汁饮之。食牛肉中毒。野狼牙烧灰取方寸匕水服之。食犬肉不消。坚满腹胀。大渴如狂。以杏仁一升。合皮研煮。
分温三服。利下肉片大验。食漏脯中毒。捣生韭汁服之。生大豆汁亦得。凡肉在器中。密盖不泄气者。谓之郁肉。食之伤人。烧狗屎末方寸匕。水调服之。食毒箭射死鸟兽中毒。以大豆煮汁及盐服之。食鱼中毒面肿。烦乱。橘皮煮汁。停冷服之。食 多不消。结为 病。浓朴、大黄煮汁服之。或马鞭草一味捣汁饮之。或姜捣汁饮之。食 中毒。以芦根煮汁服之。食蟹中毒。以冬瓜汁服之。或紫苏煮饮之。食诸果中毒。以猪骨烧灰服之。食诸菌中毒。及食枫树上菌而笑不止。人粪汁饮之。土浆亦可。或嚼生大豆吐之。钩吻芹菜相似。误食杀人。以荠 煮汁服之。又甘草煮汁饮之。通除诸毒药。中石药毒。白鸭屎、人乳解之。中雄黄毒。防己解之。中砒毒者。烦躁如狂。心腹搅痛。欲吐不吐。羊血不拘多少灌之。或清油、粪清亦可。切戒与酒。火酒尤忌。中巴豆毒者。其人大泻。或吐烦渴。急以黄连煎汤。或甘草汤冷冻饮料。仓卒权饮冷水亦好。忌食热物。并热性药物。中斑蝥芫青毒者。吐逆不止。急煎绿豆汤。或黑豆汤温服。猪膏地浆、葵子汁并解之。中大黄毒者。泄泻不止。腹中寒痛。先用姜汤热饮。次以理中汤理胃祛寒。中大戟毒。菖蒲解之。中甘遂毒。大豆煮汁服之。中半夏南星毒者。其人喉间麻痹。急用姜汁细呷。并饮甘草汤。中踯躅毒。栀子煮汁服之。中野芋毒。地浆、人粪汁解之。中杏仁毒。蓝汁解之。中芫花毒。防己防风甘草、桂汁解之。中野葛毒。地浆解之。中藜芦毒。葱汤下咽便愈。中射罔毒。蓝汁、大小豆汁、生羊血并解之。中蜀椒毒。人尿地浆、冷水并解之。中莨菪毒。甘草、蓝汁解之。中川乌、附子毒者。必烦闷。唇裂血流。头重如斗。急与生莱菔汁解之。童便亦可。次煎绿豆黑豆汤。二三沸即与冷服。然不若甘草汤入腹即定。误服伏火丹砂中毒。则毒归心脏。其舌灰黑胀大。急宜童子小便饮之。次以金汁及人中黄解之。或浓煮黑豆汁解之。或捣生绿豆汁解之。或生羊血。或磨犀角水并解之。服风药多汗。闷乱不醒。先以醋汤灌之。次煎甘草汤。同姜汁顿服。夏秋间误食停宿之物。中有蜈蚣虫等毒。则心腹膨闷。雄黄磨水细饮。玉枢丹磨服亦效。蜀椒闭口者有毒。误食戟人咽喉。气欲绝。急以地浆水解之。六畜肝藏常有毒。驴马更甚。自死者尤毒。用豆豉以水浸。绞取汁旋饮之。马啮人。及 人。毒肿热痛作马鞭梢、鼠屎烧灰。猪膏涂之。马啮人。卯脱出。急令推入。桑皮线缝。研生乌鸡肝涂上。欲小便忍之。牛马啮人。及马骨刺伤人。灶灰淋汁热渍。数易汁勿令烂。马血入中。妇人月水。或人粪涂之。剥死马骨伤人。毒攻欲死。便取马肠中屎涂之。中河豚鱼毒。急取芦根捣汁服之。轻则清油多灌。使毒物尽吐出。亦须遇时而愈。或橄榄捣自然汁。甚则粪清灌之。食鳖中毒干姜山楂煮汁饮之。误食穴中蟹鳖。令人头旋目眩腹痛而死。急磨玉枢丹救之。凡蟹重一斤外者大毒。食之杀人。误吞蜈蚣。胸腹绞痛。先饮生鸡血。须臾以清油灌吐。其蜈蚣滚在血中同出。继以雄黄细研。水调服误吞水蛭。生鸡血黄土丸服自下。或以盐梅水灌之则化。中漆毒。生蟹捣汁涂之。治诸食中毒。磨犀角汁饮之。无不治也。或苦参酒煮服之。解一切药毒。不问草石。始觉便以葱、豉、生麦门冬。煮取汁服之。

人为百药所中伤。其脉洪大者生。微细者死。又曰。洪大而迟者生。微细而数者死。大凡百毒所中。用甘草绿豆水煎服之。能解百毒。
一方。宜多灌香油为最良。
一治信毒水粉山砒霜。及一切杀人之毒。
巴豆壳(壮者十四个弱者七个) 花椒(去五分) 甘草(五分)
上共捣为末。凉水化服。实时呕吐。如不吐再服。其毒尽出。如呕吐不止。用旧壁土滚水泡服。立止。
一论中砒霜毒。于肉饭中得之者。则易治。饮酒中得之者。则散归百脉。难治。若在胃膈作痛。可吐。在腹中。可下。急服药。得吐泄则愈。
一中砒霜诸方一方。用绿豆半升。细擂去渣。以新汲水调服
一方。用人粪汁灌之。立愈。
一方。用腊月猪苦胆服之。立已。
一方。用旱稻草烧灰。以新汲水淋汁。绢巾滤过。冷服一碗。毒从下利
一方。刺羊血饮之。立效。
一方。用黑铅。井水磨服效。
一方。用生麻油一碗。灌之立愈。
一方。用羊血阴干收贮。用井花水调服
一方。用新鸭血杀吃之。不用水调。
一中砒霜水粉毒。用胆矾一分研烂。入井水一小盏和匀。服之立解。
一中山砒霜毒将死。用丝瓜根木槿叶研。凉水调吃一二碗。立解。
一中信毒水粉山砒霜毒。并小儿虫积。用荸荠食之。立解。
一中巴豆毒。煮黄连汤饮之。
一中巴豆毒。利下不止。
干姜(炮) 黄连(炒)
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凉水调服
一中水粉毒陈壁隔去硝屑。水丸。百草霜为衣。水送下。
一解砒霜毒。
硫黄(四钱) 绿豆(粉五钱)
上为细末。冷水调。频频缓服。冬月用温服。如肚痛再加一服。待肚不痛。用鸡毛探吐。吐后用温温稀粥。四五日不可食饭粽。以此救数人效。
一治误吞金铁并铜钱。羊胫骨炭火烧存性为末。每服三钱。米饮送下。取下物从大便中出。一治误吞铜钱。或金银等物不能化者。用砂仁浓煎汤服之。其物自下。
一治误吞针。用雄磁石为末。丸如樱桃大。吞下。即服通利之药。打下大便而出。
昔有一女子。将针尖误咽下肚。诸医不治。用蚕豆煮熟。同韭菜吃下。针同菜由大便而出。
一儿误吞针。鲠喉不下。死在须臾。用黑砂糖和黄泥为丸。令儿吞下。泥裹针于内。由大便而下。
一方。用木炭烧红。急捣细末。米汤调服
一方。用磁石一块。当呵之自出。
一中半夏毒。以生姜汁饮之。
一中杏仁毒。捣盐汁解之。
一中桐油毒。柿饼嚼吃。立解。
一中花椒毒。闭气不通。新汲水饮之。
一中藜芦毒。葱煮汁服。解之。
一中阿芙蓉毒。或致不省人事。用酽醋温热。入砂糖灌下一二碗。探吐之。
一中草乌川乌附子之毒。呕吐不止。以香油灌下立解。
一方。用多年陈壁土泡汤。如渴用水调服之。
一饮馔中毒。用黑豆甘草煮汁。恣饮无虞。中砒霜者亦效。
一治人或酒后口渴。或发热太甚。夜间吃水。误食水蛭在腹。或至三五个月。而面黄肌瘦。
腹胀满。诸药不效。用泥土为丸。香油为衣。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或二百丸。空心。
温水送下。其蛭从土而下。且油能泄泻泥土水蛭之出也。故效。
一治误食河豚鱼毒。一时危困。仓卒无药。用香油多灌之。毒出尽。即瘥。否则杀人。
又法。用白矾末。以沸汤调灌之。立愈。
一治误吞田螺哽喉不下。死在须臾。用鸭一只。以水灌入口中。少顷。将鸭倒悬。令出涎水。与患人服之。不一刻。其骨即化。
一治误食鳝鳖虾蟆毒。用豆豉一大合。新汲水浸。令豉水浓。温服之。此三物令人大小便秘脐下痛。有致死者。
一治误食蟹中毒。煮紫苏饮一两盏。即解。
一方。以生藕汁。或煮干蒜汁服。均效。
一治凡中六畜肉毒。用犀角浓磨水。只服一碗便好。
一治误中斑蝥毒。煮黑豆汁饮之。又宜泽兰叶研汁饮之。

人有服砒霜之毒,疼痛欲死,苟不急救,必至腐肠烂胃,吐呕紫血而死。盖砒霜乃天生之石,未常经火 炼,何以毒至如此?不知砒霜生于南岳之山,钟南方之火毒,又经火气,则其气大热,毒而加热,则酷烈之极,安得不杀人耶。且其性又善走,下喉必升降于肠胃之上下,肠薄皮穿,人乃死矣。天下毒药之横,莫此为甚。救法必须吐出其毒。然而虽经吐出,不能尽出其毒,必须用解毒之味。世人往往用羊血以吐之,亦有能生之者。但初下喉之人可救,食之多时,久入胃中,则无益矣。我有一方,得之异人所传,久暂皆可救。方名救死丹
生甘草(二两) 瓜蒂(七个) 玄参(二两) 地榆(五钱)水煎服。一下喉即吐,再煎渣服之,又吐,砒霜之毒必然全解。
甘草最善解毒,得瓜蒂必上涌而吐,砒霜原能上升,故引之而尽出也。然而砒霜又善下行,得玄参地榆最解大肠之火毒,砒之大毒从上而出,走下者不过余毒耳。又得玄参地榆而解之,则上下共相解氛,毒何能施其燥烈之虐哉。况玄参地榆俱是润中解毒,所以能制其酷也。大约此方用之十人中,断可救八人。惟服下不能吐者,此肠胃已坏,不可救矣,非药之无效也,幸人急救之可耳。倘药不及煎饮,于饭锅中煮前药汁灌之,庶不致因循失救也。
此症用苦参汤救之亦神妙。
苦参(二两),煎汤一碗,一气服之,即大吐而愈。
人有服断肠草者,初则胸前隐隐作疼,久则气不能通,及至腹痛,大小便俱不能出而死。
断肠草钩吻也,至阴之物,状似黄精,但叶有毛钩子二个。此物最善闭气,犹能使血不行动,气血闭塞,故尔人死,非肠果能断也。闽广之间,多生此物。妇女小忿,往往短见,偷食觅死如饴,取其不大痛楚也。世亦以羊血灌之,得吐则生。然亦有服羊血不肯吐者,往往不救。不知断肠之草,杀人甚缓,苟用解毒通利之药,无不生者,不比砒毒酷烈。方用通肠解毒汤救之。
生甘草(一两) 大黄(一两) 金银花(一两)水煎服。一泻而愈,不必二剂。
此方用金银花、生甘草以解其毒,用大黄迅逐以通其气,毒解气通,断肠之草何能作祟哉。
此症用白矾汤亦神。
白芍(三两) 白矾(五钱) 当归丹皮(各一两) 柴胡(三钱) 附子(一钱)水煎服。一剂气通即愈。
人有食漏脯充饥,致胸膈饱满,上吐下泻,大肠如刀割疼痛,泻不可止而死者有之。夫漏脯,即隔宿之肉食,屋漏之水滴入而名之也。似乎无甚大害,何以成毒杀人?此言岁久之屋, 尘甚多,屋上必有蛇蝎行走,尘灰倒挂,系蜘蛛蛸 结成,无非毒物。天雨之水,顺流而下,凡毒瓦斯得水则化,然化于水中也。水人肉食之内,毒将何往,自然结于脯中而不化矣。
以毒物充饥,安得不变生不测哉。但世多食漏脯不死,又是何故?其屋必非岁久之屋,未曾经竭行走故耳。食之虽不至死,病则断不能免,所以漏脯为太上所戒。倘人误食,疼痛吐泻,急用解毒之药,可以得生。方用化漏汤
山楂(三钱) 生甘草(五钱) 大黄(三钱) 浓朴(三钱) 白芷(二钱) 麦芽(二钱)水煎服。一剂毒尽出矣,二剂痛定,不必三剂。
此方消其肉食,则脯易变化,后以大黄推荡之,白芷甘草从中解毒,则顺流利导,易于祛除也。
此症用 查汤妙。
荠 汁三大碗,用山楂肉三钱,神曲三钱,麦芽、生甘草各三钱,水一碗,连汁同煎,取二碗,顿服之,吐泻止即愈。
人有饮吞鸩酒,白眼朝天,身发寒颤,忽忽不知,如大醉之状,心中明白,但不能语言,至眼闭即死。夫鸩毒乃鸩鸟之粪,非鸩鸟之羽毛,亦非鹤顶之红冠也。鸩鸟羽毛与鹤顶红冠皆不能杀人,不过生病,惟鸩粪则毒。此鸟出于异国,异国之人,恐言鸟粪,则人必轻贱,故但名为鸩,以贵重之也。此鸟非、蝎不食,故毒胜于孔雀之粪。孔雀之粪,冲酒饮之,有死有不死,鸩酒饮之,则无不死矣。盖鸩毒性热而功缓,善能闭人之气,所以饮之,人即不能语言。发寒颤者,心中热也。心脉通于眼中之大 ,心热必上视。眼闭而死者,心气绝而乃闭也。幸其功缓可施救疗之法,无如世人未知,铎逢异人之传,何敢自隐。饮鸩酒者,倘眼未闭,虽三日内,用药尚可活,方用消鸩汤∶
金银花(八两,煎汤取汁二碗) 用∶白矾(三钱) 寒水石(三钱) 菖蒲(二钱)
天花粉(三钱) 麦冬(五钱)再煎一碗灌之。一时辰后,眼不上视,口能出言。再用前一半,如前法煎饮,二剂而愈,断不死也。
嗟乎!鸩毒之杀人,医经并未有言及可以救疗者,世人服鸩毒亦绝少,似可不必传方。
然而人事何常,万一有误饮鸩酒者,以此方救之,实再生之丹也。
此症用加味连草汤亦可救。
黄连(三钱) 生甘草(一两) 菖蒲(一钱) 贝母(三钱) 生姜汁(半荼钟)
竹沥(半茶钟)水煎一碗,服之即解,不必二服,得吐犹愈之速也。
人有食鳖而腹痛欲死,往往有手足发青而亡者。夫鳖虽介属,本无大毒,然鳖之类多属化生,有化者,有龟化者,有鱼化者。龟、鱼所化,俱能益人;惟最毒,其鳖腹之下必有隐隐蛇皮之状,且其色大红,断不可食,食必杀人。人苟误食,腹必大痛,以毒瓦斯之攻肠也。手足发青者,手足属脾,毒中于脾,外现于手足也。治法不可解鳖之味,而仍当解之毒。方用∶
白芷(三钱) 雄黄末(三钱) 山楂(一钱) 丹砂末(一钱) 枳实(一钱) 茯苓(五钱)水煎服。一剂疼痛止,二剂秽毒出矣,不必三剂。
此方白芷、雄黄俱是制之药,而山楂丹砂善化鱼肉之味,合而用之,则鳖毒易消。加入枳实茯苓者,枳实最能去茯苓尤能利水,水族之物,毒随水化,更易于解散耳。
此症用驹溺汤甚神。
马尿(一碗) 生甘草(一两)水煎服。得吐即愈,不吐即再饮二煎,无不愈者。
人有道途之间,误服 汗之药,以致头重脚轻,口吐涎沫,眼瞪不语,此迷心之故也。
山东村店,最多此药。乘其一时心迷,以取财物。醒来多不记忆,恍恍惚惚,辨别不真。其药大约用天仙子为君,加入狐心等物,虽不至杀人,然久迷不醒,亦为可畏。世人以凉水解之,亦能少醒,但凉水入心,水停心下,倘系虚人,必变他症,非解法之善也。方用止迷汤∶
茯苓(五钱) 生甘草(三钱) 瓜蒂(七枚) 陈皮(五分)水煎服。即大吐而醒。
其从前情景,断不遗亡,不似凉水之解,如醉如痴也。
茯苓通其心,生甘草解其毒,陈皮清其痰,宽其中,又得瓜蒂上通,使药不停心,一吐,气清神朗,不至五脏反复也。或问 汗药必是痰迷心窍,宜用生姜以开之,何故不用?未审止迷汤中,可少投姜汁,否耶。不知 汗药中用天仙子居多,天仙子得姜而愈迷其心矣,故中毒者,断不可轻与姜汤,反致久迷耳。
此症用解 汤亦神效。
黄连枳壳(各一钱) 天花粉白芥子神曲人参(各三钱) 生甘草 栝蒌(各二钱) 茯神(五钱) 附子(一片)水煎服。一剂即解。
人有游两粤之间,或与妇女交好,或与男子成仇,多下蛊毒于饮食之中,人食之则面目渐黄,饮食倦怠,或一年,或三载,无药解之,必至暴死。世传蛊毒,土人将各毒虫与、竭等物投于缸中,听其彼此相食,食完止存一物,不死者,取之以为蛊母,此讹也。盖彼地别有蛊药,乃天生之毒也。土人治蛊,有方法可解,大约皆用矾石以化蛊,惟恐外人知之,故秘而不言。矾石清痰,又善化坚,蛊于腹中,内必坚硬,外以痰包之。所以一物两用,奏功颇神。惟是人身柔弱者多,刚强者少,又得蛊毒结于胸腹之间,必然正气大虚,倘徒用矾石,不更虚其虚乎。必须于补气补血之中,而加用消痰化蛊之药,则有益无损,始称万全。方用破蛊全生汤∶
人参(一两) 茯苓(五钱) 当归(一两) 生甘草(三钱) 白矾(三钱) 半夏(三钱)水煎服。一剂胸腹爽,再剂胃气开,三剂蛊毒渐消于乌有矣。
此方补气血之亏,化痰涎之块。正气既旺,邪气自消,况有攻坚、消蛊之品,蛊何能再聚而不散哉。
此症用散蛊丸亦佳妙。
白矾入于鸭蛋内,火 为枯矾后用 茯苓(一斤) 白术(一斤) 枯矾(四两) 同为绝细末,米饮为丸。每日白滚水送下三钱,不须服完愈。
人有误食竹间之蕈,或轻吞树上之菌,遂至胸胀心疼,腹痛肠泻而死。夫蕈、菌之物,亦草之类。竹根、树柯生蕈、生菌者,以土之湿热也。其下必丛聚蛇、蝎、恶虫,其气上腾,蕈、菌得气,温而不寒,易于生发,故较他产更加肥壮,其味最美,而其气实毒也。方用解菌汤救之。
生甘草(二两) 白芷(三钱)水煎服。服后,乃用鹅翎扫其咽喉,引其上吐,必尽吐出而愈。即或已过胃中,鹅翎探引不吐,亦必腹疼下泻,可庆安全。
盖生甘草原是解毒之神品,又得白芷,最解蛇毒,相助同攻,自易下逐而尽消也。
此症用∶
白矾(五钱) 栝蒂(七枚)水煎服。非吐即泻而愈。
人有食牛、犬之肉,一时心痛,欲吐不能,欲泻不可,此毒结于心胃,不升不降也。论理亦宜用吐法,然亦有探吐之不应者。夫牛、犬乃资补精血之物,何以有毒?此必牛、犬抱病将死未死之时,又加束缚,以激动其怒气,毒结于皮肉心肝之间,人不知而食之,适当其处,故食而成病,重至暴亡也。治法消化其肉食,佐之以解毒之品,则胀闷一宽,即可不死。方用消肉化毒丹
山楂(三钱) 枳壳(一钱) 神曲(三钱) 雷丸(三钱) 浓朴(一钱) 大黄(三钱)水煎服。一剂而大下之,则犬、牛之肉尽消而出,不必二剂。
然此方乃下逐之神方,倘可上涌,不必用此。苟用吐法不效,急用此方,无不可救疗也。
此症用黄萝饮亦神效。
大黄当归(各五钱) 山楂萝卜子(各三钱) 枳壳槟榔(各一钱) 柴胡(五分) 丹皮(二钱)水煎服。
人有一时短见,服盐卤之毒,必至口咸作渴,腹中疼痛,身蜷脚缩而死。夫盐能补肾,何便杀人?不知盐卤味苦,苦先入心,心遇盐卤心气抑郁不通,盐卤见心不受,乃犯于肾,肾见其味苦,肾又不受,遂往来于心肾之间,心肾之气不交,而盐卤流入于肠,而不可救矣。
盖大小肠最恶盐卤,入之必缩小其肠而成结,肠结而气又不通,安得不蜷曲而死乎。治法必用甘以解之,方用∶
生甘草(三两)煎汤救之。如服卤未久,生甘草汤中加淡豆豉一两,同煎饮之,必吐。如服已久,生甘草汤中加入当归二两,同煎饮之,肠润未必皆死也。要在人活变耳。
此症亦可用归冬榆草汤救之。
生甘草(二两) 当归(一两) 麦冬(一两) 地榆(五钱)水煎服。
人有恣饮烧酒,大醉而死,其身体必腐烂臭秽。夫酒为大热之物,况烧酒纯阳无,尤为至热者乎。多饮过度,力不能胜,一时醉倒,热性发作,腐肠烂胃,往往不免。必须用井水频扑其心胸。解其头发,浸头于冷水之中,候温即易凉水,后用解炎化酒汤救之。
人参(一两) 柞木枝(二两) 黄连(三钱) 茯苓(五钱) 菖蒲(一钱) 寒水石(三钱)水煎,服一碗,以冰水探冷灌之,得入口中,即不死矣。
此方以柞木解其酒毒,黄连寒水石解其火毒,菖蒲引入心中,用茯苓以分消其酒湿之气,然必用人参以固真气者,使气不随酒俱散。盖烧酒系气酒也,热极则气易散越,固其真气,而火可泻,毒可解也。倘止泻其火而解其毒,火泻毒解而气脱矣。气脱而身将何在哉?此人参之所以必用。苟无人参,以黄 二两代之可也。
此症用地龙汤救之亦神妙。
蚯蚓(二十条) 葱(四十条)同捣烂如泥,以井水二碗漉过,取汁一碗,灌醉人口中,即可保其不死也。
人有爱食河 ,以致血毒中人,舌麻心闷,重者腹胀而气难舒,口开而声不出,若久不治,亦能害人。大约肝经血燥,而胃气又弱者,多能中毒。盖河 乃鱼中之最善怒者也,食之自能动气。况肝经血燥之人,则肝气自急,以急投急,安有不增其急暴之气乎。气急而腹难舒,故心闷也。气急而声难出,故舌麻也。治法吐出其肉,则气舒腹宽,声出而口闭,何至有心闷、舌麻之症哉。方用瓜蒂散加味治之。
瓜蒂(七枚) 白茅根(一两) 芦根(一两)水煎汁饮之。必大吐,吐后前证尽解,不必再服。
古人有拼死食河 之语,亦是爱食之也。其实河纯不能杀人,但与性怒者不甚相宜耳。
此症用芦姜汤救之亦神效。
神曲(三钱) 半夏(二钱) 茯苓(三钱) 芦根汁(一碗) 生姜汁一合)水煎。
一剂即安。

不论所服何毒,急取灶心土为末,冷水调服方寸匕。(地浆亦佳,见砒霜毒。)或以甘草浓煎汁,多饮之。(放冷冻饮料,毒乃解。以下诸药皆然。)又食蜜少许,佳。又服葱涎,或煮大豆汁服亦可。又浓煎荠 汁饮之,不及煮,便嚼食亦得。又方生麦冬(八两,去心、葱白八两,捣,)豉三升,水七升,煮取三升半,分三服。又荠 一分、蓝叶花(七月七日取叶并花阴干,二分。)共捣末,水调服方寸匕,日三。又板蓝根(干者四两,洗净晒干)、贯众(一两,锉去毛),青黛(研)、生甘草(各一两。)为末,蜜丸或水浸蒸饼丸,桐子大。另以青黛为衣,每服十五丸,嚼烂,新水送下即解。常服三五丸,亦解暑热。又紫金锭冷水磨服,孕妇忌之。如欲死,急取新小便,和厕旁久屎一升,绞取汁一升,尽灌之便活。已死者亦可救。(参下蕈毒条取粪汁法。)
砒霜毒∶羊血及鸡鸭血热服。蓝根、砂糖擂水服,入薄荷汁尤妙。(亦治巴豆毒。)绿豆擂浆,新汲水调,通口服。真靛花一二钱,井花水浓调灌。豆豉煎浓汁饮。(亦治服药过剂烦闷。)芭蕉根捣汁饮。掘地至黄土,入新汲水搅浊取出,滤去滓(不必澄清)饮之,并解蕈毒。(名地浆。)
巴豆毒∶黄连菖蒲小豆、大豆汁、芭蕉根汁,并解之。
狼毒毒∶白蔹、盐、蓝汁,并解之。
藜芦毒∶雄黄葱汁,并解之。
芫花毒∶防风防己甘草桂枝汁,并解之。
踯躅花毒∶栀子汁解之。
射冈毒∶蓝汁、大小豆汁、六畜血、蚯蚓屎、藕汁,并解之。
莨菪毒∶荠 、甘草升麻犀角、蟹汁,并解之。
半夏毒∶生姜汁解之。
大戟毒∶菖蒲汁解之。
附子天雄乌头毒∶大豆绿豆各数合,煎浓汁饮。又远志防风、枣、饴糖,并解之。
杏仁毒∶蓝子汁解之。
川椒毒∶(闭口者有毒,戟喉能杀人。)食蒜,或饮地浆。或浓煎豆豉汁饮,并解之。
雄黄毒∶防己解之。
丹砂毒∶盐五钱,冷水调澄,旋服。
丹毒地浆良。食蚌肉解丹石毒。
五石毒∶荠 汁生服。
吞金屑未绝者∶水银一两放口中摇动,令下咽入腹,金即消灭成泥而出,三服即活。
漆毒∶捣蟹汁涂。
蕈毒∶忍冬草(即金银花。)生啖。人粪汁饮一升。(截竹筒去青皮,浸粪窖中,取筒内汁。)大豆煮浓汁饮之。细茶芽研,新汲水调服石首鱼鲞鱼头,白水煮汁服。荷叶杀蕈毒。
苦瓠毒∶黍穣煮汁服解之。
面毒、豆腐毒∶并用萝卜煎汤服,子亦可。
六畜肉毒及一切药毒白扁豆生晒干为末,新汲水调下三钱匕。
鸟兽中毒箭死者有毒∶大豆煮汁及蓝汁服,解之。
牛肉毒∶人乳合豉浓汁服。
马肉毒∶香豉(二两)、杏仁(三两)同蒸,一食顷熟,捣服,日再。又方,煮芦根汁饮之。
郁肉、(密器盖肉经宿者也。)漏脯毒∶(经屋漏水粘着之脯肉也。)烧犬屎,酒服方寸匕。饮人乳或韭汁二三升良。
六畜肝毒∶(凡肝不宜食,自死者尤毒。)豆豉水浸绞汁,旋服。治马肝毒,雄鼠屎(尖者是。)二七枚为末,水和服,日再。又人头垢取方寸匕,酒调服
河豚毒∶五倍子白矾等分)为末,水调服。或多饮清油吐之。
蟹毒∶紫苏煮汁,饮三升。冬瓜汁,饮二升。
果中毒猪骨 为末,服方寸匕。亦治马肝、漏脯等毒。
遗精水中,误服中毒,并治咬∶水调雄黄末饮之。(咬,兼涂伤处。)咬,水洗头垢稠浓(一云泔洗。)饱饮。
虫毒∶国中尚在膈上者宜吐,白矾、建茶(各二钱)为末,新汲水调,顿服即吐。又此药入口,觉甘甜不苦,可验是毒也。或令唾水,沉者是,浮者非。或含银器口中,经宿色黑者是。若在膈下宜泻,麝香(二钱半,别研)、雄黄朱砂水飞,俱另研)。
赤脚蜈蚣、(微炙,去足)、续随子(各一两)。共为末,煮糯米粥丸,如芡实大,每服一丸,热酒下即泻出。
又方,败鼓皮、蚕蜕纸(各烧存性)、刺五倍子续随子朱砂(飞)、雄黄(飞,各等分
为末,糯米稀糊丸,桐子大,每服七丸,空心熟水送下。又升麻桔梗、栝蒌(各五两)。捣末,先以熟汤洗患者阴中,再以汤调方寸匕,日二服,渐加至二三匕,毒即内消。忌食粘物及猪肉。又方,鼓皮、(阔五寸,长一尺)。蔷薇根、(五寸,如足拇趾大,细切。)水一升,清酒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下,其毒即愈。又方,荠 根为末,饮服方寸匕。又方,生栝蒌根取汁一升,和酱汁少许,温服之,须臾吐出虫,甚验。又方,胡荽根捣取汁半升,和酒饮之,立下。又方,以猪胆导下部,良。若吐血下血如烂鸡肝者,茜根、 荷根,(各三两。)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顿服愈。
又方,烧灰,水服方寸匕,即吐出之。又方,酒服桔梗末(加犀角末更佳)方寸匕,日三服,不能服可灌之。心中当烦,须臾自静,有顷下,服至七日止,食猪脾补之。
又治五虫,一曰,二曰蜣螂,三曰虾蟆,四曰科斗,五曰草虫,细切胎衣晒干为末,水服半钱匕即消。或含升麻,咽汁亦佳。
岚瘴恶气毒∶犀角羚羊角雄黄麝香解之。又甘草二两,水三升,煮一升,分服。
中毒∶凡五六月,井中及深冢中,皆伏有毒瓦斯。欲入者,先以鸡鸭毛投之,直下至底则无毒,若徘徊不下必有毒矣。亦可纳生鸡鸭于其中试之,不死者无毒也。
以酒或醋数升洒其四旁,良久乃入。如中毒郁闷欲死,即取其井中水洗其面,令饮之,又灌其头及身,即活。若其井无水,即他井亦可。一云∶他井洒身上,至三食顷便活。东井取西井,南井取北井。


人遇事急,智尽术穷。或为人所陷,始自服毒或误中其毒,其脉洪大者生,微细者死。又曰∶洪大而迟者生,微细而数者死。

大法∶甘草绿豆,能解百毒。又法∶不问一切诸毒,急多灌香油无虑。

解毒丹 治中信毒,若于饮食中得者,易治;酒中得者,难治。若在胸腹作楚可吐,急用胆矾研水灌之,即吐;若在腹中可下,后服此。
黄丹水粉青黛 焰硝 绿豆粉上为末,以小蓝 水调下。腹痛,倍黄丹绿豆粉,井花水调下。
秘方
图\(图缺)
用苗竹成竿,而未有叶者,截筒留两头节,去竹青,置厕中,经月不取,遇有中信者,旋取一个净洗,取筒内红汁服之,即解。
秘方
青黛五两,绿豆一升,去壳为粗末,用苗竹筒一个,两头留节,去竹皮,就节上取一孔,入药内,仍以竹钉塞孔,于端午日置厕中,浸至次年端午日取出,洗令净,悬屋脊上,风吹日晒,尽一月余,内中自干,劈破取出再晒,研末,以小蓝自然汁,调作丸弹子大。每遇信毒,以井花水磨一丸,作一服,灌之立解。仍以乌梅枚研水二合,以井水解饮,良久泻下,即愈。又法∶卒急无药,只用真香油灌之,立解。又法∶取稻秆烧灰,新汲水淋汁,滤过冷服一碗,毒随利下。又方∶治信毒,用腊月猪胆收起,遇人中毒,割开一个,入水化开,服之立解。

人为百毒所中伤,其脉洪大者生,微细者死。又曰∶洪大而迟者生,微细而数者死。
大凡百毒所中,用甘草绿豆水煎服之,能解百毒。
又方 不问一切诸毒,急宜多灌香油无虑。
解毒丹 治砒毒。若饮食中者易治,酒中得者难治。若在胸中作楚,可吐,急用胆矾三分研水灌之即吐。若在腹中,宜下,后服此。
黄丹水粉青黛 焰硝 绿豆粉(各等分
上为细末,以小蓝按水调下。腹痛黄丹、豆粉,井花水调下。
解砒毒神方江西豆豉一两、干蚯蚓一两为末,凉水调服,不拘多少,立效。又宜用黄连煮水,取汁去渣熬成膏,用黑牛胆停对加蜜少许,调稠得所,入瓷瓶内。每用凉水化下,入口即活,虽不言,但心口动者,还治得。又宜硫黄四钱、绿豆粉五钱,共为末,冷水调服,缓缓服之。冬月温水服。如肚痛,再加一服。待不痛,用鸡毛探吐。吐后,用温温稀粥啜下。四五日不可食饭 。
误吞木屑,抢喉不下,死在须臾,用铁斧磨水灌下即效。
误吞铜钱、铜物,多食核桃、或荸荠,其铜自烂。
误吞针蚕豆煮热,同韭菜吃下,针同菜从大便而出。
误吞水蛭,宜食蜜即化为水。又宜用田泥作丸,如樱桃大,每一丸,白水下,水蛭即抱泥同下。一方用浓茶多服亦效。
误吞金银铜钱等物不能化者,以砂仁浓煎汤服之,其物自下。
白衣丸 治男、妇、小儿误吞麦芒、针刺、铜钱、杂鱼等骨哽在喉中及喉闭肿痛,死在须臾。
乌贼鱼骨白茯苓砂仁山豆根甘草僵蚕(各五钱) 管仲(一两五钱) 硼砂麝香珍珠象牙脑子(各少许)
上为细末,飞罗白面打糊丸,如梧桐子大,用蚌粉为衣,阴干。每用二丸,冷水浸化,频频咽服。又将一丸口噙化尤妙。
治误食粉毒 用伏龙肝水为末,百草霜为衣;淋秆灰水送下即解。
一男子,偶然低头往暗处藏身,不言亦不答,以饮食俱背人窃食,人见之则食不下。诸人以为中邪,用三牲祭之,其物经宿,乃妻食之,病亦如是。诸医莫识。余思必中鼠涎,盖鼠有大毒,用吴茱萸塞入猫口,以猫涎自出,将茱萸令夫妇服之,悉愈。
一药室家人,正锉药,忽仆地,不省人事,诸人以为中风痰厥,乃讯于余。余曰∶此非病也,必药气熏蒸中于药毒,令与甘草煎汤灌之立醒。
一妇人,将烧酒贮在锡壶内,经旬取服,止饮一小钟,即醉闷不省,众莫识其症。余曰∶此中铅毒也。
令以陈土搅水澄清,入甘草煎汤灌之即醒。

一人服水银僵死.微有喘息.肢体如冰.闻葛可久能治奇疾.求之.可久视之.曰.得白金二百两.可治.病家谢以贫不能重酬.可久笑曰.欲得白金煮汤.热浴其体耳.因向富家借得之.且嘱之曰.浴时如手足动.当来告我.有顷.手足引动.往告之.复谓曰.眼动及能起坐.悉来告我.一如其言.乃取川椒二斤.置溲桶中.坐病患于椒上.久之病脱去其水银已入椒矣.盖银汤能动水银而不滞.川椒能来水银而聚之.酉阳杂俎云.椒可以来水银.葛公之学博矣.
〔附〕甲志云.绍兴中.英州僧希赐.见有客船自番禺来.舟中士人携一仆.脚弱不能行.舟师悯之.曰.吾有一药.治此病如神.饵之而瘥者.不可胜计.乃入山求草.时已薄暮.且微醉.得草即渍酒.授病者.令天未明服之.如其言.药入口.即呻吟云.肠胃如刀割截痛.迟明而死.士人已咎舟师.舟师恚曰.何有此.即取昨夕所余药.自渍酒服之.不超时亦死.盖此山多断肠草.人误食之辄死.舟师所取药.为根蔓所缠.醉不暇择.径投酒中以此致祸.因知草药不可妄用也.
又歙客经潜山.见腹胀甚.啮一草.以腹磨.顷之胀消.去.容念此草.必消胀毒取置筐中.夜宿旅邸.邻房有过客.为腹胀所苦.客取药就釜煎一杯饮之.顷间.其人血肉俱化为水.独遗骸骨.急挈装而逃.至明.主人不测何为.及洁釜炊饭.则釜遍体成金.乃密瘗其骸.既久.客至.语其事.
震按金匮要略二十四卷二十五卷载诸中毒.治法甚详.如水银入人耳及六畜等皆死.以金银着耳边.水银即吐.葛公之法.原有所本.而更参他书以广其法.故不可及.金匮又云.煮荠 甘草汁饮.通除诸毒药.若舟师歙客之药.其毒太急.圣人亦不能预防也.

凡禽兽六畜自死者,肝皆有毒,不可食,往往伤人。其疫死者弥甚。被其毒者,多洞利呕吐而烦闷不安。

狗肉性甚躁热,其疫死及狂死者,皆有毒,食之难消,故令人烦毒闷乱。